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生产、管理等领域的一线高职技术人才,在专业开设上需要面向企业需求,在课程设置上围绕实际生产工作,强调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获得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现今在我国社会和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高职教育也不断的发生改变,如何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摆在目前高职院校研究的重点课题。
关键词:循环式 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
随着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企业群的逐步扩展,需求的人才也越来越旺盛,同时高职院校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一方面,中国各大高校的扩张对人才的亟需,另一方面,近几年,各个地方的生源连续的萎缩,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生质量与数量急剧下降。
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生产、管理等领域的一线高职技术人才,在专业开设上需要面向企业需求,在课程设置上围绕实际生产工作,强调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获得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但是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教学,发现实际情况与现实还是有差距的,主要的问题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高职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1.1 高职院校的硬件建设不能与时俱进,推陈出新。高职院校的硬件建设和实训环境不能与企业接轨,与企业真实环境差距太大,因经费问题,导致一个设备用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而学生在企业参加工作后,所学的知识根本不能为之所用,所做的实践根本不能满足条件。
1.2 高职院校教师在企业实践机会少,纸上谈兵。高职院校的教师虽然大多数为双师型教师,但大多的企业实践经历多为在暑假和寒假期间,没有完整的在企业实践的经历和过程,导致在教学生知识和技能时,不能太过深入,遇到需要解决的实践问题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解答,导致学生在企业工作时,发现与所学的知识有出入。
1.3 高职院校学生没有企业实践经历,或实践与工作差距大。学生在高职院校经过2年或更多时间的学习和实践,随后进行企业实习,因为所学知识与企业不能正常接轨,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企业实习时,与社会接轨能力差,尤其是近几年的学生,一生的时间都在用来上学,突然之间进入企业工作,有不适应感。要改变以上问题,需要国家和高职院校所在的政府部门大力的支持,同时学校也应在教学方面就人才培养模式上提出大胆的改革和创新,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走出一条新道路,在这里,笔者提出高职院校“循环式”人才培养模式,抛砖引玉,为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探索作一点贡献。职业教育是教育部为了适应我国高级技能人才紧缺的国情,结合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提出的一个新的教育体系。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工作者,职业教育强调理论和实践训练并重,强调以就业为导向,毕业生有直接上岗工作能力,在就业市场更具竞争力。针对职业教育的这个特点,笔者提出“循环式”人才培养模式,“循环式”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学生入学即选定一类企业所需的技能进行集中的培训和授课,然后在企业实训一段时间,再回到学校接受高级技能的培训和授课,或者对不适应该类企业的学生进行转型,进而选择其他类企业所需的技能知识进行培训,在这类循环式的培训和授课过程中,达到学生就业的满足条件,同样也达到了培养学生的最终目的。
2 “循环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2.1 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的就业道路。通过“循环式”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可以在半年的时间里,进行有意识的企业工作抉择,通过亲身实践来达到企业感受的目的,这对他以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如果意识到自己能力不足以从事这门行业,可以选择另外的实习企业和渠道,这大大的方便了学生的就业道路。
2.2 学生可以快速的接触企业,对知识和能力的不足有意识的吸取。学生能提前接触企业,了解自身的不足,同时在此前提下,我们可以进行第二阶段的培养,即通过实习企业的认定,我们可以进行高级技能的学习和讲授,使他向更高层次迈进,实现人生的第二次突破,这样有意识的吸取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比单单的进行无目的的实践和讲解更加优化。
2.3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时俱进。高职院校在进行“循环式”人才培养模式时,不在限制学生以拿毕业证为期限,我们可以针对技能的提高和当代技能的提升作为专门的培训,可以针对毕业生或者社会上需要汲取技能知识的群体进行培训和提高,这样,树立起工作者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时俱进。
2.4 与企业接轨迅速,打破学历年限的限制,以技能能力为主要考核方式。“循环式”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了学历年限的限制,不再要求学生几年制的毕业方式和考试的考核方式,真正实行企业和学校的双证制度,证书在实习企业或企业中推行,保证了学生技能水平的统一性和真实性,达到企业和学校都认可的毕业方式。
当然,“循环式”人才培养模式也对高职院校和教师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高校、企业、教师等关乎到学生教育各个方面的关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
①高职院校必须具有企业一线生产所需的设备和条件。②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有企业一线工作或者独立承当项目的能力。③高职院校必须要有固定的实训的企业供学生实训的机会。要做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花大力气进行改革和创新,高职院校是随着国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必然带动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推进和改革,只有跟上了经济发展的步伐,我国的高职院校才能蓬勃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世杰.高等职业教育产业化的理论基础探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4).
[2]冉义明,唐晓萍.中国创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理论思考[J].经济师,2011(07).
[3]曹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创新人才素质的内涵构成及其培养路径[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
[4]张尚先,杨湘洪,吴磊.按照“职业岗位群”构建教学体系的实践与探讨[J].机械职业教育,2011(05).
关键词:循环式 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
随着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企业群的逐步扩展,需求的人才也越来越旺盛,同时高职院校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一方面,中国各大高校的扩张对人才的亟需,另一方面,近几年,各个地方的生源连续的萎缩,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生质量与数量急剧下降。
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生产、管理等领域的一线高职技术人才,在专业开设上需要面向企业需求,在课程设置上围绕实际生产工作,强调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获得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但是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教学,发现实际情况与现实还是有差距的,主要的问题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高职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1.1 高职院校的硬件建设不能与时俱进,推陈出新。高职院校的硬件建设和实训环境不能与企业接轨,与企业真实环境差距太大,因经费问题,导致一个设备用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而学生在企业参加工作后,所学的知识根本不能为之所用,所做的实践根本不能满足条件。
1.2 高职院校教师在企业实践机会少,纸上谈兵。高职院校的教师虽然大多数为双师型教师,但大多的企业实践经历多为在暑假和寒假期间,没有完整的在企业实践的经历和过程,导致在教学生知识和技能时,不能太过深入,遇到需要解决的实践问题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解答,导致学生在企业工作时,发现与所学的知识有出入。
1.3 高职院校学生没有企业实践经历,或实践与工作差距大。学生在高职院校经过2年或更多时间的学习和实践,随后进行企业实习,因为所学知识与企业不能正常接轨,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企业实习时,与社会接轨能力差,尤其是近几年的学生,一生的时间都在用来上学,突然之间进入企业工作,有不适应感。要改变以上问题,需要国家和高职院校所在的政府部门大力的支持,同时学校也应在教学方面就人才培养模式上提出大胆的改革和创新,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走出一条新道路,在这里,笔者提出高职院校“循环式”人才培养模式,抛砖引玉,为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探索作一点贡献。职业教育是教育部为了适应我国高级技能人才紧缺的国情,结合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提出的一个新的教育体系。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工作者,职业教育强调理论和实践训练并重,强调以就业为导向,毕业生有直接上岗工作能力,在就业市场更具竞争力。针对职业教育的这个特点,笔者提出“循环式”人才培养模式,“循环式”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学生入学即选定一类企业所需的技能进行集中的培训和授课,然后在企业实训一段时间,再回到学校接受高级技能的培训和授课,或者对不适应该类企业的学生进行转型,进而选择其他类企业所需的技能知识进行培训,在这类循环式的培训和授课过程中,达到学生就业的满足条件,同样也达到了培养学生的最终目的。
2 “循环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2.1 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的就业道路。通过“循环式”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可以在半年的时间里,进行有意识的企业工作抉择,通过亲身实践来达到企业感受的目的,这对他以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如果意识到自己能力不足以从事这门行业,可以选择另外的实习企业和渠道,这大大的方便了学生的就业道路。
2.2 学生可以快速的接触企业,对知识和能力的不足有意识的吸取。学生能提前接触企业,了解自身的不足,同时在此前提下,我们可以进行第二阶段的培养,即通过实习企业的认定,我们可以进行高级技能的学习和讲授,使他向更高层次迈进,实现人生的第二次突破,这样有意识的吸取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比单单的进行无目的的实践和讲解更加优化。
2.3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时俱进。高职院校在进行“循环式”人才培养模式时,不在限制学生以拿毕业证为期限,我们可以针对技能的提高和当代技能的提升作为专门的培训,可以针对毕业生或者社会上需要汲取技能知识的群体进行培训和提高,这样,树立起工作者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时俱进。
2.4 与企业接轨迅速,打破学历年限的限制,以技能能力为主要考核方式。“循环式”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了学历年限的限制,不再要求学生几年制的毕业方式和考试的考核方式,真正实行企业和学校的双证制度,证书在实习企业或企业中推行,保证了学生技能水平的统一性和真实性,达到企业和学校都认可的毕业方式。
当然,“循环式”人才培养模式也对高职院校和教师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高校、企业、教师等关乎到学生教育各个方面的关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
①高职院校必须具有企业一线生产所需的设备和条件。②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有企业一线工作或者独立承当项目的能力。③高职院校必须要有固定的实训的企业供学生实训的机会。要做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花大力气进行改革和创新,高职院校是随着国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必然带动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推进和改革,只有跟上了经济发展的步伐,我国的高职院校才能蓬勃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世杰.高等职业教育产业化的理论基础探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4).
[2]冉义明,唐晓萍.中国创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理论思考[J].经济师,2011(07).
[3]曹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创新人才素质的内涵构成及其培养路径[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
[4]张尚先,杨湘洪,吴磊.按照“职业岗位群”构建教学体系的实践与探讨[J].机械职业教育,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