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海拾贝纤纤丝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a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钱币,何以为最早,公认者为贝币,也称“货贝”。此事虽从史前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二里头文化等遗址以及商周墓葬的众多出土贝中,无法得到直接而明确的答案,但《易经》卦象卜辞所描述的中国商贸之初景——古神农氏“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而市中之人“以所有易所无,以所工易所拙”,却也间接说明了夏商之前的古中国已拥有贝币产生的市场基础。
  而在《周礼·九贡》中,“币贡”之皮帛,“币”字从巾;“货贡”指珠贝,“货”字从贝。凡是同货物交换有关的字,都与“贝”“巾”有关,如买卖(繁体字)、财货、借贷、账目等。由此可窥见,中国最早的货币主要是海贝或者贝币,其次是布帛和农具。
  至汉初,司马迁则在《史记·平淮书》中直言:“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刀布之币兴焉……虞夏之币,金为三品,或黄,或白,或赤;或钱,或布,或刀,或龟贝。”
  之后不久,桓宽又在其所著《盐铁论·错币》(第四)中,以“故教与俗改,弊与世易。夏后以玄贝,周人以紫石,后世或金钱刀布”的记述,明确认为夏朝主要使用贝币。
  古人曾钟情于选择海贝做货币,目前业界公认的原因有五:一是海贝外表光洁、小巧玲珑,是当时人们理想的装饰品,因而具有使用价值;二是文明初兴的中原获取海贝极为不易,物以稀为贵;三是海贝天然可以计数;四是质地坚硬,便于保管;五是可打孔串联,易于携带。
  时至殷商,贝币更盛。有研究认为,善商的殷人,起初滨海而居,素有以贝壳为饰,更以贝为币;而自其族人不断西迁的过程中,将饰贝、货贝的风俗带到了中原腹地,并在商朝行赏四方的过程中,将海贝和贝币传播各地。
  尤其是自商代中后期,随着商品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天然贝币逐渐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为补此不足,市场交易中逐渐出现了许多仿制贝,如石贝、陶贝、蚌贝、骨贝、金贝、银贝、包金贝等等。各种仿贝与真贝的并行,也昭示着实物货币向金属货币的转化。
  有研究表明,时至东西两周,贝币是市场流通的主要货币。当时计算“贝”的单位叫“朋”,有五“贝”为一串、两串为一“朋”之说。故而《诗经·小雅·菁菁者莪》中有“既见君子,锡我百朋”之句。
  不过,春秋时期的中国货币,已经开始了多姿多彩的时代,形制不仅有布币、刀币、圜金、贝币等——各诸侯国均有铸造流通,材质也是金银铜皆用;单贝币便有晋贝、齐贝、鲁贝、楚国蚁鼻钱等多种。
  本文所介绍这枚鲁贝,虽然2000多年的岁月侵蚀和泥土腐化已让它失去了当日的光泽,但贝中所残留的当时穿钱用的绢丝,却在展示着鲁国丝绸贸易的繁盛与辉煌。
  鲁国自周初分封而建,因其乃姬姓“宗邦”、诸侯“望国”,故“周之最亲莫如鲁,而鲁所宜翼戴者莫如周”。又因周公旦辅政,功勋卓著,成王规定鲁国有郊祭文王的资格,可以奏天子礼乐;所以,鲁国作为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春秋时世人皆称“周礼尽在鲁矣”。
  与此同时,鲁国当时的经济发展也为世人瞩目。这从孔子七十二弟子中子贡善于经商可见一斑。子贡经常“鬻财于曹、鲁之间。七十子之徒,(子贡)最为饶富”。由于经商人员日渐增多,鲁国在春秋末期已设有“贾正”,即管理市场的专门人员。到战国时期,即便是国力日渐下降,但鲁国的商业贸易活动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史记·货殖列传》中说鲁国“及其衰,好贾趋利,甚于周人”。
  正是鲁国人的行商天赋,鲁地生产的丝绸才得以行销天下、名震诸侯。此盛景在孟柯见梁惠王时就有描述,孟柯说:“(鲁国)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可以衣帛矣!”
  《春秋左传》记载了楚鲁之间的一次战争:“成公二年……楚侵鲁,鲁贿之以执维、执针、执祈皆百人。”执针、执维是从事缝纫、织绸的工匠。当时鲁国竟拿出如此多的丝绸工匠来贿贡楚国,一是说明鲁国丝织手工业规模很大,二是说明鲁国丝织业在当时就已闻名各国。
  《史记》说鲁缟冠誉四海,“强弩之末,力不能穿鲁缟”,说明鲁缟之薄;《淮南子》说“抵利剑者非以斩编衣”,说明鲁国丝织品之轻柔。而在《汉书·地理志》中更是为鲁国的丝织业做了这样一个总结:“……织作冰纨绮绣纯丽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
  2000多年之后的今天,鲁国的绢丝实物多已化作烟尘,但在货贝的覆翼下还能让后世一睹其盛景,真是今人之幸。但这并非偶然,与鲁国当时喜用贝币是密不可分的。
  据史学家考证,鲁国的原住民奄人有重商传统,且因地缘优势,而让他们更容易将海贝作为货币。虽然春秋末期及战国时期,天然海贝已经逐渐变为装饰物,其他如石贝、蚌贝、陶贝、角贝等也在逐渐向冥币的职能转化;然而鲁地缺乏铜,青铜铸造业也不如齐越等国发达,所以各种贝币在其他诸侯国已逐渐退出流通领域时,海贝、骨贝等各种质地的贝币还在鲁国广为沿用。
  即便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也出现了自铸铜贝和包金贝,那也只能在上层社会和对外贸易中流通。直到战国后期,鲁国为楚考烈王所灭,楚国蚁鼻钱大量涌入鲁国,与鲁国的自铸币一起占领市场,骨贝、石贝与海贝才慢慢退出鲁地的历史舞台。
  本文所介绍的鲁贝虽然如今存世较多,但在当时也以大中小等不同的规格代表不同面额,且市值是仅低于包金贝的青铜货贝,更是鲁国的大面值钱币,普通百姓还是难得一见的。
  公元前220年,秦统一中国之后,颁布了货币改革令,以“秦法同天下之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史记·平淮书》记载:“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至此,在中原腹地,贝币正式成为历史。
其他文献
旋梯螺,每看它一眼都会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正如日本茶文化当中使用的器具,无限贴近自然,又无处不体现着精巧。  日本茶道可算是中国唐宋时期饮茶方式的结合和延续。日本茶道除了保留部分唐宋时期饮茶的形式外,还延续使用了很多唐宋风格的茶具,如茶盏、茶筅、盏托(日本茶道称其为“天目台”)、茶罐(在日本称之为“茶枣”)等。在淘宝日本茶道具的同时,多少应当了解一些与之相关历史和茶文化知识,如此才不会像《长
期刊
在20世纪末以来的新北京人眼里,看到的北京城与传统意义上的老北京是有天壤之别的。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在世界上任何一个现代化大都市都能见到,而老北京的胡同、牌楼、四合院、风土人情等则只能在北京城才有。不无遗憾的是,这种颇具地域特色的京味建筑和风情正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化步伐的日新月异以及不可逆转的潮流演进,正与我们渐行渐远。可喜的是,自上世纪下半叶以来,有一位土生土长的北京画家,在仅存的遗迹和残
期刊
玉文化及其收藏通贯中国文明史,随着儒学思想的演进更将玉的美丽与人的美好品德相联系,从而形成从社会上层到民众普遍认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和审美观。  『智慧无限Ⅱ——古代玉器展览』近日在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启幕。展览共遴选出唐至清120余件(套)各时期代表作品。本次展览的唐宋元玉器,表现出较强的民俗化倾向,作品表现出人们生活的多个方面,花鸟纹大量出现,动物纹饰也更加生动、真实。明清及其后的玉器,器皿中大量出
期刊
贝尔奇鸟尾蛤,或艳丽或素雅,它的颜色与形状取决于自然的塑造,而不论是贝蛤还是人类,无不接受自然规律的洗礼。对于其中无法掌控的玄妙,我们视之为命理。  国人自古就有本命信仰,认为在本命年里,会遇到许多灾厄,只有祈求神灵庇护进行禳解,才能逢凶化吉。“本命”亦称“元命”,也称“年命”。与“本命”相关的还有“元辰”的说法,十二地支即为“十二元辰”。本命信仰的本质既为星命信仰,则其起源必然是以天人感应之观念
期刊
2015年5月是著名邮票设计大家孙传哲先生逝世20周年,同年10月是孙传哲先生百年诞辰。回忆我从上世纪80年代初与孙老相识、相交的件件往事,历历在目。看到孙老给我签名的枚枚封、片,深深思念;手捧孙老赠送的作品集,时时铭记;回首我与孙老一次难忘合作,记忆犹新。  22年前的1993年2月27日,首都体育馆举行“北京国际职业拳击冠军赛”。在开赛前的20天,我受主办单位委托,为此次拳赛策划制作两枚纪念封
期刊
灯盏,又称油灯,可以用来照明与取火,这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标志之一。《尔雅·释器》:“瓦豆谓之登。”郭璞注:“即膏灯也。”可知灯盏是从食器中的豆转化而来。灯盏起源于春秋,盛行于战国,繁荣于两汉。  历史进入西汉,包括照明取火形式的人类物质文化有了长足发展,在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以下称《图说》)一书中,俞伟超作序曰:“在人类的生活中,凡是人体和物质的自然方面发生交融而产生的文化现象,特
期刊
因为收集新年画资料,笔者发现农民画在年画中所占比例不小,堪称一个时代乡村追求乌托邦生活的反映。农民画作为年画大致经过了三个高潮期。一是上世纪50年代大跃进时期,是为童稚阶段,农民自己创作,试图努力画出好看而正确的人物及事物形象;二是“文革”后期,专家参与,群众主创,写实阶段,强调政治宣传功能;三是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不再追求写实,强调装饰,有着自在的农民趣味。  由壁画而起  第一个农民
期刊
时值寒冬,与友围炉而坐,啖食烤肉,自然再也惬意不过。如配有白雪红梅、脂粉香娃,那更是在演绎《红楼梦》中“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的神仙生活了。  想来史湘云和贾宝玉是如何算计那块鹿肉的呢,竟引得脾胃虚弱的黛玉也垂涎欲滴。那本文所鉴赏的这件清代黄花梨螭龙纹双层烤肉桌,定能给出一个极雅的答案。  此黄花梨螭龙纹双层烤肉桌,所用材料为珍贵的黄花梨,高矮形制与现在的方桌或餐桌差不多,但造型、工
期刊
西湖子畔,一场“中兴纪胜—南宋风物观止”展览正在浙江省博物馆内上演。这个冬天,在秋日和风尚未离去的杭州一角,珍贵而精致的文物会向您无声地述说一件件临安往事;在碧波荡漾的西湖之上,悠悠的波光将为您映出一帧帧南宋旧影……  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徽、钦二帝被金人俘去,北宋灭亡。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即位,重建政权,史称“南宋”。  南宋定都临安,保有东南半壁江山,典章制度承袭北宋正统,重科举教育,兴
期刊
齐白石生于农村,当过木匠,对农村的民风民俗有着自己深刻的体验,因此不难理解其画中浓浓的民间生活气息。他的绘画中常常蕴含了民俗元素,比如画葫芦、佛手、石榴、白菜等,都与民俗有关。其平民化的艺术取向是其成功的诸多方面原因之一。  白石老人终其一生都在兴趣盎然地画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事物。无论是花鸟鱼虫,还是山水荷塘,抑或是平民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他都以一种平常人的开朗胸怀去抒写充满生机和健康向上的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