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唐卡来源初探

来源 :首都博物馆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czbczbcz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卡来源是西藏佛教艺术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一直以来为中外藏学界广泛关注。本文以历史学、文献学、图像学、宗教学和人文地理学等多种视角,从四个方面——汉文文献关于印度布画的记载、藏文文献关于印度布画的记载、现存早期西藏唐卡与印度布画比较、从宗教修法等看西藏唐卡与印度布画的关系,对西藏唐卡的来源进行了充分的论证与分析,认为西藏唐卡来源于印度,来源于印度7世纪~8世纪业已流行的佛教布画,印度布画是西藏唐卡的直接源头和原始形式。 The source of the Thangka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the study of Tibetan Buddhist art and has long been a topic of widespread concern for Tibetan and Tibetan scholars. From four perspectives: history, philology, imageology, religious studies and human geography, the paper studies the distribution of Indian cloths in Chinese literature, the records of Indian cloths in Tibetan literature, the existing early Tibet Thangka compared with Indian cloth painting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ligious revisionism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ibetan Thangka and Indian cloth paintings, the source of Tibetan Thangka fully demonstrated and analyzed that the Tibetan Thangka from India, from India in the 7th century Buddhism cloth painting popular in the 8th century, India cloth painting is the direct source and primitive form of Tibet Thangka.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发展,电力作为促进产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已经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电力就是带动工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心脏,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
博客自2003年应用到教育领域以来,就吸引了许多一线教师的加入,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中小学教师。他们对于博客这一新生事物的热情支持和积极参与促进了教师博客的形成和飞速发展
进入新千年开始,随着越来越多大企业用电频率和规模的增大,不少电力设备在高负荷地使用,突出体现在我国的一些传统工业,像钢铁、冶金、机械、以及电力等产业,这也使得不少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心理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有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层出不穷,从不同的角度对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进行了探索。   本研究试图通过结构方程建模
同伴冲突是幼儿同伴交往过程中常见的一种人际交往形式。正确看待幼儿同伴冲突,应把重心放在培养幼儿解决同伴冲突的能力方面,即让幼儿通过体验和学习,选择适宜的方法化解冲突,发
跨入21世纪以来,我国生产力水平在持续提升.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事业单位需要用电.然而,电力系统运作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不稳定性.如果这一问题无法及
本研究试图通过文献查阅、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编制出结构合理、信度、效度较高的准教师教学实践能力问卷,以期为进一步的实证研究提供较有效的研究工具,并通过对准教师教学实
2015年6月,重走海丝途中,我们专程登上了肯尼亚海岸的拉穆岛,采访这个昔日商业名城。偶然在一个小旧货店里发现了两张镶在木板上的老照片,遂叫主人取下观看。照片虽然老旧,但
目的:了解吐鲁番地区农村居民食用碘盐普及情况,为消除碘缺乏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和自治区碘盐监测实施细则要求进行抽样。按照(GB/T13025.7-
颜真卿的书法史地位主要是在北宋时期经欧阳修、苏轼等人的推崇而确定的,而在北宋众多“崇颜”现象背后隐含着差异明显的不同论述角度和原因。深入理解这种不同,尤其苏轼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