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扎堆儿”并非坏事

来源 :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sical1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工作时常常从中国家长的口中听到这样的话 —“那个学校有太多的中国学生了!”我想了想这句评价的含义,再想了想家长常常说的其他一些评论,比如“这所学校竞争太激烈”“我只希望我的孩子去X学校”“如果我的孩子去一所很少人知道的学校读书,之后他们回到中国该怎么找工作”从寄宿学校的角度去看的话,现在也许学校里有太多的中国学生了。但是换个角度看这个问题,我们也可以问一问自己,到底有多少中国学生才算是“太多”呢?
  只有没被中国家长发掘的学校
  没有中国学生很少的学校
  除了中国的污染问题之外,家长想送孩子出国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他们希望孩子能享受国外与中国不同的教育体验。越来越多的家庭都开始想方设法的送孩子去国外的学校读书,出国念书的优势已经被公众所认同,家长们期待能让孩子接受高质量的教育,为孩子的光明前途打下基础。
  由此,我重新思考了关于“太多中国学生”的说法,其实,不论从何种角度、何种目的去思考,这并不是一件坏事。相反,有一些好处伴随着这个“太多”中国学生的群体,也许这些好处还没有被人意识到。但事实上,光是在美国就已经有30万在读的中国学生,占据了美国所有国际学生数量的30%。要找到一所中国学生非常少的学校是难上加难,如果一所学校没有几个中国学生,这一般是因为这所学校还没有被中国家长们“发掘”。
  我们来拿一所学校举个例子—位于纽约州长岛的罗斯中学。这所中学的教学项目非常好,他们每年都会修改教学方案来确保所有的信息和操作方式都是教育界最新的。而且他们采用的是实践与学习结合,基于项目的教育模式,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此外,罗斯中学还有很多别的优秀之处,比如他们的网球项目在全球处于顶尖行列,同样顶尖的还有他们学校内部的研究项 目。
  但是,中国家长们通常不会考虑这所学校,原因是这所学校有很多的中国学生,而且学校有非传统的住宿方式。实际上罗斯中学是教育行业里非常领先的学校,而且尽管它的校龄不长,罗斯毕业的学生大学的录取结果非常好。由此可见,一所美国院校中的中国学生数量,并不会影响这所院校的教学质量。
  中国学生扎堆儿
  优势大于限制
  在选学校的过程中全方位的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单单学校的排名或者中国学生人数多少,是不会也不能全面的揭示一所学校所能提供给学生的各方面的教育服务质量的。
  作为国际学生要融入学校文化并且融入美国社会要面对无比巨大的挑战,做到完全融入也是不可能的。原因就是我之前在文章中提到过的被我称作5000英里差距的东西,这里面包括了语言和文化(在每个学校、城市、地区等等不同),教育体系,以及在异国求学所附加的一切因素上的差距。这些因素往往在学校研究和申请的流程中被人们忽视了,但是它们是实际存在的,因为这些是留学异国所需要了解的最重要的方 面。
  就读一所“好”学校所能带来的好处之一就是学生在这几年的寄宿高中或者大学时间里面建立起来的人脉网络。不论你的朋友圈子是由美国学生还是中国学生组成的,重要的是这些个体都是你的人脉网的组成单元,而你的人脉关系会在你未来建立自己的事业的道路上起到很大的助力作用。很多同学在自己的申请论文中提到自己想要和“精英”一起共事,尽管我并不理解他们所说的精英是什么意思,但是他们要实现成功首先必须做的是获得成功所必须的各项能力。而这些能力部分是学术的,部分是个性化的和社会化的。一个孩子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人脉圈子,这个问题对于很多中国孩子来说,就是孩子在高中或大学的关键几年时间里建立起来的中国朋友圈子。
  由此看来,中国学生扎堆儿,也有着诸多好处。要证明这一论点,我们必须首先建立以下几个前提。首先,我们必须假设X学校的这些中国学生都是用功学习的,而且他们会充分利用学校为他们提供的教育资源。教育资源不仅仅是学术资源,也包括体育教育和其他课堂外的项目,这些项目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人格,是他/她未来成功的前提。其次,我们也必须假设这些学生本身渴望成功,并且都热爱学习。最后,学生在学校是会交到终身的朋友的,他们的圈子不会局限在美国学生中,还有同样来自中国的同学和学校里来自其他各个国家的同 学。
  中国学生虽然很多,但如果这些学生都在努力的学习并渴望成功,成长、发展各种能力为大学和未来事业做准备,那么这个圈子就会是中国学生回国后是否能成功的重要因素。 他的来自中国的同学们将成为领导层,成为在中国雇佣员工、创建公司、开发新技术并为中国发展做贡献的人。
  所以把注意力放在“这所学校有太多中国学生了”的问题上,其实破坏了整个在国外接受教育的流程。就像我之前说过的,很少有学校有非常小的中国学生群体。所以与其用一个负面的态度看待这件事,不如拥抱这个事实并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它。“太多中国学生”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它并不代表什么,除非你只关注它带来的限制而忽略了它所带来的好处。
其他文献
今天,我来到绍兴,去拜访一位伟大的作家——鲁迅。  我先来到鲁迅故居,这里是他度过童年的地方。故居里有个“百草园”,这个园子并不大,里面种满了花花草草,还种了一片蔬菜。园子里还有几棵古树,拔地参天,枝繁叶茂,浓荫一片。我仿佛看见,还没去上学的鲁迅和小伙伴们在这里捉迷藏、斗蛐蛐、拔蔬菜、爬大树,我仿佛听见了清脆的鸟鸣声和孩子的欢笑声融成一片, 难怪鲁迅在自己的文章中写到了这个“百草园”呢。  我又来
一  学校又要开运动会了,4×400米接力赛跑。  五(2)班的班长站在讲台上一宣布,下面的同学们齐刷刷地举起手。班里有条不成文的规矩,凡积极参加班级集体活动的,轮流扫地时可减免一次值日,活动中为班级争得荣誉的,再减免一次,所以大家都表现得很积极。  班长犯难了,到底该选谁?他还没有定夺,“陈怕犬”便举起放在座位底下的打狗棒,说:“我跑得最快。”  “哈哈哈……”教室里一下翻了天。  “陈怕犬”真
在画画的十余载里,我一直在努力前行,依然走着、画着、思考着。生活中虽有诸多事扰乱心绪,但是依然很清晰地知道自己该干什么,适合做什么,并且一定能把它做好。在日常生活中阅读绘画中养成了慢性格,凡事也不急不躁,温温地来,吃饭细嚼慢咽。  喝酒小杯品咂、写字也是从不强求,定要有感而发。唯独画画,精神头倍足,一反常态,一站在画布前有话要说的冲动,不讲不快,于是乎在作品中你看到的是真实的我!就像喝酒,三巡刚过
海豚并不是一种鱼,而是哺乳动物,它们需要定期浮到海面上呼吸换气。一些种类的海豚,只能在水下屏息7~8分钟。那么,海豚是怎样保证自己在睡觉时不会溺水的呢?  人类在完全进入睡眠状态,失去意识时,还是会继续呼吸,这是一种无意識行为。然而,海豚与人类不同,它们的呼吸行为必须是有意识的,即必须保持大脑清醒。因此,海豚进化出了一种特殊的睡眠方式一一两边的大脑交替睡眠。例如,海豚睡觉时,左侧大脑先进入睡眠状态
德福考试中心2014年夏季在中国扩建  为了满足对德福考试席位不断增加的需求,德福考试院将在中国设立更多的考试中心。  德福考试,即“对外德语水平考试”,相当于欧洲共同语言参考标准的B2至C1水平。每年全世界有超过25000名考生报名参加。近三年在中国参加德福考试的考生,以平均每年1000人的增幅,已从2010年5000个考生增加到2013年的8000个考生。越来越多的申请者无法如期报名或参加考试
灰熊是动物村里的大力士,谁家有什么力气活都会请他帮忙。猴子却取笑他:“体态肥胖,只能干些粗笨的体力活。”  山林里接连下了几天雨,灰熊和猴子家的食物都快吃光了,要到对面的山上去采摘野果。它们还没走多远,狭窄的山路被大风吹倒的树和从山上滚下来的石头挡住了。猴子用力推了几下,挡路的树和石头纹丝不動。灰熊说:“这树和石头太重了,你是搬不动的,让我来。”灰熊伸臂用力一抱一推,轻松地推开了挡路的大树和石头。
撰写政治小论文,是新课改对学生学习提出的一项新要求,是高中政治开放性作业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架构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它既能考查学生对所学政治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又能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是学生学以致用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学生的引路人之一——高中政治教师,应从小论文写作的前期准备阶段到中期写作阶段再
〔摘要〕运用网络位势理论、知识状态理论的分析方法,提出知识网络中知识状态演变机理问题。认为在关系位势和结构位势主导下,整合架构能力和知识存量水平对知识状态产生影响,并以此构建知识状态演变机理模型。通过案例研究,发现在不同网络位势作用下,知识状态呈现出离散型——收敛型——更高级离散型3个阶段的演化趋势。  〔关键词〕知识状态;网络位势;整合架构;知识存量水平  DOI:10.3969/j.issn.
走马观花式的游学对于申请并无多少帮助,想要提升背景还得参加顶尖大学的冬/夏校项目,和全世界的学霸们一起在名校“学前班”里修炼内功。  今年7月,哈佛大学把图书馆前的草坪用绳子围了起来。此前这片草坪同美国其他的任何一块草坪一样,可被游人随意“践踏”。但来自全世界一波接一波的学生和家长们快把草坪踩秃了,哈佛的学生们不得已才拉起了绳子以保护这些可怜的小草们。  此时,在美国的西海岸,斯坦福大学周边的写字
2014年4月16日,美国高校委员会(College Board)宣布对SAT考试进行改革,新试题将于2016年3月被启用。新SAT增加了“证据化阅读”和对美国政治、历史的测试,由于新考题参考资料有限,此举对于受SAT考试泄题事件影响的中国考生来说可谓雪上加霜。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除了SAT,美国大学的官方入学考试还有一类ACT考试(American College Testing),两者均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