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导-问-练”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来源 :网络科技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weihong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下,运用“导-问-练”教学模式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让学生体验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过程与快乐,在科学探究中获得真知,同时也将促进教师转变课程观念,建立新的教学理念。本文简要阐述如何构建“导-问-练”教学模式。
  关键词:“导-问-练”建模
  
  课题简介
  
  《“导-问-练”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是湖北省教研室《化学研究性学习课程研究与实践》课题的一项教改实验课,2001年立项,2005年通过省级专家组结题。该课题属于准实验,形式是非随机实验班、对照班,前、中、后测实验。如下表示:
  
  A主“导”,BC主“问”,D主“练”。我们在认真学习不断探讨的基础上,总结出导、问、练的要点如下:
  “导”——目标导向、情景设导、导学导问、导练导研
  “问”——置疑问难、审问明辨、深入探究、追究实质
  “练”——精选精练、分类分层、时习笃行、迁移创新
  
  模式例说
  
  “导-问-练”教学模式的实施要点如下:
  
  一、精心设导
  设导就是构建问题环境,把学生引导到主动讨论、积极探索的氛围中,也就是说教师应把教学过程组织成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开拓的“实验园地”。所起的作用是启发导学、激发兴趣、激励探索。
  设导常采用三种方式:①通过实验设导;②通过质疑设导;③通过信息给予设导。
  学习分子运动之前,教师表演一个“魔术”,取4根铁丝,下端拧在一起,插在胶塞中,放在玻璃片上,上端分开成树枝形,将浸有酚酞试液的棉花团扎在“树枝”上制成“花树”,在玻璃片上放半小杯浓氨水,罩上大烧杯(下图)。过一会儿,发现棉花团由白色变红色,犹如一株开满红花的“铁树”。学生们被“魔术”吸引住了,镇静以后,纷纷请缨,要求破解“魔术”。
  
  这样的“导”,在新课程标准中很容易实施,可以创设很多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导”不只是本模式的一个步骤,它将贯穿于全过程,它的外延极为丰富,包括导学、导问、导练、导研,教师要根据课型确定导的方式。“导”的指向是激趣导学。
  
  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导一问一练”教学模式就是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即“学问”。李政道说过,做学问,就是学会提问,要倡导主动学习、自主置疑。美国一位学者也这样认为:教学的最高境界不是让学生回答多少问题,而是提出问题。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阅读、讨论、观察、实验、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问的形式不限,可在学习小组中讨论提出,可以编习题,出考题;问题内容不限,可以是课本中问题,也可以是引伸的问题,以及目标指向为重点的任何问题,甚至提出一些前瞻性问题。学生想到、提出的问题虽然并不都是学生自己或教师力所能及解决的,但是能积极地思考,善于提出问题,凭直觉去大胆地猜想,不满足已有的结论而不断地开拓它,这些对我们的学生来说,应是比知识更可贵的东西,教师不必去限制学生思维的疆域,不要对学生说什么该想,什么不该想,而是给他们提出建议,哪些问题现在解,哪些问题将来解。“问”的内涵是:想所想的,问所问的。
  教师首先要提倡师生平等,允许学生提出与教师不同的想法和问题,鼓励学生拥有超过教师思维轨道的有价值的思维活动,灵活处理好学生的描述和价值与教师发生偏差的问题,对学生的提问,无论正确与否,教师要善于挖掘成功点,放大闪光点,多进行激励评价,培养自信心。
  当学生形成一定思维能力时,教师要设计富有启发创造性的悬念。悬念揭示的应该是新颖而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只有这样的问题才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当学生拥有思维动力时,他们就会自定疑难问题或矛盾事例,自问、自答。
  
  三、自主探究
  问题是思考的起点,提出问题的目的是探究问题,最终解决问题。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鼓励学生的独创性,其次传授一些方法,授之以“点金术”。
  探究问题时,教师应立足于展示学生思维过程,教学中如果只重视结论而忽视知识的产生过程,或者忽视知识获取的思维过程,都不利于形成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动机。
  当学生还没有形成自主探究问题的信心和热情时,既要鼓励又要激趣,寓学于乐,可让学生分组竞争,一组学生提出问题,二组学生解决,以此类推,不能正确迅速回答的,其他组可以“抢答”,学生提问不全面时(忽视了重点、难点问题),教师可补充“抢答”题,教师的提问以发散性问题为主,“对这个问题,你想到了哪些解决方法”,“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不同的想法”,提一次问题,正确回答一个问题,上台板演一次,做一次实验各奖1分,最后记分到组,评出“红旗”组。这样既可以给学生创造宽松活泼的学习环境,又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当学生还没有形成探究能力时,教师的“导”可以灵活参与,要多一点具体,加一点形象,甚至可以从较低层次的目标做起,在低层次题目结论的启示下解决高层次的问题。
  探究问题的方式可以是“各自为战”,也可以搞“分组分群”,“你一言,我一语”相互辩论,对自己得出的结论进行实验检验。遇“迷路”的学生,不要马上出给方向,而是给“指南针”,让学生试着定向;对走错的学生,也不要马上否定,要尽可能地肯定学生思维的正确成分,找出“闪光点”,以便更多地给学生探索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体验,对微观概念(分子、原子等)想象力不丰富的学生可以举宏观事例“触类旁通”。
  
  四、合作交流——深化创新
  “提问”和“自主探究问题”所获取的知识是零碎的,单一的。怎样把它总结出来,使之系统化或进一步“升华”成规律,这才是“学问”的根本所在。这一部分总目标是合作交流、巩固创新,可分四步完成。
  第一步归纳整理:这一环节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把多个方面的“求异思维”归结为“求同”,概括出一个系统的“纲目”,要求再探讨、再认识。
  对于总结归纳出的小结,要求学生用幻灯片“放大”到屏幕上,或请该学生上台讲演一遍,当一次“小老师”。在培养归纳能力的同时,又给了学生自信的感觉,满足了学生尝试成功的愿望。
  第二步总结升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结论进行自我评价和总结。比如,发现问题是否全面?探究思想是否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有效简洁?解某一类型题目有哪些规律可循?得到的方法和结论有何意义,又有何应用价值等?
  前两步工作尽量由学生完成,教师不要做得“太满”,对于学生的评价小结,教师可以让学生作“评价”的评价,对总结出来的规律性结论要在全班“推广”。
  第三步迁移练习:实验教师编一些经典习题进行课堂练习,当然也可要求学生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练习来巩固成果。题目不能太多,关键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一般安排5分钟,当堂完成。它具有巩固、检测、反馈、诊断、矫正等多功能。
  第四步深化创新:深化创新放在课的结尾,是整节课的高潮,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点睛之笔,教师引导学生用变维(改变问题的维度)、变序(改变问题的条件、结论)等方式进行发散思维,培养学生设问、发问、思问的习惯和培养创新精神,能否最终解决问题已不是最重要的。这一步一般不受目标的限制,以“求异思维”为主,推翻成见,发展旧有的结论,自由地去探究知识,捕捉最优的方案和多种答案。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穴市第二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对近年来消防行政执法人员追责案例进行梳理,提出了消防行政执法责任的追责形式、追责环节、追责性质,分析了消防行政执法风险内部和外部的成因,并针对不同成因,从前期预防、
十一长假,回家秋收,五号的早晨返程,天空湛蓝,风和日丽。不想打车,只想在这样明媚静好的乡间大道上散着步朝公路上的车站走着。感受着这个收获的季节特有的丰富与空灵,思考着生命的
财政政策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研究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的文献很多,但从财政政策各个工具的角度来研究的并不多。本文先回顾了1992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
2014年4月10日,由中国华侨历史学会、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主办的“中国侨联华侨华人研究系列讲座”2014年第二场在中国侨联事业楼举行。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暨南大学
蔡建同志从警31年来,始终坚持理想信念、牢记宗旨使命,对党忠诚、爱岗敬业、清正廉洁、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知识建构平台(Knowledge Forum)是让学生在网上缝构知识(Knowledge Building)的讨论平台。知恹建构的理论是由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心理学教授Carl Bereiter及Marlene Scardamalia根
针对目前我国建筑外墙保温技术对高性能A级不燃保温材料的需求,以工业废料粉煤灰为主要原料,水泥为胶凝材料,利用添加泡沫和水泥固化相结合方法制备粉煤灰基泡沫陶瓷作为保温
转型跨越,项目为要。山西省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重大标杆项目是龙头。当今和未来较长一个时期,山西省仍处于大投入带动大发展的发展区间,仍处于项目集中建设期,经济规模还需要用项
‘#赢i蠢囊!”蛰哪’:菇、籍旌翳鬻鬻孽攀繁震誊鬻藜囊i燃黼蒸《瓣≮舔黼媾鬻戮蠢器搿黼搿群∞ij;.I.._iⅥ.^鲤l黼麟鬻鬻m黼薹需麓iii^i;y《》~张激}x~‘v#“麓糍霪器Ⅲ篱删灞
概述消防部队招收体育专业学生担任指战员的现状,分析体育专业学生更适合担任消防指战员的原因,提出了消防部队招收体育专业学生担任消防指战员的若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