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标对客体运动路径判断的影响

来源 :心理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spa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标的存在影响客体运动状态的判断.以往研究发现对客体运动位移的判断受到地标的影响,为了考察地标对客体运动方向判断的影响,采用诱导运动模式通过操纵地标呈现及呈现方式,探索地标对客体运动路径判断的影响.结果 表明:个体对运动客体的方向判断存在偏差,且受到地标呈现的影响,表现为运动方向会被知觉为偏向同步呈现的静止客体而远离闪现的静止客体.结论:客体运动方向判断受到地标的影响,随地标呈现方式不同表现为吸引或排斥效应.
其他文献
党的十九大在党的历史上首次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并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有深远考虑,也有充分理论和实践依据.第一,从党的政治属性以及党的政治建设对整个党的建设所具有的决定性作用来看,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第二,要解决党内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第三,为了使我们党在新时代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必须从政治上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第四,我们党历来注重从政治上建设党,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弘扬光荣传
作为心理学的新进展进化心理学有望成为促使心理学各流派统一的心理学新科学.在这个背景之下,文章通过宏大叙事洞察到,进化心理学在心理学理论与历史的历程中有三个重要的节点:第一,“进化论”首先喊出了上帝已死的事实,引发了一场科学思维革命;第二,为了人性重生,“进化论”与“心理学”的联姻引发了一场心理学思维革命;第三,进化心理学是“心理”的新科学,实际上就是在说,进化心理学是“人性”的新科学.最后,文章评价了立足于人性新科学的进化心理学新著作——《从猿性到人性:生命史上最完美的剧本》,希望能为中国心理学志业迈入“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干部的培养工作,创办了一批民族院校.以中央民族学院为代表的民族院校,通过多形式的招生选拔、多类别的办学层次和多样化的教学设计来选拔干部学员,并通过课堂教学、报告展览、研究讨论、生产劳动、政治仪式等多种形式,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实践教育相融合.通过这些举措,民族学院的干部学员实现了思想认识和专业技能的提升,增强了对党和国家的情感认同,迅速成长为在民族地区开展工作的优秀干部.20世纪50年代民族院校干部培养工作的成功经验,对于今天我们做好民族工作,仍有重要借鉴和启示意义
传统的序列学习研究采用按键作为反应方式,一方面容易混淆几种不同类型的序列学习,另一方面不适用于儿童和病人等人群.眼动记录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为序列学习提供预期眼跳率、眼跳反应时、预期指数和眨眼频率眼动指标.目前眼动记录法广泛应用于序列学习表征、序列学习与注意关系以及序列学习的发展与临床等研究领域,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索新的眼动指标.将眼动记录法更广泛应用于内隐学习研究中.
法律是一种由特定时代的社会及其生产方式决定的政治话语形态.进入积极国家时代,权利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立法、行政和司法与承担了大量的“制度上游”的政策形成职能.与之相适应,法学教育的理念、内容和培养目标也应当相应调整.面向“制度上游”的法学教育,应当回应位于立法、规则设计、政府规制、公共政策制定、决策等政策形成活动的需求,培养具备实质法治思维,拥有社会科学眼光、技术和方法的立法—决策型人才.
面对当前我国国际法治人才匮乏的局面,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工作究竟应如何开展?《法学国标》和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之间是否存在对立紧张关系?通过对我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演进历史和《法学国标》基本精神的梳理,可以看出,《法学国标》和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之间,并不存在一种对立的紧张关系.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在于培养过程,不在于作为形式的专业设置.未来要切实提升我国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质量,应明确目的 性理念和工具性理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在人才培养协同机制建设、师资队伍涉外实践能力提升、依托《法学国标》做好基础以及完善特色性
从性别差异范畴出发,女性主义重新诠释了西方心理学的诸多元理论和既定知识框架.该文因循探索女性主义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精神分析女性主义和解构主义女性主义,结合西方心理学学科危机的脉络,逐一解析三种理论路径对西方心理学发展的影响.最后,阐释女性主义本土化及其对女性心理学本土化的启示.女性主义一方面加剧了心理学的危机话语,同时为其理解危机和变局打开思路.
通过两种不同的清洁启动方式,探究清洁启动和主体对道德判断的影响,以及道德自我意象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实验一采用实际的洗手行为和观看他人洗手视频的方式进行清洁启动,分别对主体为自我和他人的道德两难事件进行评判:实验二在实验一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纳入道德自我意象的评估,然后再进行道德两难事件的判断.结果 发现:(1)清洁启动影响道德判断主要表现在对自我的道德判断上,在涉及对他人的道德判断时,清洁启动不起作用;(2)在对自我的道德事件进行评判时,清洁启动导致更严苛的道德判断;(3)清洁启动通过道德自我意象影响道德两
基于注意焦点理论和人与情境交互作用理论,采用两个实验探讨尴尬情境对助人决策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结果 发现:(1)尴尬情境下,施助者注意他人比注意自身时助人意愿更高;(2)尴尬情境下,高共情特质个体比低共情特质个体助人意愿更高.本研究结果表明尴尬情境下施助者注意焦点在他人时或具有高共情特质有助于促进助人决策.
决策是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行为,个体常常需要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中做出决策.社会排斥作为一种负面情境,会导致人们在经济、管理、人际以及消费等领域内的行为决策偏离社会规范并造成消极后果,同时个体在这些领域内也可能出现一些适应性的行为决策.本文从风险决策、社会决策、消费决策三个方面梳理了基于社会排斥情境下的决策研究,并从目标驱动资源再分配理论、自我控制资源模型和风险敏感理论三种理论视角总结了排斥影响决策行为的原因,最后进一步阐述了遭受排斥对决策影响的启示,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