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学生社团是以高校的专业性、学术性为背景依托,以大学生共同的生活理念、业余爱好、专业兴趣、学术观点或其他方面的共同追求而自发建立起来的,有着既定目标和规范的“公益性组织”或“互益性组织”。高校社团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大学生活,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提高学生创造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学会与人交往的技巧,获得道德和艺术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全球化的今天,高校社团活动对大学生成长的作用显得尤其重要。因此探寻高校社团活动对大学生成长的作用机理,找出高校学生社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加强高校社团组织建设是亟待研究的重要时代命题。因此,我们主要围绕社团的对大学生的影响而和大学学生社团发展中的问题展开,在获得相关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团,加强社团对同学的积极影响,促进学生社团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甘肃农业大学 大学生活 社团 影响
一、调查背景及对象、目的、方法
1.调查背景。首先,我们国家在新世纪提出了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而大学生社团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次,社团能丰富大学生的大学生活,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有利于加强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培养集体,最后,社团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专业技能,通过实践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同时高校社团也存在诸多问题,塔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的成长,影响校园文化的建设。因此,通过对大学生社团的研究,能为社团更好发展提出建议。
2.调查对象、目的、方法。调查对象:甘肃农业大学各个专业2015、2014、2013、2012届学生,即调查时为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人数分别为50、35、20、11人。调查目的:了解甘肃农业大学社团发展的现状,总结社团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针对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为大学生更好地参加社团,促进全面发展给予指导。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向甘肃农业大学全校四个年级发放116份调查问卷,回收率86.2%,有效问卷也是100。
二、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1.本次调查共调查116名同学,发放问卷116,有效回收100,其中男生62,女生38。
由于社团是全校学生参加,因此,我们按个学院的人数比例发放调查问卷共116份,有效问卷100,回收率86.2%。
2.不同年级的学生参加社团的人数比例有所差别。
调查表明:参加学生社团的学生绝大部分是大一学生,大二有少部分,而大三大的学生有少部分参加社团,且从事社团发展的指导和管理工作,而大四学生由于忙于工作和毕业论文,大多没有参加学生社团。因此,从数据可以看出,不同年级的学生参加社团的人数差距较大。原因及对策:大一新生经过严酷高考的洗礼,进入大学时希望参加自己喜欢的社团,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参加学生社团能够使他们能够快速融入大学生活,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提高自己的能力。而大三大四的同学面临学业和就业的问题,把更多的时间用能学习和考试,所以参加社团人数较少。因此,社团发展需要吸引更多学生参加,就要不断创新,把学习,考试,实践,就业有机结合起来,使不同年级的学生都可以加入学生社团。这样,新加入学生社团的成员可以为社团发展提供活力,同时高年级的同学可以为社团提供经验。
3.学生对社团的评价。
从调查统计表看,大多数大学生对自己参加的社团基本满意,而有少部分人对社团很满意,同时也有接近四分之一的学生对自己的社团不满意,及小部分人对社团持有很不满意的态度。原因及对策:大部分人参加的社团都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特长来选择的,因此,他们在学生社团中做自己喜欢的事,同时社团为他们提供了平台,这部分人对社团的满意度最高。但是,由于好多社团人数贡众多,经费有限,也没有平台去组织活动,从而导致学生没有在社团中参加活动,学到东西,因此学生对社团持不满意的态度。学生对社团的评论是社团发展状况的反应,一个社团要想不断发展,受到学生的学校的欢迎与支持,就要做到:有健全的组织管理机构,保证社团是一个团结的集体,而不是涣散的。多组织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工作的能力。多方面筹集资金,保证社团的正常运行。
4.学生认为社团存在的问题。
大多学生对社团不满意的原因是社团重要存在以下问题:(1)规章制度不完善;社团缺少必要的文化底蕴和内涵,难以形成社团文化精神(2)管理涣散,没有形成很好的整体;社团管理体制及內部运转机制不够完善,高校团委比较熟悉全校社团的发展情况,所以高校学生社团大都是挂靠在校团委,由校团委担任或派出执行机构负责社团管理。在目前来看,是比较合理的,但弊端也显而易见:高校团委承担着繁重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各种相关任务,无法将足够精力用于学生社团。面对头绪繁杂、耗资巨大的社团建设,团委往往不堪重负,甚至会影响本身的正常运转。这种管理体制上的不完善,使得高校对学生社团难以实施有效管理,制约社团的建设和发展 (3)活动较少,学生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学习;学生社团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既有学术性,也有娱乐性,但总体上呈现出品位偏低,缺少科学性 、艺术性、趣味性和文化底蕴,活动形式过于简单,缺乏精品特色、不能显现创新精神,而且社团活动超出本身宗旨,缺乏鲜明的特性(4)经费不足,不能有效的组织活动,不能给予学生很好的奖励;社团活动所受限制较多,物质条件匾乏学校重视不够,支持服务不到位导致学生社团缺乏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保障。(5)成员流动性大,大多学生不能坚持参加社团的活动,使社团效率降低。 目前的学生社团,加入和退出门槛都较低,学生只要办理一些简单手续,即可成为自然会员,离开社团更是“随心所欲”随时随地都可以单方面宣布退出,而不需要履行必要的退团手续,加之社团干部的调换比较频繁,致使社团活动的计划、安排等缺乏连续性,不利于社团建设的良性发展。 5.参加不同社团的人数比例。
从上面的统计数据看,参加学术推展类社团的学生人数最少,而参加文娱艺术的学生人数比例最大,同时,参加公益实践类和体育竞争类的人数比例也很大。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参加学生社团,主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同时,大学生开始注重社会实践活动,而不再局限于理论知识。但学术,与专业有关的社团人数较少,所以这些社团需要有所改革,把理论更好与实践结合,把知识以大学生喜欢的方式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
6.学生参加大学生社团的主要目的。同时,我们通过对学生参加社团目的的统计,可以明显看到,大部分人认为学生社团可以丰富我们的大学生活,培养我们的兴趣,同时,也可以锻炼自己,提高自己交际能力和做事的效率,但是,也有相当多的同学认为,参加学生社团对自己没什么帮助,还会影响学习。
7.大学社团对大学生的积极作用和负面作用的人数比例。
从调查数据看,大学生社团对大学生的积极作用明显大于负面作用,大多数学生在参加社团后都有所收获,无论是实践能力,还是交往能力,大多学生都有所收获,但也有部分同学由于社团活动较少,没有充分的机会,而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
8.大学社团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在不同方面的比例。
从上述统计可以看出,社团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及能培养大学生的兴趣爱好,丰富他们的大学生活,同时,通过不断参加活动,使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交往能力得到提高,也有一部分人在换届的时候,作为社团管理者,使他们的管理能力得到提高,而对于大部分人来看,集体观念和合作的意识增强是最大的收获。
9.除了调查问卷反应的文艺,我们通过查阅文件及和社团相关负责人交谈,总结了以下问题。
三、结语
调查统计分析显示,甘肃农业大学的学生社团总体上发展良好,社团数量多,种类多。给甘肃农业大学的在校学生提供了培养兴趣爱好的平台,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迎合了我国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因此,大学生社团对大学生的成长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社团发展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1)学生社团众多,但种类不均匀,文娱艺术类过多,而学术专业类较少;(2)社团管理涣散,整体意识差;社团没有统一的规章制度;(3)大多社团开展的活动较少,不能使每个人参加,从而加剧了人员的流动;(4)经费不足,大多社团的经费来自参加社团学生的会费,因为无法开展更多活动。
1.建议。
1.1积极营造学生社团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社团的健康发展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但社团木身的发展也需要一个良好宽松的氛围、这需要学校从政策上加大重视
1.2积极鼓励,正确引导,把握学生社团的发展方向。一方面要抓繁荣,坚持‘百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鼓励各种学生社团的成立,注重思想、科技、文化、体育、服务等各类学生社团的协调发展,让学生有充分自由选择的余地。另一方面要抓管理,学生社团一般是以共同的兴趣和需求为纽带而组成的,但由于学生阅历的不足,在认知、情感上有时容易出现偏差或造成目标定向的狭隘或片面。因此,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进社团、党团组织建设进社团等措施,加强对学生社团组织目标的调控,特别是要引导学生社团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围绕学校育人这一工作中心,设定社团组织的性质、目标和任务。
1.3强化实践,鼓励创新,提升学生社团活动的层次。实施素质教育既要在教学内容上做文章,又要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提高教书育人的质量,既要强化课堂教学,又要增补课外活动。学生社团活动,对于完成课内与课外的对接,将知识消化于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演练之中,从而达到增强学生综合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有着积极的作用。高校团组织要深化学生社团的实践环节,加强高校学生活动与学校教学工作的相互促进,把学生社团建设成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建设成为培养兴趣、引导需求的阵地。
1.4 学生社团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建设的过程,需要我們不断地给予支持、倾注热情、共同努力。当前,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为我们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n}}‘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着眼大局,把握导向,积极创新,努力探索,推动学生社团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努力开创我国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丁学国.试论学生社团在大学生道德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青年研究,1998(02).
[2]何晓文.学生自主发展的德育目标及其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2003(03)
[3]匡艳丽.高校学生社团的规范管理与科学引导[J].江苏高教,2002(05).
[4]李继岳.站在先进文化的高度引导学生社团建设[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5).
[5]林伟雄.青年社会化与大学生社团结构与功能的调整[J].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1999(10).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甘肃农业大学2016年srtp项目甘肃农业大学学生社团发展现状研究的结项成果 .
关键词:甘肃农业大学 大学生活 社团 影响
一、调查背景及对象、目的、方法
1.调查背景。首先,我们国家在新世纪提出了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而大学生社团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次,社团能丰富大学生的大学生活,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有利于加强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培养集体,最后,社团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专业技能,通过实践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同时高校社团也存在诸多问题,塔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的成长,影响校园文化的建设。因此,通过对大学生社团的研究,能为社团更好发展提出建议。
2.调查对象、目的、方法。调查对象:甘肃农业大学各个专业2015、2014、2013、2012届学生,即调查时为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人数分别为50、35、20、11人。调查目的:了解甘肃农业大学社团发展的现状,总结社团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针对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为大学生更好地参加社团,促进全面发展给予指导。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向甘肃农业大学全校四个年级发放116份调查问卷,回收率86.2%,有效问卷也是100。
二、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1.本次调查共调查116名同学,发放问卷116,有效回收100,其中男生62,女生38。
由于社团是全校学生参加,因此,我们按个学院的人数比例发放调查问卷共116份,有效问卷100,回收率86.2%。
2.不同年级的学生参加社团的人数比例有所差别。
调查表明:参加学生社团的学生绝大部分是大一学生,大二有少部分,而大三大的学生有少部分参加社团,且从事社团发展的指导和管理工作,而大四学生由于忙于工作和毕业论文,大多没有参加学生社团。因此,从数据可以看出,不同年级的学生参加社团的人数差距较大。原因及对策:大一新生经过严酷高考的洗礼,进入大学时希望参加自己喜欢的社团,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参加学生社团能够使他们能够快速融入大学生活,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提高自己的能力。而大三大四的同学面临学业和就业的问题,把更多的时间用能学习和考试,所以参加社团人数较少。因此,社团发展需要吸引更多学生参加,就要不断创新,把学习,考试,实践,就业有机结合起来,使不同年级的学生都可以加入学生社团。这样,新加入学生社团的成员可以为社团发展提供活力,同时高年级的同学可以为社团提供经验。
3.学生对社团的评价。
从调查统计表看,大多数大学生对自己参加的社团基本满意,而有少部分人对社团很满意,同时也有接近四分之一的学生对自己的社团不满意,及小部分人对社团持有很不满意的态度。原因及对策:大部分人参加的社团都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特长来选择的,因此,他们在学生社团中做自己喜欢的事,同时社团为他们提供了平台,这部分人对社团的满意度最高。但是,由于好多社团人数贡众多,经费有限,也没有平台去组织活动,从而导致学生没有在社团中参加活动,学到东西,因此学生对社团持不满意的态度。学生对社团的评论是社团发展状况的反应,一个社团要想不断发展,受到学生的学校的欢迎与支持,就要做到:有健全的组织管理机构,保证社团是一个团结的集体,而不是涣散的。多组织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工作的能力。多方面筹集资金,保证社团的正常运行。
4.学生认为社团存在的问题。
大多学生对社团不满意的原因是社团重要存在以下问题:(1)规章制度不完善;社团缺少必要的文化底蕴和内涵,难以形成社团文化精神(2)管理涣散,没有形成很好的整体;社团管理体制及內部运转机制不够完善,高校团委比较熟悉全校社团的发展情况,所以高校学生社团大都是挂靠在校团委,由校团委担任或派出执行机构负责社团管理。在目前来看,是比较合理的,但弊端也显而易见:高校团委承担着繁重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各种相关任务,无法将足够精力用于学生社团。面对头绪繁杂、耗资巨大的社团建设,团委往往不堪重负,甚至会影响本身的正常运转。这种管理体制上的不完善,使得高校对学生社团难以实施有效管理,制约社团的建设和发展 (3)活动较少,学生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学习;学生社团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既有学术性,也有娱乐性,但总体上呈现出品位偏低,缺少科学性 、艺术性、趣味性和文化底蕴,活动形式过于简单,缺乏精品特色、不能显现创新精神,而且社团活动超出本身宗旨,缺乏鲜明的特性(4)经费不足,不能有效的组织活动,不能给予学生很好的奖励;社团活动所受限制较多,物质条件匾乏学校重视不够,支持服务不到位导致学生社团缺乏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保障。(5)成员流动性大,大多学生不能坚持参加社团的活动,使社团效率降低。 目前的学生社团,加入和退出门槛都较低,学生只要办理一些简单手续,即可成为自然会员,离开社团更是“随心所欲”随时随地都可以单方面宣布退出,而不需要履行必要的退团手续,加之社团干部的调换比较频繁,致使社团活动的计划、安排等缺乏连续性,不利于社团建设的良性发展。 5.参加不同社团的人数比例。
从上面的统计数据看,参加学术推展类社团的学生人数最少,而参加文娱艺术的学生人数比例最大,同时,参加公益实践类和体育竞争类的人数比例也很大。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参加学生社团,主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同时,大学生开始注重社会实践活动,而不再局限于理论知识。但学术,与专业有关的社团人数较少,所以这些社团需要有所改革,把理论更好与实践结合,把知识以大学生喜欢的方式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
6.学生参加大学生社团的主要目的。同时,我们通过对学生参加社团目的的统计,可以明显看到,大部分人认为学生社团可以丰富我们的大学生活,培养我们的兴趣,同时,也可以锻炼自己,提高自己交际能力和做事的效率,但是,也有相当多的同学认为,参加学生社团对自己没什么帮助,还会影响学习。
7.大学社团对大学生的积极作用和负面作用的人数比例。
从调查数据看,大学生社团对大学生的积极作用明显大于负面作用,大多数学生在参加社团后都有所收获,无论是实践能力,还是交往能力,大多学生都有所收获,但也有部分同学由于社团活动较少,没有充分的机会,而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
8.大学社团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在不同方面的比例。
从上述统计可以看出,社团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及能培养大学生的兴趣爱好,丰富他们的大学生活,同时,通过不断参加活动,使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交往能力得到提高,也有一部分人在换届的时候,作为社团管理者,使他们的管理能力得到提高,而对于大部分人来看,集体观念和合作的意识增强是最大的收获。
9.除了调查问卷反应的文艺,我们通过查阅文件及和社团相关负责人交谈,总结了以下问题。
三、结语
调查统计分析显示,甘肃农业大学的学生社团总体上发展良好,社团数量多,种类多。给甘肃农业大学的在校学生提供了培养兴趣爱好的平台,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迎合了我国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因此,大学生社团对大学生的成长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社团发展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1)学生社团众多,但种类不均匀,文娱艺术类过多,而学术专业类较少;(2)社团管理涣散,整体意识差;社团没有统一的规章制度;(3)大多社团开展的活动较少,不能使每个人参加,从而加剧了人员的流动;(4)经费不足,大多社团的经费来自参加社团学生的会费,因为无法开展更多活动。
1.建议。
1.1积极营造学生社团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社团的健康发展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但社团木身的发展也需要一个良好宽松的氛围、这需要学校从政策上加大重视
1.2积极鼓励,正确引导,把握学生社团的发展方向。一方面要抓繁荣,坚持‘百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鼓励各种学生社团的成立,注重思想、科技、文化、体育、服务等各类学生社团的协调发展,让学生有充分自由选择的余地。另一方面要抓管理,学生社团一般是以共同的兴趣和需求为纽带而组成的,但由于学生阅历的不足,在认知、情感上有时容易出现偏差或造成目标定向的狭隘或片面。因此,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进社团、党团组织建设进社团等措施,加强对学生社团组织目标的调控,特别是要引导学生社团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围绕学校育人这一工作中心,设定社团组织的性质、目标和任务。
1.3强化实践,鼓励创新,提升学生社团活动的层次。实施素质教育既要在教学内容上做文章,又要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提高教书育人的质量,既要强化课堂教学,又要增补课外活动。学生社团活动,对于完成课内与课外的对接,将知识消化于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演练之中,从而达到增强学生综合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有着积极的作用。高校团组织要深化学生社团的实践环节,加强高校学生活动与学校教学工作的相互促进,把学生社团建设成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建设成为培养兴趣、引导需求的阵地。
1.4 学生社团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建设的过程,需要我們不断地给予支持、倾注热情、共同努力。当前,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为我们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n}}‘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着眼大局,把握导向,积极创新,努力探索,推动学生社团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努力开创我国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丁学国.试论学生社团在大学生道德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青年研究,1998(02).
[2]何晓文.学生自主发展的德育目标及其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2003(03)
[3]匡艳丽.高校学生社团的规范管理与科学引导[J].江苏高教,2002(05).
[4]李继岳.站在先进文化的高度引导学生社团建设[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5).
[5]林伟雄.青年社会化与大学生社团结构与功能的调整[J].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1999(10).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甘肃农业大学2016年srtp项目甘肃农业大学学生社团发展现状研究的结项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