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發展,和諧共生

来源 :澳门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q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當今世界,和平、和諧,是發展主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是我國認定的時代潮流。有學者解釋和平、和諧是指在互相尊重、平等友好前提下,國家之間,民族之間不再兵戎相見,而是禮尚往來,各自做好自己的事。其核心理念表現在澳門就是包容、共生的“澳門價值”。那麼何謂包容、共生呢?
  包容,就是我知道你與我不同,但是我尊重你的存在,包括尊重你的民族感情、文化傳統、宗教信仰、典章規範、飲食服飾、日常習俗、行為方式等等,不歧視,更不會干涉,彼此友好相處,良性互動。因為包容,本澳葡人與華人比鄰而居,相安無事;天主與佛祖各佑萬民,從不相爭;南歐風情與嶺南文化交相輝映,各領風騷;精英與平民豐儉由己,自得其樂。共生,就是同處濠境內,皆為澳門人。不分居澳早晚,不分種族膚色,不分中外語言,都有在此地生存、打拼,世代繁衍的權利。我不與你爭,你不與我鬥,各依民約與法律,或獨自經營,或攜手合作,諸業互補,成果分享,共同造就澳門的過去與今天。正因為共生,澳門歷經風雨,但未聞族群械鬥,未見社會動盪,即使澳葡當局失策之舉,也能以澳門模式解決,不致失控而影響彼此生存。就一般市民而言,彼此早已互為你我生活的一部分,故能守望一方水土,同撐一片雲天。
  當今國際關係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新興經濟體等多種力量崛起,人類的生存與發展面臨氣候變異、資源短缺、環境惡化、恐怖主義氾濫、大規模傳染性疾病等嚴重問題,全球化發展致各國利益融合日益加深。這些問題需要全人類共同應對。但由於各國各地區歷史、文化、民族、宗教、意識形態、社會制度不同,無論過去的殖民主義、帝國主義、軍國主義,還是今天的霸權主義、單邊主義、自由主義,都不可能真正有效地解決問題,甚至帶來動盪、仇恨和戰火。國際關係向何處去?人類道路怎樣走?“澳門價值”提供了有益的啟示,這就是循包容、共生的理念和路徑,走向世界命運共同體。
  西方國際政治理論中有一派強調權力政治,認為國際政治的本質是權力鬥爭。此論既被眾多西方政治家奉為寶典,也是數百年國際關係的真實寫照。只講權力,不講權利,是殖民主義、帝國主義時代的遺產。時至今日,應該創新國際政治理論,突出權利政治,強調國際關係的核心是權利保障與協調。世界各國,無論大小強弱,無論何種社會制度、發展道路,都有其應有的權利,其中既包括各自的利益、尤其是核心利益,也包括平等參與地區與國際事務的權利。這些權利不應被忽視,更不可被剝奪。從“權利”而不是從權力出發,相互包容,共存共生,必能走向命運共同體。
  從集團政治到協商政治來看,那種欲以個別集團和盟國體系掌控全球事務,甚至決定他國命運,悖逆國際社會現實,不得人心,也窒礙難行。全球化背景下種類繁多的問題,應由這個地球上的所有國家共同應對,協商解決。規矩由大家定,方案由大家議,執行由大家做,風險由大家擔,成果由大家享,以合作共贏推動人類進步。而不是誰的肌肉發達,誰的拳頭大,誰就是老大。那是叢林條款,不是民主法則。在全球化、多極化的今天,國際社會民主化已成為全球治理的重要途徑和重要目標。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同處一個世界,唯有國際民主才能建設命運共同體。在這方面,從中國古代“和而不同”理念、“天下大同”理想,到澳門包容、共生價值和“一國兩制”的實踐,都可汲取豐富的思想營養。
  澳門價值,知天命而勤謀生;順時勢而立根本;明規矩而享和諧,三者相輔相成,日久天長修一果,終成一共存協力同成長的命運共同體。所以,人口密集的彈丸之地,有族群區隔,但無族群仇恨;有文化差異,但無文化衝突;有宗教分野,但無宗教紛爭;有社會矛盾,但無社會對立。而這正是澳門成功實踐“一國兩制”最為深厚的歷史文化和社會基礎,也是澳門未來發展至為重要的資產,更是澳門價值之於人類文明最為寶貴的意義所在!
其他文献
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上的升旗儀式。  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七十周年,也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貴刊九月號以《歷史需要怎樣的教育》為專題,發表系列紀念文章,首篇《七十年,是誰被遺忘》以時間為經,掃描抗戰自1937年爆發連同二次世界大戰,到1945年日本宣佈投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全面勝利,既是回顧,也是為了不忘卻的紀念。又以珠海為緯,展現三灶
期刊
路邊,有人揮動雙手期待前面有一輛車會停下,這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出行方式之一了:打的,又叫打車。的士在這個社會中成為了公共交通的重要一環,它在公車的擁擠、緩慢特性之外開闢了新的需求。數十年來,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著這樣的打車經歷,這其中也許被拒載過,也許被欺騙過,也許被冷嘲熱諷過,也許也曾熱情與司機交談過……  然而,這個時代在悄然改變,我們成為電子一族。手機、電腦隨身攜帶,我們想要的聯絡,我們獲
期刊
澳門要提升競爭力,最關鍵的是人力資源,無論是專業的高級人才還是普通的外僱,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引進和留住這些人員,合理分配他們的工作都是值得我們去不斷探討的,受訪者也對澳門的外僱政策提出了他們自己的建議。  澳門街坊聯合總會副理事長周宜心指出,本澳因人力資源不足而引入外僱無可厚非,但當外僱在本澳工作後,伴隨而來的必是外僱衣食住行等的基本生活需要。然而本澳公共空間和公共資源有限,面對外僱數量大
期刊
長久的外僱爭論當中,所有人似乎都將外僱認為是“呼之即來,揮之即去”,需要的時候成為經濟發展的動力,不需要的時候又成為了一種負荷。其實,外僱並非本澳特色,在其他國家和地區,都是一股發展的中間力量,如何處理好這股力量,是值得探討和深思的。  在本期的時事辯論中,來自澳門街坊聯合總會副理事長周宜心,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和文化研究所助理所長宋雅楠,澳門外勞職業中介協會會長歐陽廣球和工聯職業培訓委員會主任梁孫旭
期刊
今期介紹“花王堂區·情牽中西”步行路線中的三巴門土地廟、包公廟及醫靈廟、(鏡湖醫院內)孫中山銅像、消防博物館、蓮溪廟、新橋花園、三盞燈及葉挺故居。  三巴門土地廟供奉著土地公,由同治年建立至今已有一百三十多年歷史。廟內有一古牌匾,刻著“同沾德澤”及“闔家沾恩”,廟宇雖小,但香火環繞。  包公廟建於1889年,當時澳門瘟疫流行,居民才建廟軀疫。包公廟設包相府、趙帥府、財帛宮等,供奉包公、唐三藏、朱大
期刊
廉價的外來勞動力成為支撐澳門經濟發展不可缺少的必要因素,但是外來勞動力同樣也被認為擠佔本地勞動力就業機會,因而引起諸多社會問題和矛盾。特別是外僱的比例分佈不均勻,澳門不難看到大部分外僱的公司企業,也從不缺乏全是本澳勞動者的公司。當下對於企業的外僱,尤其是備受爭議的幾個行業,其外僱比例是否需要改變?是否有需要制定完善的外僱退場機制?  澳門街坊聯合總會副理事長周宜心認為,澳門失業率至今維持1.7水平
期刊
每一階段政策的修改都是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只有當外僱政策與大眾和當下的經濟水平達成共識才是唯一的目標和方式,一味的追求引進或者退場,並不能解決澳門的基本需求。  自1988年澳門正式開始頒佈輸入外僱的條例,十多年來,澳門經歷了多次的暫停與恢復輸入外勞的決議。外勞成為澳門發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麼,跌跌撞撞發展至今的澳門外僱輸入政策,現行的成效如何?應該繼續增加還是收緊審批?  澳門街坊聯合總會副理
期刊
共享經濟浪潮席捲全球,這其中2009年在美國成立的Uber,一舉用共享思維顛覆了傳統汽車出租營運的理念,虛擬平臺闖入現實生活,火花似乎很是激烈。  新模式,新配置  從2013年6月,Uber進入台灣市場,到如今短短兩年多的時間,它掀起的風潮足以震撼台灣社會。Uber新型態服務的盛行,也代表例如共享行為已經從虛擬走向實體世界,過去這些年,我們越來越習慣資訊服務上發生的共享。許多人已經從單純的消費者
期刊
“一國兩制”思維  與家國情懷培育之一  進入21世紀人們無不對“和平”、“和諧”一類詞語寄以更高期盼。和平共處,係指在互相尊重、平等友好前提下國家之間、民族之間不再兵戎相見而是禮尚往來,各自做好自己應做的事;和平發展,是決定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鍵性主題,發展需要有和平環境,離開和平就難以發展;和諧穩定,對於任何一個國家、地區都至關重要,也是驗證其文化傳統以至制度優勢的一個立足點;而和平
期刊
香港警方8月12日無預警的通過釣魚執法,藉助Uber手機叫車App,直接在目的地先後逮捕五名Uber司機,更突襲調查其辦事處,加之先前香港的士界已經兩次上街遊行抗議(緩慢駕駛),港澳城市交通運輸線上的新聞似乎比以往多了不少,雖然今年澳門的士司機還未走上街頭抗議吶喊。  其實關注交通的澳門居民,通過新聞就可以發現去年開始到現在,內地也出現多次出租車罷運、甚至打砸抗議的行為,連海峽那邊的台灣都有計程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