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菜蛾成虫对几种甜味和苦味物质的味觉反应

来源 :山西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昆虫味觉在其产卵和寄主选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明确小菜蛾对常见植物非挥发物的敏感性,为深入研究小菜蛾成虫取食机制提供行为上的依据,也为寻找新型防治害虫的方法提供新思路,采用喙管伸长反应,通过刺激小菜蛾触角末端研究了小菜蛾对蔗糖、葡萄糖、海藻糖、麦芽糖和果糖等5种不同浓度的甜味物质以及奎宁、苯甲地那铵、黄连素等3种低浓度苦味物质的味觉反应.结果 表明,100 mmol/L的5种糖均可刺激小菜蛾雌、雄成虫产生喙管伸长反应,其中,雌性小菜蛾对蔗糖的反应最强,反应率达57.5%,对果糖最弱,反应率仅为20%;雄性小菜蛾同样对蔗糖的反应最强,对麦芽糖的反应最弱;雌性小菜蛾对甜味物质的味觉反应显著强于雄性小菜蛾;对糖类物质的伸喙反应率随着浓度增大而增大,蔗糖浓度为500 mmol/L时引起反应最强,反应率达60%.低浓度的奎宁、苯甲地那铵和黄连素抑制了雌性小菜蛾的喙管伸长反应,降低其对甜味物质的味觉反应.
其他文献
为探讨山西省中部地区播期对糯玉米棒三叶生理指标、籽粒品质及产量的影响,采用2因素裂区设计,对晋糯18和晋糯20这2个糯玉米品种在6个播期水平下的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等生理指标和蛋白质、淀粉和粗纤维等籽粒主要成分及产量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 表明,随着播种日期的推迟,2个糯玉米品种的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POD、MDA和GSH含量均呈递减趋势,叶绿素a/b、籽粒蛋白质、淀粉、粗纤维等主要成分含量和产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晋糯20号叶
为筛选出以发酵中药渣为基础的适合黄瓜穴盘苗生长的复合有机育苗基质配方,以发酵中药渣、珍珠岩、蛭石3种基质为基础,混配了5种不同药渣复合基质作为黄瓜育苗基质,以草炭∶蛭石∶珍珠岩体积比2∶1∶1为对照,对各复配基质理化性质、黄瓜穴盘苗各生长指标进行测定和综合评价.结果 表明,T2处理(中药渣∶珍珠岩∶蛭石体积比为3∶1∶1)和T3处理(中药渣∶珍珠岩∶蛭石体积比为4∶1∶1)的复配育苗基质能满足黄瓜穴盘育苗基质要求;且T2处理的株高、茎粗、发芽率显著高于对照,T2处理的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根尖数等根系生长指
设置0(CK)、0.01、0.05、0.2、0.5和1.0 g/L的CaCl2和CuSO4溶液,分别对黑豆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并分析黑豆芽苗菜生长和生理活性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与CK相比,较高质量浓度(0.5~1.0 g/L)CuSO4溶液处理后黑豆芽苗菜的发芽势显著降低,1.0 g/L质量浓度下发芽率和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当CuSO4质量浓度大于0.2 g/L对黑豆芽苗菜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有提高作用,当质量浓度大于0.01 g/L会抑制苗长,各CuSO4溶液对黑豆芽苗菜干鲜质量和发芽率影响较小;当CaCl
通过优化微波处理和气相色谱分析条件,建立洋葱中乙草胺、甲草胺、异丙甲草胺、丁草胺和丙草胺5种氯代酰胺类除草剂残留测定方法.结果表明,通过量化微波处理得到最佳条件:洋葱大小为1 cm2,微波功率密度为14 W/g,微波时间密度为0.7 s/g.样品处理后,经乙腈均质提取,盐析后提取液经Florisil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上机测定.优化的色谱条件为:DB-17(30 m×0.25 mm×0.25μm)石英毛细管柱,程序升温分离,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1.00μL,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在优化的条件下,
无花果是人们喜爱的优质水果,不仅果实营养丰富,还具有较高的医药价值.为促进浙江省杭州地区无花果产业的发展,提高当地无花果的产量和品质,现从选地、建棚、品种选择、定植前大棚准备、定植、大棚管理、肥水管理、树形调整、病虫害防治、采收等生产环节,系统介绍了杭州地区无花果大棚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当地种植户参考借鉴.
采用计时电流(i-t)法将石墨烯和聚苯胺沉积在玻碳电极表面,制备了一种新型电化学传感器用于氯霉素(CAP)残留的检测.试验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方波伏安法(SWV)对CAP在-0.70 V左右的还原峰电流进行检测,实现对CAP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对检测条件进行优化后,得到最佳条件为石墨烯在-1.3 V电位下电沉积700 s,聚苯胺在0.55 V电位下电沉积480 s,缓冲溶液为0.5 mol/L、pH值8.0的PBS.考察电极性能发现,CAP峰电流与其浓度在0.3~800μmol/L范围内存在2段线性
为深入了解盐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AMF)对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探究AMF对蒲公英耐盐性的效应,并为改良盐碱化农林及城市用地提供新思路,在盆栽条件下,对蒲公英接种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并用不同浓度(0、100、200、300、400 mmol/L)的NaCl溶液进行处理,利用ICP-AES法测定了植株地上部K、Ca、Mg、Fe、Cu、Zn、Mn的含量.结果 表明,接种处理60 d时AMF与蒲公英形成了明显的共生结构,盐胁
明确山西省玉米种植区土壤养分含量现状,为当地土壤养分调控和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依据2019年山西省统计年鉴,选取山西省玉米种植面积最大的原平市和寿阳县,以及山西“农谷”建设区太谷县,作为研究典型代表区,根据各县土壤类型、地形特征以及种植区划,采集耕层(0 ~ 20 cm)土壤样品,分析土壤有机质、硝态氮、速效钾、有效磷、6种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及其10个土壤养分因子相关性分析.结果 表明,山西省玉米种植区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范围为4.10 ~ 53.98 g/kg,平均值为17.52 g/kg,土壤有机
通过研究沙棘木蠹蛾性引诱剂诱捕到的非靶标昆虫的多样性,为沙棘木蠹蛾性引诱剂的林间使用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为减少非靶标昆虫对性引诱剂的影响奠定基础,从而更好地防治沙棘木蠹蛾,以山西省交城县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沙棘林为研究区,采用随机抽样法,分别随机选取3块平地和3块坡地,利用性引诱剂监测法,诱捕沙棘木蠹蛾成虫,并选取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以及辛普森优势度指数分析诱捕器内非靶标昆虫的多样性及其对诱捕效果的干扰.结果 表明,沙棘木蠹蛾性引诱剂会诱引双翅目、鞘翅目、膜翅目、鳞翅目和半翅目的
噻虫胺是新烟碱类杀虫剂,可用于防治蚜虫、蓟马、飞虱等半翅目、双翅目和某些鳞翅目害虫,该药剂既可用于茎叶喷雾处理,也可用于土壤处理.为测定噻虫胺药剂通过种子处理对花生田蛴螬的防治效果,筛选适宜药剂种子处理用量,使用48%噻虫胺SC分别以1、2、4、8、12 mL/kg种子的用量对花生种子进行拌种处理,以60%吡虫啉FS 3 mL/kg种子和30%毒死蜱CS 20 mL/kg种子拌种处理作为对照,采用大田种植小区试验,在花生荚果膨大期使用不同处理的花生植株室内饲喂蛴螬,并在花生收获期调查各小区花生果的危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