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啃老族”这个新名词如今很是时髦,据说是因为中国目前有30%左右的成年人基本靠父母供养,由此带来复杂的社会问题。
对于“30%”这个数字的准确性,笔者很是怀疑。毕竟,占我国人口数量大头的还是农民。只要农村没有一夜间出现城市那种从“养儿防老”到“养儿啃老”的转变,就不能妄下“中国1/3成年人过寄生生活”的断语。
当然,如今城市里“啃老”的现象确实相当常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应试教育体制下培养出的学生缺乏谋生的经验和技能,比如当前就业形势相当严峻,比如社会保障机制尚不健全,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中国传统美德熏陶下的“舐犊”之情,使原本复杂的社会矛盾通过家庭内部互助得到很大程度化解,家庭保障很大程度上起到了社会保障应起的作用。在此情形下,一味指责“被啃”的家长教子无方,或“啃老”的青年好吃懒做,而不去关心了解他们的感受和委屈,显然有失偏颇。
从另一个角度看,“一把老骨头”之所以引来不少人“啃”得津津有味,其中道理也值得推敲。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整个社会的收入分配结构出现了微妙的变化——老年人在社会收入分配中的地位逐渐加强。这种变化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历史上都曾出现过。去过欧美发达国家的同志大都会有这样的感受——“那里真适合养老!”那些国家的老人,享受高额的养老金和医疗保障,过去购置下的房地产或投资的股票基金,增值颇丰足以食利,因而过着悠哉游哉的生活,不亦乐乎。
中国老人离这种境界当然还相差很远,但经济条件相比过去有很大改善,这也是不争的事实。这种改善得益于几方面原因:一是由于政府重视,老年人退休金、医保金等保障比较有力,且逐年提高;二是这几年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过去分配或购置的房产增值不少,也带来一定财富效应;三是中国人有高储蓄的传统,大多数老人长年累月省吃俭用总会积攒下一笔备用金。相形之下,如今年轻人不仅要面对激烈竞争,成家立业后还要负担房子、医疗、子女教育等等压力,能力弱一些、机会少一些的话,难免沦为“啃老”一族。
精明的商家已经看到了这种趋势。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等单位正计划今年年底举办第一届中国老年产品博览会。据筹办方透露,目前我国老年人市场的年需求为6000亿元,而每年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则不足1000亿元,供需之间的巨大差距让老龄产业“商机无限”。如果这个统计是准确的,那就意味着中国老年人口袋里每年还有5000亿元“余钱”等着人去掏。这么大笔钱,不光家里会有人“啃老”,社会上也会冒出形形色色的“啃老族”来。
笔者一位同事近来遇到一件烦心事,她的父母被一群卖保健品的给“套牢”了。这些人十分了解老年人心态,“欲取之,先予之”。一开始也不忙着推销,而是请客吃饭搞活动联络感情。火候一到,“主角”出场,身旁立刻围上一群“托”,嘘寒问暖顺带推销起功效神奇的“高科技产品”来。于是,3000多元一条的“纳米”被子,500多元的“红外线”护肩,纷纷买进家门。小辈请懂行的人一看,这些又是“纳米”、又是“红外线”的“高科技产品”,与百八十元的普通家用品并无二致。可叹的是,老人家自己却很相信,下回还是开心去活动,乖乖掏腰包。这绝不是个别现象,类似这样的“啃老族”如今已形成一支大军,遍布社会各个角落。
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目前中国城市老人中有42.8%的人拥有存款,另外仅退休金一项到2010年就将增加到8383亿元,2020年将达到28145亿元。老人口袋迅速鼓起来固然是好事,也得留心看好了。对于子女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乃人之常情,不必苛责,关键是把钱用在刀刃上,帮助孩子自立自强。而对于社会上其他各色各类“啃老族”,须多留一份心。一旦陷进去,不被“啃”得体无完肤,根本别想脱身。毕竟,老人的钱来得都不容易。
对于“30%”这个数字的准确性,笔者很是怀疑。毕竟,占我国人口数量大头的还是农民。只要农村没有一夜间出现城市那种从“养儿防老”到“养儿啃老”的转变,就不能妄下“中国1/3成年人过寄生生活”的断语。
当然,如今城市里“啃老”的现象确实相当常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应试教育体制下培养出的学生缺乏谋生的经验和技能,比如当前就业形势相当严峻,比如社会保障机制尚不健全,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中国传统美德熏陶下的“舐犊”之情,使原本复杂的社会矛盾通过家庭内部互助得到很大程度化解,家庭保障很大程度上起到了社会保障应起的作用。在此情形下,一味指责“被啃”的家长教子无方,或“啃老”的青年好吃懒做,而不去关心了解他们的感受和委屈,显然有失偏颇。
从另一个角度看,“一把老骨头”之所以引来不少人“啃”得津津有味,其中道理也值得推敲。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整个社会的收入分配结构出现了微妙的变化——老年人在社会收入分配中的地位逐渐加强。这种变化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历史上都曾出现过。去过欧美发达国家的同志大都会有这样的感受——“那里真适合养老!”那些国家的老人,享受高额的养老金和医疗保障,过去购置下的房地产或投资的股票基金,增值颇丰足以食利,因而过着悠哉游哉的生活,不亦乐乎。
中国老人离这种境界当然还相差很远,但经济条件相比过去有很大改善,这也是不争的事实。这种改善得益于几方面原因:一是由于政府重视,老年人退休金、医保金等保障比较有力,且逐年提高;二是这几年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过去分配或购置的房产增值不少,也带来一定财富效应;三是中国人有高储蓄的传统,大多数老人长年累月省吃俭用总会积攒下一笔备用金。相形之下,如今年轻人不仅要面对激烈竞争,成家立业后还要负担房子、医疗、子女教育等等压力,能力弱一些、机会少一些的话,难免沦为“啃老”一族。
精明的商家已经看到了这种趋势。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等单位正计划今年年底举办第一届中国老年产品博览会。据筹办方透露,目前我国老年人市场的年需求为6000亿元,而每年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则不足1000亿元,供需之间的巨大差距让老龄产业“商机无限”。如果这个统计是准确的,那就意味着中国老年人口袋里每年还有5000亿元“余钱”等着人去掏。这么大笔钱,不光家里会有人“啃老”,社会上也会冒出形形色色的“啃老族”来。
笔者一位同事近来遇到一件烦心事,她的父母被一群卖保健品的给“套牢”了。这些人十分了解老年人心态,“欲取之,先予之”。一开始也不忙着推销,而是请客吃饭搞活动联络感情。火候一到,“主角”出场,身旁立刻围上一群“托”,嘘寒问暖顺带推销起功效神奇的“高科技产品”来。于是,3000多元一条的“纳米”被子,500多元的“红外线”护肩,纷纷买进家门。小辈请懂行的人一看,这些又是“纳米”、又是“红外线”的“高科技产品”,与百八十元的普通家用品并无二致。可叹的是,老人家自己却很相信,下回还是开心去活动,乖乖掏腰包。这绝不是个别现象,类似这样的“啃老族”如今已形成一支大军,遍布社会各个角落。
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目前中国城市老人中有42.8%的人拥有存款,另外仅退休金一项到2010年就将增加到8383亿元,2020年将达到28145亿元。老人口袋迅速鼓起来固然是好事,也得留心看好了。对于子女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乃人之常情,不必苛责,关键是把钱用在刀刃上,帮助孩子自立自强。而对于社会上其他各色各类“啃老族”,须多留一份心。一旦陷进去,不被“啃”得体无完肤,根本别想脱身。毕竟,老人的钱来得都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