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术课,是小学阶段最具有创造性的学科。利用美术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在创新的要求上,既能体现美术学科教学本色,又能融素质教育之甘露。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创造潜能,活跃课堂气氛;在课外让学生接触社会生活,积极收集创作素材,我们需要提倡知识和能力并重,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只要潜心教学,持之以恒,必有成效。
关键词:美术创造培养个性
美术,是一门创造性很强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绝不单是艺术创造本身的需要,还是塑造学生美好心灵和发展个性的需要,也是适应社会发展和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近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下面几点经验:
1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创造潜能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应当将教学方法从“知识传授型”转化为“思维训练型”。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只是正确、清晰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启发学生自己去思索去想象,并对客观世界有所认识和感受,引导他们运用自己的艺术语言去表现自己想象的事物形态。
小学低年级学生作画大胆,富于想象,他们只满足于作画的过程,而不注意它的结果,常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二年级创作画“春节”,这节课先讲了表现方法,然后展示不同角度的范画,学生的兴趣大增,被新颖的画面吸引了。在我的鼓励下,学生大胆表现出他们的创作激情……学生的幻想就是理想的萌芽,老师要爱护每位儿童所表现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哪怕是点点滴滴也要鼓励。
中年级开始注意起周围的事物,逐步摆脱图式化作品,描写的事物也逐步向实物靠拢,对学生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多接触生活,多关心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与物,促进其个性的发展。比如:在讲“布贴画”时,我先让学生欣赏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让学生自己说自己想贴什么样的,怎样贴,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然后我再总结方法、步骤、学生的创作激情及个性的发展,都得到了培养。
小学高年阶段,是创造思维发展的高峰时期,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创造潜能,应当积极地发掘多种审美因素,以激发学生创造热情。我在讲授“铅笔淡彩—风景”这节课,先讲了空间的表现方法,改变学生单一的“三维”空间观念,然后展示了不同色调的范画,学生被新奇绚丽的画面所吸引,表现出跃跃欲试的创作激情,当我在黑板上再画一些构图范例时,有的学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连忙举手说:“老师,别画了,留给我们去想,去画吧!”在绘画的技能技巧上加以训练,鼓励他们更高的学习愿望。
2 提倡互议互学,活跃课堂气氛
我认为,学生在完成美术作业的过程中,应互议互学,因为有些绘画基础较好又具有一定创造能力的学生,对周围的一些学生往往起到一定的启发和带动作用。
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求异、类比和逆向等类型思维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不断生疑质疑,大胆提出问题,并及时予以表扬,老师要多说些“你还有什么看法吗?”“谁能说得更好些?”“他的构图好吗?”“应画上什么更好?”等征求性的话,从而培养了学生质疑解难能力,发展了创新思维。
我在上手工课“机器人”时,课下先找几个心灵手巧的学生,制作了几件样品。学生们看了样品非常喜欢,于是边做边议,互相启发,互相帮助,课堂上洋溢着和谐欢快的气氛。这节课,每个学生都完成了一件高达三十公分的“机器人”。学生的作品在班级、学校展览,受到老师的称赞。
3 接触社会生活,收集创作素材
儿童画创作,要有素材。素材从哪里来,要引导学生去接触社会生活,要用他们的眼光,去捕捉生活和认识生活,还可以从听故事、看电视、电影、参观画展,上公园游玩,外出旅游等方法获得素材,使学生们的头脑里储存更多更美的印象和认识。这样才能在画笔下创造出更美生动的作品,培养了兴趣,促进个性发展。另外,要加强基本功训练,多画速写,创造画,需要一定的绘画技能技巧,画速写是一种非常好的训练手段,各个年级都可以进行速写练习,这对学生绘画创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有很大的意义。
4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拓展创新思路。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作为教育者应多给学生提供这种探究的机会,并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将激励他们不断的去探索,从而走上成功之路。
在教学中,要善于借助直观教具、多媒体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事物,鼓励学生敢于想他人所未想,画他人所未画。布置作业时,不管是临摹写生,还是画记忆画和想象画,不论是画什么内容,还是涂什么颜色,只扼要讲些方法,其余让学生自由发挥。不要强性要求,画圈定框,这样便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拓展了创新思路。
5 知识和能力并重,动手与动脑结合
为使知识与能力同步协调发展,教师要适当选择一些既能丰富学生绘画知识,又能发挥创造性的教材——如版画、漫画、命题字画、剪纸、泥塑等,让学生既动脑又动手,既学习绘画又动手制作。例如:讲“面具造型”这节课,我十分重视发挥学生的创造热情,一方面,讲解面具造型的奇特和随意性,另一方面,根据教材的实用性特点,以激发学生的制作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模仿力。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上,要着重抓笔头绘画与手工制作并举和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两个方面。笔头绘画主要是要求学生画些素描色彩画、记忆画和想象画。手工制作多做些贴画工艺、折剪工艺等训练。学生练习时,老师可以播放些音乐名曲,让明快活泼、优美悦耳、富于启发的旋律调节学生的情绪,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6 结语
总之,在他们所创造的所想象的奇异斑斓的艺术世界里,顽强地表现了自己的个性、情感和气质,同时,各自获得了审美情趣。加上老师及时点拨、指导,就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和艺术水平,这才是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尹少淳著.美术及其教育. 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年6月版.
[2][美]罗恩菲尔德著 .王德育译.创造与心智的成长.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年.
[3]张奇编著.儿童审美心理发展与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关键词:美术创造培养个性
美术,是一门创造性很强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绝不单是艺术创造本身的需要,还是塑造学生美好心灵和发展个性的需要,也是适应社会发展和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近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下面几点经验:
1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创造潜能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应当将教学方法从“知识传授型”转化为“思维训练型”。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只是正确、清晰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启发学生自己去思索去想象,并对客观世界有所认识和感受,引导他们运用自己的艺术语言去表现自己想象的事物形态。
小学低年级学生作画大胆,富于想象,他们只满足于作画的过程,而不注意它的结果,常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二年级创作画“春节”,这节课先讲了表现方法,然后展示不同角度的范画,学生的兴趣大增,被新颖的画面吸引了。在我的鼓励下,学生大胆表现出他们的创作激情……学生的幻想就是理想的萌芽,老师要爱护每位儿童所表现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哪怕是点点滴滴也要鼓励。
中年级开始注意起周围的事物,逐步摆脱图式化作品,描写的事物也逐步向实物靠拢,对学生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多接触生活,多关心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与物,促进其个性的发展。比如:在讲“布贴画”时,我先让学生欣赏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让学生自己说自己想贴什么样的,怎样贴,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然后我再总结方法、步骤、学生的创作激情及个性的发展,都得到了培养。
小学高年阶段,是创造思维发展的高峰时期,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创造潜能,应当积极地发掘多种审美因素,以激发学生创造热情。我在讲授“铅笔淡彩—风景”这节课,先讲了空间的表现方法,改变学生单一的“三维”空间观念,然后展示了不同色调的范画,学生被新奇绚丽的画面所吸引,表现出跃跃欲试的创作激情,当我在黑板上再画一些构图范例时,有的学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连忙举手说:“老师,别画了,留给我们去想,去画吧!”在绘画的技能技巧上加以训练,鼓励他们更高的学习愿望。
2 提倡互议互学,活跃课堂气氛
我认为,学生在完成美术作业的过程中,应互议互学,因为有些绘画基础较好又具有一定创造能力的学生,对周围的一些学生往往起到一定的启发和带动作用。
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求异、类比和逆向等类型思维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不断生疑质疑,大胆提出问题,并及时予以表扬,老师要多说些“你还有什么看法吗?”“谁能说得更好些?”“他的构图好吗?”“应画上什么更好?”等征求性的话,从而培养了学生质疑解难能力,发展了创新思维。
我在上手工课“机器人”时,课下先找几个心灵手巧的学生,制作了几件样品。学生们看了样品非常喜欢,于是边做边议,互相启发,互相帮助,课堂上洋溢着和谐欢快的气氛。这节课,每个学生都完成了一件高达三十公分的“机器人”。学生的作品在班级、学校展览,受到老师的称赞。
3 接触社会生活,收集创作素材
儿童画创作,要有素材。素材从哪里来,要引导学生去接触社会生活,要用他们的眼光,去捕捉生活和认识生活,还可以从听故事、看电视、电影、参观画展,上公园游玩,外出旅游等方法获得素材,使学生们的头脑里储存更多更美的印象和认识。这样才能在画笔下创造出更美生动的作品,培养了兴趣,促进个性发展。另外,要加强基本功训练,多画速写,创造画,需要一定的绘画技能技巧,画速写是一种非常好的训练手段,各个年级都可以进行速写练习,这对学生绘画创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有很大的意义。
4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拓展创新思路。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作为教育者应多给学生提供这种探究的机会,并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将激励他们不断的去探索,从而走上成功之路。
在教学中,要善于借助直观教具、多媒体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事物,鼓励学生敢于想他人所未想,画他人所未画。布置作业时,不管是临摹写生,还是画记忆画和想象画,不论是画什么内容,还是涂什么颜色,只扼要讲些方法,其余让学生自由发挥。不要强性要求,画圈定框,这样便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拓展了创新思路。
5 知识和能力并重,动手与动脑结合
为使知识与能力同步协调发展,教师要适当选择一些既能丰富学生绘画知识,又能发挥创造性的教材——如版画、漫画、命题字画、剪纸、泥塑等,让学生既动脑又动手,既学习绘画又动手制作。例如:讲“面具造型”这节课,我十分重视发挥学生的创造热情,一方面,讲解面具造型的奇特和随意性,另一方面,根据教材的实用性特点,以激发学生的制作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模仿力。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上,要着重抓笔头绘画与手工制作并举和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两个方面。笔头绘画主要是要求学生画些素描色彩画、记忆画和想象画。手工制作多做些贴画工艺、折剪工艺等训练。学生练习时,老师可以播放些音乐名曲,让明快活泼、优美悦耳、富于启发的旋律调节学生的情绪,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6 结语
总之,在他们所创造的所想象的奇异斑斓的艺术世界里,顽强地表现了自己的个性、情感和气质,同时,各自获得了审美情趣。加上老师及时点拨、指导,就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和艺术水平,这才是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尹少淳著.美术及其教育. 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年6月版.
[2][美]罗恩菲尔德著 .王德育译.创造与心智的成长.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年.
[3]张奇编著.儿童审美心理发展与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