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3班是我校三类班级中最差的班级,也是我校最难管的班级。该班学生学风歪、纪律差、成绩差,课堂上,学生说话、搞小动作是小事,顶撞老师、甚至辱骂老师的现象时有发生,到这样的班级授课是一件烦心事,可因一件微小的事情,让我触动很大,既改变了我,也改变了学生。
那是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素质检测后的一节地理课,那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第三章第一节《日本》,在新课导入时,我说:“同学们,老师已经很久没有听大家朗读课文了,我很想看看同学们朗读课文的效果如何,感受一下同学们读书的氛围,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朗读第三章《走进国家》中的引言部分,了解这一章将要学习哪些内容,怎样去学?希望同学们能整齐、洪亮、有感情地朗读。我相信同学们能读好这段话,有信心吗?”“有!”学生们响亮地回答。当学生朗读完毕,我又说:“你们朗读得太好了(其实与重点班比还有很大差距,但学生的变化多少让我意外。),真想不到啊!我为你们高兴。”说着自己竟激动得热泪盈眶,这时响起热烈的掌声。与其说这掌声是送给我的,倒不如说是因为他们受到老师的鼓励和肯定而欢呼。我趁势鼓励道:“同学们,你们还是有一定基础的,你们的路还很长,希望你们在学习上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我相信你们会成功的,同时我还相信,你们会给老师带来惊喜的。”由于这节课开端良好,学生热情较高、积极主动、大胆发言,再加上了解一个国家对学生来说并不是很难,因此整节课上得比较顺利,效果很好。
也正是从这节课起,C3班变了,只要我去上课,学生都乐意听,纪律也不错,师生间的关系比较融洽。后来,其他科任老师问我用什么办法治这个班的。我说是用爱心。有老师到班上上课时,问学生:“为什么地理老师的课,你们就爱听呢?”等多名“捣蛋鬼”回答说:“因为地理老师爱我们,我们就喜欢他。”
[评析]
一、关爱
爱因斯坦说:“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胜过责任感。”教育之爱的核心是爱学生。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用爱心抚育学生健康成长,这是老师的神圣职责,也是老师的庄严承诺。作为老师,爱好学生容易,爱“学困生”难,而爱“学困班”里的“学困生”更难。所以有人会说:“爱好学生不算爱,爱‘学困生’才是真爱。”“学困生”听到批评和训斥太多,而得到的爱心却很少,他们渴望得到爱,特别是师爱。可他们的自卑心重,不敢或不愿意靠近老师,与老师在感情上形成了鸿沟。因此,对在学习上、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应该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付出真爱来,给予更多的关心与帮助,千万不能把他们看成是包袱、负担,否则他们会有失落感,出现逆反心理。假如老师能把更多的爱心献给他们,动之以情,让爱渗进他们的心田,就会消除师生的感情障碍,达到心理相融,学生就会把紧锁的心灵大门向你打开,而“亲其师,信其道”。
二、鼓励
像C3班里的“学困生”,如果不善于观察,很难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因此,我们要用“放大镜”来寻找他们身上每一个哪怕是一丁点的闪光点,当他们有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让他们产生一点“成功感”。当他们犯错误时,要给予适当的宽容,少批评、训斥,更不能讽刺、挖苦。鼓励和训斥是两种截然相反的教育方法。从教育方面看,鼓励是坚持正面教育的具体体现。优生在取得进步时需要鼓励他们再接再厉,而“学困生”更要教师的热情鼓励,使他们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克服缺点。鼓励能给“学困生”希望和力量,激发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他们转化的勇气。有的学生会被老师批评,但批评要适度,要从关心和爱护出发,就事论事,切忌冷嘲热讽,更不能骂人,伤害其自尊心,要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教师是关心他,爱护他。
三、尊重
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是爱生的基础。尊重学生人格是施爱的基本要求,也是获得学生的爱的基本途径。人格是一个人的尊严,是一个人对生存条件的心理反应。中学生自控能力差,但独立意识、反抗意识却很强,稍有不顺心的事,往往会通过爆发的形式或者弥散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师对这种情绪如果不重视,或者以硬碰硬,以牙还牙,便可能导致师生对立,造成彼此之间的伤害,因此课堂教学不可能顺利。
总之,像C3班这样的“学困班”必须给以更多的关爱,学习上帮助他们,生活上关心他们,人格上尊重他们。泰戈尔有一句爱情诗:“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随时包围着你却又给你充分的自由。”我们不妨将这句诗用到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上,老师对学生的爱也应该像阳光一样,温暖学生、宽容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让关爱、宽容、尊重、鼓励永伴学生周围,这样“问题”班级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问题”学生就会默默地被感化而变好。也因为老师的爱,而得到学生的爱。
[思考]
1.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学困班”,看待“另类”学生呢?
2.面对新课改的艰巨任务,我们应如何关爱、尊重、鼓励“学困生”?
参考文献
[1]谢世腰,王力.课堂管理与班级管理[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 黄晓)
那是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素质检测后的一节地理课,那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第三章第一节《日本》,在新课导入时,我说:“同学们,老师已经很久没有听大家朗读课文了,我很想看看同学们朗读课文的效果如何,感受一下同学们读书的氛围,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朗读第三章《走进国家》中的引言部分,了解这一章将要学习哪些内容,怎样去学?希望同学们能整齐、洪亮、有感情地朗读。我相信同学们能读好这段话,有信心吗?”“有!”学生们响亮地回答。当学生朗读完毕,我又说:“你们朗读得太好了(其实与重点班比还有很大差距,但学生的变化多少让我意外。),真想不到啊!我为你们高兴。”说着自己竟激动得热泪盈眶,这时响起热烈的掌声。与其说这掌声是送给我的,倒不如说是因为他们受到老师的鼓励和肯定而欢呼。我趁势鼓励道:“同学们,你们还是有一定基础的,你们的路还很长,希望你们在学习上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我相信你们会成功的,同时我还相信,你们会给老师带来惊喜的。”由于这节课开端良好,学生热情较高、积极主动、大胆发言,再加上了解一个国家对学生来说并不是很难,因此整节课上得比较顺利,效果很好。
也正是从这节课起,C3班变了,只要我去上课,学生都乐意听,纪律也不错,师生间的关系比较融洽。后来,其他科任老师问我用什么办法治这个班的。我说是用爱心。有老师到班上上课时,问学生:“为什么地理老师的课,你们就爱听呢?”等多名“捣蛋鬼”回答说:“因为地理老师爱我们,我们就喜欢他。”
[评析]
一、关爱
爱因斯坦说:“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胜过责任感。”教育之爱的核心是爱学生。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用爱心抚育学生健康成长,这是老师的神圣职责,也是老师的庄严承诺。作为老师,爱好学生容易,爱“学困生”难,而爱“学困班”里的“学困生”更难。所以有人会说:“爱好学生不算爱,爱‘学困生’才是真爱。”“学困生”听到批评和训斥太多,而得到的爱心却很少,他们渴望得到爱,特别是师爱。可他们的自卑心重,不敢或不愿意靠近老师,与老师在感情上形成了鸿沟。因此,对在学习上、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应该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付出真爱来,给予更多的关心与帮助,千万不能把他们看成是包袱、负担,否则他们会有失落感,出现逆反心理。假如老师能把更多的爱心献给他们,动之以情,让爱渗进他们的心田,就会消除师生的感情障碍,达到心理相融,学生就会把紧锁的心灵大门向你打开,而“亲其师,信其道”。
二、鼓励
像C3班里的“学困生”,如果不善于观察,很难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因此,我们要用“放大镜”来寻找他们身上每一个哪怕是一丁点的闪光点,当他们有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让他们产生一点“成功感”。当他们犯错误时,要给予适当的宽容,少批评、训斥,更不能讽刺、挖苦。鼓励和训斥是两种截然相反的教育方法。从教育方面看,鼓励是坚持正面教育的具体体现。优生在取得进步时需要鼓励他们再接再厉,而“学困生”更要教师的热情鼓励,使他们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克服缺点。鼓励能给“学困生”希望和力量,激发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他们转化的勇气。有的学生会被老师批评,但批评要适度,要从关心和爱护出发,就事论事,切忌冷嘲热讽,更不能骂人,伤害其自尊心,要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教师是关心他,爱护他。
三、尊重
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是爱生的基础。尊重学生人格是施爱的基本要求,也是获得学生的爱的基本途径。人格是一个人的尊严,是一个人对生存条件的心理反应。中学生自控能力差,但独立意识、反抗意识却很强,稍有不顺心的事,往往会通过爆发的形式或者弥散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师对这种情绪如果不重视,或者以硬碰硬,以牙还牙,便可能导致师生对立,造成彼此之间的伤害,因此课堂教学不可能顺利。
总之,像C3班这样的“学困班”必须给以更多的关爱,学习上帮助他们,生活上关心他们,人格上尊重他们。泰戈尔有一句爱情诗:“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随时包围着你却又给你充分的自由。”我们不妨将这句诗用到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上,老师对学生的爱也应该像阳光一样,温暖学生、宽容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让关爱、宽容、尊重、鼓励永伴学生周围,这样“问题”班级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问题”学生就会默默地被感化而变好。也因为老师的爱,而得到学生的爱。
[思考]
1.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学困班”,看待“另类”学生呢?
2.面对新课改的艰巨任务,我们应如何关爱、尊重、鼓励“学困生”?
参考文献
[1]谢世腰,王力.课堂管理与班级管理[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 黄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