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及应用浅析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3563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中国大量的老旧建筑已进入老龄化阶段,需要维修和加固,本文介绍了混凝土结构加固常用的方法及技术, 并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外粘型钢法在实际工程结构加固中的应用。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外粘型钢法
  Abstract: at present, a large number of old China old building has entered the aging stage, the need to repair and strengthening,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rete structure strengthening the commonly used method and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engineering example, discusses the sticky steel method in the practical engineering structure reinforcement of application.
  Keywords: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Reinforcement method; Stuck outside steel method
  中圖分类号:TU3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我国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有2/3 的大城市处于地震区,近年来,我国相继发生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建筑结构遭受严重破坏。即使在正常情况下建筑物经过长期使用亦有老化问题,现在如果继续使用的话就需要进行加固改造, 在老建筑加固改造过程中需要采取合适的加固措施来满足既有的建筑新的功能和使用要求。本文重点对建筑结构加固的方案及应用技术展开分析讨论,以期从中找到可靠有效的加固技术方案及其应用管理经验,并以此和广大同行分享。
   二、结构加固的基本原则
   现有建筑的加固,应结合结构的受力特点、新的功能要求、周围环境等因素,从安全、适用、经济的角度出发,一般应遵循下列原则:
   1.加固方案应根据建筑物可靠性和抗震能力的鉴定结果的确定,由有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设计。
   2.结构加固必须考虑结构的整体性。新增构件与原结构之间应有可靠连接;加固或新增构件的布置,应消除或减少不利因素,防止局部加强导致结构刚度或强度突变。
   3.加固方案应结合原结构的特点和技术经济指标,采用新技术、新材料,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对高温、高湿、低温、冻融、化学腐蚀等自然环境因素引起的原结构损坏,应在加固设计中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并按设计规定的顺序进行治理和加固。
   5.加固方法应便于施工,质量易于保证。对可能出现的倾斜、失稳、过大变形或局部坍塌等现象,应预先采取安全措施,减少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6.加固施工过程中,发现设计图纸与原结构不符或发现结构其他隐患时,应及时与设计人员沟通,采取有效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
   三、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
   当前,各种类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其构造是复杂多样的,在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变更、追加、加固也成为很平常的问题,通过工程实践及设计经验,本文将一些加固方法进行总结比较。
   1.碳纤维加固法
   近年来,碳纤维材料以其轻质、高强、抗腐蚀、耐疲劳及其温度稳定性而受到土木工程界的日益关注,成为研究与应用的热点。工程实践和试验研究表明:采用碳纤维对钢筋混凝土柱进行抗震加固;可以有效约束混凝土的变形,增强耗能能力,从而使其承载能力及延性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可取得良好的抗震加固效果。碳纤维片材由于其强度高,弹性模量大,用于横向包裹钢筋混凝土柱时,可以有效提高柱的承载能力和延性性能,其作用机理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碳纤维片材横向包裹,其作用类似受剪钢筋,协同钢筋承受剪力。由于碳纤维的抗拉强度远远大于钢筋的抗拉强度,相当于配筋率大大提高,使其抗剪承载力得以显著提高,斜裂缝出现以后构件的变形性能也得以明显改善;另一方面,横向包裹碳纤维,还会对其内部的混凝土起到有效的约束作用,当受压区混凝土达到峰值应力后,具横向膨胀变形急剧增大,碳纤维环向应变显著增大,环向约束力增大,这就使得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的下降变得平缓,极限压应变得以提高,因而推迟了受压区混凝土的破坏过程,充分发挥了纵向钢筋的塑性变形性能,显著改善构件的延性。
   2.粘钢加固法
   用粘结剂(建筑结构胶)将钢板粘贴在已开裂构件需要加固的部位上,以提高结构承载力的一种方法。该方法的应用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在国际上它是一种适用面较广的加固方法,不仅用于建筑,而且用于公路桥梁的加固补强。这项技术简称粘钢加固技术。与传统加固方法比较,它有以下特点:(1)工艺简便,只需对被加固构件的表面进行处理,用建筑结构胶将钢板与之牢固地粘结成一个整体,使钢板和原构件很好地共同工作。(2)加固施工所需的场地、空间都不很大,且钢板粘贴在已开裂构件上一般2d即可受力使用,对生产和生活影响很小,特别适用于应急的加固工程。(3)粘钢加固所用的钢板厚度,一般为2mm~6mm,所以,加固后不影响结构外观,重量增加也不多。(4)加固效果比较明显。
   3.化学植筋技术
   植筋技术是运用高强度的化学粘合剂,使钢筋、螺杆等与混凝土产生握裹力,从而达到预期效果。施工后产生高负荷承载力,不易产生移位、拔出,并且密实性能良好,无需做任何防水处理。由于其通过化学粘合固定不但对基材不会产生膨胀破坏,而且对结构有补强作用,施工简便迅速安全并符合环保要求,是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变更,加固的最有效的方法。它可以应用在各类建筑结构增建、变更等预留钢筋锚定中,还可以用于横梁、柱头、楼板、剪力墙等加固预留钢筋锚定中,也可用于各类钢结构、机械设备等的螺杆锚定中。它主要的技术特点就是:(1)具有高的承载力(剪力、拉力)。(2)对固定的基材不产生膨胀力,适宜边距、间距小的部位。(3)施工简便,时间短
   4.注浆加固法
   注浆加固法主要是针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物由于各种原因产生的各种裂缝,采用环氧树脂类粘合剂及密封剂灌浆加固修补,在不影响生产运营的情况下可以达到预期的强度,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施工快捷,加固效果安全可靠。它的特点是:(1)采用慢速,附压延续灌浆,可以确保树脂注入裂缝细微部位。(2)可以控制注入量,必要时可以补充灌浆料。(3)可根据裂缝大小,注入状况的需要,调整压力。(4)注入量和注入情形可以目视观察。这种技术主要应用范围:混凝土建筑物裂缝的修补,各种构筑物的修补以及桥梁、铁路的附属构件如桥墩、桥台、桥面、隧道等的修补。
   5.增大加固法
   增大加固法是指在原受弯构件的上面或下面浇一层新的混凝土并补加相应的钢筋,以提高原构件承载力的方法,是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加固方法。补浇的混凝土处在变拉区时,对补加的钢筋起到粘结和保护作用,当补浇层混凝土在受拉区时,增加了构件的有效高度,从而提高了构件的抗弯、抗剪承载力,并增加了构件的刚度,因此其加固效果也是很显著的。实际工程中,在受拉区补浇混凝土层的情况较多,原配筋率较低,其混凝土变压区高度较小,因此在受拉区补加纵向钢筋并浇混凝土是提高该梁抗弯承载力的有效方法。
   四、外粘型钢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1.加固原因
   某市某综合办公大楼由于外立面改造和部分房间改造,经检测单位檢测和设计单位校核,部分梁柱需加固改造。经现场察看情况,柱子决定采用外粘型钢法进行加固。
   2.加固设计
   采用外粘型钢加固发时,优先采用型钢,角钢的厚度不应小于5mm,沿梁、柱轴线方向隔一定距离用扁钢制作的箍板或缀板与角钢焊接,箍板或缀板截面不应小于10mmX40mm,其间距不应大于20r(r为单根角钢截面的最小回转半径),且不应大于500mm,在节点区,其间距应适当加密。角钢下端应锚固于基础中;中间应穿过各层楼板,上端应伸至加固层的上一层楼板底或屋面板底。
   本工程,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采用L160X14.L100X10和L90X8作为柱子加固角钢,缀板采用80X5与60X5的扁钢,具体施工图如下图所示:
  3.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
   采用外粘型钢法加固梁、柱时,应先将混凝土表面打磨平整,四周磨出小圆角,并用钢丝刷刷毛,用压缩空气吹净后,刷环氧树脂浆一薄层;然后将已除锈并用二甲苯擦净的型钢骨架贴附于梁柱表面,用卡具卡紧,焊牢,用环氧胶泥将型钢周围封闭,流出排气孔,用在有利灌浆处贴灌浆嘴,(一般在较低处设置),间距2~3m,待灌浆嘴贴牢后,通气施压,即以0.2~0.4MPa的压力将环氧树脂浆从灌浆嘴压入;当排气孔出现浆液后,停止加压,以环氧胶泥堵孔,再以较低压力维持10min以上方可停止灌浆。灌浆后不应再对型钢进行锤击、移动、焊接。型钢表面(包括混凝土表面)应抹厚度不小于25mm高强度等级水泥砂浆(应加钢丝网防裂)做防护层,也可采用其他具有防腐蚀和防火性能的饰面材料加以保护。
   五、展望
   由于我国加固技术出现的历史不是很长, 在各种各样的加固方法中, 对于实际的工程修复与加固混凝土结构的实际经验很有限, 很多加固方法特别是较新型的加固技术缺乏必要的试验数据和监测检测数据, 及设计施工标准及试验标准也不是很健全。目前, 对于实际的工程各种加固方法的受力特性及施工要点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林文修,陈昌松.混凝土加固方法与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李全旺,赵树红.碳纤维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试验分析.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
   [3]GB 50367-2006,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 S ].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S] .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5]卜良桃,施楚贤.建筑结构加固工程设计与施工质量验收手册[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其他文献
摘要:预应力混凝土有很多优点, 在建筑工程中有很大的运用。本文根据工程实践, 总结了应该注意的事项, 并针对问题介绍了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关键词: 预应力 混凝土 梁 施工 技术  Abstract: the prestressed concrete has a lot of advantages, in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 lot of use. T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矿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矿产资源供求关系日趋紧张,我国的地质工作在探索中不断发展,我们要抓住地质工作黄金时期的良好机遇,提高和推动地质找矿工作。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对当前地质矿产勘查中找矿技术的四个基本生产要素进行简要的探讨和分析,罗列出旨在供同行交流参考。  关键词:勘查;地质找矿;生产要素  Abstract: with the
期刊
摘要:住宅小区规划是房地产开发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本文就如何建设富有特点和构思新颖的住宅小区从环境规划、空间布局规划、社会服务环境规划等三方面详细探析,供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住宅小区;规划;设计  Abstract: the residential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planning is an important fact
期刊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现代的建筑设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不断创新的设计理念中,设计师的心理因素、灵感创新和想象力发挥等都是决定现代建筑的设计水平的。创新策略在于建筑设计与城市发展相结合,充分体现人文精神等。  关键词:现代建筑;设计;创新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the
期刊
摘要:简述周期折减的意义和重要性;通过估算结构中非结构构件与主体结构的刚度,找出周期折减系数取值的计算方法,并举例说明。  关键词:非结构构件;侧移刚度;周期与刚度  Abstract: this cycle reduction of significance and meaning; Through the estimating structural components and central
期刊
摘要:随着建筑造型和建筑功能要求日趋多样化,在结构设计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也日益增多,对于工程实际中甲方对于造价方面的特殊要求,结构设计人员既要满足建筑的结构安全又要考虑经济因素,使两者矛盾完美结合统一。根据设计理论和抗震规范结合实际经验提出一些针对结构设计的方法和解决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设计概念设计抗震设防分类  Abstract: with the construction model a
期刊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当前,我国教育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人们在关注如何创办优质或一流学校的同时,重建学校文化作为改变学校现状的有效途径开始步入人们的视野。学校建筑作为学校文化中的表层文化即物质文化,越来越体现出它作为教育物质载体的综合性文化功能。环境包括学校建筑对一个人发展的意义重大。  首先,我们的学校建筑设计需要转变观念。我国的新型学校建筑要摆脱以往整齐划一,
期刊
摘要: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依托,采用平板载荷与动力触探两种不同的方式检测地基强夯处理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经对试验结果整理计算,并结合室内土工试验成果,证明碎石土经强夯处理后强度提高明显,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计算分析过程准确。并为其他类似工程项目的地基处理提高参考。  关键词:强夯 平板载荷试验 动力触探试验 承载力特征值 压缩模量  Abstract:Based on practical projec
期刊
摘要: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迅猛发展,但在施工质量控制及评价方法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分析了影响水利工程施工特点,从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着手,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质量控制  Abstract: th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has made rapid developm
期刊
摘要: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就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一些模式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质量监督  Abstract: based on the author's work experience in China, such as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management mode of some talk about their own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