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市场家族企业发展之道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im_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对家族企业往往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此类企业不是乏善可陈的“夫妻店”,就是一些规模不大的小公司。而事实恰恰相反,如今全球规模最大的企业当中,家族企业占据的份额非常惊人。实际来看,欧美大型企业中家族企业的比例高达三分之一。而在新兴市场上,家族企业在大型企业中的比例有过之而无不及,最高可能达到50%-80%。
  有关家族企业的研究和智慧结晶很多。此类研究往往围绕以下两点展开论述:
  首先,此类研究称,家族企业往往倾向于重点打造自身的适应能力,而非创造突破性增长。数据显示,家族企业的增速明显逊于其他类型企业。家族企业的利润稳定,负债较少,并购交易规模不大,承担的风险往往也较小——种种迹象表明,家族企业更看重稳定性和适应力。
  第二,此类调查还显示,随着企业和家庭的发展壮大,家族成员渐渐退出企业经营角色。他们从企业所有者兼管理者,转变为企业所有者兼投资者,再到只扮演投资者一种角色,并且往往引进家族外的管理人才来带领企业发展前行。
  但我们困惑的是,很多此类研究的数据和推断均来自发达国家。那么对于家族企业,这一事实是否依然成立?有鉴于此,我们对新兴市场上的家族企业进行了研究和梳理。我们选择了来自印度、东南亚、东欧的1500多家家族企业,分析其业绩和发展演进情况,并将其结果与我们已有的发达国家家族企业研究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非常有趣,我们发现新兴市场家族企业的表现和发展轨迹与发达国家的同类企业截然相反,而且这种差异甚至体现在业绩和发展轨迹的方方面面。
  那么新兴市场的家族企业中,家族成员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我们发现90%以上的家族企业中,家族成员身兼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两种角色,积极参与企业的日常管理。在研究这些企业过去200多年的发展轨迹后,随着时间推移,发达市场上家族人员扮演的角色有所减少,但是在新兴市场上,家族成员随着时间推移,往往会扮演更多的角色。
  上述发现不仅与发达市场上的情况截然相反,而且也与我们惯常的认知背道而驰!因此,新兴市场上的家族企业不应只盯着发达市场上的对标企业和数据,而是需要勾勒自身独特的发展路线!它们需要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以下分享三种主要思维:
  1. 长期任职,忌退居二线!
  新兴市场上的家族企业中,家族成员并不一定非要退居二线。我们曾向一些家族成员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能够给企业带来哪些独特且又极具现实意义的东西?”一名家族成员称:“我们能够带来信誉和信任,那么企业的信誉度也会得到相应提升,这在新兴市场上尤为重要。我们可以提供方向,敦促决策制定,并且给予长期引导——我们的目的是要确保家族企业的基业长青。”此类家族成员退居二线,安心当个纯粹的投资者确是极大的浪费。
  2. 量身定制发展路线,忌照搬硬套!
  考虑到家族企业在某些阶段的发展速度很快,即便是那些能力超凡的企业家和女强人,若仅凭顽强意志、个人魅力和勤勉不怠来管理公司亦会捉襟见肘。然而不幸的是,某些家族企业受到某些发达国家企业的启发,一股脑地引入了各式各样的制度、流程、架构和关键绩效指标,最终搞得一团糟糕,而这种情况并不鲜见。这些企业不仅未能获得差异化的企业管理哲学,又没有达到预期的效率水平。它们需要的是建立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式”,结合不同的流程规章以及创业速度,因地制宜的选择和运用。
  3. 发扬“管家”精神,忌贪婪无度!
  我们认为家族企业需要一种特质,我们称其为“管家精神”。这种特质的内涵是耐心、沉着、大度和目标明确,看重的首先是带来更广泛的贡献,其次才是追求财富。在摧毁家族企业价值的种种因素中,家族争端是破坏力最强的一种。很多家族耗费了大量时间用于达成家族内部的各种契约,从而管理家族风险。毫无疑问,这些契约和制度非常重要,而且也是必须的。但是根据我们的经验,唯一有助于缓解家族争端风险的做法就是发扬“管家精神”和树立基本的价值观念,即“企业的未来寄望于家族!”
  新兴市场上的家族企业将成为未来的弄潮儿,而且是拉动未来增长的中坚力量。它们正在各行各业攻城拔寨,逐步成为市场上的领导者。我们认为它们将给全球商业环境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前提是它们能够充分认清自身的特质并且制定适合自身的发展路线。
其他文献
如何在移动互联时代无休止的变化中预知下一轮趋势?如何将趋势和洞察力转化为客户喜欢的创新技术?如何打造出客户认可的产品?创新的本质属性,既是机会,也是风险。创新者必须始终对此保持清醒的认识。  颠覆性产品创新方法  大多数宣称颠覆竞品或行业的产品为什么“颠而不能覆”?市场上的领导品牌,总是要面对自信满满的企业,宣称其产品可以颠覆行业现有结构及秩序。  最近两年里,在新产品发布会上以“砸苹果”开始的就
期刊
领导和管理不同,管理者把事做正确,领导者做正确的事。今天,绝大多数组织都只有管理,而没有领导。它们或许能够非常出色地处理好日常事务,但却不懂得问一声这些事务是否应当存在。  日常工作会赶走非日常工作,扼杀一切有创造性的规划和一切根本的变革。身陷管理琐事让人们不想对他们应该做出的决定承担责任。试图扮演一切角色,会让人偏离真正的领导,耗尽领导者的精力。更糟的是,这就等于在剥夺手下所有潜在领导者学习和证
期刊
燃烧的刚性成本  我们以前做零售也好,做商业也好,有两个成本是非常刚性的,一个叫物流成本,一个叫营销成本。  不管在营业额还是交易额中,有一个比例是不能改变的,比如我们原来毛利率在30%的时候,要争取不能让物流成本超过18%。为什么我提出这个呢?因为现在很多互联网公司杀到传统行业时,对物流成本不惜代价。送过来的盒饭一盒15元,背后8元是物流成本,在营业额或交易成本的占比中超过50%,这还不包括人,
期刊
服务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是最不陌生的一个词,从海尔“星级服务”开始,企业用服务来经营的不在少数,但是企业在服务上的努力并没有给企业带来期望的结果,反而出现了拉高顾客的期望,支付更高的成本,但是顾客并不满意。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我曾专门分析过中国企业服务模式:免费服务。  免费服务这个模式是错误的。如果你不对自己的服务收费,就没有压力迫使企业明确自己的承诺。如果不对自己的服务收费,也绝不会有人关心客户最需
期刊
平台化公司是这几年战略和组织创新的热门话题,特别是互联网企业莫不以平台化号令江湖,连初创企业也都对平台化跃跃欲试。但很多实现了平台化的公司发现,平台化倒是平台化了,却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  整个企业缺乏独特的核心能力,面目模糊,大而不强,特别是应对外部专业竞争乏力;  组织变成一盘散沙,不仅缺乏彼此协同,而且内部恶性竞争不断,平起平坐的业务单元哪个在利益面前都不肯让步;  总部专业能力快速下降,说
期刊
一些陈旧的企业核心定位,在逐渐被企业抛弃,这是因为在动荡的市场和多变的技术面前,它显得跟不上形势了。最新的管理理念认为:任何市场定位都可以被竞争对手快速抄袭,因此,战略优势最多不过是暂时的。  但实际上,以上这些理念只说对了一半,它们将越来越多的企业引向了一条互相摧毁的竞争之路。随着管制放松与全球化的加深,一些竞争壁垒在降低;同时,在进行恰当的资源投入后,一些公司变得更加精简。尽管竞争的确因此变得
期刊
美国总市值超过1万亿美元的互联网公司,称霸互联网营销的4大领域。搜索入口被谷歌占据;亚马逊称霸在线零售;社交网络的巨头是Facebook;而苹果公司则建立了交互式硬件设备的行业标准。  实际上,这里面数字营销业务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不仅对这几大顶级美国企业的走向产生重大影响,也让业界对新技术驱动下的数字营销刮目相看。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企业面临的竞争对手不再是一个或几个,而是“数字生态”所涵盖的所有
期刊
从营销目标和方向变迁角度讲,我把中国营销分为三个阶段:  2013年之前营销的目标:销量增长;2014―2016年营销的目标:保存量;2017年之后,营销的目标:抢占新主流价格带(调结构)。  2013年之前,快消品行业总量在增长,年度差别是增长率不同,企业之间的差别也是增长量不一样。有的时候,甚至20%的销量增长都只能算低增长。  2014年至2015年,快消品行业龙头的销量都在下滑,2016年
期刊
任何机构都存在问题,而问题往往与人有关。事实上,人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企业表现不力的主要原因。  基于全球90多个国家逾2500位企业领导及人力主管提供的数据,德勤最近发布了一份报告。报告称,世界各地的雇主对“领导力开发、人才保留与发展、人力资源再培训以及人才招聘”等人力资本管理重大难题皆束手无策。据我观察,有五种不良人力管理习惯屡见不鲜,无一不危害企业的效益。  不了解真实的公司文化  高级经理
期刊
哈特的契约理论从企业契约性质出发,研究企业契约的不完全性,首先,一份契约不可能将未来发生的事情均包括;第二,即便将来可能料到,但无法把所有事情均在合约时把各方必须采取的行动与权利义务关系完整写出来;第三,即便都写出来,发生争议与第三方裁决时也难以实现。  心理契约源于心理学,契约理论在企业人力资源中有广泛应用。理论上可分为交易契约、关系型契约、理念型契约。无论哪一种契约,均是为劳资双方达到和谐关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