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0年前,这个伟大而古老的国家,正站在全新的历史转折点上,一场惊天动地的变革即将发生。这个国度里的人们,即将和过去告别,踏上富强、美好、健康的康庄大道。
在这场延续40年的改革开放大潮中,中国人的健康状况在飞速提升,人均寿命提高近10岁,公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14.18%,全民医保逐步推进,老人、妇女、儿童的健康保障日益完善,全民健身运动如火如荼,数字技术深入应用……
“生病就进大医院”的观念有待改善
健康是全社会的事业,也是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最重要的生活诉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日益增多,《“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健康服务产业规模目标突破8万亿,2030年突破16万亿”。
谁来满足如此庞大的健康需求?谁来为每一个人制定详细的健康规划?家庭医生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
2016年,我国发布《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这标志着我国家庭医生签约制度正式建立,意见指出,到2020年要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形成与居民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人人都有自己的家庭医生。
家庭医生是最好的健康顾问,也是健康服务的一个环节,影響着一个家庭的饮食、作息、运动等诸多生活习惯,而生活习惯和健康的关系,远远超出普通人的认识。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导致疾病的因素中,个人生活方式因素占据了60%之多,远远超出了遗传因素(15%)、社会因素(10%)、医疗因素(8%)、气候地理因素(7%)。由此可见,人类健康的60%是取决于自身生活方式。
家庭医生制度的推进,改变了过去数十年“生病就进大医院、挂专家号”的观念,也使得分级诊疗迈出了更加坚实的一步。
公众对健康大数据还很模糊
2018年底进博会上,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现场表演了撕开葡萄皮,并再次缝合的机器人手术。
实际上,这不是手术机器人在中国的第一次展示,在更早的时间,国内已经有许多医院,开始用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报道显示,到2017年底,中国第一台手术机器人,已经做过4万余例手术。而中国科技大学研制的手术机器人,甚至可以远程手术——医生在北京操控,机器人在贵州为患者做手术。
2016年,人工智能技术爆发式发展,远程医疗、智能穿戴设备、个性化医疗等一系列新的健康模式,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改变了医疗健康的模式。新的模式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数据安全、数据共享等问题,考验着大数据时代的健康产业。
为了规范智慧医疗的发展,201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建设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同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消除数据壁垒,建立和完善全国健康医疗数据资源目录体系”。2018年4月出台的《关于促进“互联网 医疗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同样指出,要“加快实现医疗健康信息互通共享、健全‘互联网 医疗健康’标准体系”。
有业内人士指出,公众对健康大数据的认识还很模糊,在未来,它必将贯穿于药物研发、 临床诊断与治疗、保险支付和商业保险设计,以及健康管理和公共卫生服务等一系列健康医疗领域,最终涵盖人类健康的全过程。
每周锻炼一次的人将达4.35亿
踢毽子、滚铁环、广场舞、抖空竹……花样繁多的运动风行在社会的各个角落,改革开放40年,健康观念不断进步发展,健身也蔚然成风,对于更多的健身爱好者来说,健身已经不只是锻炼身体,更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2016年体育总局与国务院分别颁布《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提出到2020年,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7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4.35亿,体育消费总规模达1.5万亿元等,目标是把全民健身打造成国家名片。
庞大的人群造就了庞大的体育产业,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2至2017年,我国健身行业产值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7%,2017年我国健身产业总产值约为1500亿元。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引导下,预计到2020年我国健身产业总产值能实现1850亿元,到2022年健身产业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
下一个10年会更美好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2007年9月8日中国科协年会上,时任卫生部部长的陈竺,公布了“健康护小康,小康看健康”的三步走战略。
2008年,卫生管理部门启动了“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2015年10月,我国明确提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任务。
2016年10月25日,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从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等五大任务出发对未来15年的健康工作进行了部署。这是国内首个且最高规格的健康产业规划,也意味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正式落地和实施。
“小病拖,大病抗”“进一会儿医院,脱一层皮”“听诊器、体温表、血压计,乡村医生三样宝”……改革开放之前出生的人们,记忆中或许仍旧留着这样的故事。然而仅仅40年,人们的健康观念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看不起病,到有病看病,再到没病先防,健康不只是和疾病做斗争,而是对生命的负责,更是对生活美好的期盼。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在今天,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健康已经成为每一个中国居民美好生活的需求,“大健康”观念深入人心。
在未来,“健康中国规划”仍将为所有人提供最全面的“健康服务”和“健康关怀”,而且,随着“健康中国”战略进一步深化,一个健康、美好的未来,已经展现在所有人面前。
在这场延续40年的改革开放大潮中,中国人的健康状况在飞速提升,人均寿命提高近10岁,公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14.18%,全民医保逐步推进,老人、妇女、儿童的健康保障日益完善,全民健身运动如火如荼,数字技术深入应用……
“生病就进大医院”的观念有待改善
健康是全社会的事业,也是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最重要的生活诉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日益增多,《“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健康服务产业规模目标突破8万亿,2030年突破16万亿”。
谁来满足如此庞大的健康需求?谁来为每一个人制定详细的健康规划?家庭医生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
2016年,我国发布《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这标志着我国家庭医生签约制度正式建立,意见指出,到2020年要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形成与居民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人人都有自己的家庭医生。
家庭医生是最好的健康顾问,也是健康服务的一个环节,影響着一个家庭的饮食、作息、运动等诸多生活习惯,而生活习惯和健康的关系,远远超出普通人的认识。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导致疾病的因素中,个人生活方式因素占据了60%之多,远远超出了遗传因素(15%)、社会因素(10%)、医疗因素(8%)、气候地理因素(7%)。由此可见,人类健康的60%是取决于自身生活方式。
家庭医生制度的推进,改变了过去数十年“生病就进大医院、挂专家号”的观念,也使得分级诊疗迈出了更加坚实的一步。
公众对健康大数据还很模糊
2018年底进博会上,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现场表演了撕开葡萄皮,并再次缝合的机器人手术。
实际上,这不是手术机器人在中国的第一次展示,在更早的时间,国内已经有许多医院,开始用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报道显示,到2017年底,中国第一台手术机器人,已经做过4万余例手术。而中国科技大学研制的手术机器人,甚至可以远程手术——医生在北京操控,机器人在贵州为患者做手术。
2016年,人工智能技术爆发式发展,远程医疗、智能穿戴设备、个性化医疗等一系列新的健康模式,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改变了医疗健康的模式。新的模式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数据安全、数据共享等问题,考验着大数据时代的健康产业。
为了规范智慧医疗的发展,201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建设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同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消除数据壁垒,建立和完善全国健康医疗数据资源目录体系”。2018年4月出台的《关于促进“互联网 医疗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同样指出,要“加快实现医疗健康信息互通共享、健全‘互联网 医疗健康’标准体系”。
有业内人士指出,公众对健康大数据的认识还很模糊,在未来,它必将贯穿于药物研发、 临床诊断与治疗、保险支付和商业保险设计,以及健康管理和公共卫生服务等一系列健康医疗领域,最终涵盖人类健康的全过程。
每周锻炼一次的人将达4.35亿
踢毽子、滚铁环、广场舞、抖空竹……花样繁多的运动风行在社会的各个角落,改革开放40年,健康观念不断进步发展,健身也蔚然成风,对于更多的健身爱好者来说,健身已经不只是锻炼身体,更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2016年体育总局与国务院分别颁布《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提出到2020年,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7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4.35亿,体育消费总规模达1.5万亿元等,目标是把全民健身打造成国家名片。
庞大的人群造就了庞大的体育产业,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2至2017年,我国健身行业产值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7%,2017年我国健身产业总产值约为1500亿元。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引导下,预计到2020年我国健身产业总产值能实现1850亿元,到2022年健身产业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
下一个10年会更美好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2007年9月8日中国科协年会上,时任卫生部部长的陈竺,公布了“健康护小康,小康看健康”的三步走战略。
2008年,卫生管理部门启动了“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2015年10月,我国明确提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任务。
2016年10月25日,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从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等五大任务出发对未来15年的健康工作进行了部署。这是国内首个且最高规格的健康产业规划,也意味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正式落地和实施。
“小病拖,大病抗”“进一会儿医院,脱一层皮”“听诊器、体温表、血压计,乡村医生三样宝”……改革开放之前出生的人们,记忆中或许仍旧留着这样的故事。然而仅仅40年,人们的健康观念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看不起病,到有病看病,再到没病先防,健康不只是和疾病做斗争,而是对生命的负责,更是对生活美好的期盼。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在今天,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健康已经成为每一个中国居民美好生活的需求,“大健康”观念深入人心。
在未来,“健康中国规划”仍将为所有人提供最全面的“健康服务”和“健康关怀”,而且,随着“健康中国”战略进一步深化,一个健康、美好的未来,已经展现在所有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