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讯作者:邢雯琳,1998年1月,女,汉族,北京人,现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摘 要: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特色小镇逐渐兴起并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重视。但随着发展方向和涉及领域的不断扩大,特色小镇如何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与当地特色更好地融合等一系列问题也逐渐凸显。本文通过对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及实践状况进行梳理,分析其发展建设中可借鉴与待提高之处,提出进一步促进特色小镇创新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民族地区;特色小镇
一、引言
在新型城镇化战略下,小城镇的发展尤其受到关注。尤其是2016年以后,全国特色小镇的建设进入了高速期,涵盖领域不断丰富。伴随着一系列特色小镇项目的落地及建设,乡村振兴、城乡统筹、产镇融合等发展迎来重大机遇,但诸多问题也不断地显现出来,这暴露出特色小镇发展经验的缺失,容易出现风险管控的疏忽。因此,对特色小镇进行特点分析及问题研究,对于特色小镇健康有序、百花齐放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也是特色小镇不断创新升级的一项重要课题[1]。
二、特色小镇建设内涵
“特色小镇”到底是什么?特色小镇是以某一特色产业为基础,汇聚相关组织、机构与人员,形成的具有特色与文化氛围的现代化群落。确切地说,特色小镇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镇”,它虽然独立于市区,但不是一个行政区划单元;特色小镇也不是地域开发过程中的“区”,有别于工业园区、旅游园区等概念;特色小镇更不是简单的“加”,单纯的产业或者功能叠加,并不是特色小镇的本质[2]。特色小镇是以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为基础,来打造具有特色的产业生态系统,以此带动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并对周边地区产生一定的辐射作用。总的来说,特色小镇不是“镇”也非“大拼盘”,而是发展平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和创新载体[3]。
从特色小镇与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关系来看,两者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紧密联系。
(一)概念关联性
从概念上看,新型城鎮化关注的是“镇”的实体概念,而特色小镇关注的是“镇”的功能性概念。但是两者在概念的外延上是一致的,都强调“镇”的概念在产业集聚、经济创新等方面的功能性拓展。
(二)本质同根性
城镇化的本质是实现要素在空间的自由流动,实现农村劳动力、土地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尤其是就地城镇化的概念,更加强调通过地方产业特色,促进城镇的内源化发展。而特色小镇建设也是强调要在产业集聚的基础上,通过单个产业来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圈[4]。
(三)目标一致性
新型城镇化的目标在于通过破除城乡二元发展体制,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最终实现整个社会的均衡发展。而特色小镇的建设将对促进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城乡均衡发展产生重大的意义。从目标上讲,两者具有一致性。
(四)功能趋同性
从功能上看,特色小镇建设与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施行都将在国家经济转型过程中扮演重大角色。通过产业的集聚优势,促进内需的扩大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两者都能有效破除发展过程中的制度性障碍。
三、弥勒市特色小镇发展现状
弥勒市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北部,属于滇中城市经济圈、昆明一小时经济圈和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是大滇西旅游环线西南线重要旅游集散城市。近年来,弥勒市努力争创全国新型城镇化示范,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高位推进特色小镇创建工作。2019年9月,弥勒市依托新型城镇化发展,以特色小镇建设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红河“东风韵”小镇、太平湖森林小镇、红河水乡小镇、可邑小镇4个小镇获省政府“云南省特色小镇”命名授牌[5]。
(一)红河“东风韵”小镇
红河“东风韵”小镇主打“文化艺术牌”。采取“艺术家+企业家”的合作模式,依托本土艺术家原创艺术,吸引了诸多艺术名流入驻,融入了艺术家的奇思妙想。文化艺术是整个“东风韵”小镇的灵魂,做到“处处有生态、细节见艺术”。小镇以原创艺术旅游产业为引擎,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与原创艺术旅游产业融合示范基地,形成葡萄(酒)产业、运动养生产业、文化艺术产业三个主导产业[6]。
(二)太平湖森林小镇
太平湖森林小镇主打“生态康养牌”,推进“旅游+康养”融合。采取“产业发展+旅游运营+产权出售+受托管理”的商业模式,吸引大企业大集团参与开发建设运营。小镇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理念, 依托初见成效的良好生态,植入“木文化”,引进国际国内知名木屋企业合作开发木屋博览园及现代木结构建筑研发中心,打造并植育森林木屋文化为主题的“现代木结构建筑研发”“休闲旅游”双引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7]。
(三)红河水乡小镇
红河水乡小镇主打“国际运动牌”。享受世界高端五星级酒店集群式服务,体验紧张刺激的F3国际高端汽摩赛事。小镇建设引导本土企业抱团发展,发动弥勒本土知名企业家共同出资成立弥勒新城投资有限公司统一运营管理,实行投资开发、运营管理分离的模式。瞄准现代体育产业市场 , 围绕“体育运动、时尚休闲旅游、商贸会展”三大主题,构建以现代体育赛事为引领,时尚旅游消费文化、特色休闲度假旅游城市为支撑的三大产品体系[8]。
(四)可邑小镇
可邑小镇主打“乡村振兴牌”。小镇建设按“公司+村小组+农户”的合作模式,保护与发展并举,对民族文化进行保护、传承、发展。可邑村是彝族支系阿细人聚居的传统村落,小镇建设紧紧抓住“阿细跳月”“阿细先基”“阿细歌舞乐”和民俗风情特色,以阿细民族文化创意旅游为主导产业,旅游多元产业链共同发展,初步创建三产带二产促一产的“三产融合”发展模式,成为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典范[9]。 四、弥勒市特色小镇发展经验
弥勒市充分发挥小城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依托城市和县城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践行新型城镇化建设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努力打造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人文底蕴浓厚、服务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的特色小镇[10]。
(一)加大统筹协调,高位推进项目建设
彌勒市特色小镇创建工作启动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发展的意见》《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省特色小镇创建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按照“田园牧歌、民族风情、历史文化、特色产业、绝妙景观”五种类型要求,将产业、脱贫、生态、文旅等功能有机融合,制定《加快推进弥勒市特色小镇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和完善特色小镇创建工作机制,加强对特色小镇创建组织领导,始终坚持“一个特色小镇、一位挂钩领导、一套工作班子、一个牵头部门、一位责任人”的联动推进工作机制[11]。
(二)坚持规划引领,高视野优化设计
弥勒市立足于“现代田园城市,健康生活福地”的城市定位,围绕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目标,以世界眼光、国际视野,瞄准“世界一流、中国唯一”水平,引进国内外一流设计团队和世界级规划大师参与小镇规划建设。聚焦“特色、产业、生态、易达、宜居、智慧、成网”七大要素,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要求,引领小镇高质量发展。坚持护好弥勒的绿水青山、蓝天白云、原野沃土,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12]。
(三)精准定位特色,明确主导产业
按照一个小镇、一个特色、一项主导产业的工作思路,结合弥勒自然、人文、生态等优势资源,弥勒市特色小镇建设突出唯一性、独特性和差异性,强化小镇特色打造。四大特色小镇拥有各自精准定位:红河“东风韵”小镇以文化艺术为主线,太平湖森林小镇以生态修复、生态治理为着力点,红河水乡小镇以现代体育旅游产业为主线,可邑小镇以民族风情为主线。从不同侧面展示弥勒市特色文化风貌。
五、结束语
民族地区在探索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各地特色小镇应将城镇化建设与当地资源禀赋结合,呈现出区域发展的差异性。作为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的着力点,特色小镇兼具有人口、产业集聚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功能,为此民族地区应抓住新的机遇,依托特色小镇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节点,实现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因地制宜推动特色小镇创新升级,助力于实现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房冠辛,张鸿雁.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价值与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J].民族研究,2015(01):13-24+123-124.
[2]桂华.论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J].贵州社会科学, 2020(09):155-161.
[3]郭昭君.特色小镇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积极作用[J].中国市场, 2019(12).
[4]雷飞.精准扶贫视域下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小镇建设探讨——以广西、云南为例[J].党政干部学刊, 2020(01):51-56.
[5]李海燕,张东强,张瑛.滇西地区新型城镇化动力机制及发展策略研究[J].保山学院学报, 2015,34(06):76-82.
[6]卢国能.着力打造特色小镇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以漳州市建设特色小镇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13).
[7]时二鹏,岳峰,刘灿,孙鑫.县域特色小镇培育路径探索及长沙县实践[J].华中建筑, 2019(10).
[8]王万平.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特色小镇建设的路径——以大理市为例[J].大理大学学报, 2019(09).
[9]卫龙宝,史新杰.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的若干思考与建议[J].浙江社会科学, 2016(03):28-32.
[10]夏金梅.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时空观察[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42(05):147-153.
[11]薛晶,马洁艳,朱权.弥勒市特色小镇建设的实践[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31(04):291-292.
[12]杨小柳.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探略:基于新发展理念的分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41(01):102-108.
摘 要: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特色小镇逐渐兴起并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重视。但随着发展方向和涉及领域的不断扩大,特色小镇如何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与当地特色更好地融合等一系列问题也逐渐凸显。本文通过对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及实践状况进行梳理,分析其发展建设中可借鉴与待提高之处,提出进一步促进特色小镇创新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民族地区;特色小镇
一、引言
在新型城镇化战略下,小城镇的发展尤其受到关注。尤其是2016年以后,全国特色小镇的建设进入了高速期,涵盖领域不断丰富。伴随着一系列特色小镇项目的落地及建设,乡村振兴、城乡统筹、产镇融合等发展迎来重大机遇,但诸多问题也不断地显现出来,这暴露出特色小镇发展经验的缺失,容易出现风险管控的疏忽。因此,对特色小镇进行特点分析及问题研究,对于特色小镇健康有序、百花齐放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也是特色小镇不断创新升级的一项重要课题[1]。
二、特色小镇建设内涵
“特色小镇”到底是什么?特色小镇是以某一特色产业为基础,汇聚相关组织、机构与人员,形成的具有特色与文化氛围的现代化群落。确切地说,特色小镇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镇”,它虽然独立于市区,但不是一个行政区划单元;特色小镇也不是地域开发过程中的“区”,有别于工业园区、旅游园区等概念;特色小镇更不是简单的“加”,单纯的产业或者功能叠加,并不是特色小镇的本质[2]。特色小镇是以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为基础,来打造具有特色的产业生态系统,以此带动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并对周边地区产生一定的辐射作用。总的来说,特色小镇不是“镇”也非“大拼盘”,而是发展平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和创新载体[3]。
从特色小镇与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关系来看,两者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紧密联系。
(一)概念关联性
从概念上看,新型城鎮化关注的是“镇”的实体概念,而特色小镇关注的是“镇”的功能性概念。但是两者在概念的外延上是一致的,都强调“镇”的概念在产业集聚、经济创新等方面的功能性拓展。
(二)本质同根性
城镇化的本质是实现要素在空间的自由流动,实现农村劳动力、土地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尤其是就地城镇化的概念,更加强调通过地方产业特色,促进城镇的内源化发展。而特色小镇建设也是强调要在产业集聚的基础上,通过单个产业来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圈[4]。
(三)目标一致性
新型城镇化的目标在于通过破除城乡二元发展体制,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最终实现整个社会的均衡发展。而特色小镇的建设将对促进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城乡均衡发展产生重大的意义。从目标上讲,两者具有一致性。
(四)功能趋同性
从功能上看,特色小镇建设与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施行都将在国家经济转型过程中扮演重大角色。通过产业的集聚优势,促进内需的扩大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两者都能有效破除发展过程中的制度性障碍。
三、弥勒市特色小镇发展现状
弥勒市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北部,属于滇中城市经济圈、昆明一小时经济圈和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是大滇西旅游环线西南线重要旅游集散城市。近年来,弥勒市努力争创全国新型城镇化示范,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高位推进特色小镇创建工作。2019年9月,弥勒市依托新型城镇化发展,以特色小镇建设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红河“东风韵”小镇、太平湖森林小镇、红河水乡小镇、可邑小镇4个小镇获省政府“云南省特色小镇”命名授牌[5]。
(一)红河“东风韵”小镇
红河“东风韵”小镇主打“文化艺术牌”。采取“艺术家+企业家”的合作模式,依托本土艺术家原创艺术,吸引了诸多艺术名流入驻,融入了艺术家的奇思妙想。文化艺术是整个“东风韵”小镇的灵魂,做到“处处有生态、细节见艺术”。小镇以原创艺术旅游产业为引擎,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与原创艺术旅游产业融合示范基地,形成葡萄(酒)产业、运动养生产业、文化艺术产业三个主导产业[6]。
(二)太平湖森林小镇
太平湖森林小镇主打“生态康养牌”,推进“旅游+康养”融合。采取“产业发展+旅游运营+产权出售+受托管理”的商业模式,吸引大企业大集团参与开发建设运营。小镇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理念, 依托初见成效的良好生态,植入“木文化”,引进国际国内知名木屋企业合作开发木屋博览园及现代木结构建筑研发中心,打造并植育森林木屋文化为主题的“现代木结构建筑研发”“休闲旅游”双引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7]。
(三)红河水乡小镇
红河水乡小镇主打“国际运动牌”。享受世界高端五星级酒店集群式服务,体验紧张刺激的F3国际高端汽摩赛事。小镇建设引导本土企业抱团发展,发动弥勒本土知名企业家共同出资成立弥勒新城投资有限公司统一运营管理,实行投资开发、运营管理分离的模式。瞄准现代体育产业市场 , 围绕“体育运动、时尚休闲旅游、商贸会展”三大主题,构建以现代体育赛事为引领,时尚旅游消费文化、特色休闲度假旅游城市为支撑的三大产品体系[8]。
(四)可邑小镇
可邑小镇主打“乡村振兴牌”。小镇建设按“公司+村小组+农户”的合作模式,保护与发展并举,对民族文化进行保护、传承、发展。可邑村是彝族支系阿细人聚居的传统村落,小镇建设紧紧抓住“阿细跳月”“阿细先基”“阿细歌舞乐”和民俗风情特色,以阿细民族文化创意旅游为主导产业,旅游多元产业链共同发展,初步创建三产带二产促一产的“三产融合”发展模式,成为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典范[9]。 四、弥勒市特色小镇发展经验
弥勒市充分发挥小城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依托城市和县城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践行新型城镇化建设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努力打造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人文底蕴浓厚、服务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的特色小镇[10]。
(一)加大统筹协调,高位推进项目建设
彌勒市特色小镇创建工作启动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发展的意见》《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省特色小镇创建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按照“田园牧歌、民族风情、历史文化、特色产业、绝妙景观”五种类型要求,将产业、脱贫、生态、文旅等功能有机融合,制定《加快推进弥勒市特色小镇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和完善特色小镇创建工作机制,加强对特色小镇创建组织领导,始终坚持“一个特色小镇、一位挂钩领导、一套工作班子、一个牵头部门、一位责任人”的联动推进工作机制[11]。
(二)坚持规划引领,高视野优化设计
弥勒市立足于“现代田园城市,健康生活福地”的城市定位,围绕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目标,以世界眼光、国际视野,瞄准“世界一流、中国唯一”水平,引进国内外一流设计团队和世界级规划大师参与小镇规划建设。聚焦“特色、产业、生态、易达、宜居、智慧、成网”七大要素,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要求,引领小镇高质量发展。坚持护好弥勒的绿水青山、蓝天白云、原野沃土,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12]。
(三)精准定位特色,明确主导产业
按照一个小镇、一个特色、一项主导产业的工作思路,结合弥勒自然、人文、生态等优势资源,弥勒市特色小镇建设突出唯一性、独特性和差异性,强化小镇特色打造。四大特色小镇拥有各自精准定位:红河“东风韵”小镇以文化艺术为主线,太平湖森林小镇以生态修复、生态治理为着力点,红河水乡小镇以现代体育旅游产业为主线,可邑小镇以民族风情为主线。从不同侧面展示弥勒市特色文化风貌。
五、结束语
民族地区在探索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各地特色小镇应将城镇化建设与当地资源禀赋结合,呈现出区域发展的差异性。作为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的着力点,特色小镇兼具有人口、产业集聚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功能,为此民族地区应抓住新的机遇,依托特色小镇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节点,实现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因地制宜推动特色小镇创新升级,助力于实现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房冠辛,张鸿雁.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价值与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J].民族研究,2015(01):13-24+123-124.
[2]桂华.论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J].贵州社会科学, 2020(09):155-161.
[3]郭昭君.特色小镇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积极作用[J].中国市场, 2019(12).
[4]雷飞.精准扶贫视域下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小镇建设探讨——以广西、云南为例[J].党政干部学刊, 2020(01):51-56.
[5]李海燕,张东强,张瑛.滇西地区新型城镇化动力机制及发展策略研究[J].保山学院学报, 2015,34(06):76-82.
[6]卢国能.着力打造特色小镇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以漳州市建设特色小镇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13).
[7]时二鹏,岳峰,刘灿,孙鑫.县域特色小镇培育路径探索及长沙县实践[J].华中建筑, 2019(10).
[8]王万平.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特色小镇建设的路径——以大理市为例[J].大理大学学报, 2019(09).
[9]卫龙宝,史新杰.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的若干思考与建议[J].浙江社会科学, 2016(03):28-32.
[10]夏金梅.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时空观察[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42(05):147-153.
[11]薛晶,马洁艳,朱权.弥勒市特色小镇建设的实践[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31(04):291-292.
[12]杨小柳.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探略:基于新发展理念的分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41(01):1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