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agh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课程改革似汩汩清泉,给我们的课堂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然而,审视当今的语文课堂,总有一些不和谐的噪音在扰乱着我们的内心。摒弃浮躁,回归宁静,语文课堂会呈现出别样的精彩。
  一、此时无声胜有声——回归静思默想
  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许多教师充分认识到读的重要性,都在努力践行“以读为本”这一教学理念。声情并茂的、个性化的朗读,成为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是,有些教师却曲解了阅读这一概念,课堂上读得热热闹闹、形式多样——个别读、引读、分角色读等,“读”领风骚,课堂成了“快乐大本营”。其实阅读与朗读不是一个概念,不能画等号。它既包括书声琅琅的有声朗读,也包括潜心会文的静思默想。课堂上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默读,让他们沉浸在文本中,去涵咏、品味语言文字,从而与文本产生精神的碰撞,迸发智慧的火花。“学而不思则罔”,只有静静地阅读,学生的思维才更深刻、严谨,有了思维品质的阅读课堂,才具有厚度与深度。如果只停留于反反复复、花样百出的朗读阶段,长此以往,只会让学生变得肤浅、浮躁。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教室里一片寂静,学生都在聚精会神地思考,这将是课堂最真最美的时刻。教师要珍视这样的时刻,课堂上应当经常出现这样的寂静。”朗读与默读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阅读教学中默读的弱化甚至缺失,就不是完整意义上的阅读,就易导致语文教学的失衡。语文课堂上要给学生一个静静读书的“场”、一个静静品味的“场”。如《半截蜡烛》这篇课文可谓情节跌宕起伏。为了充分领略人物在斗争中表现出的卓越品质,教师抛下了一个问题:在这场扣人心弦的斗争中,课文是怎样向我们展示母子三人的形象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注意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可以边读边圈画一些吸引你的词语或句子,也可以在你深有感触的地方做上批注。经过了足足15分钟的凝神思索、圈画批注,学生交流展示,对人物形象的剖析十分深刻,有些甚至远远超出了教师预设之外。15分钟的默读,学生与教师共同酿出了一坛香浓的语言之蜜、精神之蜜。
  二、删繁就简二月花——回归朴素课堂
  现代教育媒体的充分运用,使语文教学课堂变得多姿多彩。在情境的渲染、情感的激发、视野的拓宽、课外资源的引进等方面,多媒体发挥的作用显而易见,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兴趣盎然。语文课堂不排斥现代教育技术,但要“用在当用时”,“止于当止时”。有些语文课,尤其是公开课,视多媒体为至高无上的法宝,不顾及文本是否需要,声、光、电齐上,图、文、像兼备,简直令人眼花缭乱。一些教师唯恐不用现代化设备,教学模式就遭陈旧、落伍之嫌疑。语文课成了大杂烩,丢失了语文味,迷失了方向。
  “朴素是优雅的灵魂。”语文,就应该用语文的方式来学习,让学生在阅读中去体验,借助文字去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培植言语的智慧。教师,要坚守住那份宁静,而不要盲目地赶时髦,摆花架子。
  三 、为有源头活水来——回归闲暇阅读
  不可否认,带有功利色彩的教育是存在的。家长殷切的期盼、学校的评价体制,导致分数成了衡量教师的重要依据。于是,学生整日埋头于作业堆中,做着一些重复的机械作业,苦不堪言。他们没有闲暇时间去阅读,即便是阅读,也是与考试密切相关的、指定阅读的书目。课外阅读是传承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陶冶情操,形成高尚人格的重要途径。剥夺孩子阅读的时间,只会使学生源头枯竭,扼杀他们的灵性,是百害而无一益的。教师应精心设计作业,将学生从繁琐的作业中解脱出来,在书海中徜徉,享受读书的无穷乐趣。当然,对课外读物的选择,教师要正确引导,读一些名人传记、优秀文学作品、科普类读物或者贴近儿童生活的作品。有了这些优秀读物的滋养,必定能丰赡他们的精神世界,提升生命的价值。例如每周开设固定的阅读课,领学生去阅览室读书;实行资源共享,班上设有图书角;定期举行读书交流会等。
  四、字字唱得红梅香——回归言语习得
  崔峦老师强调:当前一个倾向性的问题是阅读教学往往“得意而妄言”,一味注重内容理解、人文感悟,忽视语言的理解与运用,甚至以“得意”为唯一目标,忽略语言的学习,特别是忽视作者是怎样用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的。这其实都在向我们透露着这样的信息:阅读教学要重视领悟语言形式是如何表达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要借助文本,巧妙点拨,引导学生感悟到遣词造句之妙,行文布局之美。而学生运用能力的获得,需要时间与空间的保证,需要大量的有针对性的训练积累而成。因此,教师要能够用心、有度、适时、有序地为学生创造出“读”、“悟”、“思”、“写”的时间与空间,保证学生有条件形成观点,完成思考,获得训练。因而,课堂上应让学生大量地写,可句式仿写,也可在结尾处续写,借助各种机会随文练笔,将“悟得”转化为“习得”,将读写结合发挥到淋漓尽致。如《爱之链》中的环境描写具有衬托人物心情,凸显主题的作用,而恰恰在结尾处留下了一个环境描写的空白。教师可顺势而导,引导学生借鉴前文的写法,根据结尾处的情感基调,选择恰当的景物,展开想象描写。这样模仿性的随文练笔,既加深了对文本主题的领悟,又锻炼了写的能力,一举两得。
  我们要让学生远离喧嚣,静静地在课堂上读书,在课外读物中徜徉,灵魂与文本交融;还要赋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任情感在笔尖静静流淌,思维火花在笔尖闪烁。课堂,需要一片宁静的天地。宁静,会呈现出令人怦然心动的别样美丽。
  (责编钟岚)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更多地关注儿童的心态、儿童的感受、儿童的兴趣特征和思维方式……一句话,应当更多地去追寻儿童精神,莫让童心过早地消逝。”(周一贯语)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就要用教育智慧去关注童心,激发童趣,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快乐、情趣深度浸润儿童的心灵世界。    一、输点“兴奋剂”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学生把教育看成是自己的需要而乐于接受时,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α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子宫肌瘤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167例子宫肌瘤患者和170例健康女性的雌激
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广泛用于食品加工、医药和精细化工等行业.而酶自身的缺点如稳定性差,不能重复使用而难以广泛的在工业中应用.因此,人们开始对酶的特性进行研究,通过模仿
语文美育是指以语文教育中美的因素去教育学生,陶冶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使学生由爱美而动情,由动情而晓理,由晓理而实践,进一步发展学生智力的各种品质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美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音乐渲染营造美  音乐可以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它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择本院小儿科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贫血患儿1470例,男性667例,女性803例。结合LCD-10编码原则对出院病例编码进行分类:Hb 90~110g&#18
期刊
信息系统是企业办公自动化的重要构成,云计算则是系统中强大的计算处理流程.分析了云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详细应用,对其潜在的安全隐患提出了有效的处理措施,营造安全稳定的数
本文首先从人性化管理是当代大学生教育的需求、人性化管理是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以及人性化管理是当代大学生管理的必然选择三个方面论述了人性化管理在高校大学生
目的:建立从20mL外周血中高效扩增抗CD3单克隆抗体激活的杀伤细胞(CD3AK)的培养体系,并进行体外细胞毒活性检测。方法:采用抗CD3单克隆抗体(Anti-CD3mAb)激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
本文中利用线性化二粒子Boltzmann方程组证明了二粒子Boltzmann方程组的平衡解附近的解向平衡解衰减.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设计得好,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而且能够迅速拉近学生与教师、文本之间的距离,从而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