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不回到大陆,再不看京剧”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liedi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看京剧,但禁演京剧《青霜剑》
  作为自幼生长在乡间的蒋介石,从孩提时代就接触了当地的传统戏,从中知道了一些历史人物、逸闻趣事和传说故事等,受其感染和熏陶,因而早早就喜欢看戏。
  蒋介石喜欢京剧源于上海。清末至民国初年,形成了北平和上海两大京剧重镇。蒋介石进入上海后,在这里闹过革命,也做过证券股票生意,空闲时间也进过剧场。1922年8月14日,蒋介石陪同在“永丰舰”脱险的孙中山到达上海后,一段时间无事可干,有了出入戏院的兴趣,在其日记中有连续性记载。如这年10月1日:“下午,携纬儿观剧。”10月2日:“下午,领纬儿观剧,夜如之。”10月12日:“晚,携纬儿观剧……”在从军、从政后又长期居于上海,耳濡目染,让年轻的蒋介石爱上京剧是很正常的。他看京剧除去娱乐消遣,还有招待客人、联络感情之类的用场。
  1930年11月12日至18日,国民党三届四中全会在南京召开,蒋介石特邀张学良列席这次会议。为了庆祝中原大战的胜利并欢迎有功之臣张学良,蒋介石安排了一场京剧晚会,并邀请各国公使前来观看。晚会上,由“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先生演出《青霜剑》。这出戏在1924年由程砚秋先生创演,大受戏迷们的欢迎。不料这次蒋介石却大为不满。他认为,剧中胡知县在公堂上动起大刑,将读书人屈打成招,此种情节居然堂而皇之搬上舞台,实在有辱斯文,不合国体,外国公使看后容易引起误会,影响中国收回领事裁判权。此后《青霜剑》被一度禁演,在梨园被传为笑谈。
  中原大战之后,蒋介石接受胡适等人建议,在国民党三届四中全会上,欲通过《训政时期约法》,选举总统,通过法律程序确立其国民党领袖的地位。此举遭到国民党元老胡汉民的坚决反对。但蒋介石岂能善罢甘休。1931年年初,两人围绕制定约法问题继续争吵,并展开争夺国民会议代表席位的斗争。蒋介石能够控制军队,却无法统率政治家。2月28日晚,蒋以宴客为名,把胡汉民押到南京汤山软禁起来。此举在国民党政坛引起轩然大波。3月14日,汪精卫在香港发表《为胡汉民被囚重要宣言》,对蒋进行无情嘲讽:“去年11月间,蒋中正在南京举行所谓祝捷大会之际,摩擦其血淋淋的双手……邀各国公使,观程砚秋所演《青霜剑》,蒋见剧内有刑讯等事,大加责难,谓为有辱国体,将为收回领事裁判权之累。今者蒋一面摆酒请客,一面拔枪捉人,以国民政府主席,而出此强盗绑票之行径,较之《青霜剑》之狗官,有过之无不及,其贻羞万国,更伊于胡底?”汪精卫、古应芬、孙科等人组织了广州反蒋联盟,导致蒋介石第二次下野。蒋的这次下台,虽与禁演《青霜剑》没有直接关系,但他的这种粗暴做法,却给了汪精卫等反蒋派一个重要口实,将其比喻为“《青霜剑》之狗官”,实在是划不来。
  有时也为看戏而生气
  蒋介石看戏,有时莫名其妙生气,甚至中途退场,让人不可思议。老报人徐铸成先生讲过这样一件事: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后,大家都很高兴。重庆当局在国民政府大礼堂举办京剧晚会,压轴戏为《群英会》,由重庆知名演员和名票友联合演出。蒋介石对于其他节目不感兴趣,只想看看《群英会》。不料那天有事,蒋介石没有按时到场,直到大戏开锣之后,他才匆匆就座。蒋介石看得很认真,很快进入了剧情。只听台上周瑜一声传令:“有请蒋先生——”幕条掀开,一个白鼻梁、八字胡、绿服饰、迈着鸭鹅步的方巾文丑上场了,此即自作聪明的倒霉蛋儿蒋干。演员的表演丑中带雅,雅中带傲,举手投足间尽显诙谐,很见表演功底。但蒋介石的眉头一下皱了起来,见这位蒋氏先人一副媚骨贱相,让他大为扫兴,不等再看下面的蒋干盗书、周瑜打黄盖等精彩表演,就满脸怒气走出了剧场。演员们大惑不解,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饰演蒋干的演员更是万分紧张,是自己演得不好,还是何处发生差错?连蒋介石的左右也说不清这个问题,觉得很可能是用那位“蒋先生”影射了这位蒋先生。但是,人家蒋干自东汉时期就姓蒋,总不能因为当代的蒋介石而改姓氏吧。
  请毛泽东一起看戏
  1945年8月28日,中共领袖毛泽东到达重庆,与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在张治中将军安排下,“厉家班”为国共两党领导人登台献艺。9月5日,在“三青团”中央干部礼堂举行茶会并演出京剧,招待苏联大使彼德罗夫,毛泽东应邀出席。这天,礼堂经过一番整理,撤掉了原先的板凳、方凳和条椅,换成了颇为排场的沙发。晚6时半,蒋介石夫妇在礼堂门口迎接苏联大使和毛泽东等。毛坐在第四排蒋介石与彼德罗夫中间。这天晚上,仍由厉慧良担任主演,毛泽东和蒋介石等人都看得很认真,有时还为演员的精彩表演一起鼓掌。9时许,舞台休息,毛泽东与苏联大使离座告辞,蒋介石把他们送上车后,又返回座位继续看戏。第二天,重庆的《新华日报》和国民党的《中央日报》都做了报道。
  10月8日,国共和谈即将结束,重庆当局在国民党军委会礼堂(今重庆日报社礼堂)为毛泽东举行欢送宴会,各界五百多人参加。晚会在18时45分开始,毛泽东发表了“和为贵”的演说,然后在蒋介石等人的陪同下,观看由厉慧敏主演的京剧《十三妹》。这天,毛泽东兴致勃勃地看完了全剧,对厉家班的精湛表演十分赞许。在重庆谈判的43天里,蒋介石三次请毛泽东看戏,毛看了两次。国共两党领袖同看一台戏,这在中国现代演出史上前所未有,也为古老的京剧艺术增添了无上光彩。
  “不回到大陆,再不看京剧”
  1949年12月10日,蒋介石由成都乘飞机逃往台湾,开始在台湾筹划毫无希望的“反攻大陆”计划。此后,蒋介石发出“不回到大陆,再不看国(京)剧”的誓言,转而喜欢上豫剧。
  当时,“飞马豫剧队”自越南富国岛到了台湾。1953年4月初的一天,蒋介石与宋美龄到阳明山革命实践研究院介寿堂看了一场豫剧。当晚登台的是台湾豫剧界的两个名角——毛兰花和张岫云。毛先演传统名剧《二度梅》,张后演压轴戏《凯歌归》(原名《涤耻血》)。蒋介石看了很是满意,想不到在台湾还能看到高水平的豫剧。台湾当局为此提出“弘扬中原文化”的主张,豫剧受到当局资助。张岫云的《凯歌归》劇场效果极佳,蒋介石夫妇几次亲临观看,并称“豫剧是最富教育之剧种”。
  后来,蒋介石年纪渐老,不方便外出看戏,就邀“飞马豫剧队”到家里演出。1969年4月2日,国民党十大举行晚会,蒋介石指明要看豫剧。他以82岁高龄,坚持看完全本新编历史名剧《杨金花》。1974年,台湾电影制片厂完成了豫剧《秦良玉》的拍摄,蒋介石看后大为赞赏,传令三军观看,在台湾掀起一股“豫剧热”。蒋经国继承了其父的这一爱好,同豫剧也结下了不解之缘。1965年,“飞马豫剧队”即将奉命解散,高雄的驻军很有意见,蒋经国斟酌再三,还是保留了这个豫剧队,并为之解决了经费问题。豫剧能在台湾扎根,并延续生存下来,应该说与蒋介石父子的扶持是分不开的。
  (摘自《名人传记》)
其他文献
环保部部长陈吉宁指出,环境污染治理要提高“五化”水平,科学化、系统化、法治化、精细化和信息化。环保治理从来都不是靠蛮干来解决的,必须是有序的、科学的,这样社会代价才能小。而何时有蓝天,取决于经济结构调整,也取决于每個人。如果大家愿意多付出、愿意为蓝天做事情,那么这个过程就会快。(《领导决策信息》)
在授衔的最初提名方案中,毛泽东是大元帅,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是元帅,李先念、谭震林、邓子恢、张鼎丞等人也都在大将的授勋名单之列。他们中大部分人都已经转业到地方做党政工作,但是就历史功勋和在部队的任职情况来说,均符合“军官服役条例”的相关要求。  可是毛泽东看到这一方案后,却坚持他不要大元帅军衔,也不要勋章。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的威望已经非常之高。辞帅一事立即在党内外引起巨大反响,人大常委会
他在位36年,以任用贤才、广开言路著称,使齐国称霸一时。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齐国经历了姜姓齐国和田姓齐国两个时代。齐威王是田齐的第四代国君,执政36年,很有成就,以纳谏用能、励志图强而名留史册。在位时期,他针对卿大夫专权、国力不强之弊,任用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进行政治改革,修明法耕、选贤任能、赏罚分明,使国力日强。后经桂陵、马陵两役大败魏军,齐国开始称雄于诸侯。  不一样的国宝  
——访北京大学政治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俞可平教授  问:不好意思,让您一位政治学者来谈收入分配。  俞可平:不,你的想法不对,收入分配太重要了。没有共同富裕,就没有社会主义。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每次我碰到国外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或者对改革有研究的国内学者,我都会问他们:中国现在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我自己内心是清楚的,如果要列出三个最主要的挑战,社会的不公正
海事纠纷案件数量变化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海事审判与中国航运业的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海事审判的内容、形式与特点在相当程度上是中国航运业发展趋势的反映。分析近几年海事审判数据变化的特点,并找到其与之前航运业发展过程之间存在的印证关系,从而可以通过对海事审判发展规律的认知来反推中国航运业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航运业近几年的发展背景  被誉为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走势晴雨表的波罗的海
各级党委政府每年都有干部培训的计划和任务,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媒体人、企业家走上讲台,给官员们讲课。  官员们请谁讲、想听什么,以及这些“官员的老师”讲什么、怎么讲,成为了解当下中国的一个新切口。  给官员讲课的尺度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秦前红,经常被请去给各类官员讲课。  有一次他给一省委机关讲课,一名工作人员了解秦的风格后,担心尺度太大,会让领导觉得他办事上有问题,请秦注意一下。讲课时,秦前红
一位名教授治愈了一位有钱的病人。  “教授先生,我簡直不知应该如何感谢您。”  教授沉着地回答道:“自从人类发明金钱以来,这个问题早已失去了意义。”
人生就是一场盛宴,很可惜的是,大部分人却饿死了,我这样说,你也许不能理解,我讲个故事你就明白了。  有几个人在巴西沿海坐木筏,可是他们都没发现他们身下的水全是淡水而渴死了。那里确实是一片海,但是有一条大河从巴西内陆流入大海,水流流進大海长达数英里,可惜他们对此一无所知。  同样,我们也是被快乐、幸福和爱所包围,只是很多人不知道而已。
1946年8月,法庭被现代历史上最不寻常人物的出现主导了11天之久。8月9日,这位检方证人在斯大林秘密警察小分队的陪同下在东京着陆。他身穿廉价、做工粗糙的蓝色毛哔叽西装,头戴一顶俄国劳动人民的黑帽子(这是20世纪20年代因列宁而流行起来的风格),脚蹬白袜子。他就是中国的末代皇帝。他为世人熟知的名字是亨利·溥仪,一度成为日本人征服中国满洲数省后所扶植的傀儡“满洲国”皇帝。  表演式地进场  盟国检方
伊藤博文被认为是“日本宪政之父”,在推动日本的现代化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一生是日本由幕府时代走向现代的见证,也是日本由封建社会转向近代社会过程中的缩影。虽然伊藤博文对日本的历史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且正面的作用,但是对于日本周边国家来说,尤其是中国与朝鲜,他却扮演着一个残忍的侵略者的角色。他一步步将朝鲜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使其一度彻底成为日本的殖民地;他虽然不是中日甲午战争的始作俑者,却是旅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