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上9点多,我刚备好课关上电脑,手机传来消息提示音,一看,是一个家长发来的孩子的作业。我看了下,一堆题目中错了两道,一道是单位换算题,他把“平方分米”写成了“分米”,另一道把“7”写成了“8”。我还没有回复,家长接着又发来了两条信息:“他做题的习惯太差,读题不认真,不圈关键词,无论我怎么提醒,他都不听!”“麻烦老师叮嘱他做题要认真,他最听老师的话了!”
一个五年级的小男孩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独立完成家庭作业,而且只错了两道题,在我看来已经很不错了。但是从这位妈妈接连发来的信息中,可以想象她有多着急和焦虑。
我给她打电话交流,她依然向我吐槽孩子的不听话。这时我听到孩子在旁边插话:“说一两遍就好了,你都说好多遍了!”这位妈妈又说:“他嫌我说得多,我就改变沟通方式,用手写,把要他注意的事项写下来,贴在墙上,让他天天看。可是今天他竟然撕了,他说已经记在心里了,干嘛还要贴在墙上。既然他已经记在心里了,为什么还出现这样的错误?老师你说气不气?”我在电话这头没有打断她,等她倾诉完毕,我跟她提了一个建议:把“要注意的事项”改成“每天进步一点点”重新写好贴在墙上。
每次家长会或者考试后,总会听到家长各种各样的埋怨、担忧。真的是孩子的问题,还是我们家长出了问题?
我想起了彬彬爸爸。彬彬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父母对他期望很高,每天督促他学习。近来彬彬有些不听话,什么都反着来,父母很伤脑筋。我跟彬彬爸爸提出了“优点加法,缺点减法”的原则。就是将孩子的优点尽力放大,进行正面强化,让他不断重复好的行为,直至养成习惯;将孩子的缺点尽量缩小,逐渐弱化,直至消失。彬彬爸爸采用了这个方法。
开学后第一次月考,彬彬的成绩有所下降,他忐忑不安地准备接受父母的数落。谁知爸爸说:“祝贺你考了十五名,今天我们去肯德基庆祝一下。”不挨批还祝贺?彬彬不敢相信。爸爸一本正经地跟他说:“这学期我和你妈妈都很忙,没怎么关心你的学习,这次你考了全班十五名,全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去肯德基之前,我建议你总结一下经验,这次考试为什么能取得这个好成绩,写好我们就出发。”
这下彬彬放心了,爸爸是真的祝贺他。彬彬總结了几条“取胜秘诀”:1.按照要求认真预习;2.上课认真听讲,并积极思考;3.考试时,认真审题,答完题不忘检查。每天放学回到家,彬彬自觉地按照这个“秘诀”来做。现在,彬彬成绩稳定在全班前几名。
彬彬的父母后来跟我说:“很多时候真是家长做得不对,要让孩子优秀,自己一定要做一个与时俱进、好好学习的家长。”
每个孩子都有积极向上的愿望,都渴望得到家长、老师以及同伴的认可与赞美,正面的评价会改善他们的行为,促进孩子内驱力的形成。生活中,家长们可以从细微处入手,及时帮助孩子做“加减法”,孩子的正数多了,负数自然就少了。
(作者系中小学高级教师,江苏省优秀家庭教育指导者。)
编辑 乔可可
一个五年级的小男孩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独立完成家庭作业,而且只错了两道题,在我看来已经很不错了。但是从这位妈妈接连发来的信息中,可以想象她有多着急和焦虑。
我给她打电话交流,她依然向我吐槽孩子的不听话。这时我听到孩子在旁边插话:“说一两遍就好了,你都说好多遍了!”这位妈妈又说:“他嫌我说得多,我就改变沟通方式,用手写,把要他注意的事项写下来,贴在墙上,让他天天看。可是今天他竟然撕了,他说已经记在心里了,干嘛还要贴在墙上。既然他已经记在心里了,为什么还出现这样的错误?老师你说气不气?”我在电话这头没有打断她,等她倾诉完毕,我跟她提了一个建议:把“要注意的事项”改成“每天进步一点点”重新写好贴在墙上。
每次家长会或者考试后,总会听到家长各种各样的埋怨、担忧。真的是孩子的问题,还是我们家长出了问题?
我想起了彬彬爸爸。彬彬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父母对他期望很高,每天督促他学习。近来彬彬有些不听话,什么都反着来,父母很伤脑筋。我跟彬彬爸爸提出了“优点加法,缺点减法”的原则。就是将孩子的优点尽力放大,进行正面强化,让他不断重复好的行为,直至养成习惯;将孩子的缺点尽量缩小,逐渐弱化,直至消失。彬彬爸爸采用了这个方法。
开学后第一次月考,彬彬的成绩有所下降,他忐忑不安地准备接受父母的数落。谁知爸爸说:“祝贺你考了十五名,今天我们去肯德基庆祝一下。”不挨批还祝贺?彬彬不敢相信。爸爸一本正经地跟他说:“这学期我和你妈妈都很忙,没怎么关心你的学习,这次你考了全班十五名,全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去肯德基之前,我建议你总结一下经验,这次考试为什么能取得这个好成绩,写好我们就出发。”
这下彬彬放心了,爸爸是真的祝贺他。彬彬總结了几条“取胜秘诀”:1.按照要求认真预习;2.上课认真听讲,并积极思考;3.考试时,认真审题,答完题不忘检查。每天放学回到家,彬彬自觉地按照这个“秘诀”来做。现在,彬彬成绩稳定在全班前几名。
彬彬的父母后来跟我说:“很多时候真是家长做得不对,要让孩子优秀,自己一定要做一个与时俱进、好好学习的家长。”
每个孩子都有积极向上的愿望,都渴望得到家长、老师以及同伴的认可与赞美,正面的评价会改善他们的行为,促进孩子内驱力的形成。生活中,家长们可以从细微处入手,及时帮助孩子做“加减法”,孩子的正数多了,负数自然就少了。
(作者系中小学高级教师,江苏省优秀家庭教育指导者。)
编辑 乔可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