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研究了拟环纹狼蛛雌成蛛对褐飞虱、稻纵卷叶螟的选择捕食作用。在不同猎物类型共存和不同总猎物密度下,测定了捕食者对猎物的喜好性和转换行为,分析了捕食者对猎物的功能反应形式,喜好性和转换行为与共存猎物种类、数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在多种猎物类型共存时,雌成蛛对猎物的总捕食作用方程及对每一种猎物类型的捕食作用方程。室内验证实验表明:所建立的捕食作用方程具有一定的描述能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拟环纹狼蛛雌成蛛对褐飞虱、稻纵卷叶螟的选择捕食作用。在不同猎物类型共存和不同总猎物密度下,测定了捕食者对猎物的喜好性和转换行为,分析了捕食者对猎物的功能反应形式,喜好性和转换行为与共存猎物种类、数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在多种猎物类型共存时,雌成蛛对猎物的总捕食作用方程及对每一种猎物类型的捕食作用方程。室内验证实验表明:所建立的捕食作用方程具有一定的描述能力。
其他文献
继作者(1984)初步探讨了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牦牛种群的能流动态以后,本文深入探讨了牦牛种群的能流动态及其在生态系统能流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从测定牦牛的日摄入能、消化能着手,估算了由于瘤胃微生物发酵而产生的甲烷能量损失和代谢能,研究了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每公顷面积上通过绿色植被和牦牛种群的能量流密度之物候期动态。比较了次级营养层上3种优势草食动物的种群密度、现存生物量以及每公斤体重、每公斤代谢体重
本文以河口底栖鱼类,不具鳞片,对环境适应力强的乌塘鳢为材料,研究它们以摄食和渗透两种方式对~(51)Cr,~(60)Co、~(131)I和~(141)Ce的吸收。为了观察在渗透吸收期间个体的差异,测定了单条活鱼的放射性。在实验中采用多核素示踪法并用S-80智能多道分析器和Ge(Li)探头测量放射性。 结果发现,当~(131)I的浓度为3.4×10~(-7)居里/升时,在10小时内所有的乌塘鳢都被杀
本文是作者以前(1984)最优化模型探讨的续篇。考虑到季节性草畜矛盾是藏系绵羊生产的重要限制,为弥补以前模型之不足,本文对该模型进行了扩充,构造了种群季节动态模型,并在此基础上,以各季能量收益总和最大为目标,以种群年间平衡态和各季牧草限制为约束条件,构造了分季最优化的线性规划模型。种群季动态模型形式为: N_(t,s)+1=A_sN(t,s)-B_sU_(t,s) S=1,2 N_(t+1,1)=
本文应用生态学中正在发展的集团理论,分析了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繁殖季节鸟类群落的组成。该鸟类群落由28种鸟组成。根据鸟类的取食方法、取食基层和取食高度取定的取食行为格局,使用了聚类分析法和主分量分析法把这鸟类群落划分为8个不同的取食集团。由于集团内成员的取食行为格局十分相似,把群落划分为集团后,更有利于研究群落内种间的相互作用,也便于了解群落内资源分割的情况。文中讨论了划分鸟类集团的依据,并就集团
汞的污染引起植物体中汞含量的增高,研究农作物和经济作物中汞的含量水平,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汞进入植物体的途径。我们从农作物和经济作物中汞含量的现状水平出发,研究了我国华北平原农作物和经济作物中汞的含量水平。
观察了达乌尔黄鼠在实验室内冬眠的一般情况。常温黄鼠的体温有着规律性的年周期,与环境温度的年周期变动不完全呈依从关系。出眠初期(4月下旬),动物体温高而稳定。4月至6月常温黄鼠的平均体温(皮温)为35.6℃,波动菹围32—37.5℃。随着体重达到顶峰,体温逐渐降低。8月份部分黄鼠出现低于32℃的低常体温,表明部分黄鼠自8月盛夏开始冬眠。但就整个种群而言,北京地区实验室内黄鼠冬眠季自9月下半月开始。3
本文研究了三江平原沼泽生态系统的土壤、植物、地表水等生态环境要素中15种植物主要营养元素的含量、分布及其迁移特征。研究表明:(1)沼泽土壤中,N、P、K、Na、Zn、Co等元素的含量相对较丰富,Ca、Mg、Fe、Ni、Al等元素的含量相对较贫乏,而且这些元素在垂直分布上呈分层性、水平分布上呈分带性等特征;(2)沼泽植物具有富集K、Ca、Fc和Mo元素的特点。在15种化学元素中,P、Mo、Mn等元素
本文模拟研究了高原地区的不同光质对春小麦的生长发育、光合速率和干物质含量等方面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蓝光和蓝紫光的照射能使春小麦植株趋于矮壮。提高总叶绿素含量,增加叶绿素b值,并能延迟春小麦的生育期和干物质积累的时间。(2)红光和蓝紫光对春小麦品种的光合速率都比对照有提高效应,其中红光最显著,蓝紫光次之,而蓝光下最低。(3)红光和蓝紫光下积累的干物质含量均大于对照,蓝光下的较低。从而论证了青
1984—1985年对湿润(W_2)和干旱(W_1)两种水分处理的农田冬小麦气孔传导力(g_1)、土壤基质势(Ψ_m)和空气饱和差(d)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晴天上午的g_1主要受Ψ_m的影响,二者之间呈线性关系。因此上午的g_1可用作土壤干旱引起的小麦水分亏缺的指标。设立土壤湿润的对照区以比较气孔传导力可以监测小麦田的土壤干旱。
作者通过试验观察到,在高温、强光条件下,光呼吸强度虽然也有升高,但升高的幅度是有限的,不足以形成光合午休。超饱和光强也不是形成光合午休的直接因素。同时,又一次论证了光合产物的累积在光合午休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结合前两文(余彦波等,1985;唐鸿寿等,1986),作者提出了形成光合午休的主要途径(图2),指出了水分亏缺和光合产物在叶肉细胞内过量累积是形成光合午休的两个主要环节。并从生态学角度为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