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事业 一生情

来源 :荣誉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邓统元先生一生致力於教育事业,他曾在教师的岗位上奉献了近五十个春秋,後又在与教育有关的社团里延续着对教育工作的那份热爱。当年的他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如今的他已是满头银髪。他将自己一生中最精华、最灿烂的时光奉献给了教育事业。
  那些年,他站在校园,送走了一批学子,又迎来了一批学子,学子们来来往往,而他卻一直坚守在那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日子如流水般流走,溢出来的卻是满满的幸福。他书写了平凡中的伟大!
  坚守一份对学子的爱
  “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十年树人,十载风雨,十万栋樑。”这是对千千万万和邓统元先生一样的教师的讚美。
  邓统元先生祖籍广东梅州,1943年,19岁的他高中毕业,那时因为正值抗战时期,侨汇中断,作为华侨生的他在毕业之後未能升学。这一年,他回到家乡,在梅城小学执教。1945年,抗日战爭胜利结束,侨汇恢复,邓统元先生获得报考大学的机会,他考入广州市中山大学,就读於师范学院教育系,1949年毕业後留校助教。解放前夕,突遭变故,邓统元先生避居香港,後经友人介绍,开启了在香港四十多年的教书历程。
  邓统元先生先後任教於汉华中学、中华中学、育华中学等,1969年後,他曾历任香港福建中学、福建夜中副校长、校长、执行董事、汉华中学副校长、育华中学校董等职务,1993年退休。
  在香港,邓统元先生的教职生涯持续了整整四十八年,在校园里,他亲自送走了一批批学子,又迎来一批批新的学子,无论是开学还是毕业,他都感到高兴。孩子们来又走,邓统元先生卻一直坚守在教职岗位上,看着他所爱的孩子们一步步成长起来。他对孩子们充满了希望,他给予孩子们的是毫无保留的伟大的爱。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曾经意气风发的面庞上在不知不觉中有了些许皱纹,曾经浓密乌黑的头发中,不知何时出现了丝丝白髪,邓统元先生将自己人生中最精华、最珍贵的时光交给了教师——这个他锺爱一生、执著一生、奉献一生的职业。任时光匆匆流走,溢出来的是满满的幸福,这幸福,让邓统元先生无悔。
  为教育事业贡献一生
  从大学毕业至今,邓统元先生一直没有离开过教育事业,对於这份事业,他堪称呕心沥血,竭诚尽智。
  1975年,邓统元先生参与筹建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历任该会秘书长、副理事长、会长、名誉会长等职。1984年12月19日,这是对於我国和香港历史上具有特别意义的重大日子,这一天,《中英两国关於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签署,当时作为在香港从事教育工作多年、又为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会长的邓统元先生和香港代表团的另外一百人共同见证了这让人终身难忘的时刻,在飞机起航前,面对记者的专访,邓统元先生提出的三点希望之一便是认真培养好各类治港人才,以期顺利回归。
  为期三天的观礼行程结束,邓统元先生和大家一起回到香港,在回港的途中,他心中百感交集。在香港教学生涯中,邓统元先生主要以讲授历史为主,回想起曾经的中国饱受欺凌,看到今天的中国一步步强大,终於站了起来,他感到自豪。同时,担负着香港教育之大任的邓统元先生更觉自己任重而道远。因为,一个民族的强大,一颗心的回归,依靠的是整个民族共同的努力,需要做的是从青少年时期培养其爱国意识。
  1985年,邓统元先生参与组建香港教育资料中心,担任主任一职。数十年来,邓统元先生在香港报刊发表各种有关教育、时事的评论文章、又曾为香港上海书局和香港商务印书馆编著香港地区适用的世界历史教科书。
  他常思考的是如何加强正面教育,清除、解决殖民地时期遗留下来的老问题,“在过去一百多年里,在港英政府统治下,香港实行的是殖民地教育制度,因为历时太久,这种教育模式已经根深蒂固,一些社会人士的思想观念,也在有意无意之间受到影响,如今,香港社会存在如此多的爭议、矛盾,出现很多问题,归根结底都是殖民地统治时期遗留下来的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在这方面应该保持清醒的思路,协助特区政府好好地将问题解决。”邓统元先生说。他喜见这些年来,在政府、民间团体以及众人的努力之下,香港的教育得到改善,许多问题获得解决,然而也表示,仍有许多问题存在,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在教育上,邓统元先生头脑清晰,他不否认香港在过去一百多年以来在教育上的优势,亦明了其中存在的严重缺失和缺点,在他看来,如今香港已经回归,制度、政权较之以前有所改变,他言,一国两制下的香港,需要保留过去教育上的成就,发扬曾经的优势,改变一些含有殖民地色彩的东西,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
  心繫香港整个教育界,这位老园丁辛勤耕耘,认真思考,他对於教育事业一直保持着热心和积极性,无论在职还是离休,邓统元先生一直这样要求自己。
  人虽退休 爱仍延续
  1993年,年已69岁的邓统元先生荣休,在为教育事业奉献了大半辈子光阴後,那份对教育的热情依旧未曾降温。依旧持续着对教育事业浓烈的爱和责任。从1993年到2013年的这二十年间,他义务地从事着教育工作,其情其义,让人动容。
  1993年退休後,邓统元先生曾受聘为北京中央教育科学所教育史研究室以及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台港澳研究中心特约顾问。香港回归前,为了响应回归的需要,邓统元先生与多位教育界同仁共同创办了香港高龄教育工作者联谊会,创办初期会员近三百人,发展至今,已拥有会员五千餘人,其中不乏港英政府时期的教署署长、副署长、大学教授等,在香港社团中颇有影响力。邓统元先生为创会会长,並担任联谊会第一、二、三届会长,历时八年。现担任联谊会董事会主席、名誉会长。
  香港高龄教育工作者联谊会的创办目标是要成为广大高龄教工的大家庭、大课堂、大乐园,其宗旨是:一为广泛团结教育界高龄退休人士;二是开展各种活动,充实、丰富高龄教育工作者退休後的生活、关心高龄教工的生活需要;三是组织大家开展关心社会活动,再次融入社会,继续为社会和国家出力。“联谊会的创办以期让大家有所寄託,做到老有所属、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邓统元先生说。
  2012年,香港高龄教育工作者联谊会成立十五周年,回忆这十五年来,让邓统元先生难忘的事是,每一年,联谊会都会常规性地举办活动,除春节、国庆、重阳等活动之外,也常举办一些具有联谊性的活动,如每年一届的广州、澳门、台湾、香港高龄教工四地交流活动。
  他们举办了许多康乐活动、各种文艺活动,他们的合唱团参加过内地的许多比赛,斩获许多荣誉,亦曾前往奥地利参加歌唱比赛,载誉而归。一些如书法、舞蹈、音乐、文学等活动常有开展,在丰富大家业餘生活的同时,也能让长者学到知识,真是一举两得。
  邓统元先生等人常去内地捐资助学,为内地的災害募捐,他们为四川地震災区重建校舍和添置校舍设备、为绵阳市民族初级中学增添图书,为江西大余县重建被水冲毁的校舍、为贫困学子提供助学经费……他们的脚步曾踏足江西、广西、四川、贵州、云南、江苏、浙江等多个地方,一所所希望学校在他们的帮助下筹建起来。十多年的时间,邓统元先生同心同德,携手並进,在祖国大地上播下爱和希望的种子。
  “夕阳无限好,哪怕近黄昏。”邓统元先生曾说,精神矍铄的他每天坚持学习、坚持运动、参加主要活动、看看报纸,日子过得充实而有意义。一份事业一生情,邓统元先生是伟大的。
  【邓统元先生,香港高龄教育工作者联谊会董事会主席、创会会长、名誉会长、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名誉会长、香港东区各界协会名誉会长,曾任香港福建中学校长、汉华中学副校长、育华中学校董、华中师范大学台港澳研究中心特约顾问、北京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史研究室顾问,1997年受聘为《中国社会力量办学大辞典》顾问及编委,负责撰写及审阅有关香港地区的辞目,2004年参与《香港教育发展历程大事记》的编写出版工作。】
其他文献
东京丝路画廊为纪念开设十周年举行了“越境:大陆出身艺术家展”,显示了大陆出身的画家们的艺术成就。这是东京银座地区唯一由中国人主持的画廊,已成为在日中国画家和出身大陆的海外艺术家们佈展和交流的据点。画廊主持人、旅日24年的华人画商顾定珍来自上海,在忙於学习和打工的留学生时代偶尔看到了信州北泽美术馆的展览,被作品的美深深吸引。2011年东日本大震災发生後,顾定珍更是深切感受到艺术的力量,体会到画廊作为
期刊
生於1977年的韦慧晓光环无数,但她甘愿成为辽宁舰的一名普通“水手”,成为航母上第一位女博士军官。在外人眼中,韦慧晓的选择多少有点“非主流”。本科就读於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毕业後加入华为,担任公司高级副总裁秘书、行政助理。期间,她一度获得华为“金牌个人”奖,成为人人羡艳的高薪白领。工作四年後,她果断辞职,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中山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於2012年9月,我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交付海军
期刊
尤里基础物理学奖3月20日晚间在瑞士日内瓦举行颁奖典礼,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与欧洲核子研究组织的7名科学家分获特别奖,美国斯坦福大学华人物理学教授张首晟获前沿奖。张首晟在领奖时表示,2012年12月5日接到获奖通知,正好是他和夫人余晓帆结婚25周年的当天,“这是我们银婚纪念的最好礼物。”他在接受中新社记者电话访问时说,“能与霍金这样的前辈和物理学界著名的科学家们同时获奖非常荣幸,很高兴长期的研
期刊
黄炳洪先生是一位行医多年的资深中医师,他关心古法中医的传承和发展。在今日香港中医行业处於继续发展的时刻,面临着如何适应社会形势的变化;虽让行业得到规范,又未必兼顾到各种功效独到的民间偏方。对此,这位一直坚持用古法中医的长者,提倡秉承古法、仁心济世,行业应当以重医德为重。  质朴的医德  自十二三岁开始学习中医,到今日为业界默默耕耘半个多世纪,虽已将近古稀之年,黄炳洪医师仍希望尽己所能,贡献业界:“
期刊
李焕昌先生拥有一颗为业界贡献的炽热之心。他是九龙中医师公会永远名誉会长,努力经营着这一香港少有的、拥有中医学院培训中医资格的民间组织。中医作为中华国粹之一,备受各东方国家和民族的青睐。经传承几千年後,今天不少个人与社会组织皆致力於保存、发展这种集生理、病理、哲学等为一体的中华民族智慧结晶。九龙中医师公会的会徽上,有一个“中”字,正是说明该会意在传承中医、发扬中医。  名师之徒 见证发展  据介绍,
期刊
吕新荣先生是英国伯明翰大学的博士,博闻多识,学富五车。他热衷自己正在从事的工作,对社会发展的关心、对经济繁荣的推动贯彻始终。无论是就职於香港生产力促进局,还是受聘於香港理工大学,他都竭诚所能,奉献才智,为应用技术的实现、企业文化的创新,出心、出力、出谋划策。自2010年退休以後,他依然身兼数职,在这条路上,倾情服务,不遗餘力。  洋为中用  吕新荣博士说,“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不会沉闷,即使做的时间长
期刊
陈照聪先生是香港第一批註册中医师。幼时常去乾外公的医馆,对中医产生了朦胧的兴趣。乾外公留下的医书是他入行中医的一把钥匙,帮他打开了中医的大门。来港之後,儘管当时的环境並不适合中医的发展,然而他卻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中医。拜师学艺,开办诊所,考取牌照,他在中医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前进,为许多病人缓解痛苦,与患者如友人般的感情让他更坚定了行医济世的信念,执著之心,从不言倦。  耳濡目染 衍生入行中医
期刊
姚国安先生是知名的纸业大王,秉承诚信经营之徽商精神,早年白手兴家,创办了绿色环保概念的安兴纸业集团,令业界瞩目;他亦是一位知善、助善、行善者。善之源,源於心。他心存善念,满腔热情,用心参与各项社会公务,曾参政议政,担任数届安徽省政协;善之行,行至远。他十数年如一日,是狮子会、童军会、西域之友等的领导者,助推社会的和谐发展,他亦言“我愿透过行善行动,吸收一些正能量,包括身体、思想以及人生态度方面的正
期刊
3月14日,姚明获得了首度设立的上海体育事业白玉兰终生成就奖奖章。他从上海市体育局局长李毓毅手中接过金质奖章。这是一份难得的殊荣,但姚明非常谦逊地表示:“奖章代表的只是过去的成就,未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不能停留在过去的荣誉中。”  姚明是首个在NBA当选状元秀的中国球员,他曾率领火箭打进过NBA西部半决赛,並率领男篮在北京奥运会上打进八强。退役後的姚明的身份有了很大转变,他先後成为上海男篮俱乐部老
期刊
出生於医学世家,也许因为对中华医学天生的敏锐感,或许因为骨子里中医的遗传,以至於让她对中医产生了深深的响往,並立下“不为良相,愿为良医”的宏愿。朝着中医的方向,她深感生命能感染和救助生命,她一路向前,並接受一个“不可能的任务”,创造了奇蹟,让患者如“盲人开眼”,见到久违了二十年的彩虹一般欣喜、惊奇。而她亦荣获了“针灸圣手”、“针灸专家”的美誉。  中医世家 从医志愿从小立  周嘉仪教授出生於医学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