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年龄:人生的第二黄金期

来源 :江苏科技信息·科技创业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linqiu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我们应该转变对它的焦虑和恐惧的情绪,认识到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经济社会和文明发展的成果。它的到来既是不可避免的,又是蕴含着可开发的价值的。现代老年人要度过三十年的漫长时期,这个时期的到来不是年轻力强的中年时期的绝对中断,而是中年时期经过一个延续期再转向衰亡的两次局部质变的过程。这延续期,国际上称之为“第三年龄”,随后的衰亡期的逐步渡过则称为“第四年龄”。
  建立“第三年龄”概念,也是为老年学学科的创新奠定新的学理基础。这一概念的提出,颠覆了传统老年学中的简单化、片面化的“老年智力下降”、“老年已经失能”、“老龄化是社会负担”等等观念,它以划分“第三年龄”和“第四年龄”、肯定前者的发展潜力的观点,反映了现代老年人的全面的、真实的状况。无论在智慧方面、能力方面、社会价值方面,都让辩证法的科学分析在老年学中占据主导地位。
  建立“第三年龄”概念,对于各项老年事业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按照这个概念,国家对于开发和使用老年人才,将会有制度性安排;对于发展老年文化,鼓励老年人从事文学创作、艺术活动、各门人文学科研究,将会有鼓励政策;对于老年教育的发展将给予更多的重视和支持。
  积极评价第三年龄的根据
  既然从老年人生的全过程中划出第三年龄,指明它是人由中年期向老年衰老期过渡的时期,那么,人们一定会给第三年龄以更积极的评价。怎样评价、它的根据又是什么呢?
  1.事实的依据
  社会进步到今天,人的寿命大大延长了。其原因无非是:随着经济发展而来的物质生活的改善和营养的增强;随着社会公平的推进而来的人际关系的改良和心境的宽松;随着文化发展而来的精神生活的丰富和文明生活方式的推广;随着科学技术进步而来的保健的加强和医疗技术的先进。现在,中等及其以上的国家,人均预期寿命都达到75岁左右,在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80岁以上的人口在老年人口中的比重提高到20%以上。这样说来,人口老龄化确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巨大成就。不言而喻的是,生命的延长意味着人的老化期到来的推迟。现在,城镇里60岁的男人和女人,在乡里人看来特年轻,50左右的人吧。我们认为:60—75岁的第三年龄人,在事实上,就是中年期的一定水平的延伸。一批本来的艺术家、文学家、人文学科的专门家,他们在第三年龄是创作和研究的旺盛期。歌德到80岁才写成《浮士德》,这样的创作者现在已不稀奇;我国的国学大师张岱年教授是95岁在办公桌上写作时仙逝的,此前从未停止过笔耕,他在60岁时才迎来学术生涯的黄金时代。此种例子,是不胜枚举的。
  2.学理的依据
  现代生理学依据。现代生理学理论认为,人有四种年龄:一是生命年龄(Life age,LA),指个体出生到现在按年月计算的时间而确定的年龄,又称“自然年龄”。联合国将老年期的起点时间定为65岁,我国则定为60岁。有学者将老年期划为三个阶段,55-65岁为老年前期,65-75岁为老年期,75岁以上为衰老期。由于所处环境千差万别,以及个人体质等其他因素影响,生命年龄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的生理功能、心理状况以及社会活动能力。二是生理年龄(Physiological age, PA),指以正常个体生理学和解剖学的发育状况为标准确定的年龄,这一年龄是根据个体的健康状况(细胞、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等)以及反映其生理健康的生理指标来确定的。一般来看,生理年龄随着生命年龄而递增,即机体的结构和功能随着增龄而老化。但生理年龄并不完全等同于生命年龄。由于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疾病、营养、运动等因素的不同影响,机体的生理功能和组织结构老化的速度是不同的,个体的差异性很大。三是心理年龄(Mental age, MA),指根据个体心理活动的程度和功能确定的个体年龄,也叫“智力年龄”。心理年龄与生命年龄、生理年龄并不完全同步。四是社会年龄(Social age, SA),是指根据一个人在与其他人交往中的角色作用来确定的个体年龄,它反映的是个体的社会行为的成熟程度。社会年龄与前三种年龄并非一致。现代生理学认为,人的四种年龄的发展速度通常并不同步。在人类无法改变生命年龄的基础上,人们的生理功能、心理状况以及社会行为能力都不尽相同。由此可见,对“老年人”或者“老年期”的界定在不同的年龄背景下应区别对待。
  老年心理学依据。老年心理学认为,年代年龄受之父母,不可改变,但是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却可以通过身心锻炼、个人努力加以改变,延缓衰老。老年期的一般心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感知觉的退行性变化;记忆力下降;思维变化,部分老年人表现为更稳重和更智慧,另一部分老人则表现出思维能力呈下降趋势;人格变化,一部分老人更趋完美和完善,另一部分老人则表现出不安全感、失落感和信息缺乏感。在现实社会中,有相当部分的老人由于生活背景、职业背景和自身素质的原因,其心理状况相当健康,主要表现为:感知和记忆力良好;逻辑思维健全,想象力丰富;保持学习兴趣,坚持学习和动脑;人际关系良好,乐于参与社会活动;情感反应适度,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意志坚强,乐观进取;态度宽厚可亲,能常乐,能制怒;热爱生活,喜欢活动,有业余爱好;能面对现实,顺应自然,有效应对社会环境的变化,对事物能泰然处之,等等。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我国60-75岁处于第三年龄的老人中有相当数量老年人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社会年龄超过了他们的生命年龄,趋向“年轻态”。他们在退休之后,保持着积极健康的心态。
  认知心理学依据。澳大利亚认知心理学家J0hn Sweller于1980年代提出认知负荷理论(cognitive load theory,简称CLT),对此作了详细的探讨。经过全球研究者的努力,认知负荷理论也成为研究认知过程和教学设计框架的一个主要理论。研究表明,认知负荷具有以下特点:(1)认知负荷是与完成某项特定任务相联系;(2)该任务在工作记忆中操作;(3)该操作要顺利进行,必须有相应心智能量的支持。根据这些特点,可将认知负荷定义如下:为完成某项任务而在工作记忆上所进行的心智活动所需的全部心智能量。第三年龄老年人在接受老年大学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其学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   3.法律的依据
  基于以上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的新变化,我国法律为开发和持续利用我国老年人才资源提出了明确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第四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造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艺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
  我国2012年12月28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七章“参与社会发展”第六十五条规定:“国家和社会应当重视、珍惜老年人的知识、技能、经验和优良品德,发挥老年人的专长和作用,保障老年人参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在六十八条还规定:“国家为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创造条件。根据社会需要和可能,鼓励老年人在量力和自愿的情况下,从事下列活动:(一)对青少年和儿童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艰苦奋斗等优良传统教育;(二)传授文化和科技知识;(三)提供咨询服务;(四)依法参与科技开发和应用;(五)依法从事和经营生产活动;(六)参加志愿服务、兴办社会公益事业;(七)参与维护社会治安、协调解决民间纠纷;(八)参加其他社会活动。
  (四)政策的依据
  2012年9月13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宣传部、教育部、民政部、财政部、文化部、总工会、团中央、妇联、老龄委等十六个部委联合发文《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文化建设的意见》提出:“广大老年人要树立终身发展理念,将老年期作为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积极面对老年生活、保持身心健康、参与社会发展、提高生活品质。”“老年人有继续受教育的权利。大力发展老年教育,是贯彻终身教育理念、提升全民素质、建构学习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文化教育部门要把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和社区教育体系,加强领导,统一规划。”
  2012年11月8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第七部分特别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老年教育的论述,已由2010年7月正式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重视老年教育”变为“发展老年教育”。由“重视”到“发展”,不仅仅是辞语的变化,而表明了国家对老年教育认知的进步,法律地位的肯定。
  第三年龄人力资源的开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大批人才。资料显示,我国目前人才资源总量为1.14亿人。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人才需求量将增加到1.8亿人。今后十年,我国急需的各类专业人才6600万人。我国人才队伍虽然每年都有一批大专院校的毕业生补充,但同时又有一些人才离退休,加上人才外流,从总量上来看还是人才不足,这已成为我国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汲取和引进发达国家第三年龄教育的成功经验,可以很好地发掘和持续利用我国的老年人才。
  相关数据显示,21世纪初,我国有42%的正副教授、50%以上的高级工程师、研究员、农艺师等先后退休。截止2001年年底,全国14.3万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已有1万人达到退休年龄。我国已退休的700万人才中,具有高、中级技术职称的人才占总数的70%;其中有近70%是年轻的老年人才,有近70%的老年人还愿意继续发挥作用。这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应该得到充分利用。
  第三年龄教育的推进
  第三年龄概念的提出同老年教育的兴起有着直接的关联。人们已经意识到:所说的老年教育,不可能真正接纳所有的老年人,对于衰老的、失能的老年人,他们很难再到老年大学来上学,有的联学习能力也已丧失。老年教育只能以第三年龄人为主要对象,它在实际上是第三年龄教育。它的作用是:
  1.助推老年人的价值的自我实现
  自我实现是人人都有的一种潜能。但在社会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表现出强烈的自我实现倾向。美国管理学家、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Maslow)把他们称为“自我实现人”(Self-Actualizing Man)所谓自我实现指的是,人都需要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人的才能分表现出来,人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人们除了上述的社会求之外,还有一种想充分运用自己的各种能力,发挥自己自身潜力的欲望。之所以现实社会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才会表现出较强烈的自我实现倾向,马斯洛提出了一个一般使用的原理,即自我实现不能脱离一定生理需要和其他基本需要满足的物质基础。马斯洛不仅从人性的角度追溯了自我实现的根源,而且对达到自我实现高度的人进行了案例研究,说明了自我实现者在心理学培训是的人格特征。据他研究发现,青年人中达到自我实现高度者很少见,据他后来的解释,这是因为自我实现是人格发展成熟的标志,这和个人的丰富生活经历有关,因而又转向年纪较大的成年人的研究,包括对历史上的和当时仍然在世的著名人物斯宾诺莎、贝多芬、歌德、爱因斯坦、林肯、杰弗逊、罗斯福等进行传记和案例的分析研究。这一系列研究使他能够概括出自我实现者的一些共同特征:他们能对现实采取客观态度,不是从主观愿望出发看外界,能洞察现实的本来面目;他们知道自己的长处,也承认自己的缺点;他们能理解他人,也能宽容对待他人的缺点;但对于妨碍人格发展的缺点如懒惰、无思想、妒忌和偏见等十分敏感,如果发现自己有这一类缺点,总是引为羞耻,力求改正。根据马斯洛的研究,我们发现,在接受第三年龄教育过程中,很多老年人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了自己新的人生目标,激发出自我实现的强烈冲动。美国神经生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也说明,人到70岁时的大脑与30岁左右时的大脑一样,具有极强的思考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可见,老年人仍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求知是许多老年人才的新追求。他们在老年大学努力学习新的知识、新的技能,在发展自己以往已有的积极人格的同时,又与时俱进地重塑了自己新的人格。如,他们的视野更宽广,超越自己专业领域,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核心的技能,并以所学到的新知识核心技能为社会继续服务。如金陵老年大学文史系学员施宁,是上世纪60年代南京大学的理工科毕业生,在职时做了一辈子的工程师。退休后,来金陵老年大学文史系读书,她的文学创作潜能显现出来,写作和发表了大量散文,不少在公开出版物上发表或被转载。去年,她被南京市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又如:马银生,在职时是江苏省广播电视台的编辑。退休后,来金陵老年大学文史系读书,重点学习小说创作。他借鉴中外小说写作的艺术手段,凝聚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了长篇小说《笔墨风云》,在工人出版社出版,获得好评。他同施宁一起,被吸收为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
  2.为老年人成能成才创造了有利条件
  老年大学作为第三年龄教育的中国形式,为广大老年人才继续为社会服务创造了有利条件——把课程创新设定为“优先级”,通过课程创新使老年学员学习到更多的新知识和新技能。为此,首先,确立了“以老年学员为本”,是课程创新的核心价值观。通过专业课程规划设计的逐步创新,给予每个老年学员以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不断满足老年学员日益变化的学习需求和文化消费需求,是老年大学课程理念创新的价值取向。其次,课程内容与时俱进。老年大学的课程创新,着力于课程内容与时俱进的发展取向,力求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科学、准确地反映当代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成果,同时,对传统文化进行理性的审视和扬弃,启发新机,融入当代。由此实现老年大学课程内容创造性的现代转换。最后,建设与发展课程体系。老年大学近年来在规划和设计专业课程时特别强调了课程的系统性建设与发展。这为实现老年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给老年人提供发挥才能的途径
  第三年龄人发挥才能,参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其途径是多样的,并且由他们自由选择。有的作为自由职业者,为社会提供作品、产品和服务;有的加入各种社会团体,有组织的或者个体地开展各种活动;有的应所需单位之聘,担任某种职务;有的自己创业,以事业的成就融入建设的洪流。但是,进老年大学也是一个重要途径。特别是对于原来没有参与社会的意向的人,他们会在老年大学中建立这种意向,得到参与社会的机会,并且有了实现的途径。老年大学所组织的社团,开展各种类型的创作、研究展演的活动;老年大学的社团还到社区、到基层、到国外开展这种活动,为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做出贡献。(本文的写作得到周朝东教授的帮助,特致谢意)
  (责任编辑:王有月)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数字乳腺摄影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及腋窝转移性淋巴结化疗疗效的监测价值。  方法:选取115例经病理学确诊为乳腺癌并腋窝淋巴结转移(357枚)患者,对比分析化疗前
豆科牧草种子硬实率有的高达90%(如柱花草(Verano),在自然状态下种植,硬实种子不易萌发,有些十年左右才能出苗。这样,大大影响了田间定苗,而且浪费种子。经过处理的硬实种子,
目的:研究麻醉诱导期间不同舒芬太尼靶浓度对丙泊酚睫毛反射消失、意识消失作用的影响,以及对丙泊酚气管插管时病人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丙泊酚麻醉诱导时舒芬太尼的适宜靶浓度。
冬日里寒风呼啸,我患上了鼻炎。在“甲流”横行的非常时期里,尽管我一再强调不会传染,可只要我一打喷嚏,周围的同学便立刻如临大敌,唯恐避之不及。  一切关于温暖的记忆都已渐渐模糊。春天。似乎已成为一种遥不可及的风景。我独自一人静静地坐在教室的窗前,百无聊赖地看着眼前的一切。窗外,蒙蒙细雨在空中随风舞蹈。偶尔有几滴溅到我的脸上,冷冰冰的,就像我的心情。我多么希望春天可以快点到来,我想让春风尽情吹拂我的脸
幼时起,我便对孤独有着恐惧,它像汹涌的海水淹没我的城池熄灭我的灯火。rn我很害怕夜的降临,像接受黑暗中所有眼睛的窥视。一个人站在窗口,仿佛蝙蝠从遥远的森林一跃而来,它们尽情
现场作文,就是给你一张固定的桌子,一个固定的题目,让你在固定的时间内写作。与考场作文相比,虽然不用先做基础题和阅读题,但较多的限制却很难让人发挥出真正的水平。2011年夏季,由
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作为冠心病的一种急症,是导致冠心病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冠脉造影以其直观性和准确性成为诊断冠心
中国特色的老年大学,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原则。老年学员是办学的主体,又是办学的目的。一切为了带着特定意愿来校学习的老年人能够心满意足。  老年大学为此向老年学员提供三项资源  1.安全、舒适、明丽的校舍和校园环境,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让老年人一进学校就快乐;  2.适应不同水平、不同追求的老年人学习渴望的课程体系,让老年人想学什么课程就有,没想到要学但学了有趣有益的课程也有;  3.高素质、善教学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课程也需要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开展对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改革,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应用各种教学方式,改革过于单一枯燥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到历史知识的学习探究中,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提高教学的质量。本文首先对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进行简单的分析,然后重点对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历史教学的对策进行积极的探究,以供大家参考。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根动脉输注不同浓度左旋布比卡因对脊髓NSE(neuron-specific enola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β蛋白、Tau蛋白的影响,初步探索神经内局麻药大概的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