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理解能力是历史学科要求培养的学习能力之一。只有阅读理解的能力得到提高,学生成绩才能提高。历史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才能学会自主学习,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关键词:历史学科;阅读能力;导读活动;探索活动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是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和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历史成绩,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应用如何培养历史学科的阅读理解的能力呢?
一、加强阅读的导读活动
阅读理解的能力是历史学科要求培养的学习能力之一。阅读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活动,其他活动都是在阅读过程中进行的。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知识的积累逐步培养起来的。在教学中应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导读活动渗透到教学之中去,做到因势利导,循序渐进。教师进行导读示范,要以教师的思维活动带动学生的思维活动。逐步引导学生阅读。在讲授新的内容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教材中史实与结论的关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分析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性质、影响等。应注重讲授教材中的章、节、子目的标题含意,讲清它们之间的联系,以导读的形式带动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阅读历史材料。教师的导读示范要充满激情——是赞扬还是讽刺;是歌颂还是批判;是崇仰还是鄙视;是欣喜还是愤怒。泾渭要分明,要以己的感情,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这样,由于教师的反复示范,使学生的阅读理解的能力逐渐随之提高,从而提高学习成绩。加强导读示范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纵向线索和横向联系,明确历史事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特殊地位。
二、重视阅读的实践活动
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会给学生带来阅读的激情,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阅读环境的创设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除了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还需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点。采用活泼多样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閱读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例如,在讲述《新文化运动》的教学中,教师提问新文化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内容时,让学生阅读教材中历史材料,去思考、归纳;提问新文化运动的思想主张时,也可以让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影响时,也可让学生阅读材料。在实际教学中,试着让学生齐读教材中的相关史料,或者让学生轮流着阅读历史材料。这样,让学生积极参与,既注重了教学的主体,又提高学生的阅读等各方面的学习能力,有助于教学成绩的提高。在现在的历史教学中,由于教学任务的相对繁重,很多历史老师的教学中已经听不到学生阅读的声音了,这种没有阅读的教学,其效果是大打折扣的。因为学生的阅读理解的能力得不到提高,也就影响了教学的效果。给学生创设了良好的阅读环境,使学生从内心产生自己想读书的冲动。所以,环境的创设在阅读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强化阅读的训练活动
历史学科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要有针对性地强化审题能力和解题思路的训练。历史试题特别是历年高考试题,其史料多样而新颖,往往用历史地图、照片、表格、数据等文献资料来设置情境。要求学生有很高的阅读理解的能力,才能进行针对性的概括、提炼、升华;才能做出准确的、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的文字表述。阅读这些材料时,要带着问去读,要瞻前顾后,通读材料,对材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做到宏观理解与确定中心相结合;对设问部分要把握解题的方向,抓住问题的中心,注意限定范围,体会命题意图而进行精读。只有读懂题目,准确把握题目的范围、内涵实质,明确题目要考查的史实和观点,揣摩出题者的意图,才能克服答题时叙述史实贪多求细的不良习惯,才敢于大胆概括、提炼,进而升华史实,才能养成规范“历史学科”的习阅读惯,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四、注重阅读的探索活动
历史学科的阅读常常出现这种情况,认识历史材料中每一个字、词和句子,却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更难体会到其中的思想。所以,要提高历史学科的阅读理解的能力,还要探究阅读的方法。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收集、总结了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
(1)地图式阅读——就是在阅读历史资料的时候,充分重视地图的作用,认真读图,分析地图,记忆地图,从地图上获取历史知识、历史信息,应用地图说明问题,用语言文字准确叙述图中所示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并能够做到图文转换,以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2)提纲式阅读(有人戏称厚书读薄法)——理出主要知识点,降低阅读难度。对学生一时难以把握的内容,为了降低难度,便于学生自主掌握,采用“提纲式”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如学习《文艺复兴》时,就可列出这样的阅读提纲:①意大利文艺复兴(背景、表人物、“美术三杰”);②西欧诸国的文艺复兴(英国的莎士比亚;法国的拉伯雷;西班牙的塞万提斯);③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太阳中心说”、数学、物理学、布鲁诺和培根)。
(3)讨论式阅读——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有意义的主题或带有争论性的问题,将注意力集中到有关的内容。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历史材料,查阅参考书,利用各种资料(小册子、研究资料、百科全书等)。然后有目的地阅读,让他们养成从小读书的习惯和查找、搜集文献资料的能力,达到提高历史学科阅读理解能力的目的。
总之,要提高历史学科的阅读理解的能力,需要教师的培养和学生的总结。只有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才能学会自主学习,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如果历史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久而久之,随着学习历史内容的增加,范围的扩大,学生的视野就会更开阔,就能够积极面对现实生活和未来社会,对社会做出贡献。
关键词:历史学科;阅读能力;导读活动;探索活动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是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和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历史成绩,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应用如何培养历史学科的阅读理解的能力呢?
一、加强阅读的导读活动
阅读理解的能力是历史学科要求培养的学习能力之一。阅读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活动,其他活动都是在阅读过程中进行的。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知识的积累逐步培养起来的。在教学中应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导读活动渗透到教学之中去,做到因势利导,循序渐进。教师进行导读示范,要以教师的思维活动带动学生的思维活动。逐步引导学生阅读。在讲授新的内容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教材中史实与结论的关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分析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性质、影响等。应注重讲授教材中的章、节、子目的标题含意,讲清它们之间的联系,以导读的形式带动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阅读历史材料。教师的导读示范要充满激情——是赞扬还是讽刺;是歌颂还是批判;是崇仰还是鄙视;是欣喜还是愤怒。泾渭要分明,要以己的感情,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这样,由于教师的反复示范,使学生的阅读理解的能力逐渐随之提高,从而提高学习成绩。加强导读示范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纵向线索和横向联系,明确历史事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特殊地位。
二、重视阅读的实践活动
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会给学生带来阅读的激情,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阅读环境的创设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除了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还需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点。采用活泼多样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閱读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例如,在讲述《新文化运动》的教学中,教师提问新文化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内容时,让学生阅读教材中历史材料,去思考、归纳;提问新文化运动的思想主张时,也可以让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影响时,也可让学生阅读材料。在实际教学中,试着让学生齐读教材中的相关史料,或者让学生轮流着阅读历史材料。这样,让学生积极参与,既注重了教学的主体,又提高学生的阅读等各方面的学习能力,有助于教学成绩的提高。在现在的历史教学中,由于教学任务的相对繁重,很多历史老师的教学中已经听不到学生阅读的声音了,这种没有阅读的教学,其效果是大打折扣的。因为学生的阅读理解的能力得不到提高,也就影响了教学的效果。给学生创设了良好的阅读环境,使学生从内心产生自己想读书的冲动。所以,环境的创设在阅读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强化阅读的训练活动
历史学科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要有针对性地强化审题能力和解题思路的训练。历史试题特别是历年高考试题,其史料多样而新颖,往往用历史地图、照片、表格、数据等文献资料来设置情境。要求学生有很高的阅读理解的能力,才能进行针对性的概括、提炼、升华;才能做出准确的、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的文字表述。阅读这些材料时,要带着问去读,要瞻前顾后,通读材料,对材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做到宏观理解与确定中心相结合;对设问部分要把握解题的方向,抓住问题的中心,注意限定范围,体会命题意图而进行精读。只有读懂题目,准确把握题目的范围、内涵实质,明确题目要考查的史实和观点,揣摩出题者的意图,才能克服答题时叙述史实贪多求细的不良习惯,才敢于大胆概括、提炼,进而升华史实,才能养成规范“历史学科”的习阅读惯,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四、注重阅读的探索活动
历史学科的阅读常常出现这种情况,认识历史材料中每一个字、词和句子,却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更难体会到其中的思想。所以,要提高历史学科的阅读理解的能力,还要探究阅读的方法。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收集、总结了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
(1)地图式阅读——就是在阅读历史资料的时候,充分重视地图的作用,认真读图,分析地图,记忆地图,从地图上获取历史知识、历史信息,应用地图说明问题,用语言文字准确叙述图中所示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并能够做到图文转换,以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2)提纲式阅读(有人戏称厚书读薄法)——理出主要知识点,降低阅读难度。对学生一时难以把握的内容,为了降低难度,便于学生自主掌握,采用“提纲式”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如学习《文艺复兴》时,就可列出这样的阅读提纲:①意大利文艺复兴(背景、表人物、“美术三杰”);②西欧诸国的文艺复兴(英国的莎士比亚;法国的拉伯雷;西班牙的塞万提斯);③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太阳中心说”、数学、物理学、布鲁诺和培根)。
(3)讨论式阅读——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有意义的主题或带有争论性的问题,将注意力集中到有关的内容。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历史材料,查阅参考书,利用各种资料(小册子、研究资料、百科全书等)。然后有目的地阅读,让他们养成从小读书的习惯和查找、搜集文献资料的能力,达到提高历史学科阅读理解能力的目的。
总之,要提高历史学科的阅读理解的能力,需要教师的培养和学生的总结。只有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才能学会自主学习,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如果历史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久而久之,随着学习历史内容的增加,范围的扩大,学生的视野就会更开阔,就能够积极面对现实生活和未来社会,对社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