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T超导MRI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来源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bertrand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将1.5T超导核磁共振(MRI)应用于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70例,于我院接收并对其进行检测的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对全部患者都借助64排螺旋CT(64-MSCT)、1.5T超导MRI进行检测,比较应用的效果。结果:1.5T超导MRI的总阳性率显著高于64-MSCT,且其半月板软骨损伤的总检出率、骨髓水肿的总检出率、韧带损伤的总检出率、关节腔积液的总检出率、关节面软骨破损与水肿的总检出率显著高于64-MSCT,P<0.05。结论: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肺脏超声在新生儿呼吸机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6月期间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纳入给予呼吸机治疗的49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12、24 h对患儿实施肺脏超声检查,统计患儿的肺脏超声评分,进行肺脏超声评分各个时间点的比较,另比较患儿上述四个时间点的肺功能指标(FVC、MVV)检测结果和疾病的各种肺部超声表现的检出情况。结果:数据统计结果显示,患儿治疗后各个时间点的肺脏超声评分均较治疗前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探析在卵巢癌术后复发及淋巴结转移诊断中,采用阴道超声检查的诊断灵敏度。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后疑似卵巢癌复发及淋巴结转移的患者80例列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定期进行复查,即开展阴道超声检查,以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评价阴道超声在卵巢癌术后复发及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符合率与灵敏度,同时分析复发及淋巴结转移超声表现。结果:经病理检查,发现卵巢癌术后复发及淋巴结转移者35例;经阴道超声检查,发现卵巢癌术后复发及淋巴结转移者33例,术后复发及淋巴结转移复发率诊断符合率及灵敏度
目的:通过CT及MRI表现,能有效鉴别胆脂瘤型、肉芽肿型中耳炎,最终建立起胆脂瘤型中耳炎的有效诊断标准,做到术前有效评估胆脂瘤病变。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50例疑似中耳胆脂瘤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颞骨高分辨率CT和耳部MRI检查,根据CT、MRI表现对患者进行诊断,比较CT和MRI检查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50例疑似中耳胆脂瘤患者中,手术病理结果确诊中耳胆脂瘤患者共33例,CT检查正确诊断中耳胆脂瘤患者24例,MRI检查正确诊断中耳胆脂瘤患者31例;CT
目的:分析数字X线摄影(DR)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诊断脊柱爆裂型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我科室接收的脊柱爆裂型骨折患者53例。53例患者依次行CT检查和DR检查,然后对比两种诊断方式对脊柱爆裂型骨折的诊断准确率,及两种诊断方式的检查时间和检查费用。结果:CT对脊柱爆裂型骨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96.23%,显著高于DR的84.91%(P<0.05);DR诊断的检查时间显著短于CT(P <0.05);且DR诊断的检查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P <0.0
卵巢癌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其中绝大多数为上皮性卵巢癌。大部分卵巢癌确诊时已处于疾病晚期,往往预后不良。铂类耐药是晚期或复发性卵巢癌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而合理敏感的化疗方案可提高卵巢癌患者的术后生存率,延长患者生存期。临床上有效、便捷的预测卵巢癌患者预后及化疗敏感性的生物学指标包括Ki-67、p53、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等,其表达水平对判断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化疗敏感性及其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联合胃镜精查在深圳宝安区诊断早期胃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9月—2021年1月深圳市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接受胃镜等检查的胃癌筛查目标人群共1090例作为分析对象,通过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开展胃癌初步筛查,结合初筛结果将筛查人群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比较三组胃镜精查后癌前病变、癌前疾病、早期胃癌检出率。结果:共1 090例患者完成胃镜精查,其中低危组658例,中危组368例,高危组64例。胃镜精查结果显示,癌前疾病检出率上,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差
目的:探讨床旁便携式超声在急危重病人引导穿刺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0年4月我院急危重症、ICU(intensive care unit,ICU)及高龄患者169例,行便携式超声床旁引导穿刺诊断与治疗。结果:急性胆囊炎77例,妊娠期胆囊炎3例,梗阻性黄疸16例(胆总管结石并胆管炎13例,肿瘤3例),肝脓肿41例,腹部术后合并腹腔积液或积脓28例,外伤后腹腔不明性质积液3例,全身多脏器脓肿1例。为超声医生与普外科医师合作,全部病例均引流成功,无并发症,达到临床治疗效果。结论:床旁便携式超
侵袭和转移是导致肺癌患者复发、死亡的重要原因,深入研究侵袭、迁移的信号转导通路可以为肺癌靶向治疗提供分子靶点和途径。外泌体源性微RNA(miRNA)作为包裹在外泌体囊泡内的非编码内源性小RNA,可高效穿透机体多种生物屏障,通过调控靶细胞信使RNA和(或)蛋白的表达调节肺癌的侵袭、转移。外泌体源性miRNA不仅能够影响肺癌血管生成、诱导上皮-间充质转化、促进肿瘤微环境的重编程,还能影响机体免疫调节及耐药性在肿瘤细胞间的传递。因此,了解外泌体源性miRNA在肿瘤侵袭和转移中的网络调控作用,可以为肺癌的治疗提供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脏器的高异质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细胞和分子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明确。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是一种主要存在于真核细胞核内的非组蛋白,释放至细胞外的HMGB1可作为损伤相关分子模式促进免疫紊乱和炎症反应。SLE患者循环和受累组织中HMGB1胞外释放增加,而HMGB1可作用于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及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亦可作用于肾脏、神经系统等受累组织中的局部细胞参与SLE发病,可能是SLE的潜在治疗靶点,但靶向HMGB1治疗SLE的方法和有效性仍有
门脉性肺动脉高压(PPHTN)是门静脉高压患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个体间存在显著差异,病死率较高。PPHTN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血流高动力循环、血管活性介质失调、遗传变异、高炎症反应等因素相关,但其具体直接致病因素仍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针对PPHTN的特异性扩血管药物的随机对照试验较少,对于轻度PPHTN患者,临床上多单独或联合应用扩血管药物改善患者症状;而对于中、重度PPHTN患者,特异性扩血管药物联合肝移植治疗是否是最佳方案还有待进一步探究。未来,更多致病通路的发现将为PPHTN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