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艾克:将将之将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h07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从没干过连长、营长。也没当过师长、军长,更没指挥过一支部队打过任何一场硬仗的上校,在短短的四年时间里,就被擢升为五星上将,成为300万大军的统帅。指挥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登陆战役。一个名叫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的人,却把它变为了现实!
  一个从没干过连长、营长,也没当过师长、军长,更没指挥过一支部队打过任何一场硬仗的上校,在短短的四年时间里,就被擢升为五星上将,成为300万大军的统帅,指挥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登陆战役,这在任何一支军队里,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但是一个名叫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的人,却把它变为了现实!
  他何德何能。竟有如此幸运和殊荣
  论运筹帷幄、协调组织,艾森豪威尔并不出马歇尔其右;
  论战场调度、排兵布阵,他亦不在蒙哥马利之上;
  论冲锋陷阵、力挽狂澜,他更远在巴顿之下;
  而论资历,艾森豪威尔在1942年初踏欧陆战场时,更是排名在366名美国将军之后,属于名不见经传的后生晚辈。
  但就是此公,能让丘吉尔这等雄狮般的人物,含着眼泪放弃自己的盘算已久的“地中海作战”计划,去全力支持他的“霸王行动”——诺曼底登陆。
  也是此公,能让出了名的驴脾气将军蒙哥马利,心悦诚服,亲笔写信告诉他;“我并不认为我是一个温驯的部下,我喜欢我行我素,但在您的英明引导和宽厚容忍面前,我愿意承认我的错误。”
  还是此公,能让以“血胆”著称的悍将巴顿,在他发起的一次次进攻行动中,始终保持令德军闻风丧胆的威猛,也始终保持着对此公的言听计从。
  二次大战,名将如林,各有千秋。但环顾众将,有这等功力者,也仅此一人。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凡出人头地者,必有绝技。艾森豪威尔在二战中功成名就,盖因其有盟军上下无人可及的独门绝技:组织协调能力。当然,如果不把远在万里之外的华盛顿坐镇的马歇尔也算在内的话。
  艾森豪威尔的生活趣事
  艾森豪威尔,眼大嘴阔,外表憨厚,笑容可掬,和蔼可亲,大智若愚。这是许多回忆录中对这位被昵称为“艾克”者的描述。而在生活中,他也确乎以表里如一的风格演绎着相似的逸闻趣事:
  趣事一:艾森豪威尔冒雨视察前线,对官兵发表阵前演说。演说毕,正欲登车离去,不料脚下一滑,在众人面前结结实实地摔了一跤,顿时引起哄堂大笑。部队指挥官见状急忙趋前扶起盟军统帅,并为自己部下的无礼举止郑重向统帅道歉。但这位统帅却俯在指挥官耳边故意大声说道:“没关系,我相信这一跤比刚才所讲的话更能鼓舞士气。”这话引起了官兵更响亮的笑声,于是,士气果然大振。
  趣事二:诺曼底登陆后,初时战况激烈,美军伤亡惨重。作为统帅的艾森豪威尔亦日渐肝火旺盛,脾气暴躁。这时,野战医院血库告急,号召大家踊跃献血。艾森豪威尔闻讯,立刻挽起袖子为众人作表率。献血毕,正欲离去,被一伤兵发现,大声喊道:“将军,我希望我的血管里能输进您的血!”将军闻声止步,笑答:“我也希望如此,只是希望你输血后,千万别染上我的坏脾气!”
  趣事三:二战胜利,盟军狂欢,各类庆祝聚会不断。每次必有贵宾发表讲演。作为贵宾,艾森豪威尔总是被安排在压轴时段出场。一次聚会,排在艾克前面的五位贵宾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轮到艾森豪威尔上台时,已是午夜时分。金场听众早已目光迷离,昏昏欲睡。艾克见状,迅速收起自己的演讲稿,即席发表了自己平生最简短的一次演说:“任何演说到了最后都要画上个句号,现在就让我来当这个句号吧。”全场听众大梦方醒,掌声如雷。
  这样一个人,如果不是在战场上,极易因其面善心慈,且广有人缘而博得个“好好先生”的美名。即使上了战场,也不大可能让人与一代名将联系在一起。
  但,谁能否认艾森豪威尔是二战盟军第一名将?
  不容否认的二战盟军第一名将
  这个第一,当然不仅仅是因为艾森豪威尔身居盟军统帅的高位才得以确认。如果有谁这么以为的话,未免太低估了艾氏本人的统帅才能,也低估了数百万大军——并且是不止一国的庞大盟军组织协调的艰巨性,更是低估了在闻人用人方面有着超凡才能的马歇尔将军的慧眼。
  正是马歇尔将军这位在二战中没有指挥过一场战役甚至一场战斗,却第一个荣膺五星上将的美军教父。正是他把艾森豪威尔从一名籍籍无名的陆军上校,在短短四年的时间里,提拔为可以与自己比肩的另一位五星上将。其识人目光之独到,用人风格之大胆,实为当时美军之大幸!
  而这位仅在校官岗位上就待了二十多年的未来盟军统帅,也不负厚望,从登陆北非到远征欧陆,他以自己最被马歇尔将军看重的才华和反法西斯第二战场的伟大胜利,回报了恩公对自己的垂爱。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他作为由多国部队组成的盟军统帅,又是怎么把这样一支大军一步步引导走向胜利的!
  ——他把一位咒骂英军是“英国杂种”的美军上校,用慢船打发回了美国去,一举刹住了在美军中弥漫的傲慢无礼、瞧不起友军的恶劣风气;
  ——他让初登欧陆的美国军人,去被德军空袭最严重的英国城市实地考察,体验饱受战火蹂躏的英国民众生活的艰辛,使美国大兵们明白了自己越洋远征的价值和意义;
  ——他委曲求全,忍辱负重,把巴顿、蒙哥马利、布莱德雷这样一些个性冲突、风格迥异,完全拴不到一个槽头吃草的倔驴们捏合在一起,最终这些让他头疼不已的家伙,也不得不承认,“艾克是一个优秀的指挥官,没有他,就没有一台完美的交响乐。”正是这完美的钢铁交响,汇成一股冲垮德军钢铁壁垒的合力。
  ——他果断放权,为充分发挥蒙哥马利之所长,也为了赢得英军的彻底合作,他冒着让巴顿、布莱德雷等人不满,甚至抗命的风险,多次授予蒙哥马利指挥美军作战的权力,直至让这位自视甚高的将军担任了盟军的副统帅;
  ——但在该坚守底线时,他却变得极其执着,甚至不惜把盟国三巨头之一的丘吉尔逼得老?目纵横,不得不忍痛放弃自己醉心已久的计划,转而倾尽全力支持以他为最高统帅的“霸王行动”。   ——最后,当连日阴云密布、狂风怒号的英吉利海峡突然可能出现36小时相对好的天气时,他却极力压抑着自己狂跳的心脏,用听上去十分平静的语气对部下们说:“好,让我们干吧。”于是,改变人类命运的“D日”,在他决定一人独自承担历史重责的决心下定之后,史诗般地到来了。当二十多公里宽的海峡上万船竟发之际,这位盟军统帅悄悄写下了这样一张字条,以备万一登陆战役失败时,拿出来昭告天下:
  “我们的登陆作战行动已经失败……所有士兵无论海、陆、空三军,无不英勇作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假如行动中有任何错误或缺陷,全是我一个人的责任。”
  这位盟军最高统帅是在大战在即之际,为“霸王行动”最坏结果做了准备,他准备一个人承担可能失败的责任。而这是每一位战场统帅都可能面临的情况,但却不是每一位统帅都敢于负起的责任。
  马歌尔果然没有看走眼
  马歇尔果然没有看走眼。战役最后的结局,没有让这位老将军的苦心付诸东流。而他的这份富有远见的苦心孤诣却是从多年前的一次演习时开始的。那一次,马歇尔将军那个著名的黑皮笔记本上,记下了一位名叫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的陆军上校,如何出色地组织了一次艰难无比的后勤保障,这给马歇尔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的第三天,当艾森豪威尔上校推开陆军参谋长办公室的门,面对老将军的询问:“我们在远东太平洋的行动方针是什么”时,他并没有急于回答,而是沉静地说:“将军,我需要几十分钟时间考虑这个问题”,这一看似随机,实则显示出本人绝非信口开河之辈的回答,就此改变了他的命运,顺便也就改变了盟军的命运,并且最终还改变了法西斯德国和在反法西斯战场上作战的人类的命运。因为此刻握有改变艾克命运权柄的马歇尔,正在寻找的,恰恰是一位能三思而行的统帅,而不是攻城略地的猛将。而艾森豪威尔正是前者。机遇就是这样跟有准备的头脑撞在了一起。
  的确,艾森豪威尔从未像朱可夫、蒙哥马利、巴顿、隆美尔等人一样,指挥过任何一场具体的战役,他的军事才华也就无从与这些战功卓著的名将相比较。甚至我们可以断言,如果他真的成为一名战场指挥官的话,也未必会比以上任何人更出色。但你必须承认,作为现代战场上指挥百万大军的统帅,个人的指挥艺术,远不及将将之才——也就是协调和组织三军在统一号令下行动的能力更重要。因为,才华横溢的将军可以胜任战场指挥的角色,却未必能扮演好一个统帅的角色。因为这是看似相近实则差异极大的角色。
  这个角色需要“把盟军组合成这样一个能征善战的机器,并且在许多冲突和干扰成分之间保持平衡,从而使这些成分不至于威胁到我们这艘航船。”能猜到说这话的是什么人吗?正是在整个盟军体系中,最让艾森豪威尔头疼的桀骜不驯的英国元帅一蒙哥马利。
  只是在说这句话时,这位“蒙帝”并不知道,这种能力,早在艾森豪威尔少年时,他的那位乐观聪慧的母亲就已经传授给了他。她对酷爱打牌,却又对拿了一手烂牌抱怨不已的“小艾克”说:“孩子,人生就像打牌,发牌的是上帝,上帝给你的牌你只能接受,你是退不回去的。不管你手中的牌是好是坏,你都必须拿着,你都必须面对,你能做的,就是让自己平静下来,把自己的牌打好。”
  也就是从那一刻起,这个叫艾克的孩子就明白了自己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冷静地面对现实,打好手中的每一张牌。这种把人生的每一页都当做一张牌来对待的态度,把他与大多数行动大于思考的军人区别了开来,使他成为了一名军人政治家。这意味着他一骑双跨,既有双重能力,又有双重优势:面对军人,他是政治家;面对政治家,他又是军人。这一优势使他在担任盟军统帅时,用政治家的精明把那些战争专业户式的将军们调度得团团转。
  但任何优势都同时意味着某种劣势,真正脱下军装,转入政坛,他的全部军事生涯能为他提供的,也只是—个中规中矩的政治家的有限经验。回过头去看,艾氏此生打得最好的一手牌,也就是“霸王行动”。虽然他后来登上了美国第34任总统的宝座,权倾全球,却是再也没有打出过一次那么漂亮的牌来。
  张宁据《国防》乔良/文 整理
其他文献
1月10日,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在西南印度洋龙旗热液区执行下潜科考任务,中国首名女潜航员学员张奕搭乘“蛟龙”号下潜,接受实践操作培训。张奕说:“之前见了很多‘蛟龙’号拍摄的高清视频和照片,也想象了无数次海底景象,这次自己真正来到海底还是很激动,特别是在潜水器坐底的那一刻。”  “我负责潜水器与母船的水声通讯,每隔15分钟向母船报告一次潜水器状态,其间学习主驾驶唐嘉陵的航行和机械手操作,记录一些
期刊
崭新的“三沙1号”在南中国海上雍容自信地行驶,隔着舷窗看到波光条条的海浪,曲折而又宽宏,温暖而又大方,深邃而又亲密。这样的航行是如此踏实。本来的日程是12月31日起航,2015年的新年在三沙市过。可那几天大风大浪,波涛汹涌,才把时间错后了五天。其实我也欢迎风浪加身的气势。我想走出舱室,我想走上七层高的阳光甲板,我想更多地享受南海的阳光和海风,还有许多同行朋友的欢声笑语,还有手机与相机的快门“咔咔”
期刊
隆冬,巴蜀大地薄雾笼罩。  一架架战鹰从空军某机场呼啸而起,直刺苍穹,旋即在天地间展开互为对手的搏击……新年伊始,空军航空兵某团的对抗空战训练硝烟弥漫、惊心动魄。  “军人的任务就是打仗和准备打仗。”训练归来,一名留着板寸、戴着飞行墨镜的飞行员用沙哑的嗓音讲评,“新年开训,我们不能仅考虑安全。大家多想想,今天的训练,存在哪些敌人可能攻击的薄弱环节,又创造了哪些制胜机会?”这名讲评的飞行员,是空军航
期刊
今冬无事,我常骑着单车在城中闲逛。城市在改造,到处是新建的居民楼和正在被拆除的废墟,我所熟悉的那些街巷,都已面目全非,不见了那几口老井和石头牌楼,也不见了那些有着砖雕门楼和照壁的四合院,以及院中竹节状的花墙和石雕门墩。我从垃圾堆里寻到了半扇有着菱花格的木窗和—个鼓形柱脚石,准备往回走,街上又是车水马龙,交通堵塞,不知是该喜还是该悲?  天黄昏时到家,胡武功却在门口蹲着。我问:找我吗?他说:是。然后
期刊
余秀华的新浪博客名叫“云端梦呓”。2014年12月17日,她参加在北京举行的一场诗歌朗诵会后,回到湖北钟祥市石碑镇横店村八组的家里。两天后在“云端梦呓”发表《北京之行略记》,最后一句话是:“我希望我写出的诗歌只是余秀华的,而不是脑瘫者余秀华,或者农民余秀华的。”  3年前,2011年9月30日,时任荆门人民广播电台台长的李书新在荆门论坛上实名发帖,帖子名字就叫《记者走基层:走近脑瘫农民女诗人余秀华
期刊
阿桂和他媳妇老鸭经历了无数次争吵之后,终于决定离婚。两人已说好,星期一就去民政局办理离婚手续——谁不去谁是孙子。星期日,他们还要一起做最后一件事,分财产。结婚三年,他们一直没要孩子,这就少了一个大麻烦。他们现在居住的一个两居室是租的,家具、电器都是房东的,不存在分的问题。谁的衣服谁拿走;两万元现金、十万元理财产品,阿桂大度地只要了两万元现金;一台笔记本电脑,是阿桂指着吃饭的家伙,归阿桂,那iPad
期刊
柱子不知道那些管子是水利设施。主意是任兵出的,左民提供工具,柱子抢着参加,唯恐好事把他落下。先用改锥、小刀从大管子上撬下锡,回家放进罐头盒儿,吊在炉火上烧,亮亮的锡水,倒入胶泥捏的模子,凝固了,是各种形状的玩艺儿。  这种乐趣是有限的。任兵、左民和柱子,发疯似的撬砸管壁上的锡,回去“冶炼”,但很快被水利局的人发现。虽然那天三个人都像泥鳅一样逃脱了,可厄运依然准确地降临到柱子的头上,任兵和左民被家长
期刊
1964年10月16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震惊全世界。如今50年过去了,你知道南京曾有一批老兵和中国的原子弹事业有关系吗?45年前,他们远赴大别山深处,寻找制造原子弹的原材料。日前,这些花甲老人诉说了那段神秘艰辛而又激情燃烧的岁月。  从学校来到了神秘的部队  1970年,郭文玉和他的战友们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一年。今年63岁的郭文玉,现在住在鼓楼区建宁路街道。45年前的一天,他和往
期刊
小岛一直是人们心中最理想的天堂,对厌倦了都市生活的大亨来说,购买私人岛屿成为一种新时尚。而在荒岛上离群索居,就真正能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吗?  难觅“孤岛新娘”  如果不是想通过网络找个“孤岛新娘”,年过古稀的戴夫·格拉辛不会成为国际名人。  几年前,因为难耐独居荒岛的孤独寂寞,他通过约会网站RSVP发布了交友帖:“我在美丽的珊瑚岛,这里是漂泊者的天堂,我在寻找属于我的美人鱼!”仙境般的小岛图片引来
期刊
教授常被欠薪  民国教授薪水高,历来为人们津津乐道,知之者众矣,无须多说。但是,民国教授薪金虽高,拖欠之事常有,且一拖半年之久,则未必有多少人知晓。  顾颉刚在北大担任助教,法定月薪100元,考虑到当时的物价水平,即一个四五口人的劳动家庭,每月11元就可以维持,顾助教的收入是相当不错的。但据他在1925年的日记所载:1月薪金,拖欠半年后分三次领取,到6月17日取22元,6月25日取70元,7月1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