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蚊的科学现代时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tchen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声称,已经从埃及伊蚊身上找到了决定蚊子性别的基因——“Nix”,并已用它来改变雌蚊的性器官。研究人员把Nix基因注入到蚊子的胚胎中,超过2/3的雌蚊长出了雄性生殖器和睾丸。随后,研究小组又把Nix基因从雄蚊身上移除;之后,它们长出了雌性生殖器。
  
  科学家早就知道,有一种基因控制着蚊子的性别,但是没有人能找到这种基因。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大量分析,找到了这种天然存在于雄蚊体内的基因。接着,他们利用CRISPR-Cas9这种基因编辑工具使该基因在雄蚊体内失活,令其长出了雌蚊的性器官。这项研究为控制蚊子的繁育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可能,即可以将雌蚊转化成无害的雄蚊。但研究人员认为,他们的方法目前尚不完善,可能还需要几年的时间去优化。
  转基因灭蚊法
  其实,科学家一直都尝试在基因层面上寻找降低蚊子危害的办法,基因技术的蓬勃发展也为将科学家的想象力转化为现实提供了物质基础。早在15年前,媒体就报道了第一只转基因蚊子的诞生,英国科学家为蚊子植入了新的基因,使蚊子的免疫系统对疟原虫展开攻击,从而抑制疟疾的传播。
  近几年,不断有各种新的设想被付诸实验。例如,在2014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新的基因方法来防治疟疾,该方法可使蚊子不再繁殖出雌性后代。
  我们知道,雄性精子中的X染色体可以决定它的后代为雌性,针对这个特点,研究者把一种名为I-PpoI的DNA切割酶植入了雄性冈比亚按蚊体内。如此一来,雄性冈比亚按蚊所携带的X染色体几乎全被剔除。这就意味着,经过基因处理的雄蚊的后代几乎都是雄性的。数据显示,在第一次实验室试验中,蚊子所繁殖的后代中95%是雄蚊。随后,研究人员从野外抓捕了5 群冈比亚按蚊进行实验,结果有4群蚊子在经过6代繁育后,因为不再繁育出雌蚊而灭绝。
  或许,这种让蚊子彻底“断送香火”的做法有点残忍;那么,接下来,科学家的策略就显得“人性化”多了。科研组使用了一项名为锌指核酸酶的技术,用结合蛋白质破坏蚊子体内的orco基因。orco是一个编码蚊子体内嗅觉受体的基因,当orco产生突变时,蚊子就不会再组建嗅觉受体。这相当于破坏了它们的嗅觉,使蚊子不再把人当成攻击目标。甚至,它们对避蚊胺的气味也变得毫不在意。
  针对“鼻子”做文章
  对于蚊子来说,嗅觉极为重要,是其觅食、吸血、寻偶、产卵的依靠。蚊子的触角是感受气味的主要器官。雌性冈比亚按蚊的触角具有4种类型的薄壁感受器,分别为毛形感受器、锥形感受器、腔锥形感受器和瓶形感受器。
  电生理和行为学研究表明,感受气味分子的感受器主要是毛形感受器和锥形感受器,其中,毛形感受器对人体气味微量物质具有很强的敏感性;锥形感受器是仅次于毛形感受器的另一类重要的嗅觉感受器,对人体散发在空气中的重要物质——乳酸和氨类具有很强的敏感性。腔锥形感受器和瓶形感受器是温度感受器,可以感知人体周围空气的温湿梯度。
  环境中的气味分子进入感受器,在感受器中运输或扩散开,当气味分子与受体蛋白结合以后,便激活了神经元的一系列活动,最终使蚊子感知到气味,整个过程除了气味受体结合蛋白以外,还有嗅觉受体蛋白和气味降解酶等的参与。这也是为什么蚊子对出汗多的人“情有独钟”,那是因为汗液中的乳酸、氨类等化合物尤其容易被蚊子感知。
  因此,很多研究者倾向于制造出一种化学物质(驱避剂),让包括蚊子在内的昆虫嗅到后产生驱避效应,不敢接近人体。正因为蚊子是被人体热量和呼出的二氧化碳以及体味(主要包括乳酸、1-辛烯-3-醇)所强烈吸引而搜寻到宿主的;所以,几乎所有蚊虫驱避剂都是通过影响蚊子的嗅觉感知机制,进而诱导蚊子的驱避行为。驱避剂可以从植物的茎、叶、花、果中提取,也可以用化学方法合成。
  从避蚊胺到VUAA1
  避蚊胺是美国农业部在20世纪开发的一种化学驱蚊产品,其驱蚊效果得到国际公认。近年来,有人把避蚊胺制成微胶囊,避蚊胺分子会从微胶囊的孔道中释放出来,这样既可以延长产品使用时间,又能减少人体皮肤对避蚊胺的吸收。近几年,纺织专家将包裹有驱蚊剂的微胶囊附着在纤维上,这样就可以生产制造出具有驱蚊功能的衣物。
  但也有研究表明,当人体有复杂气味存在时,避蚊胺反而会显著增强蚊子向宿主飞行的概率。美国科学家新开发的代号为VUAA1的化学分子,不仅驱蚊效果是避蚊胺的1000倍,而且还阐释了一种全新的驱蚊机制。
  以避蚊胺为代表的传统驱蚊机制,都是让蚊子优先闻到驱避剂,借以掩饰人体气味。蚊子闻到驱避剂后,便主动避开。VUAA1的作用在于,它能激发蚊子嗅觉系统中的受体蛋白产生一系列反应,从而使蚊子基本丧失嗅觉分辨能力,无法正常搜寻到人体。
  现代科学在防治蚊子危害方面,进行了许多创造性的尝试。不过,历史上曾经有很多雄心勃勃的科学计划在人们的翘首企盼中没了下文。研究人员认为,他们的方法目前尚不完善,可能还需要几年的时间优化;但这至少也给控制蚊子及其所带来的传染病的努力提供了新的希望。
  【责任编辑】赵
其他文献
如果说,石头是上帝随手捏就的,那么,矿物晶体就是上帝用尺子丈量、精心设计出来的。作为矿物中极少数的宝石,更是难得的精品,它们历经亿万年水与火的洗礼,以最美丽的姿态展现在人类面前。宝石之美,不仅在于材质之美、颜色之美、工艺之美;而且有些宝石具有特殊的光学效果,称得上是美中之美。  总的说来,宝石中的光学效应主要包括火彩效应、变彩效应、猫眼效应、星光效应、荧光效应和磷光效应等。下面,让我们一一欣赏。 
地球,是人类与动植物共有的家园,是宇宙中一颗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美丽星球。  为了使人们更直观地理解地球46亿年的演化历史,法国科学家里夫把46亿年压缩成了一天:这一天的前1/4时间,地球上一片死寂;清早6点钟,最低级的藻类开始在海洋中出现,它们持续的时间最长;直到晚上8点钟,软体动物才开始在海洋与湖沼中活动;晚上11点半,恐龙出现,但仅仅“露脸”10分钟便匆匆离去;最后20分钟里,哺乳动物出现,并迅
长期思想上、经济上的一元化倾向  束缚中国科技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不仅仅是传统思想中根深蒂固的实用理性和官本位价值观,还有社会意识形态和经济上的“一元化”倾向。  社会意识形态方面,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以来,直至“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前,中国两千多年的学术史上,儒家学说成了一统天下的唯一官方意识形态。训诂和解读儒家经典的“经学”,成为汉代以后历代的官学。在中国古代,作为一个知识
事件  2013年我国出现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以来,已造成多人感染和发病死亡。截至2014年2月18日,已累计报告病例347例,死亡109例。另外,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统计,2013年上半年家禽产业直接损失600亿元,2014年以来已损失200亿元。  流感的H7病毒通常是一组在鸟类中传播的流感病毒,H7N9属于H7病毒大类下的一个亚群。流感病毒实时变化,每年都有不同的亚型毒株流行,这也是
2014年中国睡眠指数报告  中国医师协会等部门不久前联合发布的《2014中国睡眠指数报告》显示,我国居民睡眠状况整体呈现向好发展趋势,但仍有超过三成的居民睡眠质量不及格,尤其是学龄期儿童睡眠严重不足,而睡前刷屏成为影响成年人睡眠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份睡眠指数报告还分职业进行了睡眠状况的调查,结果很有意思——工作越稳定,睡眠质量越好。其中,教师位列各职业睡眠指数得分第一名,公务员紧跟其后。得分最低的
事件  近日,外国媒体报道称,中国施行“单独两孩”政策已超过一年半,但是符合条件的父母们并没有急着生第二个孩子,可见“单独二孩”政策的效果与预期不符。卫计委也首次透露出重磅消息:目前正在抓紧制定“全面放开二孩”的相关规定。似乎中国人口问题已经面临悬崖之边。  中国目前的总和生育率只有1.4,远低于更替水平2.1,已经非常接近国际上公认的1.3的“低生育陷阱”。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经济蓝皮书:
日常生活中人们外出旅行、开会都要随身携带一些常用的数码产品,在外出过程中总会遇到数码产品在途中没电而无法使用,并找不到电源充电的现象。这对于经常外出的用户并不少见。如何提高数码产品的使用时间、方便外出生活便是人们期待解决的问题。移动电源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案,随身携带一个移动电源就可以随时随地为多种数码产品充电。  目前移动电源的种类琳琅满目,面对这些林林总总的移动电源产品,我们将从何入手呢?
在地球的历史上,很多“大事件”塑造和改变了地球:来自太空的岩石撞击,熔化了地表;地壳板块漂移,改变了海洋和陆地的格局;火山爆发影响地球大气层的状态,导致气温时高时低;地球上孕育出生命,同时它们又改变了地球……  所有这些“大事件”都在地球的岩石中留下了痕迹,把岩层变得像一本“日记”。日记中的“文字”包括地质学上的改变,也包括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体形成的化石。这些化石告诉人们,某一地质时期地球上的气
科学家发现,随着气候变暖,许多动物变小了。比如,英国科学家曾发现,在苏格兰某个岛上的绵羊在过去的24年里,体形平均缩小了5%;再比如科学家对近300个北极熊头骨标本对比后发现,如今的北极熊竟在过去百年里缩小了2%~9%。但科学家又发现,气候变暖会使一些爬行动物变大,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考古学的证据:气候变暖哺乳动物变小  在2013年11月举行的第73届北美古脊椎动物学会年会上,美国密歇根大学古
2010年中国考古6大新发现    浙江东苕溪中游商代原始瓷窑址群:东苕溪位于浙江北部,是商周原始瓷窑址的重要分布区。其中南山窑址是目前已发掘的最早原始瓷窑址,是探索瓷器起源的重要资料。  山西翼城县大河口西周墓地:墓地的发现为研究西周分封制度和西周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江苏苏州市木渎春秋城址:这一聚落群对理解苏州地区东周时期的各种遗存现象和重构当时的社会、文化史提供了重要基点。    新疆鄯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