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祖国共成长

来源 :山东青年报·教育周刊学生版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l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乡,是我们每个人藏在心底的柔软。住房条件的改善、交通设施的优化、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她的每一处变化都是祖国发展的缩影。本期,让我们跟随聊城市莘县明天小学的小记者们一起去探访家乡变化,感悟祖国发展!
  小记者档案
  姓   名: 杜雁楠
  班   级: 五年级三班
  采访对象:班级同学
   小记者:同学你好!再过几天就是咱们伟大的祖国70周年华诞了,家乡的变化最能彰显祖国的发展,你眼中的家乡有着怎样的变化?
   被采访人:我的家乡变化很大,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房屋建设方面和上学条件的变化。以前的瓦房、平房变成了现在的多层楼房和小高层,实现了爷爷奶奶、曾祖父曾祖母他们那两代人所说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愿望。曾祖父曾祖母更是告诉我,他们那时穷得连饭都吃不上,只能吃窝窝头,甚至树皮、树叶。很多人是上不起學的,哪像我们现在,坐在有空调又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冬暖夏凉,既有有能力的老师,又有各种有利于我们发展的课程。他们总说我们这一代人太幸福了,都生在福窝里了,并告诉我这要感谢党感谢国家,说正如一首歌里所唱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让我要知足。
   小记者:说得真好!谢谢你接受我的采访,再见!
  指导教师   李艳霞
  小记者档案
  姓   名: 姚晓奕
  班   级: 五年级九班
  采访对象:班级同学
   小记者:你好!请问你觉得家乡有哪些变化?
   被采访人:我觉得交通方面发生的变化很大。听妈妈说,以前大街上的地面总是坑坑洼洼的,而且一到了晚上,就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见,老人们走在街上,经常会摔倒;下过雨后,路坑里面还会有许多的积水。现在,村子里早已变成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了,公交车也四通八达,方便了我们的出行,也节省了时间!
  指导教师   朱玉英
  小记者档案
  姓   名: 吴艳阳
  班   级:五年级十三班
  采访对象:班级同学
  
   小记者:家乡的哪些变化让你觉得欣喜?
   被采访人:我觉得通讯设备方面有了巨大的进步,给人们快节奏的生活带来了便捷。听我奶奶说,20年前为了打异地电话,凌晨4点多就得前往邮局去排队,而且往往在通话中还听不清对方的声音 ,时常还会断线。而现在,电话已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并且款式越来越小巧美观,功能也是越来越多,给生活提供了很多方便。现在,就连奶奶也拥有了自己的智能手机,对通讯改善带来的便捷竖起大拇指,直夸改革开放好。
   小记者:谢谢你接受我的采访,再见!
  指导教师   张进勇
  小记者档案
  姓   名:辛科彤
  班   级:五年级一班
  采访对象:班级同学
   小记者:请问,你觉得近几年家乡的医疗条件发生了哪些变化?
   被采访人:前不久,我92岁的太奶奶因病住进了医院,经过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太奶奶终于脱离了危险,当她苏醒过来时,还以为自己住进了宾馆呢!因为医院的现代化设施应有尽有,太奶奶笑着说:“我还希望多活几年,看着我的重孙子健康成长,我的幸福生活才刚刚开始呢!”
  指导教师   王小静
  小记者档案
  姓   名:康雨彤
  班   级:五年级十一班
  采访对象:鞠校长
   小记者:鞠校长,家乡的变化日新月异,作为小学生,我们肩负着建设家乡、祖国的责任,您对我们有什么期望吗?
   鞠校长:未来的期望也是现在的期望,或者是一直的期望。你们是学生,来到这个学校之后,小学阶段一年级到六年级,这是六年的时间,每年都会一批一批地被送走。但是每一个老师在这个学校里做教育这个事业,一扎根就是几十年。所以我期望每一个孩子在通过明天学校的培养之后,能够成为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我们不一定要成为最优质的人,但我们可以成为社会发展最需要的人才。
   小记者:谢谢您接受我的采访,我为我是明天学校的学生感到骄傲!
  指导教师   李   冰
  小记者档案
  姓   名: 张慧然
  班   级:五年级六班
  采访对象:王校长
   小记者:王校长,您来明天学校已经很多年了,您感觉咱们学校在哪方面变化最大呢?
   王校长:我们学校的变化很多,但我认为变化最大的是家校共育的变化。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经过学校的教育,深刻地认识到了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校也是想在家校共育方面和家长达成共识,让家长更清楚地认识到:老师的爱再暖也比不上父母的爱,最好的教育是家长可以更多地关注孩子,给孩子更多的陪伴,这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不过很多时候,家长的时间是受限的,我们学校为了能够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拓宽了多种渠道,现在学校成立了各级的家长委员会,有学部的家长委员会,有学区的家长委员会,还有年级的家长委员会。成立逐级的家长委员会,就是让更多的家长一级一级地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学生的管理当中来,把学校的事当成自己家的事、大家的事来共同管理。
   小记者:谢谢王校长!
  指导教师   贾延军
其他文献
我的家乡在济南,这是一个风景优美、人杰地灵的好地方!济南有三大名胜:趵突泉、大明湖和千佛山。其中以趵突泉最为著名。  趵突泉是我从小到大经常去的地方,泉池四周绿树环绕,由一座小桥分为东西两池。池内的三股水常年喷涌,日夜不停。水势好的时候,它们就像三个精灵在舞蹈,它们是趵突泉的标志和灵魂,每天都会吸引着无数慕名而来的游客。  春天的趵突泉生机勃勃。柳枝上刚刚冒出浅黄色的嫩芽,焕发着无限的生命力。夏天
期刊
同学们,大家好!金秋九月已过去多半,再过几天我们将迎来振奋人心的十月!这个十月,注定举国欢腾!10月1日,我们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风雨历程;70年,波澜壮阔。我们的祖国母亲,70岁了!   10月1日当天,将在首都北京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庆祝大会后,将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今年的阅兵式将成为70周年庆祝活动的一大看点。相信很多同学心目中对阅兵式也充
期刊
陶渊明有云:“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在我看来,国学是一门学问,一门值得我们终身学习,也会让我们终生受益的学问。  记得我第一次接触国学,是在很小的时候。初次接触,只知道活泼有趣的动画片为我们讲述的《西游记》比母亲逐字逐句教我背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更加令人喜爱。那个时候,只知道孙悟空的无所不能,猪八戒的懒散贪婪,却不懂“明月光”和“地上霜”
期刊
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有猜灯谜、包饺子、舞狮、剪纸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中国传统书法,因为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书法是我國瑰宝。爷爷告诉我历代书法家有欧阳修、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頻,他们被称为“书法四体”。爷爷曾经带我去看过书法展览,有些写得方方正正的是楷书,有些写得龙飞凤舞的是草书。虽然有些我看不懂,但觉得很漂亮。爷爷说,中国的毛笔书法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我们要继续发扬光大。所以我有空就向爷爷
期刊
济南,又被称为“泉城”,顾名思义,就是泉水之城。济南人,爱水,更爱泉,而济南的七十二名泉,那更是赫赫有名。  进了珍珠泉大院,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当年日本侵略济南珍珠泉大院唯一没有被战火所焚毁的一所建筑——清代的巡抚衙门。再往里走走,就到了我们今天的主题——珍珠泉。靠近泉水的瞬间就感到了一片清凉,这时正在下雨,一阵阵的泉水清香,再加上清涼的雨点拍在脸上,让人仿佛身处仙境。  说起珍珠泉名字的历史,可真
期刊
履行山东小记者团“变废为宝”创意比赛圆满落幕   近日,濟南市美莲广场联合履行山东小记者团开展了“变废为宝”创意比赛,近二十余名小记者参赛。   比赛前,济南市环境卫生科学研究院窦颖慧老师为小记者们科普了垃圾分类的知识,呼吁大家爱护环境。随后,小记者们走上台展示自己设计的作品,通过评委打分与现场投票评选出“环保小卫士”和最佳人气奖。  通讯员 陈笑丛
期刊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波澜壮阔的湖水,古色古香的小店铺,清鲜无比的空气。提到济南,就不得不提起素有“泉城明珠”美誉的大明湖了。  走在小路上,一丝若有若无的湖水味,把我吸引到湖边,我认真地嗅着——这清香扑鼻的自然香味。我仿佛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就想一直浸在这淡淡的香气之中。阳光下,湖面上波光粼粼,一阵风吹过,湖面上起了些涟漪,更为大明湖添了几分灵气。地面上的景物倒映在水里,真是一幅美丽
期刊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北宋诗人苏东坡,以他的才华和品格为世人所称颂。但他生不逢时。假如他生活在今天,那么,他的诗文中,定会少一份忧虑,多一份乐观!  假如苏东坡生活在今天,他正直豁达、敢想敢说的性格以及善于发现问题的特质,必会使他成为国家的功臣。他不会因为直言政府高官的腐败行为而受到排挤,反而会荣登新闻头条,新闻标题就是:检举揭发政府贪官的反腐斗士—
期刊
推荐书目:《曾国藩家书》  推荐理由:   本书涉及内容广泛,从勤劳、简朴、自力等方面展现了曾国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毕生追求。书中,不论是人生理想、精神境界,还是道德修养,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的。  读书心得:   “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他就是曾国藩。其作品《曾国藩家书》中,句句妙语,诠释了华夏辉煌历史文明。   修身篇中,曾国藩谈到“吾人只有进德、修
期刊
每一年开学季,都是家长们紧张的时候,尤其是一年级新生的家长,更是茫然无措、百般焦虑:孩子能不能适应小学生活?在学校表现如何?上学后成绩如何?作为老师,我们有义务帮助家长们走好这重要的第一步,让家长有一颗平常心与孩子一起适应、面对成长的“蜕变”。   关于孩子的适应能力,我们要相信孩子,要敢于放手,其实孩子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我们往往低估了他们。在孩子教育方面,我们要与家长一起做引导者,而不是包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