叶志平“牛”在什么地方?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flo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安县桑枣中学校长叶志平,被媒体称为“汶川地震‘震’出的最牛校长”。当8.0级大地震发生时,该校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并以班级为单位站好,用时仅1分36秒,全校无一人伤亡。试想,在这场大地震中,假设叶志平没有被震牛,桑枣中学会是一个什么景象?因此,学生和他们的家长感激他,各种传媒人感佩他,党和人民感谢他!
  假如没有发生汶川大地震,叶志平的“牛”也许永远无人知晓。其实,当大地震来临之际,他并无抵挡巨大地震能量的神通,然而,他在过往履行校长职责的过程中尽职尽责,未雨绸缪,使桑枣中学在大地震中的损失减到最低。因此,他和千千万万舍生忘死、奋不顾身抗震救灾英雄的事迹都同样可歌可泣。
  叶志平的可牛之处在于,他将自己朴素的教育理念与国家教育的本质,融会成一个教育工作者平日里的行为准则。他十分注重学校安全,做到防患于未然。其一,严把建筑质量关,对建筑时才花了17万元的实验楼,光加固就花了40多万元;其二,从2005年开始,每学期要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的演习……这个准则会因为突然来临的灾难彰显其价值,然而,我们更希望这种教育价值,“润物细无声”般地体现在受教育者的成长轨迹之中。抛开那些升学率的僵硬指标,抑或是眩晕在学校门楣上的光环;抛开被震出来,抑或是被炒出来的事迹和英雄。我们每一个教育战线上的领导者和教师,从叶志平身上应该发现和学习的是他那种对国家教育使命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从不同层面上为我们折射出了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夺目光芒!
  在汶川大地震中,有的教师为了保护学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有的学校领导因为在抗震中的突出表现成了人们心中的英雄,这无疑是一种伟大!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教育需要这样的英雄。然而,当我们面对校园废墟以及废墟下那些瞬间消遁的年轻生命时,对教育的反思如果仅仅停留在对逝去的和幸存的英雄教师的敬仰、敬佩上,显然是远远不够的。面对这样的悲剧,我们还必须用心体会叶志平平时所作所为的那份伟大。这份伟大不是来自人性瞬间的本能反应,而是来自对职业和职能的本质理解、来自对服务对象,也就是学生、教师生命的高度责任感,继而将这种责任感落实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之中。这是一种自觉,是建立在扎实的道德基础、准确的职业理念、丰富的科学知识和高度的责任感之上的自然结果。
  之所以说叶志平被“震”成最“牛”的校长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可悲的。因为,在大地震前,叶志平时有所为的“有钱就修房”,“安全教育制度化”等或不为人知,或为人知亦为人笑,或为人知而不为人重。在汶川大地震发生时,叶志平还远在异地,客观为他造就了一个无作为的机缘,也正是这个“无作为”和“零死亡”创造了叶志平“牛”的神话。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其他文献
2008年中考文科综合试卷思想品德试题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一、突出思想品德课本色,试题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和综合性新课程下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将本课程的性质定位为:“本课程
教师专业化过程实际上是教师社会化过程。由师范院校或其他院校毕业的人群进入教师行业,并不意味着就专业化了,还要有一个适应和学习过程,这个过程主要是向实践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学习,我们也可称之为“第二学习过程”。教师专业化、社会化的过程主要是在这个阶段完成的,它比入职前在高等学校里的“第一学习过程”更重要、实用,方向性、针对性更强。因此,可以说教师的专业化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基本完成的。  有多个例
谈起新课标理念,人们重复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但是,教师究竟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平等中的首席”呢?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我们的课堂要使学生学会思考。因为在现实中,大量存在的现象是:中国的课堂上,学生往往只是接受教师的灌输、课本的要求,学生不会思考,不会提问,也没有提问的欲望。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人发现一只蝴蝶在茧里蠕动,苦苦地挣扎了好一阵子,还不能冲破那牢牢的茧。那个人在旁
2012年,火红的5月,一位普通教师的名字——张丽莉,成为全社会,特别是广大的中小学教师的关注焦点。  从现场的目击者,到许许多多闻讯的人;从广大百姓的口碑,到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众多媒体,大家一致地将“最美丽教师”的称号送给了她。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她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妇联授予她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国家教育部授予她“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张丽莉,女,汉族,1984年1月出生,
冯友兰先生在他的《中国哲学简史》开篇中便说:“从前在中国,一个人如果受教育,首先就是受哲学方面的启蒙教育……”。这段话至少在三个层面上让我进行深入的思考:第一,中华民族的民族特质和这样的教育是一种什么关系;第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是否和这样的教育有必然的关系;第三,在现代教育的思想、理念、功能、机制、模式和环境下怎样才能传承这种民族的、文化的教育特色,从而达到既适应现代社会进步所必需的世界观、方法
在“5.12”四川省汶川8.0级大地震中,我们将永远铭记那些令人心碎肠断、又令人肃然起敬的一个个镜头:当大地震突然降临的时候,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导主任谭千秋老师,在教学楼倒塌的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