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马克思人的价值思想

来源 :新生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lanfeng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价值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而人的价值是价值的核心内容,是人类最高的追求和宗旨。人的价值问题主要是探讨人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及人的生活使命和意义,这个探讨过程,也是在历史发展长河中,人类对自己生命活动进行反思的过程。马克思一直都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他对人的价值的研究贯穿于他的整个思想体系中。因此,立足于马克思关于人的价值的思想,反思现实生活中所出现的价值问题,能够为应对当代的价值危机提供理论指导,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 人的价值 价值危机 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人的价值思想的形成
  马克思人的价值的思想不是一蹴而就,或凭空出现的,而是有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马克思对于人的价值的思考,与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状况有关,也与马克思本人的思想发展历程有关。
  (一)马克思人的价值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马克思所处的年代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期,生产力发生了巨大变革的时代。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和社会关系发生巨大变化。随着工业的发展,社会明显地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的矛盾日益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在资本家的剥削下,工人的生活水平极其低下,繁重的劳动甚至不能维持基本的生活需求,工人不被当作人看待,只是创造财富的“牲畜”,人格受到侮辱,精神受到折磨,工人们无法再忍受这种毫无希望的日子,开始奋起反抗。
  这一时期,无产阶级作为一种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意味着工人价值意识的觉醒,但工人运动的相继失败,也说明革命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人的价值思想正是在工人运动兴起的社会背景中产生的,顺应了阶级斗争的需要,为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争取自由平等提供了理论指导。
  (二)马克思人的价值思想的理论来源
  在马克思对于人的价值问题的研究中,对其最大的就是费尔巴哈,马克思关于人的思想,大部分体现在他对费尔巴哈的批判中。
  费尔巴哈把自己的哲学称为人本学,对人的地位和价值做出了新的讨论。费尔巴哈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认为存在是思维的基础,把精神、思维和观念归结到感性的人和感性的自然界,指出人是思维与存在统一的基础,对此马克思也说:“费尔巴哈比‘纯粹的’唯物主义者有很大的优点:他承认人也是‘感性对象’。” 并且他在对基督教进行研究后,指出“基督教的神只是人的虚幻的反映、映象。” 反对把神作为哲学研究的对象,主张把人作为哲学研究的出发点,因为“宗教就是人的本质的异化, 是人的‘类本质’全部异化的结果”。 费尔巴哈摆脱了传统哲学中从神的存在来说明人的本质,而是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这就反映了费尔巴哈对人的价值的承认。
  但费尔巴哈对“人”的理解具有片面性,认为人仅仅是生物学意义上的,只从自然的角度去解释人的本质,“他把人只看作是‘感性对象’,而不是‘感性活动’…他还从来没有看到现实存在着的、活动的人,而是停留于抽象的‘人’,并且仅仅限于感情范围内承认‘现实的、单个的、肉体的人’。” 他脱离社会关系和历史过程去理解人及其本质,“因此,他只能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纯粹自然地联系起来的普遍性。” 即把人的本质说成是抽象存在于人之间的共同性,在于情感、思维和感情之中。总之,费尔巴哈的人本学思想虽有局限性,但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是人性的再一次呼唤,是文艺复兴中人本主义精神的再现,他在对人的价值论述时的不完善,为马克思论述人的本质、人的价值及其实现提供了切入点,为马克思对人的价值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素材,是马克思人的价值思想形成的直接理论来源。
  二、马克思人的价值思想的主要内容
  人的地位和价值在是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占据重要位置,虽然在他的著作中很少明确阐述“人的价值”的篇章,但卻有大量的对于人的问题的阐述,从他对宗教的批判、对费尔巴哈唯心史观的批判、对私有制下雇佣劳动的批判以及对实践的重视等等,都可以窥见其对人的价值的重视。
  (一)价值与人的价值
  人的价值是价值思想的核心,因此在讨论人的价值之前,对“价值”概念的厘清是至关重要的。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定义价值,“无非是表示物对于人的使用价值,表示物的对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等的属性。” 价值作为哲学范畴,是指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意义关系,这种意义就是某事、某物能够满足主体的需求。马克思对于价值的界定强调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也是构成价值关系的根据和基础:主体及其需要、客体及其属性、以及产生主客体的实践。
  价值具有主体性,价值关系的形成依赖于主体的存在,人是价值的创造者、实现者和享有者。自然存在物不能直接满足人的需求,只有通过主体的改造,发现和掌握它的使用方法时,物才具有价值。但既然是一种关系,只有主体是不可能的,客体及其属性对于价值关系的形成是不可缺少的,正如马克思所说:“一物之所以是使用价值,因而对人来说是财富的要素,正是由于它本身的属性。如果去掉葡萄成为葡萄的那些属性,那么它作为葡萄对人的使用价值就消失了。” 除此之外,实践是价值关系形成的基础,因为主体和客体都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实现主客体的统一,使主客体的价值关系由潜在成为现实。
  通过对价值概念的分析,可以发现,人的价值作为一种特殊的价值形态,是一个人与人之间互为主客体的关系范畴。人既是价值的主体,也是价值的客体,一方面有作为价值主体的自身存在和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作为价值客体具有满足他人的需要的属性,在实践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二)人的本质与人的价值
  “人”是马克思学说的出发点,“认为‘作为主体的人必须是出发点’,是‘社会化的人类’” 。这里所说的“人”不是抽象的脱离社会实践的人,而是“现实的人”,是在自然和社会中存在的人,因为人不仅是自然的产物,也是社会的产物,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的具体的人。因为人的现实性,才使得对人的本质的揭示成为可能,才使得人的价值实现成为可能。   人的本质,是人之为人的依据,是人存在的发展的根本。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指出人是类存在物,人的本质是类本质。马克思和费尔巴哈的“类”概念有着很大的区别,“费尔巴哈仅仅从爱与友谊的伦理情感方面来分析人的类本质,他认为人的类本质是由人自身的本性与自然界的属性之间的关系所决定” ,这种共同性是从生物学角度把人看作和动物一样的自然物,只不过人具有理性。马克思认为,“人作为一种类存在物,和其他物种有着本质的区别,人具有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人可以通过劳动改造自然界,改造对象世界,” 而动物的生命活动只是一种本能。马克思的“类”不是割裂个体与社会的,而是具有社会性,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劳动是人存在的基础,只有进行劳动实践的生产,人才能生产出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资料,因此,作为人的存在方式,使人之为人的劳动,是人真正的本质。但马克思不仅仅从人的劳动角度规定人的本质,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他把人的本质规定为社会关系的总和。其实这两者并不冲突,只是马克思对于人的本质的深化。社会关系是在劳动实践中结成的,表明了人的社会性和自然性的统一,进一步强调了人的“现實性”,总的来说,马克思在实践的维度上,更加系统、精炼的表述了人的本质。而对人的本质的强调,也是马克思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状态下,希望能够唤醒劳动人民对自我价值的追求。
  (三)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人的价值作为特殊的价值形态,具有两重性,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马克思所说的“人”是社会生活中的现实的人,因而其价值的创造和享受也必然是在社会集体中实现的,因此可以将人的价值分为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二者既有分别也有联系,人的价值是二者的辨证统一。
  人的社会价值,是指以社会作为价值主体,个人自身作为价值主体,通过个人自身的实践活动,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去满足社会的需要。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有机整体,任何人都不可能孤立的存在,不可能离开社会生活,“马克思认为,人们进行的活动是社会的活动,活动所需要的材料包括语言,都是社会提供的” ,人接受社会提供的条件,就有责任满足社会的需要,为社会创造价值,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前提。人的社会价值,在于为社会做贡献,个人为社会创造的财富越多,他对社会的贡献就越大,他的社会价值就越大,财富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这是衡量人的社会价值的主要尺度。
  人的个人价值,是指以个人自身为价值主体,社会为价值客体,个人从他人和社会那里赢得尊重,或者说对他人和社会索取,从而获得自我需要的满足。个人是社会中的个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共同体下,个人需求的满足需要他人和社会提供的相应的条件,社会发展的程度越高,个人需求满足的程度也就越高,而且个人的存在也需要他人和社会的尊重,个人的付出需要他人和社会的承认,从而实现自我的满足。同时,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生命个体,需要自己对自己负责,有自我发展的欲望,因而通过创造价值来满足自己的欲望。但是,“马克思认为,评价一个人有无价值、价值大小的根本标准不是看自我价值实现的程度,也不能由自己来做评价主体,评价的主体应该是社会,评价的标准应该看是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满足了社会整体的需要。” 由此可见,人的价值,不论是社会价值还是个人价值,都是个人与社会统一的关系。
  三、马克思人的价值思想的现实意义
  当今全球化潮流势不可挡,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价值观相互碰撞。我国又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古今价值观的冲突,国内外价值观的争论,导致各种价值问题层出不穷,怎样认识和实现个人的价值,亟需有一个客观的、辩证的、历史的观点。
  重新回到马克思关于人的价值问题的研究上,或许可以为克服现代价值危机找到一条出路。首先要正确认识人的本质。人是能动的现实的人,具有有意识的生命活动,而不是创造财富的“工具”,社会是由个人有机组成的整体,脱离个人的社会是不存在的,社会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而不是某个家财万贯的富人或手握利刃的英雄,社会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只有通过无数的个人生命才能满足,人的存在本身就是最大的价值。其次,要明确自己的需求。在马克思看来,价值的实现就是需求得到满足,每个人的存在都是自己独特的意义,随波逐流的人生是不可取的,想要成为怎样的人,想要为了什么而生活,真正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最重要的是,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处理好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关系,即正确看待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和人生意义。在实现人的价值的过程中,社会价值的实现是基础和前提,个人价值的实现是目的和归宿,人的社会价值的大小不是仅仅用金钱就能衡量的,马克思曾说:“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 ,因此,人的社会价值在于为整个人类谋求幸福,而使人自身变得完美,就是人的自我价值。在为人类谋求幸福的过程中,就使人变得高尚起来,同时自身也变得完美。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德]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3】 孙小涵.谈费尔巴哈人本学与马克思的实践人本学的内在联系[J].才智,2011
  【4】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 孙浩.《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人的本质的研究(硕士论文)[D].北京交通大学,2017
  【6】 孟旭.试论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人本学思想的扬弃(硕士论文)[D].贵州师范大学,2017
  【7】 李国鑫.《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学思想研究(硕士论文)[D].河北大学,2017
  【8】 苗耀辉.马克思人的价值思想研究(硕士论文)[D],辽宁大学,2016
  【9】 [英]戴维·麦克莱伦.马克思传[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其他文献
【摘要】:选择现代羽毛球运动的高速发展,对于运动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优秀的羽毛球运动员是需要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的,专业技术方面也需要加强,其中身体素质是在比赛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条件之一,在所有影响身体素质的因素当中,力量可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其核心力量优势,重中之重,所以伴随着运动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核心力量这个词也逐渐出现在运动教学当中。当今羽毛球运动正朝着继续专业的方面进行,科
期刊
【摘要】:针对追求不同养老生活的老人应该采用不同的养老方式。但在现实生活中,农村社区养老却仅以一种较为单一的养老模式来满足不同类型老人的养老需求。现行的大多养老模式虽然满足了老人的物质需求,却很少关注或者忽略了老人的精神需求。以此为基点,探究社区养老存在的主要弊端,分析“精神养老”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老人“精神养老”问题的切实对策,解决农村精神养老问题。  【关键词】养老模式 精神养老 精神养老对
期刊
【摘要】:很多民事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申请人会同被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进而撤回案件的执行申请,使申请执行的案件进入执行终结。现阶段的执行实务中,相当部分被执行人在同执行申请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后并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内容,使执行和解协议流于形式。如何通过法定的程序保证当事人之间的和解协议能够有效的履行,保障执行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发挥执行和解协议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本文系统的分析了抗震救灾中饮食保障的困难,并从搞好给养资筹措与储备、完善饮食保障机制、采取多种饮食保障方法、依据情况合理搭配伙食、严格落实防疫措施,加强炊事实战训练,六个方面提出了抗震救灾饮食保障的对策。  【关键词】:抗震救灾 饮食保障 保障对策  1抗震救灾饮食保障面临的主要困难  1.1 地理环境复杂,主副食筹措难  通过对我国近些年发生的几次地震调查研究发现,灾区多处于经济相对落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直视气管插管在临床上抢救危重症病患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份到2019年2月份的这段时间内,在我院接受急诊抢救的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共计有100例,然后将这100例病患 分成参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首先对实验组的50例病患采取可视喉镜直视下气管插管术来进行急诊抢救。对照组的病患,则是采用纤维支气管镜气管插管进行急诊抢救,然后再把两组重症病患 的总体插管成功率、以及首次
期刊
【摘要】: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能够根据特定的语言实际得出相对客观的结论。根据美国政府网站(www.state.gov)发布的中国人权报告(2014-2017)创建20余万字的英文语料库,利用语料库分析软件Antconc3.3.0的检索;从词频、关键词、搭配词、以及词丛等方面揭示了人权报告的主要内容,不同年份设计的变化。揭示了《人权报告》中话语偏见和话语霸权。  【关键词】:中国人权报告 语料库 美
期刊
【摘要】:当前我省高校宗教问题主要表现为:校园宗教活动形式多样、师生中的党员团员信教、境内外的宗教组织对高校的渗透与传播不断、网络虚拟宗教组织对在校师生的宗教影响无处不在等。而高校在处理宗教问题上存在着教育不到位、校园文化活动单调、管理方法简单粗暴,扶贫助困不到位等问题。必须综合运用教育、纪律、法治等多种手段,对不同类型的对象区别对待、分类施策,提高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河南省 高校
期刊
【摘要】:在高节奏生活的现代社会,如何节约时间,如何高效率的应用时间,已经成为所有人都会去思考的问题。而本次设计的基于Android平台的超市购物系统可以使得人们节约下了购物的时间,也使得人们更好的利用空闲时间。没有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购物变得更加便捷,更加人性化了。该超市购物系统是一款在智能手机上进行超市购物的应用, 总共分为五大功能模块:首页显示模块、商品浏览模块、购物车模块、查看订单模块、我
期刊
【摘要】:问题银行处置,是一个综合性的体制机制,为了实现对问题银行的高效处置及防止系统性风险,其中监管机构在问题银行处置中具有巨大的权力。针对监管机构的处置行为,一套与之相对应的问责机制是必不可少的。有权必有责,这是问题银行处置中监管机构责任的理论基础,而防范问题银行处置监管机构面临的道德风险及实现问题银行处置中的当事人救济,则是其问责机制构建的现实考量。  【关键词】:问题银行处置 监管机构 问
期刊
【摘要】:从数据层面和平台层面层面考察各个地方政府数据平台的数据资源建设情况、平台服务情况和使用情况进行比较研究,分析政府数据开放的现状和不足,为我国建设全国性的政府数据开放平台提供经验和建议。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各地方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存在发展地区发展不均衡、数据集开放程度差异较大、用户授权协议描述不全面、数据集的浏览检索方式單一、元数据标准不统一等5个问题,同时为全国统一的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的建设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