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翔战士

来源 :走近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zi77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场由人类导演的鸟类战争,
  演绎出一群英勇战鸽的感人故事;
  一批解除秘密的二战时期的文件,
  披露了一段鲜为人知的传奇历史。
  
  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以鸽子为主角,创作了传世名作“和平鸽”:将口衔橄榄枝的鸽子比作和平的象征。鸽子从此成为和平的使者。
  但是,从解密的一批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绝密文件中,人们惊奇地发现,“和平鸽”曾经作为特殊的战士,活跃在充满硝烟的战场上。这个被历史尘封了半个多世纪的秘密,如今正成为历史学家津津乐道的话题。因为鸽子在人类战场上所表现出的特殊本领,对战争结局所发挥的作用,令人瞠目结舌。甚至有人说,如果没有鸽子的参与,也许二战中起关键作用的诺曼底登陆战,可能会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图1)。
  


  (1)二战中盟军信鸽的绝密档案
  
  那么,人类为何看中体态纤弱的鸽子来为自己的战争行为提供帮助呢?
  
  拯救生命
  
  鸽子被卷入战争,是在人类授意下完成的。
  信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得到了大规模的使用,但战争结束后,英国和美国解散了它们的信鸽部门。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美国和英国都认为,鸽子作为军事通信工具的时代已经结束,新兴的无线电通信将取代它的位置。
  不过也有一个例外,英军的奥斯曼少校坚信无线电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现代战争仍需要信鸽。于是,他将重振国家信鸽服务部门作为自己的使命。经过两年的争论,英国政府最终被说服了,建立了新的国家信鸽服务部门。
  后来的事实证明了这个服务组织存在的价值。
  二战初期,特别喜爱使用信鸽的英国空军轰炸司令部,专门为每架执行轰炸任务的飞机配备2只信鸽,一旦飞机被击落,在无线电不能使用的情况下,将由它们来承担紧急通信。
  一只名叫“温克”的信鸽,就是在这样的危难时刻崭露头角的。
  当时,一架鱼雷轰炸机从挪威海岸突围后在海上坠毁。轰炸机的一个发动机失灵了,在堕入大海之前,机上无线电报务员及时发出了求救信号。
  苏格兰圣安德鲁基地的英国皇家空军作战中心收到了这个求救信号,但后来再没有收到这架飞机的其他信息,无法确定失事的具体地点。
  轰炸机坠毁导致无线电设备毁坏,值得庆幸的是,机组人员活了下来。“温克”被从飞机残骸上放飞,开始向120英里外的鸽舍飞去。
  此时,救援船已经派出,但找到机组人员的机会非常渺茫,因为搜寻区域涉及10万平方英里的海面。机组人员生还的希望只能寄托在“温克”的身上。
  可以想象得到,在那个寒冷的夜晚,坠机后的“温克”掉进了海里,全身粘满了油污和咸海水。要知道今天的赛鸽有两个条件,第一是夏天,第二是白天。而“温克”是在这么恶劣的天气条件下被放飞的,并且是在漆黑的夜晚。
  “温克”第二天早上成功地飞回了鸽舍。
  当时,搜寻这架失事飞机的救援行动已经取消了,但非常机灵的戴维森中士从“温克”粘满了油污、疲惫不堪的状态以及飞行时间,判断出了准确的搜寻地点。空军海上救援队再次出动,最终解救了机组人员。这多亏了“温克”。
  “温克”是第一只获得英国动物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迪肯勋章的信鸽(图2)。
  
  


  (2)在空军食堂为“温克”和它的驯养员举行了庆功宴
  
  迪肯勋章是英国在1943年为专门表彰动物界的勇敢者而设立的,它和国会荣誉勋章以及维多利亚十字勋章具有相同的份量,二战中有32只信鸽曾获此殊荣(图3)。
  
  


  (3)获得迪肯勋章的部分信鸽
  
  之后,一只名叫“大兵乔”的美国信鸽的勇气与意志,更使信鸽受到人们的敬重。
  这个非常有名的故事来自意大利。当时,美国空军准备执行一个轰炸任务,实际上他们要轰炸的是已经被英国士兵占领了的意大利北部的一个小镇。
  当时,英国士兵已先期到达,德军没有抵抗就投降了,但美国空军对此毫不知情。英军占领小镇后,曾试图向美国空军基地发电报,要求取消轰炸。但糟糕的是,他们的无线电通讯失灵了。
  占领小镇的英军有近千名士兵,如果不取消轰炸计划,将被美军从天而降的袭击所湮没。
  小镇离美军空军基地有20英里,而轰炸将于20分钟之后开始。
  要想避免迫在眉睫的误炸发生,他们只有一个机会,那就是依靠信鸽“大兵乔”。
  为将情报及时传回,“大兵乔”需要全程以时速60英里飞行,那是信鸽能够飞行的最快速度了,并且必须在一点不能偏离飞行路线的前提下回到位于空军基地的鸽舍。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大兵乔”不负众望,在20分钟内飞到了。飞机当时已经停在跑道上准备起飞。随即轰炸任务被取消了。
  “大兵乔”的行动挽救了这批英军士兵的生命(图4)。
  
  


  (4)“大兵乔”死后被制成标本,陈列在新泽西州蒙茅斯港的美国军事博物馆荣誉室
  
  信鸽的出色表现,让盟军加快信鸽队伍的扩充计划。然而,德军不会眼睁睁看着盟军得心应手地使用信鸽,他们一直在寻找应对盟军信鸽的方法。
  
  鹰鸽之战
  
  二战初期,盟军信鸽传送情报的成功率高达98%。然而,不久以后意外情况发生了。
  德军使出了一套杀手锏,专门训练一批鸽子的天然杀手来挑战盟军的信鸽。从此,人类导演的一场鸟类间的血腥战斗爆发了。
  这是一场鸽子与自己的天敌进行的空中战斗。
  德军大量喂养猎鹰,目标直指返回英国的盟军信鸽。他们从法国、比利时及荷兰被占领土的巢穴中放飞猎鹰。
  在英吉利海峡上空进行的这场鸟类战争,一方是德国人的猎鹰,另一方是美英两国的信鸽(图5)。
  


  (5)盟军的许多信鸽被这种残忍的杀手给吃掉了
  
  猎鹰能发现1英里外的信鸽,以超过200英里的时速扑向猎物,它通常鸣叫着急速俯冲,发出像撕裂布匹一样的声音,令猎物万分恐惧。毫不夸张地说,它们可以被看成是设计良好、配备了重武器的“飞机”。
  它们的眼睛尤其适应追逐鸽子。眼睛就长在头骨中间,比人眼要好用8~12倍。
  它们的武器非常了得,爪子像剃刀一样锋利,乌黑发亮,是致命的利器。
  相反鸽子的体型只有猎鹰的1/3左右。在水平面时,它和猎鹰的飞行速度相当,但它无法和猎鹰一样加速,特别容易受到来自上方的攻击。
  但是,鸽子的眼睛适合发现猎物,视野非常开阔,不过也存在盲点,那正是猎鹰利用的弱点。
  猎鹰超强的身体意味着它与鸽子遭遇时通常能迅速取胜,当然也并不“总是”。
  盟军一只名为“玛丽”的信鸽在执行任务返回途中,受到德国猎鹰的攻击而受伤。但它仍然顽强地飞了回来,成功地传递了情报。“玛丽”成为信鸽英雄,但它没有获准躺在荣誉簿上休息。
  “玛丽”的胸口被缝了22针,伤口好以后仍然被送回前线。它一次次勇敢地面对猎鹰,没有谁能够阻止它获得成功。
  “玛丽”活到了战争结束,于1950年安静地死去,遗体被安葬在英格兰艾塞克斯的动物墓地(图6)。
  


  (6)“玛丽”的墓碑
  
  那么,“玛丽”是如何逃脱天敌猎鹰的魔爪呢?最近的研究得出了答案:鸽子在受到攻击时能有效地进行紧急制动。当猎鹰在飞行的最后一刻停下来捕捉猎物时,鸽子能利用这一瞬间拯救自己的性命。
  这是一个特别的时刻,灵巧的鸽子就像石头一样下落,迅速摆脱危险,而猎鹰看上去像傻瓜似的悬在半空中。
  这种敏捷可以给信鸽宝贵的几秒钟逃生机会。
  但是这种逃生情况非常少见。随着战争的进行,德国的猎鹰捕食了许多勇敢的盟军信鸽。甚至在英国南部海岸这个精心挑选放飞信鸽的地方,野蛮的猎鹰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
  更为糟糕的是,德国间谍渗透到了英国,他们用自己的信鸽将情报送回了德国。
  英国随即着手反击,建立自己的猎鹰基地,但不是把它们训练成为残酷的杀手。经过特别训练,英国猎鹰抑制了天然的本能,不是把鸽子吃掉,而是把它“捉”回来。
  这种训练有着不可思议的效果,猎鹰将敌人的信鸽带回来了,更重要的是将信鸽身上的情报也带回了基地。
  为得到更多的情报,飞鸟战争进入最为有趣的阶段。英国的情报部门开始动脑筋如何截获更多的德国信鸽,最终他们有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关键问题是要掌握德国信鸽使用的识别足环和信袋。
  德国信鸽服务部门在北海放飞了两只信鸽,英国人实际上捕捉到了它们,把这两只德国信鸽当成了战俘。
  尽管当时这两只德国信鸽没有携带任何重要情报,但它们对英国信鸽服务部门来说仍然非常有用,因为他们搞清楚了德国信鸽使用的足环和信袋。现在到了英国人伪造德国信鸽的时候了。
  他们找来自己非常可靠的信鸽,把德国信鸽使用的足环和信袋系在它们的腿上,在翅膀上印上了德国信鸽的标记。它们实际上成了间谍信鸽。
  这些盟军二流的信鸽经过伪装后被投放到德军占领区。它们一开始因为体质较差,不能长途跋涉飞回遥远的家,只有本能地加入到当地的德国信鸽队伍,渗透到德国信鸽服务部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德国人则把这些间谍信鸽派往英国执行任务。它们一旦被放飞,就会飞回在英国的最初的鸽舍,因此,德国的重要情报就落入盟军的手里(图7)。
  


  (7)盟军的间谍信鸽准备放飞
  
  信鸽就是这样被推到了间谍战的核心。
  解密文件表明,英国情报部门单独成立了一个机构来处理间谍信鸽的事情,该机构称为军情十四处。不少人都听说过詹姆斯·邦德,听说过军情五处、六处,但有多少人听说过军情十四处呢?
  信鸽经常被派去和情报人员一起执行一些最危险的特殊任务,情报人员把信鸽通过降落伞投放下去。从时速150英里飞行的轰炸机上放飞,对信鸽来说一定是最具有特色的编队方式了。
  之后这些信鸽被交给法国抵抗运动成员,许多重要情报又通过信鸽传递回来。
  面对绝密消息频频走漏,德国人开始想出对付盟军信鸽的另一种防御措施。他们沿着英吉利海峡的海岸线部署枪手,寻机击落盟军的信鸽。
  这种危险的间谍活动最后导致许多信鸽的伤亡。战争初期,盟军信鸽成功飞回的概率为95%,其中用于抵抗运动以及情报工作的信鸽,成功飞回的概率只有10%~15%。
  二战期间,盟军的许多信鸽都立下了赫赫战功,但它们究竟是凭借什么来完成这些其他动物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呢?
  
   天生秘技
  
  鸽子天生的运动员素质使它们能够成为理想的信使。鸽子的心脏每分钟跳动600次,体重的20%~30%都集中在胸骨上结实的飞行肌肉上。它每秒钟振动翅膀超过10次,这使它飞得极快,并且能保持同速连续飞行数小时。如果顺风,时速可达五六十英里(图8)。
  


  (8)信鸽特别的身体结构使它成为善于飞行的能手
  
  最重要的是,鸽子拥有成为可靠信使的本领,无论把它带到任何地方,它都能飞回大本营。
  提姆博士是来自牛津大学的科学家,他利用发达的全球定位系统追踪信鸽。
  全球定位系统每时每刻准确记录下信鸽的位置,然后将信息下载到计算机上进行分析(图9)。
  


  (9)固定在信鸽身上的全球定位仪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分析表明,信鸽不是直线飞回家的。出于某种原因,它选择的是迂回的路线。
  这样飞行要多消耗不少体力,但信鸽为何要这样做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一定与它记忆回家的路线有关。
  实际上,鸽子的记忆力非常出色,它能够核实出陆地上的桥梁、山脉、悬崖、建筑物等陆标。也就是说,它能把脑子里的地图和它的视线结合起来,找到回家的路。
  这一新发现使科学家们感到震惊,鸽子全球定位系统信息还揭示了更为离奇的事情。
  放飞的信鸽首先朝东飞行,而并非人们想象中的直接朝家的方向飞行。它朝东飞行到迂回的路线上,然后折向南飞,直到另一条迂回路线上,才大致地直接飞回家。
  但是,有时信鸽是被要求飞越辽阔的海域,那里并没有明显的陆标特征,它不可能找到识别物。那么,它又是怎样完成任务的呢?
  对全球定位系统飞行数据的进一步研究表明,鸽子综合使用了几种技术来寻找回家的路线。其中主要的一项就是人类水手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在运用的航海技术。
  鸽子用于飞行的指南针是基于太阳的位置。太阳有着既定的轨道,又是白天非常强大的信号,鸽子可以用太阳的位置来给自己指示飞行的方向。
  但在战时,要求信鸽常年在全天候条件下飞行,它在夜晚不能利用太阳的情况下又是如何辨别飞行方向呢?原来,鸽子还有另外一种方法,它最强有力的导航工具是内置的指南针。
  在不同光线条件下对鸽子所做的现代实验显示出了不可思议的事情,它不仅对光线敏感,并且对磁力也很敏感。在某种意义上讲,地球就是一个巨大的磁铁。鸽子有了这个磁性指南针,就可以利用地球的磁场,保证自己从陌生的地方飞回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西方联盟发动了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代号为“君主行动”,定于1944年6月6日在法国诺曼底海岸登陆。
  在这次作战行动中,可能一共动用了7000只信鸽。
  这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作为欺骗德军计划的一部分,必须保持无线电静默。
  那么,如何在战场上保持联系呢?答案仍然是依靠温顺的信鸽。
  成千上万只信鸽和士兵参加了登陆日的行动。英军约翰·布里顿中士以及第九伞兵营的吉米·洛林中尉带着其中一只名叫“诺曼底公爵”的信鸽出发了。
  他们营负责除掉德国在墨维利安的主要炮兵阵地。因为有4 门大炮直接瞄准盟军即将登陆的海滩,必须在大部队5点钟登陆前使它们“闭嘴”。
  在这次至关重要的行动中还有一套应急计划,万一在规定的时间前没有摧毁敌人的这些大炮,水神号战舰将奉命向它开炮。
  经过激战,该营成功摧毁了德军的这个炮兵阵地。按照计划,得手后应当立即通报水神号战舰,但他们的无线电设备都失效了。使用信鸽通知水神号战舰不要开火成为唯一的通信方式。如果信鸽不能及时传回信息,水神号战舰就可能按原计划开火而误伤自己的部队。
  当时海滩上炮声隆隆,天空中还飞翔着猎鹰,信鸽必须躲过密集的火力网才能回来。然而,“诺曼底公爵”成功了,炮击被及时阻止(图10)。
  


  (10)带着极其重要情报的“诺曼底公爵”即将放飞,最终它建立了特殊的功勋
  
  那一天,其他的信鸽就没有“诺曼底公爵”这么幸运了,无数信鸽死在路上,它们或死于饥饿,或被猎鹰猎杀,或被德国的神枪手击落。
  1944年9月,蒙哥马利做出决定:跨过莱茵河,在圣诞节前结束战争。
  在荷兰的阿纳姆,盟军的信鸽面临二战中的最后一次重大考验。阿纳姆之战是最终将希特勒赶出被占领国家的一次重要的战斗。
  这一次,是因为技术问题,英军的一支前进部队无法向他们急需的救援部队发无线电报。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在匆忙出发中带错了晶体管。
  唯一能将信息带出去的只有信鸽。
  后来才知道胜利完成任务的这只信鸽名叫“奥兰治亲王威廉”。
  它飞行了约260英里,其中一半路程是在海上飞行的,4个多小时就飞回来了,平均时速约60英里。
  它及时送回情报,使超过2000名盟军士兵得到了救援部队的拯救,这是通过一只信鸽的行动挽救生命最多的一次(图11)。
  


  (11)在伦敦,为纪念在战争中建立功勋的成千上万只信鸽而修建的纪念碑
  
  在二战这场人类正义与邪恶的对抗中,鸽子在枪林弹雨中用自己的方式捍卫了正义,履行了和平的使命。让我们以全新的眼光看待这些温顺的鸽子吧,它们不愧是人类和平的使者。
其他文献
在有2000多年历史的中国封建时代,为了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皇室总是极尽所能将世间的珍宝据为己有,各地官吏更是汇集民间能工巧匠打造人间珍奇,目的只为博取君王一笑。其中,既实用又美观的瓷器尤为皇室所钟爱,因此历朝历代都设有由官府烧造专供宫廷用瓷器的窑场,史称“官窑”。鉴于皇室对珍宝的探索与追寻是没有止境也是不惜成本的,所以“官窑”便成了中国瓷器发展的最主要的推动力,大部分中国瓷器中的极品也顺理成章地
期刊
纵观人类漫漫历史长河,丧权亡国的原因各不相同,有昏庸无能误国的,有民穷国弱丧国的,但你相信因饮食也会陨命丧国吗?老子历览那些惨痛的教训,结合日常生活的经验,总结出了独到的饮食智慧。     作者介绍  姚淦铭,现任江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古代文献研究所所长。出版了《王国维文献学研究》等多部专著,发表了160多篇学术论文。曾获国家图书奖。    老子其人      老子,原名李耳,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期刊
话说唐僧师徒西行取经,路遇一座山,“山上有八百里火焰。若过得山,铁身躯、铜脑壳也会化成汁。”《西游记》中的神奇描述,使这座山平添了几分神秘,也使它成为新疆吐鲁番的标志——  火焰山,它赫赫名声堪与三山五岳相提并论。传说当年孙悟空大闹天宫,踢翻了炼丹炉,一块炽热的碎片落在这里,便成了烈焰熊熊的火焰山。  其实是这里的独特气候和火焰山的山势造成了它好似燃烧的样子。地壳运动留下的条条皱褶和风雨剥蚀出的道
期刊
不少男孩或许在儿时都曾有过这样一个梦想:长大当一名空军飞行员,能够驾着“战鹰”在蓝天中自由地飞翔……  可是,如若他能如愿以偿,他会发现飞行不仅仅拥有着浪漫,也充满了危险。  而相对于战斗机飞行员而言,那些为新型战机发“通行证”的人——试飞员们,面对着那些刚刚研发、生产出来但还没有定型的试验型战机,他们在工作中更是要随时面对——    2004年的7月1日,空军成都某试飞机场迎来了一个雨过天晴难得
期刊
2005年5月,广东省中山市成立了我国第一个收音机博物馆,邱建球先生将自己收藏的2000多台收音机全部捐献出来。现在,他只要一有时间,就会到收音机博物馆来看看这些藏品,有时还充当义务讲解员,为参观者讲解这些收音机里的故事(图1)。    (1)邱建球非常珍爱这些藏品    收音机博物馆共设有6个展区,展出藏品中有200多台具有代表性的收音机。早期的矿石收音机,由于条件简陋、无线电零件价格也贵,就用
期刊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核泄漏事故,320多万人受到核辐射侵害,6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遭到辐射。  1986年4月26日的凌晨,位于乌克兰的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传出两声沉闷的爆炸声,4号核反应堆顶盖被掀飞,8吨多强辐射物质喷涌而出……(图1)。      (1)图组:震惊世界的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一直到今天,依然是人类挥之不去的阴影    然而,人口增加和工业发展让世界对核能的
期刊
非致命性武器在体现人性化方面有着出色的表现,那么与之匹配的非致命性弹药有哪些?哪个更适用于处置公共安全的突发事件呢?   手投式非致命性弹药——爆震弹    美国好莱坞大片《王牌对王牌》中有一个场面:一个黑人警察遭人陷害,他为洗刷自己的冤屈,在市政大楼与前来抓捕他的特警队员发生了冲突,身陷险境。为了逃脱,又不伤到不明真相的同事,他抛出了一个特殊的手雷(图1),终于成功逃脱。    (1)爆炸产生了
期刊
多少年来似乎是人类一直在控制着动物的生命。然而,“非典”和禽流感的爆发让现代的人们感受到动物真正的凶猛,这些疾病似乎是动物向人们暗示彼此之间微妙的关系,是向人类再次发出的警告。  最近几百年,人类的数量在迅速地膨胀,而动物的数量却以惊人的速度减少甚至灭绝。动物世界已经开始向人类发起了进攻,疾病成为动物反击人类的方式。瑞典病理学家福尔克·汉申说过,人类的历史就是疾病的历史。而人类历史上几乎每一次大规
期刊
人类总是对有关自身命运的探索充满了好奇,许多研究人员正是以现实存在和考古发现印证只言片语的历史记载或者神话传说,为我们揭示千古之谜。     “女娲补天”是中国最古老的神话之一,关于这个神话的最早记载见于《淮南子·览冥训》,其中是这样描述的:“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下兼覆,地不周载......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位于河北省涉县中皇山山腰
期刊
唯王不剪发    距库车23公里的地方,有一处苏巴什佛寺遗址,从遗存的残墙判断,这里曾有高大的讲经堂和众多的佛塔。今天,寺中还有一个基座相对完整的塔庙。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从塔座里挖掘出了坟墓,而且里面埋葬的竟然不是僧人(图1)。    (1)墓主人所穿的衣料表层是用黄金织就的龟兹锦    种种迹象表明,墓主人具有相当高的身份。通过对遗骨和牙齿的分析,确定墓主人为一位年轻女性。令人不解的是,墓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