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时要注意6问题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long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诊治疾病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双向活动”,能否及早地确诊和正确治疗,不仅取决于医生,病人方面也有责任。许多病人(或陪护的家属)在看医生时,自觉或不自觉地存在某些过失,而这些过失常给诊治疾病造成困难,有时甚至因此而延误病情,导致严重后果。因此,了解和防止这些过失是十分必要的。
  1.病史陈述不清。病史是诊断疾病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那些自己越是不能讲述的病史就越重要。不少病人在回答医生询问时,常常本末倒置,主次不分,无关紧要的讲了一大堆,而对确诊十分重要的部分却漏掉了或记不清。比如,一些胃病患者说不清胃痛与饮食、进餐的关系,腹痛患者讲不出疼痛的部位和性质,给医生进一步检查带来很大困难。
  2.检查时不合作。医生对病人进行检查时,必须取得病人的密切配合,才能得到正确结果。可是,有些病人出于种种原因,不能很好地与医生合作,有的甚至拒绝医生检查,这不仅给检查带来困难,而且也会影响检查结果的可靠性。
  3.检查的标本不合要求。随着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临床检验和其他检查越来越多、越新,但检验、检查的结果正确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送检的标本(材料)是否符合要求。比如,多项血液的生化检查要求空腹、禁食等,若违背这一要求,检验的结果多不可靠。其他的临床检查,如做CT、B超、各种造影、胃肠透视以及多种内窥镜检查等,对受检者都有某种严格的要求,必须认真遵守,不能马虎,更不能做假。据一些材料分析,检验标本不正规是造成误诊的重要原因之一。
  4.就诊前用药物遮掩症状。这是许多病人或其家属常犯的过错。有些病来得急,以剧烈疼痛为主,为减轻痛苦,病人或家属常自作主张服用止痛剂或镇静剂,甚至不惜用高效镇痛剂或麻醉剂止痛。这样就掩盖了疾病原有的症状,给医生确诊造成很大困难。
  5.就诊前大量吸烟、酗酒。有些病人在就诊前吸多支香烟,或大量饮用烈性酒,他们不知道这样会使血压增高、心率加快,有的还会致颜面潮红,甚至引起精神或神志方面的变化,造成假象,引起误诊。
  6.就诊时精神过度紧张。有些病人由于担心自己得重病或绝症,在就诊时精神极度紧张,坐立不安,出冷汗,这时会导致心率加速,血压增高,腹壁紧绷,四肢发硬,不仅不利于医生进行检查,而且会影响检查结果,不利于确诊。
  (责编:辛娅)
其他文献
我是标准的80后,和老公结婚后,一直和婆婆住在一起,时间长了,难免勺子碰锅沿。,我想到了一个填补婆媳之间代沟的办法——经常带婆婆一起出去。出去的内容和方式包括:逛街、吃饭、采买、散步、旅游等等。  婆婆年岁大了,不爱逛街。我每次上街时,都要动员她几次。婆婆之所以不爱逛街,一是因为累,二是觉得我们婆媳俩走在大街上“不搭配”。针对这两点,我“对症下药”,一一攻破。首先,我给婆婆讲“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期刊
央视具有悠久历史和较高知名度的《夕阳红》栏目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特别节目——纪录片《只要还能记得爱》在9月17日~21日连续播出。这部以关怀失智老人为主题的纪录片,环绕几个家中患有阿尔茨海默病老人的家庭,以细腻镜头,记录现今社会鲜为人知的角落。  被误解的疾病  《夕阳红》栏目制片人吴春说:“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年人群体已经被忽视很久了,甚至当人们突然接近时,竟发现这个病症距离我们如此之近。据WHO
期刊
“老人到底应该是个什么样?”今年第8期本刊首篇文章《老人样,什么样》 引发了众多读者的关注。文章提出:“老人是一个家族的大家长,具足精气神,如如不动,寥廓高远、海纳百川……世事洞明、通情达理,说话论事,要给小辈儿的‘打样儿’”。老人应“懂得享受亲情、友情、爱情的美好,享受树木、花朵、云霞的无穷乐趣,享受艺术、旅行、阅读等精神上的补给,不自卑,也不自负”。  “老人到底应该是个什么样?”这个本不是问
期刊
5年来,凌万兵为5000多位孤寡老人和空巢老人义务拍摄了照片,为3000多名老人义务拍摄了全家福。  中央文明办近日发布6月“中国好人榜”,凌万兵当选为“中国好人”,并获邀去中央电视台《向幸福出发》节目讲述他的特殊经历。节目录制现场,主持人李佳明握着凌万兵的手,感慨地说:“你把孝与笑进行了完美结合,太棒了!”  “我这个做儿子的,  真是不孝啊”  50岁的凌万兵,出生于江苏扬州宝应县的一户普通农
期刊
今年8月我第五次回到了我的第二故乡绥中。  我与绥中有“三情”:友情、爱情和乡情。我在那里收获了友情,捕捉了爱情,还留下了深深的乡土之情。  1958年夏,我从辽阳师范毕业被分配到绥中第二中学(又名前所中学),一直工作到1963年夏调到海城中学。  5年间,作为一所农村中学教师,我带领学生支援春耕、夏锄、秋收,夏天抗旱抗涝抗虫灾,秋冬捡粪积肥挖冬储窖。一年到头,田间劳动占了一大半学习时间。  19
期刊
62岁的王欣华推开家门,看着马路对面的小岭水泥厂,舒了口气,经过4年的维权,她家终于可以搬迁了,摆脱尘土漫天、噪声不断的生活。  工厂改造,小外孙躲进地窖3年多  王欣华的家所在的小岭镇位于哈尔滨市阿城区东南部,小岭水泥厂是镇上唯一一家具有规模的企业。  这家企业建设于1935年日伪时期。因历史较长,厂区周边形成了企业家属、居民和商铺混杂共存的现状。  王欣华就住在小岭水泥厂的马路对面。她原先也在
期刊
中医谓之“百炼之祖”,西医鼻祖希波克拉底称之“最好的补药”,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世界上最好的运动”,咱老百姓常说“百练不如一走”。那么,亲爱的中老年朋友——  千般走法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也不断提升,健身已不止是年轻人推崇的生活方式,更成为中老年人的追求和时尚。  每天的清晨和傍晚时分,在居民小区、在城乡公园、在马路人行道上……随处可见中老年人健身的身影。打球、
期刊
看看最近火爆的电视剧《小别离》,再看看家长们的各种“拼”,真感受到家长们的操心无止境。  我身边有许多老人把孩子上学看成了头等大事,“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他们的口头禅。“起跑线焦虑症”是种“传染病”,不但传染年轻的家长,一些已经升级为祖父母、外祖父母的老人在育儿问题上更是“冲锋在前”。  孙子孙女一出生起,他们就规划好了要上什么幼儿园、上什么小学和中学。有的花高价进有名的幼儿园,再一路花高价
期刊
退休教师梁女士一年前左小腿内侧出现了一小片红斑,瘙痒。开始她没有在乎,后来右小腿内侧也出现一片。她心想不过是一点皮肤炎症罢了。于是就用一般皮肤药涂一涂,用热水洗一洗。谁知不但不见好转,几个月后出现了肿胀、水疱、渗液等情况,还有扩大之势,奇痒难忍。梁女士这才引起重视,到医院皮肤科就诊。经检查原来患的是湿疹。用药治疗后有所好转,但结痂后不久又复发。她先后转往大城市的医院治疗,也是时轻时重,出现了皮肤肥
期刊
作者介绍  何公洲,别名野夫,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古装人物画家、教授,《中国衣冠图》作者。画师戴敦邦,书法师欧阳中石。著有《野夫散文集》《野夫诗集》《野夫墨迹》《何公洲画集》《何公洲书画小品集》《米芾书法研究》《于右任书法研究》《孙过庭书法研究》《王锋书法研究》《王羲之书法研究》等。  书法与养生有关联,也能防治疾病,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新话题。  前不久,我与中国社科院肿瘤医院田艳涛教授、武警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