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是历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mao8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课程标准中的每一项课程目标都提到了关注现实的重要性: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以实证精神对待历史与现实问题;能够客观评判现实社会中的问题;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能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回归现实是历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历史教学必须具有现实关怀。同时,回归现实会促进对历史和现实更深入的理解,促进思维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的教学为例。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理清每一个阶段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或受阻的原因、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把握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脉络,从整体上思考影响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因素,更要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结点。在本课可以挖掘这样一些时代要素:张謇精神的当代意义;政府、企业、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
  有些教师在设计本课时习惯引用张謇的材料,但是大多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没有去深入挖掘张謇精神,没有全面分析以张謇为代表的当时的社会精英在推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教师要在课堂中带领学生去聆听个人与社会、世界与本土、传统与现代、科学與人文的对话,去感受基于中华儒家文化汇融西方商业伦理而创生的中华商道与企业家精神,在中西方文明碰撞中海纳百川、拥抱时代、与时俱进、对外开放的创新精神。这对当今商业道德文化和企业家精神的重建有着重要的文化传承和历史借鉴意义。南通学子更是要传承张謇精神,建设家乡,回报社会。
  同时,我们还需要思考政府和企业的关系。晚清政府、北洋政府、南京政府统治前期都给企业发展的自由,民族工业迎来了经济发展的春天。之后,国民政府的统制经济、 恶性通货膨胀给民族工业致命打击,进入寒冬。严复说:“身贵自由,国贵自主。”民族企业拥有自由就一定可以得到发展吗?张謇的企业在遭遇困境需要资金的时候,如果有政府的支持和帮助,是否有转机呢?政府和企业需要怎样的相处模式呢?民族企业在各种不利环境中怎样才能得到发展呢?带着种种问题,教师引领学生从企业家的呕心沥血、政府作用的悖论、民族企业如何谋求发展三个角度去探寻近代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历程,以期对今天中国工业化道路有所启发。
  关于经济史的讲述,不应该只有干巴巴的数字,可以向学生讲述张謇创业的故事,要把张謇实业救国的爱国情怀、潜心经营家乡南通的乡土情结、办教育兴文化的视野和格局通过精彩的故事展现出来,要讲出张謇的企业兴衰成败的命运和他本人的无奈、执着;要向学生提供学术界最新的史料,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展示的材料不仅要对学生有思维的触动,更要有情感的冲击,要让学生去感受历史人物的思考、奋斗、成功、失败、矛盾、无奈,用人性的丰富、复杂和光辉打动学生的心灵。从张謇身上,我们看到了企业家在推动民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扛鼎之力,感受到了他们实业救国、振兴民族、福泽家乡的家国情怀。但同时也感到了心痛和遗憾,当张謇的企业遇到危机的时候,北洋军阀政府不仅不能给企业提供支持和领导,军阀的混战更是让企业处于崩溃状态。所以,我们还要探讨政府和民族工业的关系。通过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我们可以看到:继晚清新政以来,只要政府积极营造有利的社会环境,如保障市场经济、保护私人所有制等,民族企业就会不断扩大再生产。然而,一旦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对经济权利、财产权利和决策权利进行管控,都是对个人自由的限制,必然抑制个人的经济活动和创新动力,必然阻碍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学生可以通过教材找到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对经济进行全面控制,剥夺了民族经济发展的自由空间。官僚资本掠夺国民财富、挤压民族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国民政府为了获取美国对其内战的支持,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和实行的恶性通货膨胀将民族资本逼入绝境。
  在回答“历史是什么”这个问题的时候,英国历史学家E.H.卡尔认为:“历史是历史学家与历史事实之间连续不断的、互为作用的过程,就是现在跟过去之间永无止境的对话。”历史课程目标指向现实,教师需要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增强学生对现实关系的洞察力和把握力。
其他文献
中国现阶段的教育侧重点在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实现创新教育,为社会培育出更多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时代赋予教育事业的重要使命。在传统教育中,“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育。针对上述情况,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营造氛围,培育学生的创新思想   要想取得更好的历史教学效果,就不能一味地使用传统教学方法,要根据实际课堂教学情况使历史情景再现。历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為目标。深度学习是一种新颖的思维方式,也是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法。笔者在本文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对如何促进初中学生的深度学习做些有益探索。  一、深度学习概念解释  深度学习对应的是浅层学习。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马顿和萨尔约提出,深度学习要求学习者能够初步理解所学知识,并学会用批判性思维对待所学内容,
期刊
在历史教学中引入史料,能够辅助教师进行基础知识讲解,提高学生的历史辨析力,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印象。但是,从目前历史学科的教学中可以看出,仍有部分教师不知道如何有效地使用史料,导致历史学科教学缺乏学科特色。因此,为了促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教师应当提高对史料的重视程度,并通过史料的引入,提升历史教学实效。  一、巧用史料,深化认知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史料的引入,让史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依托故事、话题、人物、时事、问题等主线,用教学情境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引领学生思考、互动,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教师要挖掘材料内涵,设计具有内在关联的情境串,让课堂结构清晰明了、环节过渡自然,调动学生的求知热情,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提升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合理选择主线,融合相关内容,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障碍。  一、创设情境,把握原则   教师要采用
随着人们对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各个学科知识积累、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显得尤为重要.化学作为重点学科之一,如何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重中之重.在化
礼仪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方面,在道德与法治课堂引入礼仪教育有助于规范初中生的行为,提升学生的内在修养。作为提升学生道德素养的主要课程,教师要探究如何将礼仪教育与日常课程教学相结合,从而帮助初中生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一、挖掘教材中礼仪教育内容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专门介绍礼仪的内容比较少,但是很多内容都与礼仪有着密切联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深度研读教材内容,挖掘教材中涉及礼仪方
“互联网 ”是当今社会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教育也需顺应时代发展与新技术进行有效融合。教师应合理、巧妙地对课堂教学进行必要的延伸与拓展,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在教学中的主体性,进而使教学效果与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在“互联网 ”背景下,政治教学现状   1.过度依赖“互联网 ”与新型教学形式,却忽略了传统教学形式。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教学形式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在“互联网 ”背景下,越来越
初中历史教学目标之一是弘扬民族精神与道德规范,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笔者在本文首先从应试教育视角下分析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培育核心素养对学生的重要意义两个层面阐述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引入核心素养概念的缘由,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引入核心素养概念的缘由  (一)应试教育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呆板。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衡量教
期刊
新高考背景下开展高中地理说题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带领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从而掌握地理知识和解题方法,在高考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地理说题教学的关键点分析   高中地理说题教学工作的开展,要注重把握地理学科的特点,关注学生的学情,使地理说题教学更有针对性,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高中
202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日,历史在此树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在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我们回首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追忆革命英雄人物,倾听英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