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小说见证一个词

来源 :滇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juan25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住过的一些地方,有的已消失,有的正消失,似乎动荡不安是宿命,也就习惯了迁徙奔波。去年放弃了晋南的寨上窑洞(不住人就会塌落);几次在晋北采风住过的马咀村,那里还剩下老夫妻两口子;之前在太原工作,住省台一河之隔的前北屯,全部推倒重建;再之前住翼城县潞公街的小院,早已被高楼覆盖;小时候住在福州市闽侯县,十年前第一次重返故地时,看到半个城正在拆,我站在小雨里看了许久,在废墟里意外发现几本《程氏族谱》,捡起抖落灰尘和泥点。
  伴随着住地的消失,人也在衰老和离去。失去的只能存留在记忆和文字。我先后写了十万字散文《马咀》(收入散文集《抱一为天下式》)、一部小说集《北方有个前北屯》、一部诗集《日象》(以寨上为主)、一部小说集《甘蔗》(关于闽侯的七十年)。为什么总是将写作限定在某个地域范畴里,可能是上世纪受福克纳的影响。在特定环境,无意识或潜意识的状态下,一切发生皆有可能。
  我写散文较晚,看到别人的叙事是局限于感官,无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等,在场意识强,“感”多“觉”少。既然灵魂有 21克,那么想象力也是物质,想象力决定了物质的命名与价值,没有想象力的散文容易平庸,散文应该开天窗的写。我写了四年散文,不由地转到了小说创作,在我看来,散文与小说是相通的,区别在于散文戴着镣铐,小说设计镣铐,并送走。
  在文学的高度里,诗是塔尖的一丁点,小说是整座塔。几年前,老家的作协让我讲创作,我说,用小说的思维写诗,用写诗的思维写散文,用散文的思维写小说,它们之间的转换,因本质而相通,借外形而伪装,无非是取长补短,接梯上楼。
  2010年小年那天开始,一写小说三年。我跟朋友开玩笑说,我用两三年写小说,七八年看小说。作家的区别是,一直写是专业作家,业余生活占大部分时间的是业余作家。写小说是钓鱼,既能钓住鱼,自己也感觉到技艺操作还行。当然,没有鱼,或者鱼看不上诱饵,那就钓时间,钓环境,钓胡思乱想。我在写作上有规划,会提前很多年设想,但没有紧迫感,大把时间是看护老人,陪老人住南方住北方。随时有点小感触就记录一点觉察,写短诗,写什么都是一样的。
  前段时间又去了一趟螺洲,在距离闽江口不远处,当年闽侯地委所在地,类似苏联风格的办公楼和宿舍建筑群,被荒草湮没了彼此间关系。家人指认很多,一砖一瓦一树一墙都有往事的影子。我在出生的小楼上看了又看,楼板的响声和过去没有什么不同,难道声音没有历史?那可不一定。墙外是滔滔江水,远处是新建的跨江大桥,新的总要替代旧的。从楼梯下来,环顾四周,仿佛置身于几十年前,但记忆里却没有丁点信息回馈出来,整座大院是空白。我一直在担忧,哪天会被拆掉。边走边看,脑子里想的是另一个陌生的我,正在认识一群陌生的人,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发生一些陌生的事。
  每一个跟我有密集关联的地方,都会用小说的想象力描述一遍,有时会写一些散文,但最后都会被改头换面变异成小说。用小说的方式嵌入记忆,或者拯救历史,对逝去的修复,大概就是我的写作理由。2020年开始着手的小说,将来合集为《翼》或其他名称,翼是个古老的地名,也是二十八宿之一。八十年代北方老城,那时候的中年人现在都失忆了或已故亡,当年的事物现在都看不到了。老城一座座被改造,被改旧如新,让我感到陌生,好在小说就能复原一座城的记忆。
  这么说来,感觉自己挺怀旧。我去每个地方,只看旧城走老路,旧事物上面有暗纹有不常见的色调,多看一眼旧发现交错的影子,就停顿下来,想象一下曾经发生过什么,演绎一遍。
  《拆解》講述城中村的底层事件,所谓底层生活,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属于农民,之后属于进城打工族。拆解,即是对生活基本面的打散,包括拆毁重建,也是叙述方式的拆开与解构,现实发生的都在梦中进行着,隐约存在的都在别处发生。人物关系也是这样,似是而非,永远无法调和。都是被生活裹挟着前行的人,一条道跑到黑。再给一条道就是小说,让鸡毛蒜皮的日子,被小说生出另一种可能性,有点在狭窄巷子里奔走中,突然抬头的张力。
  《蔗尾》是两个异性打工仔的返乡记。十年前的绿皮车,现在依然在很多地方气喘吁吁地奔跑着。开篇那段拥挤下不了车喊踹我一脚吧,是我亲历的回家过年的场景,发生在侯马,北京的著名诗人侯马就是此地人,笔名源于此。《拆解》的做法是一分为二,《蔗尾》的叙述是错位。错位就有一前一后,所以就想方设法平行,两个人就像捉迷藏一样,提防着对方,又不让分开,于是保护与探秘的两层意思交织在一起,一直跟踪到交汇。其实秘密很小很简单,过程(心理)被放大,当人忧心忡忡时就觉得世界会崩溃,当曹操听到隔壁磨刀声时就觉得危在旦夕。错位是现实的,更是心理的。蔗尾一词出现在最后,喻苦尽甜来。前面都是折腾,到最后才合拍。写小说大概就是一种折腾吧,定位在一个关键词上,折来腾去,搞出一点意思来。就像钓鱼,最后都不管鱼上不上钩,只顾跟钓友聊大半天,关于鱼竿工艺。特定场合下,鱼竿比鱼有意思。
  《证词》从钓鱼开始讲起,本来是医生与画家的情感故事,最后演变成侦破小说,然后整篇组成一份警官的记录本,相当于供词的分析记录,也不完全是,因为这是小说,没有彻底去套装供词的模板。这个事件是真实的,由浙江的一位写小说的朋友提供给我,说没写成想让我试试,于是我就增加了一些素材,正好那些年常去北京宋庄写字画画,就换了人物背景,包括使用现在的居住地闽侯县白沙湾,我的亲戚邻居常在附近垂钓。
  这篇小说算是对话体,我写过三篇对话小说,感觉比一般的叙述要难,全程对应心理。我在写小说之前,会列几个关键词,比如呼吸,呼吸是心理暗示的表征。比如省略,话不能说完,要留着猜疑和衔接。使用关键词是我投机取巧的办法,当作小说的支点,写作前和写作中的想法会喷,但杠杠再多,都控制在支点上。也许这是我应对“怎么写”的一种方法。
  进入 2020,我使用四个关键词给现在的小说定位:关联、放大、寓意、省略。这个方法是因为前几年我对诗歌创作的定位:有趣、简洁、节奏、深意。实践效果不错,所以也用在小说上。小说是厚重的墨团,有时漫延,有时偏锋,正因为难以控制,才需要给自己几个词,念念有词,纠正路径,安顿好必要的情绪。
  本栏责任编辑 包倬
其他文献
雨是一只哀伤的鸟  那是会飞的水  抒情的水  停留在奔跑的街头  时间把身边的人  一个挨一个  送去了远山  所有的玉米高粱大豆  都垂头丧气  只有小路像蛇一样在弯曲  伞回不去了  河在傾诉  树在吼叫  浮云已不见了  美人在窗前画眉  把时间打发  老头抱着烟筒唉声叹气  是谁在敲打天空  生之水,归之命  鸟累了会俯瞰故乡的整个小镇  漂漂洒洒的雨  会保住你喜欢的那些野花吗  秋天
期刊
光明  必须善待风雪  必须把内心的山泊搬走  在黑夜行十里打坐  但,已经出走的人,我的兄弟  如果大风吹破茅屋,土地庙  废旧坍塌,前朝如衰草  我不会劝你遥望星辰  风雪正劲,落在你挺直的背脊  你长发迎风,内心荒凉  不必等待熊熊火焰完全熄灭  饮下这杯烈酒,就提上  快意的锋利,赶快走吧  直奔你快意的人生!  而我,一个懦弱的人  胸无大志,在大地上做梦  在河中塑像,已经二十八年了 
期刊
石头  它不喜于言表  不悲于日晒、雨淋  当然它无动于衷  泪滴,会击溃它的防线  它的坚硬、忧愁与感动  不需要任何人懂  但是它的静候  愿意给任何人的沉思,不嫌贫济富  钢筋工  身先士卒的  为一座座大厦  建筋立骨  让钢筋刺穿贫穷与卑贱  让城市挺起城市的脊梁  敲打和掂量不是为了提醒  而是为了确保安全  不安于现状总是不断刷新  让一楼高过一楼  无论你建造多少  也许还是没有你
期刊
围脖熊耳朵  多媒体机柜旁边,静静长出一对耳朵  我把它叫做熊宝宝  粉色普遍适合女孩  而棕色也越来越博得时代的芳心  你是一动不动冬眠的小棕熊,眉毛  藏在眼睛底下,眼睛躲在我的眼皮底下  一眨也不眨  连体围脖积攒着敢怒不敢言:  冬天的早晨不明真相  总喜欢说起风就是雨,说起雨就缩手缩脚  左手一个拥抱,右手  一个勾脖。零距离的肌肤之亲  给你一点温暖,别以为就是幸福  可惜了,那小子 
期刊
冬有冬的来意  门被一阵风吹开  光侧身泻入  墙上,地板上,纸上,指尖  留下温暖,偷走光阴  哦,今天成了昨天  “一条枯枝影,青烟色的瘦细  在午后的窗前拖过一笔画  寒里日光淡了,渐斜……”  斋月听雨  雨滴打落在窗上  激起黑夜的泪  轻盈地滑过  沾湿一抹烛光  丝丝缕缕都是凉  雨滴打湿了窗  谁的梦黏在瓦檐上  轻雨捻它  细风啄它  摇曳着在夜里飞舞  落入黑暗的深渊  雨滴沾
期刊
另一个世界  夜降临的时候  你卸下伪装,烧掉你的保护色  在夜的掩盖下  做回了真实的自己  我用谎言粉饰的世界  在另一个世界破烂不堪  在那里尽情释放自我  没有毒辣的目光  和嘲笑的言语  夜是孤独的,你唯一的玩伴  夜色的掩护,你快乐的玩耍  谎言  谎言扭曲了事实  宛如黑洞吞没了时间  孤独的宇宙旅人  在谎言里迷失了自我  事实半醒着遐想  谎言是否欺骗了自我  在独白的谎言世界里
期刊
我多想  我多想,我多想再次回到小时候  坐在青瓦白墙的竹前  再逮只黄色的小蝴蝶  幻想朝它吹口仙气  她就能让我如花似玉,一秒变成小仙女  我多想,我多想能再次回到那个盛夏  一头扑进妈妈怀里  听她再讲那些萤火虫的秘密  讲野百合萱萝草蒲公英和婆婆丁  那时夏天的葡萄已经很熟了  青蛙已经长大了  稻香和盛夏一遍一遍  把我的梦境烧红了  我相信有天堂  我相信有这样一个地方  住着一群夜光
期刊
冬雪  在入冬的前一个夜  我把自己沉睡成大地  在风口上等你  这个季节你会来  纷纷扬扬  从天而降  从傍晚到天明  打一个寒颤  你就覆盖了我的身体  带着你的洁白  我沉沉入睡  调皮的日出  撕破我的衣裳  你化为一汪清水  从我的汗毛孔滑落  小麦喝一口  长出来年的馒头  腊梅喝一口  笑脸露枝头  蜜蜂与梨园  为一个女王  我必须爱上梨园  攀上花枝  在洁白的花蕊里蠕动  我
期刊
我相信  我相信,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  比如,虚无,爱情  再比如,妈妈的微笑,春风里的花朵  我也相信,我体内的那块肿瘤一直存在  比如,鸡蛋跟石头碰撞  比如,我跟光阴背道而驰  某个清晨  早起的露珠,迎来黎明  公路上还没有觅食的野狗  对,乡村还没有苏醒过来  只有麻雀开始吵闹  邻家女孩却已经在上学路上飞奔  她将有更远的远方将要奔赴  在这一切缓慢的过程中  农妇搭乘的拖拉机  从水
期刊
云上人家  马庭华家住山上,海拔  一千一百九十八米  差两米直抵云端  北风经常擦肩而过  马庭华衣衫褴褛  南风也有,西风也有  唯独不见东风,可以吹到他家  马庭华经常感叹;山上的人家  都搬到了山下,山下有路  可以直通罗马  山上的人,已经没有生活的痕迹  马庭华缺少时间,他的时间  提前支付给了残废的双腿  眼看着日子一天一天的过  山上的人一天一天的走  马庭华只剩下  童子一样的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