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主要根据心理语言学家对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分析了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的影响,提出了保持积极的情感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自己的情感投入,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其克服困难的意志,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 第二语言 情感过滤 情感态度 情感投入 情感因素
心理语言学理论告诉我们,人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是紧密相连的。任何认识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情感诱发下产生的,情感又对人的认知行为起着积极和消极的作用。认识理论认为,英语学习的过程是新旧语言知识不断结合的过程,而这种结合和转化都必须通过学生的自身活动才能实现。而语言的交际性本质决定了语言习得过程中实践性很强,它既要求教师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又要求教师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语言实践,通过大量的实践巩固自己学到的语言知识。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中渗透情感,把充满丰富知识、精辟哲理、优美语言、感人形象的教学材料转变为动态艺术教学,并使之自始至终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就能使学生因情感的注入、调节、激发而促进学习发展,提高学习效果。
一、语言习得中的情感过滤
根据美国心理语言学家Stephen Krashen等人的研究,语言习得首先是从输入(过滤)到语言习得器,再得到习得的能力(学到的能力,监察和输出)。由此可见,人们习得语言首先要有可以理解的信息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即听到的语言信息和读到的文字信息,将可以理解的信息输入到大脑后,必须通过情感过滤器(affective filter),即人的情感因素,如人的心情,自信心,对语言学习的态度,对所学语言及其民族的态度等;其次,通过情感过滤器的信息,还必须通过大脑里的语言习得器(organizer),对信息进行整理,形成学习者的语言知识。习得的语言知识要用于交际,还要经过语言监察(monitor),即人们有意识地运用所学过的语言知识对所运用的语言进行检查、修改;最后,经过语言监察,语言知识便用于实践,即语言的输出(output)。
Krashen的情感过滤学说认为:有了大量适合的语言输入并不等于学生就可以学好目的语,第二语言习得的进程还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在语言输入到达大脑语言习得机制的进程中,情感因素起着促进或阻碍的作用。积极的情感对英语学习具有促进作用,研究表明,学生对所学内容喜爱、感兴趣、积极接受,则情感过滤就少,学习效果就高。消极的情感则抑制智力活动,影响学生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降低语言学习效果。所以,如果输入的信息被情感过滤器阻挡,后面的语言习得过程也就无法进行,由此可见,情感过滤在第二语言习得中至关重要。
二、学习中的情感态度
情感态度是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
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生只有对自己与他人、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抱有积极的情感态度,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不断取得进步。
与其他学科领域相比,语言与情感态度的关系更为密切,情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和传递。解决情感问题有助于提高语言学习效果。消极情感影响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如果学习者受消极情感影响太大,再好的教师、教材、教法也无济于事。与此相反,积极情感(如自尊、自信、移情、动机、愉快、惊喜等)能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情感因素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凡是不成功的外语学习者都可归咎于各种各样的情感障碍。
三、教师的情感投入
情感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它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乐学善学。教师应该注重将情感投入到与每一个学生的友好人际交往中,对学生尽可能做到信任、倾听、注意、鼓励和开发。保证学生有安全感,在课堂上不胆怯,不感到拘束或沉重,使学生树立对自己能力的自信感。外语教学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听、说、读、写,而这些又是语言的运用过程,因语境不同而变化万千,极富创造性。因此学习外语如果没有安全感自然会束缚创造性而影响效果。在学习过程中,当学生感到困难时,教师就应该帮助他们,使他们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体会成功和成就感,而成就感是学生学习内部动机的主要动因。教师在课堂上个别对待,因材施教,防止两极分化并处理好讲练关系,就能保证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听、说、读、写活动。同时教师通过提问题,探索课文背景及内容以显示对学生真正的兴趣和关心。在课余时间教师也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并对学生的成功和成就提供积极的有规律的反馈。这样就可以强化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激励性,学生的观察力就会由被动转到主动,记忆力由机械转入灵活,想象力由局限转入丰富,思维力由单项转向多维。
四、学生的情感因素
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对知识的吸收效率和学习者对认知对象的情感认同(affective identification)有关。情感认同高的知识就容易被学习者内化(internalization),情感认同程度低的知识就容易被学习者遗忘。情感认同是一种潜意识行为,学习者的主观意识并不能有效地驾驭它。一般认为,学习过程中的情感认同和学习成就感有关。对某一知识越有学习成就感,情感认同程度越高。相反,在某一学习领域中反复遭受失败,由此带来的屈辱、焦虑、责备,会使学习者对知识情感的认知程度就越低。在教师与学习者情感的相互沟通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其主动性表现为对学习者浓厚兴趣的唤醒与激励。教师对学生因材施教,个别对待,就容易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因为每个人都渴望有所成就和发挥自己的才能,一旦证实了自己的才能而产生成就感之后,就会兴趣盎然、干劲十足、情不自禁地要求更上一层楼。因此成就感能激发出人们潜在的兴趣和坚毅勇敢的进取意志。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以激励的方式代替常规的直言批评,从交际效果的角度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就会避免学生因一次一次的失败而使自己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消失殆尽,出现情感障碍。例如,在批改学生作文时,用红笔标出其中的漂亮句子,在批评语中加些鼓励的话,那么作业返回后,学生便会仔细阅读自己的文章,认真找出不足,重视语言的锤炼。在以后的阅读中,也会留意文字的描述,求得自己文章上的进步与发展。这样也会培养学生学会自我激励,自身求知的品格。
总之,情感因素是外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如果能科学、适度地把握情感教育的点和面,在情感激励方面有更加具体的教学目标,坚持长久的激励要素及文字输入,理解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时时给予鼓励,不对任何可以导致进步的行为泼冷水,那么就能促进学生情感因素积极发展,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初明.应用心理语言学.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2]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3]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关键词: 第二语言 情感过滤 情感态度 情感投入 情感因素
心理语言学理论告诉我们,人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是紧密相连的。任何认识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情感诱发下产生的,情感又对人的认知行为起着积极和消极的作用。认识理论认为,英语学习的过程是新旧语言知识不断结合的过程,而这种结合和转化都必须通过学生的自身活动才能实现。而语言的交际性本质决定了语言习得过程中实践性很强,它既要求教师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又要求教师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语言实践,通过大量的实践巩固自己学到的语言知识。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中渗透情感,把充满丰富知识、精辟哲理、优美语言、感人形象的教学材料转变为动态艺术教学,并使之自始至终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就能使学生因情感的注入、调节、激发而促进学习发展,提高学习效果。
一、语言习得中的情感过滤
根据美国心理语言学家Stephen Krashen等人的研究,语言习得首先是从输入(过滤)到语言习得器,再得到习得的能力(学到的能力,监察和输出)。由此可见,人们习得语言首先要有可以理解的信息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即听到的语言信息和读到的文字信息,将可以理解的信息输入到大脑后,必须通过情感过滤器(affective filter),即人的情感因素,如人的心情,自信心,对语言学习的态度,对所学语言及其民族的态度等;其次,通过情感过滤器的信息,还必须通过大脑里的语言习得器(organizer),对信息进行整理,形成学习者的语言知识。习得的语言知识要用于交际,还要经过语言监察(monitor),即人们有意识地运用所学过的语言知识对所运用的语言进行检查、修改;最后,经过语言监察,语言知识便用于实践,即语言的输出(output)。
Krashen的情感过滤学说认为:有了大量适合的语言输入并不等于学生就可以学好目的语,第二语言习得的进程还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在语言输入到达大脑语言习得机制的进程中,情感因素起着促进或阻碍的作用。积极的情感对英语学习具有促进作用,研究表明,学生对所学内容喜爱、感兴趣、积极接受,则情感过滤就少,学习效果就高。消极的情感则抑制智力活动,影响学生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降低语言学习效果。所以,如果输入的信息被情感过滤器阻挡,后面的语言习得过程也就无法进行,由此可见,情感过滤在第二语言习得中至关重要。
二、学习中的情感态度
情感态度是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
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生只有对自己与他人、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抱有积极的情感态度,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不断取得进步。
与其他学科领域相比,语言与情感态度的关系更为密切,情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和传递。解决情感问题有助于提高语言学习效果。消极情感影响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如果学习者受消极情感影响太大,再好的教师、教材、教法也无济于事。与此相反,积极情感(如自尊、自信、移情、动机、愉快、惊喜等)能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情感因素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凡是不成功的外语学习者都可归咎于各种各样的情感障碍。
三、教师的情感投入
情感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它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乐学善学。教师应该注重将情感投入到与每一个学生的友好人际交往中,对学生尽可能做到信任、倾听、注意、鼓励和开发。保证学生有安全感,在课堂上不胆怯,不感到拘束或沉重,使学生树立对自己能力的自信感。外语教学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听、说、读、写,而这些又是语言的运用过程,因语境不同而变化万千,极富创造性。因此学习外语如果没有安全感自然会束缚创造性而影响效果。在学习过程中,当学生感到困难时,教师就应该帮助他们,使他们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体会成功和成就感,而成就感是学生学习内部动机的主要动因。教师在课堂上个别对待,因材施教,防止两极分化并处理好讲练关系,就能保证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听、说、读、写活动。同时教师通过提问题,探索课文背景及内容以显示对学生真正的兴趣和关心。在课余时间教师也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并对学生的成功和成就提供积极的有规律的反馈。这样就可以强化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激励性,学生的观察力就会由被动转到主动,记忆力由机械转入灵活,想象力由局限转入丰富,思维力由单项转向多维。
四、学生的情感因素
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对知识的吸收效率和学习者对认知对象的情感认同(affective identification)有关。情感认同高的知识就容易被学习者内化(internalization),情感认同程度低的知识就容易被学习者遗忘。情感认同是一种潜意识行为,学习者的主观意识并不能有效地驾驭它。一般认为,学习过程中的情感认同和学习成就感有关。对某一知识越有学习成就感,情感认同程度越高。相反,在某一学习领域中反复遭受失败,由此带来的屈辱、焦虑、责备,会使学习者对知识情感的认知程度就越低。在教师与学习者情感的相互沟通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其主动性表现为对学习者浓厚兴趣的唤醒与激励。教师对学生因材施教,个别对待,就容易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因为每个人都渴望有所成就和发挥自己的才能,一旦证实了自己的才能而产生成就感之后,就会兴趣盎然、干劲十足、情不自禁地要求更上一层楼。因此成就感能激发出人们潜在的兴趣和坚毅勇敢的进取意志。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以激励的方式代替常规的直言批评,从交际效果的角度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就会避免学生因一次一次的失败而使自己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消失殆尽,出现情感障碍。例如,在批改学生作文时,用红笔标出其中的漂亮句子,在批评语中加些鼓励的话,那么作业返回后,学生便会仔细阅读自己的文章,认真找出不足,重视语言的锤炼。在以后的阅读中,也会留意文字的描述,求得自己文章上的进步与发展。这样也会培养学生学会自我激励,自身求知的品格。
总之,情感因素是外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如果能科学、适度地把握情感教育的点和面,在情感激励方面有更加具体的教学目标,坚持长久的激励要素及文字输入,理解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时时给予鼓励,不对任何可以导致进步的行为泼冷水,那么就能促进学生情感因素积极发展,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初明.应用心理语言学.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2]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3]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