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铁人三项运动员的紧张刺激遇见摄像师的沉稳干练,当登山运动员的热血执着遇上制片人的高瞻远瞩,当个人爱好与职业相遇,这些精彩元素所碰撞出的火花便构成了陈汐这近十年的极限运动节目制作生涯。
也曾是门外汉
相信大多数看过陈汐履历的人都会以为制作过众多体育节目的他是科班出身,但出乎意料的是陈汐在大学所学的专业是自动化,可以说最初的他对于电视节目制作是个不折不扣的门外汉。大学毕业后,陈汐开始了在一家银行做网络维护的工作;一年时间匆匆而过,日复一日相似的工作让他开始心生退意,“我做技术倒是很擅长,但是这样的工作让我觉得无聊,不想继续做下去。”
凭着一股想做就做的勇气,2005年陈汐辞去了在银行的工作,正式加入中央电视台。那时的他对于电视节目的拍摄制作还一窍不通,所以他从摄影助理做起,从扛架子学对编机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体育人间》栏目就是陈汐迈向导演、制片人的起点。谈到《体育人间》,这档当年CCTV5唯一的体育纪录片节目,陈汐充满了感激。“我就踏踏实实的学,什么事儿前辈叫到我,我都去做,慢慢的我就了解了更多内容:前辈剪片子的时候我就坐旁边看人家怎么剪,为什么要把两个不同的画面拼在一块,每个老师剪片子我都盯着看,不停的看也就不停的有收获。”
真正计陈汐收获信心的是2006秋天年关于“微笑行动”的一个节目。“那时候正赶上奥运前夕,领导说要做一个关于微笑的片子,我想我就试试吧,这个活儿我就接下了。现在想起来当时还真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意味。说干就干,我找来和我一块实习的一个好哥们,又联系了母校北京工业大学的学生会,挑选了三个大学生做拍摄主角。为了能更好的拍摄,当时我写了非常详细的策划,最后做出了一个还比较像样的节目。应该说我当时在电视台的第一炮还算打响,领导对于我做节目也比较放心了。”除此之外,陈汐还遇上了一次技术改革——非线性编辑替代对编机的使用。由于学的快,对电脑熟悉,年轻陈汐不仅熟练掌握了非线性编辑,时不时的他还会为别的同事解决使用问题。一次拍摄、一个契机,就这样,2006年到2008年间陈汐拍摄了很多节目,也剪辑了很多片子,他的技术越来越熟,眼界越来越广,制作的节目也越来越好。
工科出身的陈汐可以算是一个技术控,他学习软件、机器的操作应用非常快,虽然大学学的是自动化专业,但进入电视行业后很快他就如鱼得水。“其实我觉得技术之前是相同的,所以我上手很快,虽然我现在已经不怎么碰硬件了,但还是会有朋友司我电脑、手机坏了要怎么修。”陈汐笑谈。
把爱好与事业相结合
相对于很多从事着自己所不喜欢职业的人来说,陈汐算是很幸运的。体育是他的爱好,节目制作是他的工作,当二者相结合,便成为了陈汐所热爱的事业。
大学期间陈汐从事的运动项目是健美,虽然在那期间从来没有进行过登山运动,但他对登山始终抱着极大的热情。“当时我下载了很多登山的视频看,但那时候网络电脑都不发达,下载视频时非常困难。我记得2003年中央电视台直播攀登珠穆朗玛峰,我就坐着一直看一直看,心里羡慕那些登山的人,也更羡慕那些拍登山的人,就特别希望自己有一天也可以去做高山摄像。”
这个梦想在四年后终于成为了现实,2007年中港联合攀登玉珠峰南坡,因为身体素质好等优势陈汐和他的师傅被选中去全程跟拍。虽然这是他第一次上冰,身上负重也比较大,但想着要第一个登顶的他一路上都很拼。“我当时就是第一个登顶的人,还背着很沉的机器器材,我记得当时用的是索尼Z1C吧,那天在山顶拍摄的素材还上了当晚的新闻联播。但我登顶后就有脑水肿了,强度太大脱水了,后来回到过渡营地歇了半个小时喝了好多水才恢复了。这是我第一次的登山经历,很鲁莽,但是收获还是很多。”
有了第次高山摄像的经验,陈汐接二连三参与了很多拍摄活动。2008年拍摄珠穆朗玛峰火炬传递,而后参加韩国KBS卓奥友南坡徒步纪录片的录制,还担任大型登山题材纪录片《风雪磨人》摄像。
“2008年后我慢慢变得理性,开始觉得登山很危险了,也就慢慢不登山了。”陈汐在电视做的体育节目都不是传统的体育项目,比如马拉松、铁人三项等户外极限运动。2009年至2010年他做了很多关于这类的片子,“那是我创作的高峰期。”2011年,中央电视台要成立一个户外运动和极限运动的新栏目,陈汐便离开了工作六年的《体育人间》加入了这个新栏目。
新的起点
如今陈汐的身份是环宇体育的制片人,这是一家以做自行车项目为主的网站,陈汐在这里继续着对于体育的热爱。
跟自行车节目结缘是在2012年,一支荷兰的职业车队想拍摄一个关于车手的故事,需要一个既懂自行车又懂节目制作的人,“要说懂这两样,那就是我了,现在的话可能更是我了。”当时还在中央电视台就职的陈汐请了一个长假,带领一个四人的摄制组飞往国外拍摄这部名叫《车手计成》的纪录片。
为了更好的拍摄,陈汐和他的团队带了满满一大车的设备,其中就有佳能5D MarkⅢ、索尼FS700和当时尚未十分流行的多轴飞行器。“因为做了很多年的影像,我知道慢动作最能体现体育之美。之前一直有关注索尼FS700,当时应该算是这款机器在国内最早的使用者了。”除了在设备上的精心准备,陈汐还希望用创新的拍摄方式,让影片呈现出让人耳目一新的效果;他准备了航拍小飞机,运用高速摄影和电控轨道的逐格摄影,通过航拍、慢动作和逐格来展现体育的极致之美。虽然这次的拍摄多多少少还有遗憾之处,但对于陈汐来说,对自行车的热爱是越来越深。
如今环宇体育主要做自行车与铁人三项的赛事报道、专题片和直播。“我们现在主要用的机器还是以索尼FS700、佳能5DMarkⅢ和佳能C300为主,也会适当使用一些运动摄像机。除了自己作讯号,我们也会买版权,总体来说我们现在是为电视台和赛事组委会做专业服务。”
现在的陈汐,打算汇聚一大批有技术有梦想的人才,用电影的技术手段和理念来做电视节目,欢迎大家多多关注他们的作品。
责编/张蓓蓓
也曾是门外汉
相信大多数看过陈汐履历的人都会以为制作过众多体育节目的他是科班出身,但出乎意料的是陈汐在大学所学的专业是自动化,可以说最初的他对于电视节目制作是个不折不扣的门外汉。大学毕业后,陈汐开始了在一家银行做网络维护的工作;一年时间匆匆而过,日复一日相似的工作让他开始心生退意,“我做技术倒是很擅长,但是这样的工作让我觉得无聊,不想继续做下去。”
凭着一股想做就做的勇气,2005年陈汐辞去了在银行的工作,正式加入中央电视台。那时的他对于电视节目的拍摄制作还一窍不通,所以他从摄影助理做起,从扛架子学对编机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体育人间》栏目就是陈汐迈向导演、制片人的起点。谈到《体育人间》,这档当年CCTV5唯一的体育纪录片节目,陈汐充满了感激。“我就踏踏实实的学,什么事儿前辈叫到我,我都去做,慢慢的我就了解了更多内容:前辈剪片子的时候我就坐旁边看人家怎么剪,为什么要把两个不同的画面拼在一块,每个老师剪片子我都盯着看,不停的看也就不停的有收获。”
真正计陈汐收获信心的是2006秋天年关于“微笑行动”的一个节目。“那时候正赶上奥运前夕,领导说要做一个关于微笑的片子,我想我就试试吧,这个活儿我就接下了。现在想起来当时还真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意味。说干就干,我找来和我一块实习的一个好哥们,又联系了母校北京工业大学的学生会,挑选了三个大学生做拍摄主角。为了能更好的拍摄,当时我写了非常详细的策划,最后做出了一个还比较像样的节目。应该说我当时在电视台的第一炮还算打响,领导对于我做节目也比较放心了。”除此之外,陈汐还遇上了一次技术改革——非线性编辑替代对编机的使用。由于学的快,对电脑熟悉,年轻陈汐不仅熟练掌握了非线性编辑,时不时的他还会为别的同事解决使用问题。一次拍摄、一个契机,就这样,2006年到2008年间陈汐拍摄了很多节目,也剪辑了很多片子,他的技术越来越熟,眼界越来越广,制作的节目也越来越好。
工科出身的陈汐可以算是一个技术控,他学习软件、机器的操作应用非常快,虽然大学学的是自动化专业,但进入电视行业后很快他就如鱼得水。“其实我觉得技术之前是相同的,所以我上手很快,虽然我现在已经不怎么碰硬件了,但还是会有朋友司我电脑、手机坏了要怎么修。”陈汐笑谈。
把爱好与事业相结合
相对于很多从事着自己所不喜欢职业的人来说,陈汐算是很幸运的。体育是他的爱好,节目制作是他的工作,当二者相结合,便成为了陈汐所热爱的事业。
大学期间陈汐从事的运动项目是健美,虽然在那期间从来没有进行过登山运动,但他对登山始终抱着极大的热情。“当时我下载了很多登山的视频看,但那时候网络电脑都不发达,下载视频时非常困难。我记得2003年中央电视台直播攀登珠穆朗玛峰,我就坐着一直看一直看,心里羡慕那些登山的人,也更羡慕那些拍登山的人,就特别希望自己有一天也可以去做高山摄像。”
这个梦想在四年后终于成为了现实,2007年中港联合攀登玉珠峰南坡,因为身体素质好等优势陈汐和他的师傅被选中去全程跟拍。虽然这是他第一次上冰,身上负重也比较大,但想着要第一个登顶的他一路上都很拼。“我当时就是第一个登顶的人,还背着很沉的机器器材,我记得当时用的是索尼Z1C吧,那天在山顶拍摄的素材还上了当晚的新闻联播。但我登顶后就有脑水肿了,强度太大脱水了,后来回到过渡营地歇了半个小时喝了好多水才恢复了。这是我第一次的登山经历,很鲁莽,但是收获还是很多。”
有了第次高山摄像的经验,陈汐接二连三参与了很多拍摄活动。2008年拍摄珠穆朗玛峰火炬传递,而后参加韩国KBS卓奥友南坡徒步纪录片的录制,还担任大型登山题材纪录片《风雪磨人》摄像。
“2008年后我慢慢变得理性,开始觉得登山很危险了,也就慢慢不登山了。”陈汐在电视做的体育节目都不是传统的体育项目,比如马拉松、铁人三项等户外极限运动。2009年至2010年他做了很多关于这类的片子,“那是我创作的高峰期。”2011年,中央电视台要成立一个户外运动和极限运动的新栏目,陈汐便离开了工作六年的《体育人间》加入了这个新栏目。
新的起点
如今陈汐的身份是环宇体育的制片人,这是一家以做自行车项目为主的网站,陈汐在这里继续着对于体育的热爱。
跟自行车节目结缘是在2012年,一支荷兰的职业车队想拍摄一个关于车手的故事,需要一个既懂自行车又懂节目制作的人,“要说懂这两样,那就是我了,现在的话可能更是我了。”当时还在中央电视台就职的陈汐请了一个长假,带领一个四人的摄制组飞往国外拍摄这部名叫《车手计成》的纪录片。
为了更好的拍摄,陈汐和他的团队带了满满一大车的设备,其中就有佳能5D MarkⅢ、索尼FS700和当时尚未十分流行的多轴飞行器。“因为做了很多年的影像,我知道慢动作最能体现体育之美。之前一直有关注索尼FS700,当时应该算是这款机器在国内最早的使用者了。”除了在设备上的精心准备,陈汐还希望用创新的拍摄方式,让影片呈现出让人耳目一新的效果;他准备了航拍小飞机,运用高速摄影和电控轨道的逐格摄影,通过航拍、慢动作和逐格来展现体育的极致之美。虽然这次的拍摄多多少少还有遗憾之处,但对于陈汐来说,对自行车的热爱是越来越深。
如今环宇体育主要做自行车与铁人三项的赛事报道、专题片和直播。“我们现在主要用的机器还是以索尼FS700、佳能5DMarkⅢ和佳能C300为主,也会适当使用一些运动摄像机。除了自己作讯号,我们也会买版权,总体来说我们现在是为电视台和赛事组委会做专业服务。”
现在的陈汐,打算汇聚一大批有技术有梦想的人才,用电影的技术手段和理念来做电视节目,欢迎大家多多关注他们的作品。
责编/张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