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课堂消极情绪的成因及对策

来源 :教书育人·大学频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w1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课堂消极情绪的成因分析
  教师和学生是课堂中的两个动态因素,整个教学过程实际上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过程,课堂情绪产生于两者的作用之中,因此,课堂消极情绪产生的原因也应是来自教师和学生两方面。
  (一)教师方面
  1.教学设计不合理。课堂教学设计一般是由,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对象的分析和教学内容分析与组织,选择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几个环节组成。在这其中哪个环节考虑的不周到,都将引起学生在课堂上的消极情绪。
  首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教师如采用“知道”、“理解”、“掌握”等描述内部心理过程的词语,学生由于不能理解目标的具体导向,不清楚应该学习的内容,因而感到紧张,焦虑。
  其次,教学内容的分析与组织必须建立在分析教学对象的基础上,做到因材施教。如忽视了对学生起始能力的分析,教学内容则会脱离实际,或将起点定的过高,使教学脱离了大多数学生实际,让学生心理压力过重,担心完不成任务,造成过度焦虑;或将学习起点定的过低,而低估了学生已具备的基础,在不必要的教学活动中浪费时间,学生感到没有兴趣,产生厌烦情绪。
  再次,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对于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学生,应选择不同的方法。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长处,同时也具有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如千篇一律的选择同一种教学方法,或采用的方法不当,同样会使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致使注意力转移。
  最后是课堂教学评价。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是教师,教师上课时只管自己的思路是否清晰,语言是否流畅,板书是否标准,教学结构是否合理等等,至于学生学的怎样,那是通过作业、测验的成绩来判断的。教师没有把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作为评价的重点。
  2.教师消极情绪的投射。教师是课堂上学生关注的焦点、信任的对象,由于情绪具有感染性,教师的情绪会投射到学生身上,引起学生相似的情绪反应。而教师是一个平凡的人,生活在真实的世界里,有欢乐也有烦恼,这些消极不可避免地影响教师的行为、形象。当教师有了消极情绪,而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又没有调适自身的情绪,则会导致部分学生消极情绪。
  3.教师的语言表达欠佳。教师的教育活动主要是通过言语来进行的,因此课堂情绪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言语的表达。讲课时,教师的言语含糊,意义不清,矫揉造作,会造成师生间信息交流不畅,使学生感到烦躁。教师如果再用诸如:命令、警告、中伤、讽刺、挖苦类的语言,还会使学生产生低下、自卑、沮丧等情绪体验,从而失去继续听课、学习的欲望。
  4.缺乏应有的教育机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新的、甚至是意外的情况,其中最常见的可能是学生的违规行为,教师如缺乏应有的教育机智,不能妥善处理这类事件,则不仅会引起违规学生的对抗情绪,而且还会产生连锁反应,先是影响到教师自身的教学情绪,进而又影响到全体学生的学习情绪。
  5.教师的领导方式不民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领导方式是影响课堂情绪的又一大因素。勒温(k.Lewin)等人研究了教师的领导方式和教师的作风对学生反应和自我管理的影响。结果发现:教师以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学生将向着情绪稳定、态度友好和具有领导能力等方向发展;教师采取专制的态度,易导致学生紧张情绪、冷淡、攻击性和不能自制;教师采用放任的态度,易使学生向无组织、无纪律的方面发展。这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上的领导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情绪,专制型和放任型的教师会引起学生的消极情绪。
  (二)学生方面
  1.认识上的错位。当前,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时期,社会价值观念不断地变化,由于精神文明的力度不够,社会抱负水平有所下降,脑体倒挂,知识贬值现象普遍存在,“读书无用论”在滋长蔓延,有些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不能把精力集中于学习上。他们喜爱上网游戏,交异性朋友,看小说等等,这些都催化着课堂的消极情绪。
  2.学习动机的下降。青少年的大脑皮质结构和机能方面发育虽已基本完成,接近并达到成人水平,但其意志力还比较薄弱,心理承受力不太强。有些学生由于基础差,或学习方法不当,造成学习成绩不良,经过努力后,却没达到预期目标,于是开始失望,学习情绪开始低沉。
  3.身心上的疲劳。有些学生家长“望子成龙”心切,采用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的方法,在课外给学生请家教,剥夺了他们必要的娱乐时间,学习已异化成学生不堪忍受的负担,学生内心深处滋长着厌学情绪,而且由于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和调控,大脑容易疲劳,课堂上情绪低迷,注意力涣散,学习效率低下。
  4.课外情绪的波及。青少年的情绪不太稳定,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如与同伴发生摩擦感到烦恼;受到老师的表扬感到意外惊喜;被家长或教师批评感到不愉快等,这些情绪虽然产生于课堂之外,但由于青少年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差,课堂学习时仍可能受到这些情绪的影响。
  
  二、 消除课堂消极情绪的对策
  由于情绪具有不稳定性,在课堂上通过教师适当的控制和调适,不仅可以引发学生的积极情绪,还可以将学生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
  1.积极的情绪感染。课堂的主导情绪应是快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快乐的情绪状态下从事学习活动。首先教师给学生的第一眼感觉应该是快乐的。当教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走进教室时,学生会倍感亲切,导致师生共乐的课堂情绪。其次,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情绪不仅仅是快乐的,而且还是饱满、振奋的,在必要的情况下甚至要带着某种程度的激情和高涨的情绪表现的时候,才能更好地感染学生,强化学生的积极情绪,整个课堂充满应有的生机和活力。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教师的消极情绪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所以教师要学会用理智支配情绪,做情绪的主人,克服消极的情绪,防止它们对教学产生阻抑作用。教师要把所有的消极情绪留在教室门外,把积极情绪带入课堂,面对学生始终是一副健康快乐,精神饱满的面容,从而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2.科学的教学设计。首先教师要用行为来描述教学目标,而不是用描述内部心理过程的词语。另外,教师还应结合教学目的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加强学生的理想教育,使他们认识到今天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同国家民族有繁荣昌盛的关系,认识到今天的学习在自己今后的事业发展中的作用,从而激发起学习动机和热情。
  其次教学内容的确定要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深广度要恰当,既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潜在水平”,又要与学生的“现有水平”相衔接。教学内容的组织、排列、呈现方式要恰当,提问、练习配置要合理,并允许学生修正遗漏和错误,逐步通过成功的结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信心。
  再次,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多样化,教师要请学生按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参加学习,教学方法的选择中更加注意“学”法,通过各种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应从“关注教师”改变到“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表现”。教师要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做出即时评价,灵活调整教学设计,并用发展的、鼓励的语言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调适学生的学习情绪,让他们在课堂上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热情。
  3.民主的课堂领导。不同类型的教师控制学生的态度不同,民主型的教师对学生既严格又尊重,民主型的教师不是传统的课堂上的权威,他们和学生是民主平等的。民主的课堂是学生顺利进行主体性学习的外部条件,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民主素质的必然要求;民主的课堂中学生学习情绪是积极的、高涨的,这种主导情绪将调动每位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中是主动的、合作的、探究地学习,创造性的思考和行动,学习充满了乐趣,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4.良好的言语技术。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语言要反映出真挚的情感,打动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情感,调动他们的情绪。教师对优生有真挚情感是容易的,对后进生有真挚情感才是难能可贵的,但唯有这样才能做到一视同仁,才能更好地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情绪。教师的语言,要恰当,不拖泥带水,不节外生枝;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要通俗明白,深入浅出;要生动形象,有趣味性,引人入胜;要结构严密,思路清晰,具有启发性。教师在教学时还可运用一些辅助手段,如表情、语气、姿态、动作等,以提高语言表达的效果,保证师生间的信息交流的畅通,维持良好的课堂情绪状态。
  5.灵活的教育机智。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违规的行为时,教师要善于运用教育机智。对于那些与教师有对立情绪,故意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教师在课后还应深入调查研究,从爱心出发,分析其中的原因,与学生进行恳谈,消除学生的对立情绪。另外,课堂上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用眼神或声调提醒那些思想开小差的学生。教师还可及时调整原先设计的教学流程,运用自己的教育机智和教育幽默,吸引走神的学生,同时适当重复刚教过的内容,使其思维连贯。
  6.各方面积极配合。学校、家长是学生课堂消极情绪的间接影响源,学校应努力做好家长工作,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使家长对子女的学习持正确的态度,适时督促,为子女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学校要安排好学生的课余生活,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校园网、实验室等现有资源,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创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充实健康的课外生活,有利于舒缓学习的压力,解除身心的疲劳,从而精力充沛、愉快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其他文献
超甜玉米是一种糖份含量高、营养丰富的蔬菜型或水果型玉米,是美国、日本及欧洲各国较流行的食品之一。以美国为例,在蔬菜作物中,甜玉米在鲜售市场中排第六位;在加工产品中
一、网络时代构建大学生健康人格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健康人格能保证个体良好地适应环境,并全面发展。坚强
中曾介绍过分支平移的初步概念,它保持着发现这一特性时的原始思路,证明中用了反证法。这种证明方法将使平移变换的应用局限于简单平移,即独立的θ型结构范围内,对于非独立
走进师范口的人都懂得“教学相长”的道理。考试因其教育性也注定是充满善意的活动。可是目前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大学“逃课族”也蔚然成风,这不仅使教者与被教者同时陷入尴尬与两难境地(多数学生不知为何而学,教师不知如何去教)。我们不禁要问:成为与学习者相对抗的异化力量缘由何在?因此,笔者作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设计此项调查的目的是要求填卷者以诚实、审视自我的态度进行。纵然铺天盖地的媒介“疏而不漏
研究型大学的产生和存在也和其他事物一样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它的出现和发展是大学组织内外部双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型大学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主体,它是大学组织分化的结果,同时也是大学系统适应社会需要的结果。一个国家研究型大学的水平往往是这个国家知识创新水平的标志,甚至代表这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因此,为了让我国在世界经济与科技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建立研究型大学迫在眉睫。然而,建立研究型大学必须有正
目前,针对大学生毕业就业难的现状,有人提出“先就业,后择业”的主张.字底之意是:无须挑剔,先找个地方“安身立命”,站住脚跟后,等待时机,再寻找“自己满意的工作”.笔者不敢
考试本身刺激作弊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考试就是一场竞技,带有很强的功利性、目的性,谁能在竞技中获胜,就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利益。考试作弊表面上看来是为了分数,其实分数背后是利益。及格与不及格、通过与不通过往往就意味着成功与失败、奖励与惩罚、荣誉与耻辱,甚至关系到以后的个人发展问题,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优秀学生”、“优秀干部”的评选,奖金的发放、考试的最终排名等等一大堆和学生相关的切实问题无不与考试
一、现行就业率  统计办法、统计时间、公布方式    要保证各高校间的就业率存在可比性,确保评估工作的公正、公平原则,首先就要对就业率统计公式、统计办法、统计截止时间、公布方式进行统一。  以2004年浙江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办法为例:  1.毕业生就业率=已就业毕业生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  其中:已就业毕业生人数是指已经签订就业协议、有明确接收单位证明及升学、出国出境、自由职业、自主创
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人事制度的改革和人才供求关系的变化,大学生择业难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据某高校对2003届3932名毕业生进行的网络调查显示:74.25%的学生选择沿海城市,19.3%的学生希望去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只有1.12%的学生愿意到省内及边远地区工作。70%的毕业生希望月薪在1500元以上,40%的学生选择2000元以上。由此可以看出,之所以就业压力大,主要是由于毕业
教育者在教育对象的不断进步中体现自身价值。然而,在每一个集体中都有相对落后的学生,也有同行称之为后进生。教育者如何评价并做好落后生的转化和引导工作不仅关系到学生本人的健康成长和全民族素质的提高,也对整体教育教学质量以及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一,多研究,树立正确评价观    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人才。所谓“人才”应该是人与才的统一,是做人与做事的统一。假如说,我们培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