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冲击对东亚小花蝽存活及生殖特性的影响

来源 :山东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83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测定了在不同高温(39、41、43℃)下冲击1 h后,东亚小花蝽成虫存活率、产卵前期、产卵量、寿命等生殖特性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东亚小花蝽成虫的存活率从94.44%下降到68.89%;东亚小花蝽雌虫的产卵前期随温度升高而延长,25℃恒温条件下雌虫产卵前期平均为2.56 d,43℃高温处理1 h后延长至4.11 d;短时高温冲击显著降低东亚小花蝽成虫的单雌产卵量,25℃恒温条件下单雌产卵量平均为60,44粒,41℃冲击1 h后,其产卵量为24,10粒,43℃冲击1 h后仅为13,78粒;东亚小花蝽成虫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25℃恒温条件下,雌成虫寿命平均为15.33 d,而43℃高温冲击1 h后,雌虫寿命仅为8.11 d。以上结果表明,短时高温冲击导致东亚小花蝽生殖适应性下降。
  关键词:东亚小花蝽;高温冲击;存活率;生殖力
  中图分类号:Q969.35+7.505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1)02-0077-04
  
  东亚小花蝽是林木、果园、温室及农田中多种害虫的捕食性天敌。其食性广、捕食性强,在我国北方地区广泛分布,是一类很有价值的天敌昆虫。东亚小花蝽的生长发育受温度影响很大,温度对小花蝽各虫态历期、成虫产卵量、羽化率均有所影响。恒温条件对东亚小花蝽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影响已有研究,而短时高温冲击对东亚小花蝽生殖问题的研究未见报道。在东亚小花蝽的田间释放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短时高温天气,特别是夏季一些地区日最高温度可达40~45℃,故探明短时高温冲击对东亚小花蝽生存及生殖的影响,对保护和利用东亚小花蝽控制农林害虫有重要意义。本试验对此开展了初步研究,以期为我国东亚小花蝽的田间释放应用技术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虫源
  东亚小花蝽成虫采自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绿化地三叶草上。在养虫室内,(25±1)℃、16 h光照、相对湿度70%~80%条件下用豆蚜饲养获得大量供试虫源开始试验。豆蚜为本实验室菜豆苗饲养并建立稳定种群,取低龄若虫做供试猎物,选择带豆瓣的黄豆嫩茎做产卵载体。
  
  1.2 试验器材
  RXZ型多段可编程人工气候箱(宁波东南仪器有限公司制造),指形管(D=8 cm,h=2 cm),糖果瓶(D=12.2 cm,h=17.1 cm),解剖镜(型号:310593)。
  
  1.3 试验条件
  试验在人工气候箱中进行,恒温(25±1)℃,相对湿度为(75±5)%,光周期为L:D=16 h:8 h。
  
  1.4 试验方法
  1.4.1 东亚小花蝽成虫的耐热性挑选90头个体大小一致的东亚小花蝽成虫于糖果瓶中,每瓶30头,瓶中放入苹果黄蚜作为食物,放入几根黄豆嫩茎(黄豆嫩茎不带叶子和豆瓣,防止小花蝽躲避)作为水源,瓶口用纱布包扎防止成虫逃逸。将糖果瓶分别置于39、41、43℃人工气候箱内处理1h,处理结束后将东亚小花蝽成虫转移到25℃的人工气候箱中,2h后观察其存活情况,统计死亡率。以未经高温处理直接放入25℃下的处理为对照,重复3次。
  1.4.2 高温处理对东亚小花蝽成虫生殖力的影响将新羽化的东亚小花蝽成虫鉴别雌雄并按性别分组,放入39、41、43℃的光照培养箱中处理1 h,然后雌雄配对放于指形管中,每管一对,豆蚜作饲料,带豆瓣的黄豆嫩茎做产卵载体和水源,每天检查黄豆嫩茎上的着卵量,然后更换新的黄豆嫩茎,添加新的饲料,直至小花蝽雌虫死亡,每个温度处理40对。在试验过程中若雄虫先死亡则补充雄虫。本试验记录每头小花蝽雌虫产卵前期、产卵期、单雌产卵量、雌虫寿命(从羽化到死亡之间的时间间隔)。设在25℃条件下的处理组为对照。
  
  1.5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用Duncan's多重比较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东亚小花蝽成虫的耐热性
  不同高温处理对东亚小花蝽成虫的存活率有显著影响。东亚小花蝽成虫在39、41、43℃条件下,经过1h高温处理后,其存活率随着温度的升高由94.44%下降到68.89%(图1)。尤其是41℃和43℃条件下,经过1h处理后,其成虫存活率显著低于25℃条件下的对照处理和39℃处理。
  2.2 高温冲击对东亚小花蝽成虫产卵前期的影响
  在39、41、43℃条件下,经过1 h高温处理,东亚小花蝽成虫的产卵前期逐渐延长,由3.11 d延长到4.11 d。尤其是41、43℃条件下经过1 h处理后,其成虫产卵前期显著长于25℃条件下的对照处理和39℃处理。39、41℃处理后。成虫产卵前期分别为3.11 d和4.11 d,分别比对照延长1.44 d和1.55 d(图2)。
  2.3 高温冲击对东亚小花蝽成虫产卵期的影响在39、41、43℃条件下,经过1 h高温处理,东亚小花蝽成虫的产卵期都比对照组减少。尤其是41、43℃条件下经过1 h处理后,其成虫的产卵期显著低于25、39℃处理。对照组平均产卵期为12.00 d,41℃处理组的平均产卵期为7.10 d,比对照组平均产卵期减少4.90 d。43℃处理组的平均产卵期为3.33 d,比对照组平均产卵期减少8.67 d(图3)。43℃处理组的平均产卵期显著低于41℃处理组。
  2.4 高温冲击对东亚小花蝽成虫产卵量的影响
  在39、41、43℃条件下,经过1 h高温处理,东亚小花蝽成虫的单雌产卵量都比对照组减少。尤其是41、43℃条件下经过l h处理后,其成虫的产卵量显著低于25、39℃处理。对照组单雌平均产卵量为60.44粒,41℃处理组的单雌产卵量为24.10粒,比对照组单雌产卵量减少36.34粒。43℃处理组的单雌产卵量为13.78粒,比对照组单雌产卵量减少46.66粒(图4)。43℃处理组的单雌产卵量显著低于41℃处理组。
  2.5 高温冲击对东亚小花蝽雌成虫寿命的影响
  在39、41、43℃条件下,经过1h高温处理,东亚小花蝽雌成虫的寿命都比对照组减少。尤其是41、43℃条件下经过1h处理后,其雌成虫的寿命显著低于25℃对照组。对照组成虫平均寿命为15.33 d,41℃处理组的雌虫寿命为13.00 d,比对照组雌虫平均寿命减少2.33 d。43℃处理组的雌虫寿命为8.11 d,比对照组雌虫平均寿命减少7.22 d(图5)。43℃处理组的雌虫寿命显著低于39、41℃处理组。
  
  3 讨论
  
  高温冲击对东亚小花蝽成虫存活率和生殖特性有显著影响。本研究表明,39~41℃冲击1 h后成虫存活率下降,从94.44%下降到68.89%。随温度升高,成虫产卵期显著缩短,25℃(对照)时为12.00 d,43℃时产卵期为3.33 d,仅为对照组的1/4。高温冲击对其产卵量也有显著影响,43℃处理后的单雌产卵量为13.78粒,不足25℃(对照)时的1/4。高温对昆虫正常的生命活动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在高温作用下,昆虫的生殖受到明显的抑制。赤拟谷盗成虫在50%的恒温下暴露39 min后不能生殖。麦无网长管蚜成虫死亡率随着温度升高迅速增加,33℃下处理8 h,死亡率迅速达到90%。在极端高温的作用下,昆虫在短时间内即会死亡。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幼虫在52℃下2min、花斑皮蠹在56%下6 min即死亡。
  温度对昆虫的发育影响非常大,高温可使昆虫的存活率下降,出现生殖滞育现象,高温还会导致昆虫出现发育畸形现象。有关温度的了解对天敌昆虫的生物防治和大量饲养是必要的。东亚小花蝽的田间释放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短时高温天气,探索短时高温冲击对东亚小花蝽的影响,对保护和利用东亚小花蝽控制农林害虫有重要意义。本试验就高温冲击对东亚小花蝽成虫存活率及生殖的影响做了初步研究,高温冲击对其后代发育、存活和生殖的影响还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2012年3月山东省部分县市突发小麦黄花叶病。该病由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和中国小麦花叶病毒(CWMV)侵染所致,两种病毒均由禾谷多黏菌以持久性方式传播为害。防控措施主要是选育推广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减轻病害发生。  关键词:土传小麦病毒病;传毒介体;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5.121.4+9(25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2)10-0095-0
期刊
摘要:试验探讨了不同遮荫方式对秋季马铃薯播种及苗期土壤温度和浇水后土壤水分蒸发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后垄面覆盖玉米秸、麦秸或与玉米套种都能有效地降低土壤温度。其中垄面覆盖玉米秸的降温效果最好。在8月中旬之前下午5 cm地温平均下降5.8℃。最高下降8.1℃;10 cm地温平均下降4.5℃,最高下降9.6℃。9月中旬以后,随着气温以及光照强度的降低,不同处理的5cm和10 cm土壤温度的差异越来越
期刊
摘要:潮霉素是基因转化过程中常用的筛选剂,为了探索不同小麦品种对潮霉素的抗性,本研究设置0、25、50、75、100、125、150 mg/L不同的潮霉素浓度,对K35、065657、扬麦158、Bobwhite和济引1号5个幼胚再生率高的小麦品种进行幼胚拯救并测试其对潮霉素的耐性。结果表明:K35和065657幼胚的最适筛选浓度是125 mg/L,扬麦158、Bobwhi和济引1号幼胚的最适筛选
期刊
摘要:对山东省主推的9个玉米品种进行了萌发期PEG模拟水分胁迫试验。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对每个玉米品种的发芽势、发芽率、胚根长、胚根干重等都有影响,但不同杂交种在抗旱性上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使用隶属函数法对参试材料抗旱性进行了定量评价,其中菜农14、农大108、登海701为早期典型抗旱型品种;浚单20、金海5号、青农105、中科11为早期较抗旱型品种;登海662、郑单958为早期不抗旱型品种。其它各
期刊
摘要:以9823和9优418两个中粳稻品种为材料进行超高产栽培,并对其稻米的主要品质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超高产栽培可以显著降低稻米垩白度与垩白粒率,增加稻米的糙米率和整精米率,对直链淀粉含量和稻米RYA特征值无显著影响;超高产栽培显著提高了稻米的蛋白质含量、总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可以改善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  关键词:中粳水稻;超高产;品质  中图分
期刊
摘要:以潍麦8号与济麦20为亲本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8的468个系为材料,利用SDS-PAGE技术检测分析了其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及亚基组合构成特点。结果表明:供试RIL-8群体在Glu-A1、Glu-B1和Gtu-D1三个位点共检测到12种等位变异,其中Glu-A1位点2种,GIu-B1位点5种,Glu-D1位点5种;共检测到23种HMW-GS组合,其中2种亲本类型,21
期刊
摘要:大田条件下,以花育22号和白沙1016花生品种为材料,在其齐苗后采用遮阳网遮光50%并分别设遮光30、45、60 d三个处理,研究了遮光持续时间对花生荚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荚果产量随遮光持续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遮光30 d花育22号产量基本不降低,但遮光45、60d处理的单株结果数和果重均显著降低,荚果产量显著低于对照;白沙1016的荚果产量各遮光处理均显著降低。遮光处理籽仁蛋白
期刊
摘要:利用已知的水稻条纹叶枯病毒的序列设计了12对引物,利用这些引物经RT-PCR获得了5条序列,经BLAST分析,它们均与水稻基因组内的序列完全不匹配,可以用来作为干扰序列。将这5个序列构建入由pUC19改造的一段内含子两侧各含有一对同尾酶的干扰载体中,然后再将整个BNA干扰片段构建人经改造的以玉米泛素Ubi为启动子、以生物安全性的bar基因为选择标记的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CAMBIA1300中,
期刊
摘要:棉花绿盲蝽在东营地区危害加重的主要原因是棉花与冬枣间作模式有利于其生长发育,加之抗虫棉大面积种植,农药用量减少,虫口密度进一步增加。调查结果显示,棉花绿盲蝽在东营一年发生5代,前两代危害最重,第1代危害高峰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第2代危害高峰在6月中旬,枣棉间作田重于单纯棉田。防治用药以氟虫腈、甲氰菊酯和马拉硫磷防治效果最好,用药后第3天防效分别为97,1%、95.3%和95.0%,用药后第
期刊
摘要:以生长健壮的3年生银杏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肥料配方叶面喷施对银杏观赏叶片生长季节叶绿素a、b含量变化及叶片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肥处理能提高银杏叶片叶绿素a含量,且使第2个高峰期比对照提前1个月,但不能改变叶绿素a生长季节的变化动态。5~9月份各喷肥处理叶片叶绿素b含量均高于对照,到10月份PF2、PF4仍高于对照。叶面喷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叶片含水量,但差异不明显。综合分析认为,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