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招生考试中的区域公平问题研究

来源 :高等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ADERG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我国统一高考制度下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区域差异所形成的“倾斜的高考分数线”以及由此带来的考试公平与区域公平的争论为研究对象,从教育公正的视角,围绕各省之间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正分配这一核心问题,从历史考察、国际比较、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等方面做了较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其他文献
本文以我国1978年以来关于研究生教育制度建设方面的政策变迁为研究对象,通过多案例研究,着重探讨政策环境带来的公地困境压力与中央政府政策制定之间的关系,试图以此解释研究生教育制度变迁呈现为渐进模式的原因,并为今后制度变迁方式的选择提供一个基本的认识框架。在分析框架上,本文借用了公地困境的相关分析理论,
在市场力量的推动作用下,当今的高校评估不再局限于学校内部,而是依据高校自身设定的使命完成评估的循环过程,以期同步实现问责制。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三级评估范式,以对公众需求的信息做出回应。新评估范式的三个等级需要展示学生学习的成果、显示高等教育投资回报率和确保高校的社会效益。在这个三级评估范式中,评估活动根据信息接收端的需求展开,并且上一级的评估总是建立在下一级评估所提供的信息基础之上。
为了理解高等教育质量,我们需要关注作为其前提的知识的作用。因为知识是大学学术工作的基础,它直接或间接地关系到高等教育文化的多样性。换句话说,知识形成了认知、诊断和处理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的基础。本论文从知识的作用及知识重建的视角,分别就以下五个方面以日本为案例来研究质量保障的方法:知识的作用;知识社会和高等教育的关系;打造学习中心:日本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多样化的知识:分裂、分化和冲突;探索新的大学模式。
随着高等教育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中国与印度的学术职业已经并正在继续发生重要的变革。在中国,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政府开始改革公办高校的教师聘用制度,以解决原有体制中存在的冗员、合格教师短缺和效率低下等问题。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果,但也面临着如何使西方管理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兼容等问题。在印度,政府结构调整使政府逐步撤出高等教育领域,其学术职业呈现出衰落的趋势。为此,印度大学拨款委员会采取了各种措施以提高教师的水平,但收效甚微。中国与印度的学术职业正处于一个不确定的过渡阶段。
期刊
期刊
质量保证与质量提高是两个不同的阶段。大学只有在质量保证的情况下才能进入质量提高阶段。英国的大学非常重视质量的保证,并采取了诸多措施,特别注重学校在质量保证中的主体作用,注重每一门课程的质量保证。目前英国的大学已逐步进入质量提高阶段,高等教育的管理也因此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其做法值得我国借鉴。
在祖国版图的中心地带,有一个美丽的地名——安康。安康北依秦岭,南临巴山。南水北调的重要水源——汉江,自西向东穿境而过。秦巴汉水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安康自古就是雄秦秀楚之间的一方乐土。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任何问题都是因为管理不善引起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如果改革措施没有符合人性的需要,不能满足被改革者的要求,没有尊重被改革者的人格和尊严,这种改革只能是表面的,注定要失败。经过对中外高校管理的研究,特别是对自己同事、朋友、以及周边大学教师的深入了解,发现高校教师管理中普遍存在一个弊端:生命缺少全方位的、深层次的关爱,教师个人价值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本论文从历史的视角和劳动经济学视角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对接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文集中研究了以下三个问题:一是考察了不同历史阶段我国人才需求的宏观背景。二是运用劳动力市场供求均衡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和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分析了不同历史阶段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在总量、结构和规格方面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及其原因。三是重新审视了不同历史阶段加强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对接的改革措施及其成效。通过历史研究和理论分析,本论文得出了以下几点主要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