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林农间作的优势及注意事项

来源 :吉林农业·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h19780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林农间作是指我国南北各地群众培育人工林的传统习惯。为了充分利用幼林行间的空隙,种植适宜的农作物,既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又抚育了幼林,达到了以耕代抚,以副促林,林农双丰收的目的。这不论从生物学或经济收益方面来看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林农间作技术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林农间作;好处;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 S753.53+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22.0024
  1 林农间作的好处
  首先,充分利用农作物和林木两根的不同性质,树木和农作物对土壤肥力的吸收不同,吸收土壤中养分的类型和数量也不相同,加之由于耕作关系还能促进林木根系向土壤深处伸展,扩大它的吸收,因此,合理的间作可以促进树木的生长和农作物的增收。山东省林业研究所在该省西部和北部地区对桐粮间作效益的调查材料证明,泡桐主根粗大,向下伸长,侧根稀少,根系多分布在40厘米以下的土层中,而小麦则多分布在30厘米以上的土层中。
  其次,由于作物覆盖有利保持水土和养分的流失,雨季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旱季可减少地表蒸发。据湖南省测定:夏季间作比未间作的土壤含水量多3%~5%,空气湿度大10%,地温低3℃~5℃,风速减低,造成了有利于幼林和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
  再次,为了防止各种杂草丛生,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林地里种植农作物,并且经常铲除作物的杂草,无疑对林木健康的生长状况也得到了很大改善,防止了病虫害的滋生。
  最后,促进幼林生长,增加短期收益,间作合理的幼林,一般可提高幼林生长量10%~30%,在南方地区,每亩可分别收谷子30~100公斤、旱稻30~50公斤、红薯250~500公斤、木薯250~600公斤、玉米25~75公斤、小麦35~60公斤。
  林农间作的上述优点,只有在间作合理的情况下才能反映出来。由于造林数种、作物种类以及立地条件和耕作技术的不同,间作效果往往会有很大差别,甚至有时由于间作不当,不仅影响了幼林生长和作物产量,而且引起了地力衰退,造成不良后果。
  2 林农间作的注意事项
  林农间作,有必要强调以林为主,经营原则是农林双丰收,因此应选择比林木矮的低植物,防止林木受到农作物的威胁。
  林农间作一般应该在土壤比较湿润、肥沃的立地条件下进行,特别是在间作谷类作物时更是如此,因为谷类作物的耗水量大,一般每年每公顷需水1200~2000立方米,所以只有在湿度适宜的条件下,间作谷类作物才能够获得成功。
  选择作物种类时,应选择与幼林矛盾较小的作物进行间作,以免妨碍幼树生长。速生阳性树种宜选择矮秆耐荫作物,如刺槐间作花生;浅根性树种宜间作深根性作物,深根性树种宜间作浅根性作物,如泡桐间作大、小麦等;早期能耐荫或生长缓慢的树种,如红松、云杉、油茶等初期可间种高杆作物如玉米、高粱、向日葵、木薯等。但间作年限不宜过长,以造林后2-3年为度。随着幼林年龄的增长,林地环境的不断发生变化,因此,作物种类也应改变,如杉木在造林当年种玉米、木薯、烟草等效果均较好,但在第二、三年,由于杉木幼树成长和需光量的增加,则应改种低矮较耐荫的作物,如豆类或红薯等。
  应当强调,块根(茎)作物只限造林初期,即在幼树根幅不大时进行间作。否则,由于种植和收获时过多的损伤幼树根系,势必影响幼林的正常生长。在水土流失地区,不宜选用块根(茎)类作物进行间种,在任何情况下,幼林内不应允许间作攀缘性作物。此外,所选择的间作作物(包括瓜类)均应属中耕类型,由于进行中耕,可以明显减少表层土壤水分的蒸发,并促进幼树根系向更深的土层伸展,扩大其吸收面积。
  南方山地间作应多种秋收作物,避免间作夏收作物。这主要是因为夏季天气炎热,收割后会引起环境的显著改变,从而对幼林的生育将发生不利的影响。
  在间作农作物与幼树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其原则是,树小近些,树大远些,高杆作物远些,低矮作物近些,一般至少要离幼树根际60厘米以上。有时为了便于林农间作的进行和更好的保护幼树,也可以适当减小造林密度或调整株行距的配置,但应注意用材林的郁闭时间一般不宜超过4~6年。
  3 林农间作时的幼林管护与保护
  幼林保护是人工抚育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通常包括防火、防病、虫、鼠(兔)、鸟、兽等,防除寒害、日灼、冻拔和雪折以及防止人畜破坏等。为了适应四个现代化对林业生产发展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总则中明确指出了爱林护林是全国人民的光荣义务和权利,并在第五章中就有关森林保护问题,从组织、制度等方面都做了具体的规定,指明了森林保护的方向和途径。下面仅就幼林保护中的几个主要问题从技术上加以简要讨论。
  首先,防火人工幼林多处于人为活动比较频繁的地方,因此,幼林防火更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其次,为了防止病、虫、鼠、鸟、兽害,必须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在栽植苗木初期和整地时就应充分考虑病虫害和鼠疫的发生,并采取相应的办法各种预防保护措施。
  最后,防寒害、冻害和人、畜等危害在我国北方某些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东北西部)造林时,有些树种(如樟子松、油松)在造林后的一、二年内,应于秋末冬初进行埋土防寒,翌春土壤解冻时撤除,否则由于冬春旱风吹袭,苗木地上部分失水过多,造成生理干旱,引起叶、芽枯萎,甚至全株死亡。在我国北方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排水较差或土壤粘重的低平地段以及平缓坡地上新造红松、落叶松、油松、樟子松、黄波罗、水曲柳幼林时,常常易遭冻拔危害。
  作者简介:陈德芳,专科学历,梨树县梨树镇农村经营管理站,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农作物。
其他文献
日本(虫寻)(Charybdis japonica,A.Miline-Edwards)属梭子蟹科、梭子蟹亚科、(虫寻)属,俗称赤甲红、红眼、白眼、海(虫寻)和石蟹等,是一种大型海产食用蟹类,自然生活于潮间带
胆瘘是胆道手术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多发生在手术后,如不及早发现、及时妥善处理,将会导致严重后果[1].胆汁或者含有胆汁的液体持续通过非正常途径流出称为胆瘘,由于种种原
唇(鱼骨)(Hemibarbus laleo),俗称竹鱼.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的江河、湖泊、水库中,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中小型鱼类,分类上隶属鲤科,鲋属.该龟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市场俏销,
我院内科住院患者较其他科室多,而且患者年龄偏大,基础疾病多,住院时间长,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通过今年对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并及时根据医院感染的特点进行了调查分
目的分析淮北某煤矿不同开始接尘年代、不同工种的接尘工人煤工尘肺(CWP)累计发病率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判断抽样方法,以1970—2014年在淮北市煤矿开始从事煤矿开采工作的12
摘要:热带地区森林的砍伐对生物多样性及气候变化的影响是目前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本研究结合补蚌20公顷大样地数据,研究了白蚁堆对树种分布的影响和在不同林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得到的主要研究结果为在白蚁堆上的乔木的密度和多样性都显著高于白蚁堆周围区域和对照点。其中,白蚁堆对幼树的影响较大,对成年乔木的影响较小。  关键词:白蚁堆;树种分布;影响  中图分类号: S763.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本文介绍了一种对滑油铁谱图像进行自动搜索视场、自动聚焦的计算机辅助视觉系统。文中较详细地描述了由PC机、单片机、CCD摄像机和显微镜组成的这一闭环系统的硬件结构、软件流程及控制策略。此外,文中还简要地介绍了如何对现有显微镜载物平台进行机械改装以满足本系统对三维控制的高准确度要求。本系统对图像的获取和分析快速、准确,克服了显微镜手动调节动作慢、随机误差大等问题。
摘要:长期以来,很多人认为水稻一生都应该在有水环境下才能生长良好,部分种植者更没有按水稻各生长期对水分的需求量进行补水,不仅浪费大量水资源,也直接影响根系和地上部茎叶的生长,导致病虫害加重。本文重点介绍了水稻不同生育期需水量和水层管理技术要点,在满足水稻正常生长的条件下,可大量节约用水。  关键词:水稻田;管理;节水;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
摘要:大豆在我国各地均有种植,分布非常广泛,其中以东北大豆质量最好,产量最高,是全国大豆的主产区,大豆是东北地区重要的植物油源和蛋白质最廉价的来源之一。要想种植出优质高产大豆,选种是关键环节,本文主要介绍了大豆的选种与播种,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大豆;选种;播种  中图分类号:S565.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22.0022  1
本文介绍了一种高准确度石英谐振式力传感器,针对其在工程化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从理论到实验进行了研究,解决了组合式结构石英传感器的蠕变问题,并研究了传感器的稳定性与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