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研究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nhdceh9865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的稳定就业和职业发展,也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和发展前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高低关键看两点,一是培养的人是否符合社会的需求,二是培养的人是否有竞争力。为使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文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三方面给出了思考。
  [关键词] 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4-0022-03
  大众化教育背景下,评价一所高等院校不仅看学生的数量,更应该看重学生的质量。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高低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关系到高校的未来发展,关系到学生的职业成就和人生幸福。提高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1]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其发展沿革,既缺乏老牌大学的学科专业优势,又不及职业院校直接对接行业、贴近市场的特点,如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新建本科院校发展重点要考虑的问题。新建本科院校是“以本科教育为主面向区域经济社会,以学科为依托,以应用型专业教育为基础,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高层次应用性人才的新型院校。”[2]必要的理论学习、应用型、服务地方是这类院校的显著特征。提升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关键是如何培育人格健全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一 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衡量标准
  (一)培养的人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1 适合岗位需求
  我国高校通常将人才培养规格分成两大类,即学术型(研究型)和应用型。潘晨光等认为:“从事揭示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研究人员称为研究型人才,而将科学原理应用到社会实践并转化为产品的工作人员称为应用型人才。”[3]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既注重一般的理论学习,又注重专业技能提高,是基础性、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的多维互动。有学者指出应用型人才的5种特征:应用、实践性;一专多能;创造性;可持续发展;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健全的心理品质特征。[4]新建本科院校学生为了能在生产、管理、服务中做得更好,就必须学好专业知识并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既要有胜任某种职业岗位的技能,还需具备知识、技术创新和知识、技术二次开发的能力,需要学生有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岗位适应性,强调理论、知识、方法、能力的协调发展。[5]
  2 较高的人文素质
  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贲卦》“文明以止,人文也”。宋代程颐在《伊川易传》卷二解释“人文,人之道也”。《辞海》将“人文”界定为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西方人文一词为Humanitas,解释为人性、教养,人的自我关怀。素质是在先天基础上通过学习、实践等塑造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品质特征。人文素质是指符合人类社会普遍愿望,由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行为等方面综合形成的一个人内在的稳定特质,强调积极的人生追求、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健全的人格。据调查,目前新建本科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有待提升,被调查学生80%以上自认为缺乏“文化修养”,人文知识欠缺,知识结构不完整,学生文明和道德规范较弱。校车不给老师让座、上课高峰老师挤不进电梯、见老师不打招呼等现象不再是个案,呈现出只顾自己、不考虑他人、过分强调自我,缺乏对他人的关怀和应有的尊重,还美其名曰人人平等,用行动捍卫自己的权利。大众化背景下的大学教育,让学生接受专业培养,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但“教育的最终目标不只是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还要让学生明白自己与家庭、他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使命,这是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教学目标,也是人文素质要求的重点内容”[6]。
  现代教育不只是传承知识,更要注重育人,把学生培养成健康和谐、尊重关怀他人的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而不仅仅是有用的机器或精致的功利主义者。如何使学生习得现代化的人格和修养,成为当代知识分子也是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考量。新建本科院校人文环境的塑造、老师的言传身教、课程的目的性开设、学生的人文践行都是努力的方向和可行的选择。
  (二)培养的人有较强的竞争力
  就业竞争力是指学生所具备的能力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供需双方匹配度高的事实,主要表现为学生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人文素质等。
  1 培养特色人才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等教育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对高校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态势,过去“千校一面”的人才供给模式不再被社会接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棋琴书画样样精通也只能是美好的愿望,精专的特色人才更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且更具现实可能性。培养特色人才,既符合学生精力和素质的要求,也是新建本科院校生存和发展的法宝,体现着高校的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培养特色人才,首先要树立先进的办学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办学理念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指引着学校的行动方向,是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培养人的方法论解答。所谓先进的办学理念,是指根据本校的现状和特點所凝练出的一种既适合学校发展,又具有前瞻性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7]所有特色鲜明、办学成绩显著的高校无不受先进办学理念的指导。新建本科院校应当立足当地,既尊重本校传统,发挥自身优势,又与时俱进,努力满足发展了的社会对人才的特色需求。其次,精细化的特色专业打造。专业学习是学生成为特色人才的重要途径,依托重点学科和人才培养基地加强特色专业建设,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完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评价体系改革等方面努力,增强特色专业的办学实力和水平,培养广受社会认可和好评的专精人才。
  2 学生具有创造力
  创造力是人在某种环境与情景下,以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思维为核心,提出某种具有新颖性、独特性、价值性产品的能力,这种产品可能是某种思维成果,如新理论、新概念、新方法,或是物化成果,如新发明、新技术、新工艺等。[8]创造力与创造性主体知识积累、个性品质、所处环境密切相关。   要增强学生创造力,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创造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潘懋元认为“发达而又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如多样的知识内容、创造活力、探索进取精神,都能进一步激发教师及学生在教学活动实现创造的可能性”。[9]新建本科院校中,每年的科技文化艺术节和迎新年活动都吸引着大量学生参加,通过活动策划、推进锻炼了学生计划、组织、协调、沟通、控制等管理能力,陶冶情操。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挑战杯、各专业大赛等,开阔了视野,完善了知识结构并创造性的运用了知识。包容、民主、鼓励创新的校园文化有助于学生敢于追求、勇于探索的人格塑造。二是创新高校管理理念。首先,创新学生评价方式。为便于操作,新建本科院校对学生的学业评价基本采用“考试”这一传统工具,且客观题占比高,开放式的主观题比较少,答案有严格标准的情况比较严重。基于这种应试模式,学生更多的是选择死记硬背,不注意知识的迁移和运用,遏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其次,强调学生主体性。调查显示,当教师在上课时出现失误时,敢当堂指正的学生只占5.5%。[10]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质疑,不唯书,不畏权威。再次,开设创造力相关课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于1948年率先開设“创造力开发”课程。目前国内也有多所高校开设创造学原理、创新原理以及创新设计等类似课程,但新建本科学院由于教育理念、师资力量等不足,此类课程鲜有开设。在创新创造成为主旋律的今天,新建本科院校也应该积极行动,补齐短板,旨在启发学生创造思维和创造精神。
  3 学生职业稳定性
  调查表明,新建本科院校学生毕业一年内换过工作的占52%,从业岗位时间呈现趋短的现实,岗位异动增加。岗位异动是指从一个单位换到另外一个单位,或在不同的单位从事不同的职业,而不包括同一单位的岗位轮换。要使新建本科院校学生能够在某一领域有作为,关键是加强人才能力培养,正如通用前CEO杰克·韦尔奇所言“我不能保证我的员工一辈子在通用就业,但我能保证我的员工有就业一辈子的能力”。要保证学生职业稳定性,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就应加强以下三方面学习:一是掌握较扎实的理论基础。理论是对人类活动较成熟、系统化的思想概括。理论基础的学习是学生了解本学科本专业的前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理论素养,掌握本专业的前沿动态。扎实的理论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前提。二是优异的专业技能。专业技能是学生安身立命之本,是职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它是从业者职业素质能否胜任工作岗位的基本条件,是从事职业活动所必需的能力。现代教育不仅在于知,也在于行,要求“应知应会”,做到手脑合一。三是快速学习的能力。随着现在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习得快速学习的能力成了21世纪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学会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在职业生涯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 提升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路径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国以才强,校以师兴”,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提升新建本科院校人才质量的关键。师资队伍建设可以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两种方式进行。“走出去”主要体现在:一是加强教师成长工程建设。新建本科院校由于起点较低,师资队伍中硕士占比最高,通常50%以上,博士不到10%。加强“博士化工程”建设,引导硕士向博士学历层次提升,积极发挥博士在学科建设、专业优化、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引领作用,全面提升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水平。二是加强学术交流和培训。新建本科院校多由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专科或独立的地方院校合并升格而成,多坐落于地级或县级城市,相对于老牌大学的省会城市地理区位处于劣势,信息相对闭塞。因此让有需求的老师走出去参加学术交流和专业培训,有利于开阔老师视野、了解学术前沿,掌握本学科的新理论、新方法、启发心智,更好服务学生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在“引进来”战略中,关键是引进领军人才。领军人物既是标杆又是学科、专业行家,也是科研团队的带头人,有利于团队成员凝聚科研力量,带领团队成员在某一领域精耕细作,在当地、全国乃至更广范围形成影响力,既突破了新建本科院校在学科专业领域和科研方向凝练的瓶颈,又帮助了团队成员的快速自我成长。
  (二)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何谓人才培养模式?张士献等认为就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在培养过程中所采取的某种培养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结构框架和运行组织方式。包括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制度、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校园文化诸要素。[11]人才培养模式着重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怎么培养”的问题。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路径,而应该与本校的学科专业背景和当地的社会经济状况联系起来。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学科专业背景的先天不足,人才培养更应该立足当地,通过专业人才社会需求调研,深入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做好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符合当地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课程内容上,首先确定好专业核心课程,在此基础上开设该专业需要的技能课和人文素质课。在教学方式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知识讲授和传承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空间需要拓展,方式也应该多样化。针对“订单式”培养、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校企联办或开展项目合作等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进单位、进现场、进一线就显得尤其重要,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现实环境中既掌握了基本理论,又提升了操作技能,从而成为用人单位受欢迎的人才。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一个人的素质既与个人的努力相关,也离不开环境的熏陶。校园文化是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共同创造、逐步形成和共同认可的校园精神、校园制度、校园行为、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种精神、制度、行为、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的总称。[12]
  1 营造民主自由的文化氛围
  营造民主自由的文化氛围是现代大学和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兼容并蓄、开放包容是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环境要求。新建本科院校的管理者和教师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需要重视人格的平等,摒弃传统师生等级观念,在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平等、尊重的人际关系,鼓励教师和教师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更多地进行交流,不断激发教师创造性研究的潜力,同时鼓励学生自由地学习与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力,主动学习,主动研究。[13]   2 提升社团的组织管理水平
  校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社团活动对大學生能力提升和素质培养的作用不可小觑。首先,坚持社团多样化。学生个体有着不同的需求,社团多样化是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前提,文史哲、舞蹈、乐器演奏、绘画、书法、摄影、动画制作、陶艺、演讲等社团一应俱全,让学生扩大选择范围,陶冶情操,提升素养。其次,加强对社团的长期规划和科学指导。学生对社团活动不关注、不参加,原因多半与社团活动形式雷同、活动流于形式,知识、技能提升效果不明显,加强对社团的长期规划和指导既有利于社团的发展壮大,更能为学生做好服务,提升学生能力。
  三 结语
  教育是系统工程,终极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在大众化教育的背景下,既要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使学生有机会成为行家里手,也要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学校教育学生“做事”的本领和“做人”的规范,使培养的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而学生自身也成为有人格、幸福的人。
  参考文献
  [1]申海龙.新建本科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应树立“五学
  六教”意识[J].继续教育研究,2012(11).
  [2]毛志伟.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研
  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
  [3]潘晨光,何强.人才培养体系:从“h”型到“H”型[J].职业
  技术教育,2009(9).
  [4]李娜,解建红.应用型人才的特征和培养对策[J].河南师
  范大学学报,2006(4).
  [5][11]张士献,李永平.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
  究综述[J].高教论坛,2010(10).
  [6]刘燕.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历史人文素养教育的现状与
  反思[D].河南大学,2014.
  [7]陈乃芳.特色人才培养的理念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
  2005(2).
  [8]杨井峰.大学生创造力培养课程设置研究[D].暨南大
  学,2009.
  [9]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1999.
  [10][13]周新虎,刚志荣.学生创造力的影响因素及培养途
  径分析[J].江苏高教,2014(5).
  [12]尹君.农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文素质教育[J].内蒙
  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其他文献
[摘 要] 为满足当前工程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基于土力学实验教学的特点,对防灾科技学院岩土工程勘察专业等多个专业的本科学生进行土力学实验方面的问卷调查,并对本校土力学实验现状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实验课的开课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手段及校所合作平台建立等方面提出了初步的改革措施,有望提高土力学实验教学效率和质量,激发学生兴趣,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关键词] 土力学实验;动手能力;教
目前,顶管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市政给排水项目中,已经发展到了较为成熟的阶段.本文对市政给排水施工中的顶管技术进行概述,包括它的概念、特点以及适用范围,并对它的重难点和实
近几年,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的 数量和规模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了保证水利施工的安全性,一定要重视软土地基的影响.在实际建设中,相关部门人员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处理软体地基,确
[摘 要] 本文探讨了协同创新理念和协同教学的由来及其意义,通过分析协同理念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困境,指出了协同理念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协同创新理念;地方高校創新;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4-0025-03  地方普通高校始终是地方区域人才的培养基地,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适应社会发展,始
流媒体技术是宽带通信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共同发展的产物。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通信技术、多媒体压缩技术以及终端处理能力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流媒体技术应运而生。然而由于Intern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技术是计算机图形学中的研究热点方向之一。为了满足大规模海量数据处理及可视化、协同操作、远程访问等需求,越来越多的现代虚拟现实系统被建立在
现阶段,我国在电力技术方面取得显著成绩,输电线路是保障电力正常输送的基础.因此,确保高压输电线路的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高压输电线路施工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研究和
1月6日,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以下简称教育部规建中心)联合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曙光)及国内数十所高校共同发布了大数据行业应用协同创新体系的规
期刊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促进了Web应用平台的广泛应用,同时Web应用安全问题也越发突出,其中造成危害最大最广泛的是注入式攻击。开发者在开发过程中一味追求应用功能的复杂性,却
当前,在我国的公路工程中,沥青路面被大面积的使用.由于沥青路面的优势颇多,例如地面稳定性强、安全性能交稿,后期的保养成本低廉,此外,还可以有效的减少噪音污染,因此备受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