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ado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年龄的齿轮不停地旋转运动,伴随而来的是我们的不断成长变化,把握成长的意义对我们来说尤为重要,若干年以后,蓦然回首时,我们是否依旧会记得年幼时的一个游戏、一曲童谣以及那段似水缤纷却永远述不尽的过去。的确,我们一路都在成长,都在舍得之间不断地徘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难以磨灭的回忆、一个难以忘怀的故事以及那段故事里的那个人。本文主要从剖析《雪国》着手,着重分析岛村、驹子与叶子之间的瓜葛,然后得出了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无奈感慨,在并不沉溺于此,我们总会遇见不同的人,各种不同的事,再教会我们一些东西之后猝然离去。通过对此的分析,可以更好地关注我们的心灵成长,从而指导我们的生活实践。
  【关键词】生命;遇见;感谢
  一、故事简略
  望着窗外簌簌飘下的雪花,当寒冷的水蒸汽遇见毫无知觉的玻璃,在它的表面形成了一层又一层的薄雾后,渐渐模糊了我的视线。让我不禁想起了那个遙远的雪国,以及在那个国境边界的小镇发生的故事。
  “穿出长长的国境隧道就是雪国了。天边的夜色明亮起来。火车停在信号房前面。一个姑娘从对面的座位上起身走过来,打开了岛村面前的玻璃窗。”这个人就是叶子,文章以这个女子出现在宁静美好的暮色中开始,又以这个女子在喧闹后的宁静中死亡而结束。“她的姿态仿佛是无生无死的休止状态,僵硬挺直的身体在空中伸长往下落,变得柔软,却带有木偶人风味的无抵抗和不含有生命力的自由自在。”
  生命或许本该就是如此,就如张爱玲所说的,“走过了山川平湖,经历了风风雨雨,累了,痛了,哭了,笑了,最后的最后平静了”。生命或许本就是波澜无恒的,经历过一些大风大浪,亦或是小风小浪后,最后终归回复宁静。岛村起初见到叶子,心中念念不忘,可是时光永远不会定格在那美好的一刻。到最后叶子的死亡,一切的一切都令人措手不及。给人一种虚无缥缈的感觉,正是这种感觉映衬了作者文章“虚幻的情、缥缈的美”的整体氛围。
  “那女子给人的印象是难以想象的那么洁净。就连脚趾甲里的窝坑都使人觉得美丽。岛村甚至疑心这是由于他的眼睛看过了初夏群山的缘故吧。”这名女子便是文中的关键人物——驹子。岛村初到雪国时,结识了舞蹈师傅的徒弟——驹子,为这个洁净得出奇的女子所震撼。起初岛村只是想和她做个朋友,并且十分尊重她,也恰恰是因为这个原因,驹子真心喜欢上了岛村。那时候,阳光正好,时光也还未老,二人都活在彼此最美的回忆里。斗转星移,随着二人关系进一步接近,驹子更加依赖他,而此时的岛村却只是把这看做是一种“爱的徒劳”,驹子始终追求于一种正正经经的生活,对生活充满了热情与渴望,坚强的承担着生活的责任与压力。而所有的所有的一切,在岛村的眼里看来这都是徒劳的。彼此的关系,随着叶子出现频率的加快而注定走向衰竭。人生若只如初见,岛村与驹子或者依旧活在彼此最美的回忆里。
  二、人物分析
  文中的两个女子,叶子和驹子的形象通过川端康成的笔锋渐渐走向了两个极端,具有激烈的视觉冲击感。叶子是一个理想化的形象,尽管她的身世和驹子一样悲惨,但却是始终能够保持着纯洁的品性。她理解驹子,并且发自内心的希望她能够过得很好,“驹姐人很好,可是怪可怜的,您可要好好的待她呀”,在叶子与岛村的谈话中可以看出她是真真正正的想要为驹子着想。尽管二人的确是存在着一些矛盾,可是心底善良的叶子却从心底祝福着驹子。作者关于叶子的描写实际上是一个理想性的产物,是完美物的代表。而驹子却具有客观存在性,尽管她对师傅的儿子并无感情,可是却为了给他治病,甘愿沦为艺妓,具有人文主义色彩。此外,她练习各种技艺,生活积极乐观向上。而在一次又一次的生活摧残下,她的思想渐渐扭曲,常常在清醒与混沌之间徘徊。因而,具有一种不完美的美,却也是更加的贴近生活,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燃烧的乌黑碎屑浇上水向四处飞散,这之间驹子牵着艺妓的长长的下摆,脚步踉跄。她把叶子抱在胸中想把她拖出来。在驹子拼命挣扎的面容下,叶子如已升天一般空虚的脸孔耷拉下来。驹子抱着她带有自我牺牲又带有受惩罚的意味。”二人的结缘在文中并无明确体现,或许是因为行男吧。驹子在起初并不喜欢叶子,可是却在叶子行走在生命边缘之际表现的如此强烈。川端康成通过了这一生死的一瞬间,传达了他的生死观。可是,我看到的更多的却是类似于“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一样的视感,“其物如故,其人不存”。
  三、思想主题
  川端康成的《雪国》主要表达的是人生无常、万事皆空、灭我为无、无中生有的虚无思想,所折射出来的是日本传统文学的“物哀”的美学标准。而我更多的却是体会到的是那种事物变迁、物是人非的悲凉感。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时光如酒,愈演愈烈,我们总得面对若干的不确定因素,收起行装,在岁月的河里敬一杯酒,并且感谢彼此的遇见。
  作者简介:刘景艳(1995.7-),女,籍贯:湖南,民族:土家,学历: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文学语言,单位名称:西南民族大学航空港校区。
  参考文献:
  [1]《雪国》,川端康成注,高慧勤译,人民文学出版社,p1,p37
  [2]《<雪国>-作为“想象空间”的国度》,刘婧蔚,人民文学出版社,p39-p42
其他文献
【摘 要】莲花纹饰作为我国较早出现的传统图案之一,几千年来被人们赋予了丰富的精神内涵,表现形式因其创作题材的不同而日趋丰富。而具有莲花纹饰的翡翠玉石又被人们赋予了更丰富的精神内涵,原因在于莲花纹饰作为我国古时较早的传统图案之一,在表现形式上又因为创作题材的不同而变得丰富。其中被广泛应用于中国工艺美术的各大领域,此文就莲花纹饰的吉祥寓意,分析了翡翠玉石雕刻题材中的应用。  【关键词】莲花纹饰;翡翠玉
期刊
乡下人家虽然少了灯红酒绿、没了迪斯尼乐园,但阿猫阿狗承欢膝下、其乐无穷。  狗,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总能看见一只威武的大公狗率领着五六只小萌狗,教他们如何看家防備小偷。或是瞧见几只公狗在门前的草地上争先恐后地争夺着他们非常爱吃的食物——骨头。只要有人经过,他们便会引吭大叫,好像在说:“小偷,快走开,小心把你撕个稀巴烂。”  倘若屋后有一条小河,那么在石桥的底下,必会看见一
期刊
从上班的第一天起,父母就叮嘱我要要把课讲得津津有味,深入浅出,要无怨无悔,快乐奉献。对学生要视如己出,教育学生要有耐心,有爱心,有担当;要让家长放心,时时处处做一名快乐奉献的合格人民教师。三十多年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践行着父母的嘱托,坚持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无怨无悔,时时刻刻快乐奉献。  一、困难面前勇于承担,做一名无怨无悔 快乐奉献的老师  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在承担英语工作的同时,陶
期刊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屈指算来,我已在三尺讲台上站了三十个春秋。回首这三十年的风风雨雨,许多方面都值得怀念,但最让我感到欣慰的就是没有放弃我做人的原则:以诚待人,坚持做一名传播爱的使者,认真、务实地走过自己教师的每一天。  《学记》有云:“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说情感是知识传授的桥梁,有了爱,师生之间才能思想相通,情感交融,才能有一条心灵间的通道。心理学家罗伯特.罗森塔尔进行的“爱的效应”表明,教师
期刊
【摘 要】舞蹈是融音乐、舞蹈、于一体的一项具有健身、竞技、文化娱乐等功能的项目。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艺术与完美结合的运动。本文从舞蹈的概述入手,阐述了音乐对舞蹈灵感的诱发、对舞蹈动作的提示、诱导、记忆和辅助等功能,概括了音乐在舞蹈教学中选用的原则。  【关键词】音乐;舞蹈;教学  音乐和舞蹈的关系,自古以来就是紧密相关的。有人说,舞蹈与音乐可谓是姊妹艺术。旨在指出舞蹈与音乐之间相辅相成的重要关
期刊
【摘 要】当今经济一体化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尤其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生活水平并不断的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也越来越高。文化教育的普及,审美情趣的提升使得各种设计理念和艺术理论纷纷被民众所喜闻乐见。本文旨在通过解释现代艺术与城市园林研究的含义,重点分析城市园林设计中,现代艺术的具体表现。在民众的努力之下,我们城市园林设计能够越来越符合我们的审美情趣,不停止现代化进程
期刊
不同的角度,会得到不同的结论。至今对书法都没有一个确切而公认的定义。我无意在这里给“书法”一个标准的名词解释。“书法”作为艺术的形式并得到大家的认同,已经上千年。这里,我不主要谈书法史,我想聊一下书法的对中国造型艺术上的决定性作用。  一、什么是书法?  书法——就是线条的艺术,既然是“艺术”也就需要对比与统一,这种线条是与西方的线条有着本质的区别。西方的线条用于造型,而中国书法的线条,就不仅仅只
期刊
一、贾伯壶来源  贾伯壶原是香港御雅斋所藏,年代为西周晚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贾伯壶是中国文字博物馆建馆以来从民间征集到的最为珍贵的文物。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建馆三周年之际,国之瑰宝、西周重器贾伯壶首展揭幕。这精妙绝伦的青铜器带着2000多年前的喜悦与哀愁、平和与战乱风雨兼程,终在古都安阳落户安家。  二、贾伯壶概述  贾伯壶纹饰华丽,整体线条流畅优美,为一对青铜方壶。连盖通高48厘米、身高
期刊
【摘 要】沐浴着国家教育改革的春风,新形势下我国教育的发展日新月异,各高校纷纷增设开办舞蹈专业,以全新的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办学思路等,多渠道、多层次地培养出专业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综合能力突出的舞蹈专业人才,推动着勃勃生机的高校舞蹈教育的发展。本文主要阐述新形势下高校舞蹈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中各高校舞蹈教学存在的相关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如何加强提高各高校舞蹈教学能力。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
期刊
【摘 要】对于鲁迅的研究,鲁迅的绝望一直都是备受关注的课题,怎样能够真正的理解鲁迅的绝望的真正的意义,这就要提到该怎么样理解鲁迅特有的斗争精神。面对鲁迅的绝望,我们应该知道的是这种绝望的真正的内在含义是一种“抗战”的精神状态,这种“抗战”的对象一直以来都是没有实体存在的,是黑暗,也是虚无。鲁迅的这种对黑暗以及虚无的强烈的批评的欲望,成为了他文章的主线,是他杂文的主要支撑点。竹内好依据鲁迅的这种思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