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永中:偏执狂的设计之路

来源 :财富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xueer29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被誉为“设计师中的哲学家”。他的设计精致简约,大气沉稳,能令浮躁的人心沉静下来。他引领了中国原创家具业的风潮,从不浮于表面,只为探讨设计最深层的意义。


  与吕永中的采访地点约在了他位于宜山路的“半木之家”。雅致的空间,被他打造成了一个个独具创意的客厅、书房、茶室、卧室……原木色系的家具,几经考量后打磨出来的造型,一经踏入,就能令人立刻感受到浓浓的东方韵味,书卷气十足。
  在一间类似客厅的空间内,我们见到了刚刚忙碌完的吕永中,他热情地与我们打了招呼,并吩咐身边的助理泡上一壶茶,然后坐下来与我们聊天,浑身都散发出一种安静,低调的气质。整个采访过程中,他语速飞快,思路敏捷,令事先准备好的采访提纲突然变得没有了意义。也就是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下,吕永中向我们讲述了自己对待设计的偏执,以及半木的十年历程。
  缺了一张桌子,诞生了“半木”
  今年是“半木”成立十周年。十年前,没有人看好中国的原创设计,家具业内抄袭成风,经常能看到大量“借鉴”北欧、日本和美国的设计。吕永中就是在这样严峻的情况下,创立了“半木”。这看上去很像是一种作为设计师的使命感,但他却说当时的契机只是因为家里缺少了一张桌子。
  “十几年前,我的新家刚刚完成装修,却发现少了一张桌子,于是我就去市场上找,但都没有合乎心意的。”吕永中说道。于是他就决定自己设计,并找来当时为新家装修的木匠师傅来制作。“在之前装修的过程中,我就发现陈师傅对分毫尺度的精确把握,对空间的理解和想象都让人惊讶,只不过是由于中国传统手工家具行业日渐式微,才让他沦为了装修包工头。”这份遭遇深深触动了吕永中,从那时起,他就开始琢磨着如何能将这份传统文化延续下去。
  2004年,吕永中建立了自己的木作研发基地,与从业二十多年的木匠师傅一起和木头打交道,熟悉每一种木头的脾性。吕永中偏爱木头,他认为东方人的骨子中都有那么一点“木”性。在他眼中,木头是有生命的,它不像金属那么锐利,是温润、自然而温暖的。


  2006年,吕永中在上海马当路开了第一家23.5平方米的小店,用这种方式来展示作品,并取名为“半木”。充满禅机的名字,代表着吕永中对它的期许。相对于“满”来说,“半”是另一种较好的、有意为之的状态,一种物质和精神的平衡。“取半舍满”,吕永中的初衷是不做满,通过一点留白把独立思考和最终的决定权交还到器物的拥有者和使用者手中。
  十余年来,吕永中陆续创造了“篆书”椅,“片舟”凳几,“徽州”大班台,“苏州”椅,“清风”禅榻,“玫瑰酸枝鼓腿带托泥罗汉床”等多件经典作品。而这些作品的名字也引发了我们的好奇,在我问及是否会定期前往国内的各个城市寻找灵感时,吕永中说自己其实从小时候就开始学习书法、绘画,在年轻时就十分喜欢古老的器物,会经常去旧货市场转悠。“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并在日后的某个时间点被触发出来。所以我后来所做的设计都和一直以来的兴趣爱好以及早期的积累有关。”他这样说道。“从事这个行业太久之后,我就开始有点厌烦设计的那套惯用方式了,反而希望能够有感而发地去完成创作。因此在设计初期我只会明确大方向,但不会事先描绘出结果,在创作的过程中再将作品不断演绎出来,随后才根据每一件不同的特性来命名。”
  多一点偏执,“家具”是件严肃的事
  十年来,半木的每一件家具都出自吕永中之手,从一个源头的灵感小样,到最后的1:1推敲的手稿,修改各种结构细节的图纸……他都坚持使用最原始的方式,通过纸和笔达到心手合一。在他看来,这是自己与设计靠得最近的时候。
  在“半木之家”一楼大厅中,有一间绘图工作室,一个巨大的画架占据了空间二分之一的面积,四周环绕着各种尺子工具、涂改液、小模型、一些铅笔稿和图纸……这是吕永中工作的方式,工作台一定要足够大,工具一定要在身边,铺开所有纠缠着的无边想象和限制条件,他要在其中找到一根线索,然后开始庖丁解牛。
  “半木”的家具设计在材料、美学的要求上都很严格,制作工期也耗时很久。但尽管如此,吕永中也表示自己不想因为利益而放低一丝标准。“因为我想明白了一个道理,中国不缺一家家具厂,也不缺一家上市公司,缺一些偏执狂。”
  当然,因为在市场上大受欢迎,“半木”也很难抵挡行业内的“抄袭”风气,不过对此吕永中倒是表现得很坦然。“我觉得从行业里面大家都在抄欧洲日本的设计,到现在开始抄国内的设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件好事。”他提到自己起初對山寨产品也十分反感,但后来就渐渐想明白了,“设计师创立一个品牌,就是为了去探讨更多的可能性,让行业内有更多的原创作品,不要总是千篇一律的,这才是最大的价值所在。至于山寨,我觉得外形可以模仿,但整个品牌系统,包括产品、体验、服务体验等都是无法被人轻易抄袭的。”


  而“半木”之所以能在风起云涌的家具市场上屹立不败之地,是因为吕永中在设计家具时,总是先从实际出发,“舒服”是他设计最大的准则。“比如我们在设计椅子的时候,针对中国人的人体工程学,针对人在不同情况下的坐姿与行为习惯,做了很多非常落地的研究和实验。我们对于椅子的要求就是:靠背要把腰托好、坐垫要软硬适中、有一点弹性、扶手要托住……坐在这样的椅子上,它自然而然地承托住你的身体,一天下来都不会疲累。”吕永中说道,“顾客的反馈都还不错,之前有位顾客买了一对半木的椅子,隔了三年时间,又来买了一整屋子的家具。”吕永中说道,“这说明他对我们的产品很满意,才有信心买这么多东西。” 还有一次是在半木北京的展厅,他和客人坐着从晚上一直聊到凌晨两点,两人都不觉得累,也足以证明了椅子的舒适度经得起考验。   他在采访时数次提到了“能量”这个词,我们好奇于在他眼中,“能量”究竟代表了什么,他这样回答道:“就好比一个椅子讓你坐得舒适,或是一张桌子的表面肌理处理得很平滑,让你愿意去抚摸,从而感到愉悦,那么这种细微的感受就是一种能量,可以填补人们的心灵。我觉得现代人的生活离自然太远了,所以我希望可以通过设计作品将人们带回自然,重新体会最原始的温暖。”
  在吕永中看来,“家具”是一件严肃的事。“家具一定要耐看实用,它不像是一件衣服,说扔也就扔了,客户在选购家具时都是慎重的。”因此,“半木”的每一件产品都要花费1年多的时间研发,随后吕永中还要亲自试用半年以上,不断地进行调试,在确保使用体验上没有任何问题之后,再推向市场。他笑称自己在设计上的确有那么一些偏执,但这其实也是对消费者负责的体现。“我经常和团队强调,我们要认真做事,确保顾客可以认真选购,这样才能物尽其用,让生产出的每一件家具都能被长久地使用下去。”
  用设计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吕永中说多年来,他一直都在研究如何用东方的方式来诠释设计,无论是过去的室内空间,还是如今的家具产品,都透露出浓浓的东方韵味。在“半木之家”中,我们看到最多的就是书房和茶室,吕永中认为这是最能代表东方特色的空间。“西方人不喝茶,他们聚会的形式就是一个大沙发,然后所有人窝在里面喝咖啡,喝酒。但是中国人不一样,我们的茶道文化拥有千百年的历史。”他说道,“所以你会发现西方人设计的家具都不适合喝茶。茶关乎时间美学,所以与之相匹配的家具一定要保证舒适度。”他称自己平日里源源不断的设计灵感,就是根据中国人不断变化的生活方式和美学要求而来,希望能够提供更为完善的生活设施。


  当然,作为设计师,产品固然重要,但吕永中内心所真正希望的是,“半木”的家具可以成为一道门,跨过这道门,人的价值观和生活状态都能被修正,从而积聚能量。“曾经我就陪一个客人去买过衣服。”谈到这段经历,他自己也笑了起来,“居住空间的改变,会令很多人都对自身产生更高的要求。”
  我们常说,“环境塑人”,空间会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的说话方式,穿衣打扮,甚至对生活的态度。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化”,让吕永中感到欣喜。“一直以来,我所推崇的都是优雅的、东方的生活方式,我希望我们所创造和追求的这种‘半’的哲学,传达出的这种能量,可以感染到每一个置身于其中的人。”
  20余年来,吕永中与设计形影不离。当被问及究竟是喜欢室内设计还是家具设计时,吕永中想了一下,说道:“建筑、室内或是家具设计都只是一种手段而已,我喜欢的设计是,其中蕴含着值得探讨的命题,可以用设计来展现理念,这才是最有趣的地方。”于是他将自己的人生感悟、设计哲学都隐藏在一件件作品中,等待着人们来挖掘,来反思,从而学会更好的生活。
  他说人生只有一个命题:前进或是后退。而在设计的这条道路上,他仍旧在义无反顾地不断前行,希望能收获更多的惊喜,来感动自己和身边的每一个人。

其他文献
去年11月,赵薇来到苗妹非遗博物馆。当赵薇第一次看到手工的苗绣时,她震惊了,艳丽的色彩,细密的针脚,土,又神秘,原汁原味的传统风格,古朴浓郁的民族风,让赵薇爱不释手。  无字的史诗  苗族地区山高林密,交通较为闭塞,苗族的祖先来到这里,主要是为了躲避战乱。《博物志》:“三苗国,昔唐尧以天下让于虞舜,三苗之君非之。帝杀之,有苗之民叛,浮入南海为三苗国。”所以苗族刺绣的线是自纺的,布是自织的,染料来源
期刊
“青城天下幽”,然而,这样的幽然,还得自身心静下来,位于成都市下辖的都江堰市域内的青城山,如今早通了高速,只需一個多小时车程,就能从成都市中心抵达之。不过到青城山幽住几天,却依然能够成为现实。无论是寻访青城山的道文化,还是只在山下的六善酒店里跟师傅学习太极,抑或是去熊猫谷看国宝,总之,这是一个能让人心灵放松下来的地方。  寻山问道  我们是从下榻的六善酒店(Six Senses)步行去青城山的。从
期刊
2016年10月18日下午,由库拍、新浪收藏、上海古玩经营协会联合举办的“百家商户百件拍品鉴定签约会”在上海中心大厦成功召开。  有一档电视节目,集故事、娱乐、悬疑、知识、历史、服务于一身,在开播的几年时间里,创造了无数话题,那就是专为大众鉴赏藏品的一代传奇栏目《鉴宝》。如今互联网时代,有一个App开发了收藏界的新模式,也将开启一代传奇,那就是—— 库拍。  库拍独创的“分享式”拍卖掀起了全民竞拍
期刊
民国版近代装帧书的史料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不容小视。因为目前来说价格尚未高企,外加各种附加价值的逐步体现,民国版近代装帧书,未来升值空间较大。  比起线装古书来,民国版近代装帧书的拍卖价格显然不高。比如一套署有“孝胥署检”的两册本商务印书馆版《辞源》,在孔夫子旧书网上,2015年仅仅拍出了180元。换言之,和买套新版的价格差不了几个子儿。  而同样是民国年间的版本,一套《历代画史汇传》,因是
期刊
2016年 10月14日,【空述】当代艺术小组展(双流站)在成都市双流区新城公园的禾木西部陈设创意中心拉开帷幕。此次艺术展由著名艺术家何多苓担任学术主持,余立、朱旭东担任策展人,参展艺术家有APPLE、大猫、徐贞敏 (Jami Proctor Xu)。  此次展览由成都市双流区文化旅游管理委员会、双流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禾木西部陈设艺术创意中心承办,艺周文化传播、鹏友会—— 西南商业地产社群协
期刊
作者按:从闻松吹捧俞心樵到朱其做卧底被揪出,这场闻朱的无厘头搞笑片结束了,之后闻朱的表演只是重复而已。我会将这一“闻朱事件”中所产生的笑话一段一段写下来的,本文是第一篇。我要说明的是,这组文章不为“闻朱事件”本身,而要为“草狗批评”作一小结,闻朱给“何为草狗批评”的话题提供了很多真实的文本资料。  在“闻朱事件”(闻松、朱其对俞心樵)中,我在各微信群作出声明并表示我的认识态度说:一开始,俞心樵是回
期刊
2016年10月22日,2016佳士得上海秋拍在高大上的半岛酒店正式举槌。此次秋拍设有两大专场,“First Open 开创|上海”下午场和“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晚间场。  我们先看下佳士得的官方消息:“本次秋拍两大专场共计斩获7145.16万元,成交率超过85%。全场最贵的拍品来自马克斯·恩斯特的作品《无题》,成交价为576万元。”  佳士得亚洲区总裁魏蔚对比表示满意:“在宏观经济并不稳定的今天
期刊
2000年以来,刘韡是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一位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他以众多不同的媒介,如绘画、影像、装置及雕塑等进行创作,其作品注重观念,强调方法,涉猎多个题材与领域。就那一时期的创作路径与美学取向来说,大致呈现出三个发展方向。  第一,注重“日常”与“异常”所形成的张力。艺术家以特殊规则切割一些日常物件:洗衣机、冰箱、桌球台甚至是树木等。“切割”不仅改变了人们对日常之物既有的视觉经驗,使其在视觉与形
期刊
高速多维度的世界,我们个体却凝固在钢筋框架里,一成不变的生活,需要艺术为你增添更多情趣;城市的绚烂,需要多种文化的交融;生活的感悟需要迈出自我固有的领域,嫁接不同的思维。  意外,有时能开出更犀利的花;偏离航线,或许能抵达更广阔的海岸……生活中太多的困惑把灵魂支配,惯性般睁眼,从白到黑,木然的肢体,把封闭当风格,误会……  在2016的夏天,来自台北、东京、北京、成都的6位艺术家经过了一起在中国的
期刊
常有朋友问:如何判断画家是否值得投资?怎样的绘画值得购藏?  我总是不厌其烦地回答说:看作品是不是“气韵生动”,看作品是否真正打动你内心。当然,也看作品的价格是否存在上升空间。对于这三点,张永旭的绘画似乎全部有了。  张永旭的“学院派”绘画功力非常过硬,1985年以优异成绩成为当年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仅有的6名学生之一。多年来在北京、上海、南京、香港、纽约、东京等地参加的学术展无数,其中,有“首届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