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man9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社会,面对知识经济对教育的挑战,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创新,努力创新。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去发现,这就是创新,就是创造。尽管他们发现的是前人早已发现的,但是他们独立思考发现的过程是建立在知识、经验和兴趣的基础之上的,掌握比较牢固。如在“圆的周长”的教学中,教师利用课件演示,使学生有形象的感知。让学生用课前准备好的圆分别沿直尺滚动一周,人人动手操作。根据实验数据让学生讨论:滚动一周的长度与圆的什么有关?交流小结,圆无论大小,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倍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被称为圆周率。这样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圆周率的概念,而是经历了一个知识形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主动探究知识的兴趣得到了培养。从学生好奇、好问、好动、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出发,积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提问、善于提问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方面。如在讲“小数除法”时计算时,出现91.3÷3.8这样一道题,学生在确定余数时出现不同意见。一部分学生认为商是24,余数是1,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余数是0.1,双方出现分歧,争得面红耳赤。这时有的学生就提出了质疑:这个除法算式的商24,余数为什么不是1?这时我并没有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组织学生自己思考、辩论、验证、讨论,终于统一了意见,确定余数是0.1,并说明了理由。(1)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并没有说余数不变,余数在十分位上,所以表示0.1。(2)通过用除数和商相乘,再加余数,应等于被除数的方法也可以检验出余数是0.1,才是正确的。通过鼓励学生质疑、释疑,既深化了知识,又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了问题,启迪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发现条件找出关键渗透思维方法
  创新性教学要求学生具有独创性、发散性、精致性和变通性的思维能力,如果在教学中渗透一种思维方法,就能使教学达到启发学生思考开动思维之功效。
  教学中有许多问题的条件是隐藏在问题的表述中的,条件是一种未知即通常所说隐含的中间量。引导善于发现其中的未知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积极的作用。例如:贾师傅生产零件212个是乙师傅的2倍多12个,甲、乙两个师傅一共生产零件多少个?需要引导学生明确:要求甲、乙两师傅一共生产多少个零件,必须先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即:乙师傅生产了多少个零件,这是一个隐藏在问题中的中间量。这时要用比较的方法弄清楚问题的内在关系。再如:爸爸今年38岁,比爷爷小24岁,爷爷今年多少岁?当学生出现38-24=14(岁)时,可以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辨析,从中对“多多少,少多少”得到清晰的认识。
  三、调动学生联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性材料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学生充分地联想、想象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必需手段,如用简便方法计算91×13/93,学生很快算出结果。然后引导学生把两题联系起来思考,并展开联想,学生会很快地把91改写成(93-2),即91×13/93=(93-2)×13/93=93×13/93-2×13/93=13-26/93=12×67/93。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遇到新问题立即联想到与它有联系的知识,增强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四、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数学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基础课,数学教学活动对智力处于开发时期的小学生来说,无疑蕴含着无限的创新生机,而此时学生能否具备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这对他们将来能否成为创新型人才至关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发展思维,鼓励求异和创新,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训练时要注意开导思维的灵活性,鼓励学生大胆运用假设,对一个问题,提出的合理假设越多,发现新关系与新解法的可能性就越大。教师要敢于“放”开,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然后教师要及时地“收”,进行集中思维,比较鉴别,选出最佳的解答方法,体现优化思想。例如,在百分数应用题的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枫叶服装厂接到生产1200件衬衫的任务,前3天完成了40%,照这样计算,完成这项生产任务一共需要用多少天?”由于学生思维的切入点和具体思路不同,可找出6种不同的解答方法,当学生把“3天完成了40%”联想为完成任务所需天数的40%是3天时,解答方法为:3÷40%=7.5(天),最简便。显然,在学生发散思维的过程中,闪现出了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组合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使他们以独到的见解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思路,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发展的空间。
  五、精心设计,训练创造能力
  在教学中经常设计“开放型习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设计了提出条件让学生提问题的作业,让学生的思维有较大的自由性。即一项工程,单独完成,甲需12天,乙需10天,丙需15天, ?根据三个已知条件,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再列式。结果学生提出了几十个问题,对其中“甲、乙、丙三人合作,因甲中途休息了几天,完成工程用了5天,甲休息了几天?”这个问题的探讨,学生列出了5种不同的解法。这样不仅能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而且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创造性思维环境
  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至此,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努力改革陈旧的教学模式,尽量做到让学生在学习中“乐”,在“乐”中学习,营造出宽松和谐、平等、友善的教育环境。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要在教学中,注重创造学生交流合作的机会,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情景犹如渔夫的鱼饵,鱼饵越适合鱼的口味,渔夫的收获越多。同样的道理,教学情境创设得越好,就越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教师与学生相互对话、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的过程,它意味着师生双方间的相互承认,意味着师生在互动机会上的均等、权利和道德上的平等.“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要改变教学过程.  1.设置的问题难易适度  教师设计的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启动学生思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因而互动递进
期刊
随着我国发展的逐渐推进,我国临床医学得以兴起发展.护理是临床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其主要是针对患者所开展的一种全过程照顾方式.其中,心理护理是一种,其发展对患者的预后具有
目的 探究循证护理在多发性骨髓瘤伴疼痛患者中的效果及满意度评价.方法 选取60例多发性骨髓瘤伴疼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2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的疼痛指
考试是对学生数学学习结果是否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一种评价方法。在考试之后,需要把评价的结果反馈给学生,这就需要有讲评课。讲评课是学生继续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加油站”,是师生教学双方的一个“反馈—矫正”的过程。讲评课中,对学生的成功,特别是有创新的解答,应给予展示,以利于鼓励和强化;对普遍存在的失误和不足,可通过课堂讨论或由教师作重点评析,以利于纠正。  1.注意课前做好两项工作  要使学生全面深刻地认
期刊
从教二十年来,感觉现在的农村初中学生与二十年前的学生相比,求知欲望减弱了许多。典型的例子是在老师讲解一道大多数学生不会的难题时,学生的表情是淡淡的、冷漠的。对于有责任心的数学教师来说,必须让尽量多的学生喜欢数学课,开心、轻松地学到数学知识。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认知情感  传统的数学课往往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获取知识。教师空洞的说教,冷漠的态度,轻率的训斥,以
期刊
目的:分析和对比延续性护理对老年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老年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收取例数和收取时间分别为—100例;2016年5.25日至2017
摘 要: 数学学习有助于学生思维拓展及在实际工作生活中的运用。初中时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阶段、基础阶段,初中数学教学的成效关乎学生未来在工作生活中的发展,所以必须重视初中数学教学,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使用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取得良好的数学成绩。本文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常见问题 解决策略  就当前的教学模式来
将四倍体甜菜种株的一生划分为八个生育时期,全生育期需积温2243.3℃,种株生长呈S型曲线,现蕾期至盛花期是干物质生产速度和总量增加最快的时期,二、三级枝种子量占全株的87.6%。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在鼻骨骨折复位术患儿的应用.方法:择选本院所收治接受鼻骨骨折的复位术临床治疗8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平分为两组,每组均为40例.干预组实施舒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创伤骨科患者术后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 接收在我院患有创伤性骨折的患者一共有94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