鱿鱼飞翔之谜

来源 :大自然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ong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飞行行为
  关于飞行鱿鱼最早的报道可以追溯到1892年,但海洋生物学家让·奥多很可能是第一个观察到它们在室内飞行的人。20世纪70年代,奥多开始沉迷于对这种飞行类头足纲动物的研究。他对鱿鱼神奇飞行本领的研究始于加拿大渔业与海洋部的一个研究项目。当时北美大西洋沿岸的短鳍鱿鱼渔获量飙升至每年近20万吨,是早期捕获量的50倍之多,加拿大渔业与海洋部决定资助调查“疯狂”的鱿鱼渔业现状。奥多接下了这项研究课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短鳍鱿鱼,奥多将一群鱿鱼放入他的海水研究室的水池中。可第二天,他就在水池边发现了两只死去的鱿鱼。它们是怎么跑到水池边去的呢?唯一符合逻辑的解释是,它们直接跃出了水面。为防止同样的悲剧事件再次发生,奥多等人将池中的水位降低了一米,然后关了灯,想看看黑暗是否会触发这种行为。当灯光熄灭后,奇特的一幕出现了:伴随着水花飞溅的声音,鱿鱼向火箭一样纷纷“发射”到了空中,研究人员满眼都是飞向空中的“小型火箭”。虽然大多数鱿鱼最后都安全返回了水中,但也有一两个倒霉蛋撞到墙壁后被反弹到了水池边,不幸成为牺牲品。之后,研究人员在水池边保留了微弱的灯光,结果鱿鱼就停止了“飞翔”。
  随着对鱿鱼更深入的观察,奥多注意到,鱿鱼不但可以将自身推射到空中,而且还能在水面上做长距离的滑翔。
  双重“翅膀”
  鱿鱼是怎样“飞”向空中的?由于在野外很难观察到鱿鱼的飞行行为,这方面的研究极为困难。从1892年的首次报道到目前,长达100多年的时间里,关于鱿鱼飞行行为的报道全部加起来不过十几篇。现在唯一清楚的是,一些种类的鱿鱼的确可以飞行,它们在飞行时,将鳍作为身体前端的“翅膀”,将触手排列成风扇形状,形成身体后方的第二对“翅膀”。2010年在日本海上拍摄到的鱿鱼飞行的珍贵照片,清晰地展示了它们是如何完美地完成飞行动作的。
  双重“翅膀”为鱿鱼提供了足够的助力,它们藉此可以滑翔10米之遥。1974年,当挪威探险家托尔·汉耶达尔乘木筏横渡太平洋时,他曾目睹一只鱿鱼至少飞行了50米!这个距离足以和大多数飞鱼相媲美。当时让他印象尤其深刻的就是鱿鱼身上那两对小小的“翅膀”。
  经过多年研究后,奥多对鱿鱼的惊人飞行能力又有了新的认识。首先,鱿鱼即使在空中飞行时也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这可能是因为鱿鱼在水下也是以同样的方式“滑行”。对鱿鱼而言,飞行并非“创新”行为,不过是正常行为的延伸罢了。其次,鱿鱼在飞行时还能做出一些精细的动作来调整自己的状态。例如,加勒比暗礁鱿鱼就可以在飞行途中将触手忽然向下摆动,这样它们的身体就可以像“急刹车”一般迅速停止滑行。再有,鱿鱼的起飞方式与我们较为熟悉的飞鱼有所不同。飞鱼在起飞前会用尾部迅速击打水面,以获得额外的推力,鱿鱼则是通过短小的虹吸管(分别称为出水管和入水管)将水从身体(外套膜)中泵进泵出,同时利用体内的腮进行呼吸。这一系统也是它们的“推进系统”,不论是在水下还是在起飞时,都可以通过向外喷射一股水流,反向推动身体前行。
  在1964年拍摄的一部黑白电影中,曾出现过一只1.2米长、40千克重的成年美洲大赤鱿将自己从水中“发射”到空中的场景。到1970年,科学家通过对连续镜头的分析最终发现,这只鱿鱼不仅仅是从水中跃上空中,同时还通过向后方喷射水柱将自己向上推。当然,这只体形巨大的鱿鱼只在空中飞行了两米左右。而那些小型鱿鱼,包括未成年的美洲大赤鱿,可以运用它们的“火箭喷射系统”,将自身发射到一定高度,在具备了一定的初始速度情况下,再开始长距离的滑翔。有些鱿鱼甚至可以将自己推送到离水面6米的高度,这个高度足以让我们人类也觉得头晕目眩。
  飞行之谜
  鱿鱼为什么要飞行?观察发现,鱿鱼通常在受到船只惊吓或躲避捕食者追击时才会出现飞行行为,例如幼年的美洲大赤鱿利用飞行来躲避成年鱿鱼对它们的捕食。因此,有科学家认为,鱿鱼的飞行是它们躲避危险和逃生的一种行为方式。
  但奥多认为鱿鱼飞行行为的意义远不止于此。最近,一位业余摄影师利用高速摄像系统,在巴西海岸拍摄了一组蝙蝠鱿(也称翼柄柔鱼)飞行的照片。由于这组照片在拍摄时设定了已知的间隔时间,奥多和他的同事们利用这组照片,对鱿鱼在“起飞”及飞行时的速度、加速度及能量消耗进行了测算。结果发现,鱿鱼“发射”到空中的速度比在水中的速度快5倍之多。一旦“升空”,它们就可以滑翔一段距离,而这一过程是不用消耗任何能量的。换句话说,对鱿鱼来说,飞行可能是最节能的一种“旅行”方式。结合之前观测到的短鳍鱿鱼只会在黑夜中飞行的现象,奥多推测,鱿鱼在夜间飞行一方面可以节约大量体能,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避免鸟类或其他大型鱼类等天敌的伤害,因为这些动物往往都依靠视觉进行捕食。
  和很多鱼类一样,鱿鱼也属于洄游类动物。例如短鳍鱿鱼,这种只有0.5千克重的小动物会从纽芬兰省一路迁移到佛罗里达州的墨西哥湾流。又例如美洲大赤鱿,这种鱿鱼会从北美的太平洋海岸一路迁徙到阿拉斯加。这两种鱿鱼都游到温暖水域进行繁殖。
  在迁徙途中,为了减少体重,鱿鱼的体内只贮存了极少量的脂肪。那么,依靠体内这么少量的脂肪所产生的能量,鱿鱼是如何完成如此长距离的大迁徙的呢?随着研究的进展,谜底逐渐揭开了。研究人员发现,一些小体形的雄性鱿鱼陆续地从实验室的水池中消失不见了,原因则是在完成交配后,雌性鱿鱼会像蜘蛛中的“黑寡妇”那样将配偶吃掉。雄性之所以做出如此大的“牺牲”,是因为鱿鱼在一生中只能繁殖一次。因此,这些被吃掉的雄性鱿鱼很可能成为了雌性鱿鱼在迁徙中的能量补给。除却这种“悲壮”的能量补充方式之外,节约体能对于迁徙中的鱿鱼来说也一定异常重要,而“飞翔”这种运动方式则在这一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当然,研究人员现在还无法肯定世界上任何一种鱿鱼在迁徙过程中都可以飞行。他们目前正试图通过在鱿鱼身上固定一种标记物来辅助完成这一研究。当鱿鱼飞行时,这个标记物就会发射超声波信号“告知”研究人员,而且每一个标记物发出的声波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一个声波的条形码一样。
  相信借助新的技术,科学家将揭示鱿鱼更多的鲜为人知的神秘能力。
其他文献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s of structural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Junggar basin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egments from east to we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死海死海是位于约旦和以色列之间的一个内陆湖泊,是地球上最低的地方。在过去40年里,中东地区的一些国家,包括约旦和以色列在内,为从约旦河获得饮用水,切断了约旦河与死海的
收集了1998年2~5月广西环江MS4.9地震震区连续的NOAA/AVHRR卫星遥感热红外资料,经过去云等数据处理,选取当地夜间时段的热红外数据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分析地震前、后地表温度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动物向我们展示的不仅是让我们赏心悦目的皮毛色彩,在这些美丽的色彩背后还隐藏着许多有趣的科学之谜。  ①鸟类的华彩霓裳  鸟类是体色最为丰富的陆生脊椎动物之一,只有昆虫和珊瑚鱼能与之媲美。色彩斑斓的鸟儿们在带给我们审美享受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有趣的问题。  ②动物自然显色机制  在进化历程中,许多动物逐渐进化出了操控色彩的天才能力,令我们叹为观止。色彩对于这些生物的进化意义,科学家已经有了日益深刻的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