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乡长遇险记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qier1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风怒吼,雨雪交加。1946年的冬天,特别的寒冷。
   舍陈范吕舍的一户农民家中,微弱的灯光下,合塔区西圩三乡的干部骨干,正在参加紧急会议,听取指导员汪学广传达县委的指示,研究开展对敌斗争的策略。
   这年10月,新四军主力北撤后,国民党还乡团大兵压境,到处笼罩白色恐怖。驻守在戴窑的反动武装,在首领杨天一、朱国兴的带领下,袭击蒋舍村三乡联防队驻地,丰乐乡乡长余开业、民兵大队长杨一清等10多名同志惨遭杀害。戴窑地区革命形势急转直下。关键时刻,中共兴化县委派汪学广同志到西圩三乡,重新组建联防队,开展武装游击。那晚的会议,就是统一思想,鼓舞斗志。
   散会时分,已快黎明。参加会议的新建乡女乡长倪兆兰想起多日没有回家,不知年迈的外婆身体如何?倪兆兰6岁时父母双亡,是外婆将其抚养成人。新四军开辟圩里根据地,15岁的她参加了妇救会,从事抗日救亡工作。
   看天色离天亮还有一段时间,她决定悄悄回村看望老人。倪兆蘭的家在韩董村东头土地庙旁,离开会的范吕舍只有3里路,一会儿功夫就到了家门口。
   听到敲门声,外婆打开门一看,吃惊地说:“是兆兰啊,你怎么敢回来?还乡团上门搜了好几次,说要抓你去坐大牢。”
   倪兆兰轻轻一笑:“不要怕,我们新四军游击队还在呢,还乡团凶不了几天。”
   “那你们一定要当心啊,我烫几个米团子给你,吃完赶快走!”
   趁外婆到灶台忙碌的空隙,她匆匆收拾了几件衣物,准备吃完米团就离村。
   突然,响起急促的敲门声:“兆兰,快走,还乡团进村了!”门打开一看,外婆慌慌张张地站在门口。
   原来,倪兆兰进村时,被到土地庙进香的董某发现。董某是韩董村的地主,土改的时候倪兰兆带领大家分了他家的田和房,他对此一直怀恨在心。当他发现回村的是倪兆兰,感到报仇和立功的机会到了,立即赶到戴窑据点,向还乡团首领告密。听说女乡长在韩董村,杨天一等人大喜过望,认为是条大鱼,当即带领十几名还乡团匪徒向韩董村扑来。不料,刚到村西头,就被外婆察觉。
   听到外婆的话,倪兆兰拔出腰间的手枪,三步并作两步冲出家门,向村北的荒田急跑而去。
   几分钟后,还乡团就闯进了倪家门。“倪兆兰人呢?”为首的家伙责问告密的董某。
   “我亲眼看到她进屋的。”董某自信的回答。
   “没有走远,碗里的汤还是热的呢。”一个还乡团捧着碗报告。
   “那一定向北奔荒田了,快追!”
   还乡团纷纷向村北奔去,一边开枪一边大喊:“倪兆兰,你跑不了啦,赶快投降”。
   奔跑中的倪兆兰,被前面一条大河(现名红旗大寨河)挡住了去路,只要过了河,就可以摆脱敌人的追赶,回到三乡联防队防区。可是,放眼望去,河上既无木桥,更无船可渡,而她又不会游泳。看来只有和敌人死拼到底了。想到这里,她停下脚步,迅速转身埋伏在一座土坟后面,向追来的敌人还击……
   危急时刻,倪兆兰听到背后河中有竹篙撑船的声音。转身一看,河对面岔口中,有一条粪船向南驶去,看样子是准备送肥下田的。倪兆兰赶忙大喊:“大哥,快把船撑过来!”
   撑船人听到喊声,向南望了望,再听枪声在响,准备把船往回撑。
   看到船上的人有点害怕,倪兆兰急中生计:“大哥,不要怕,我是新建乡乡长倪兆兰,河北全是我们游击队的人啊!”
   撑船人听到倪兆兰的喊话,连忙把船靠到了南岸:“倪乡长,原来是你啊,刚才没有听清楚,快上船走!”
   倪兆兰快步跳上了船,仔细一看,原来是范吕舍的老沈。土改复查时,倪兆兰到他家搞过调查,当时他家分了地主3亩田,全家从内心感谢共产党。
   “真为难你了”,倪兆兰感激地说。
   “哪里的话,只要是共产党的干部,我就是拼了命也要救!”老沈边说边快速把船撑向北岸。
   这时,河北方向响起密集的枪声,三乡联防队的同志赶来增援了。河南的还乡团见势不妙,只好灰溜溜地撤回戴窑据点。
   新中国成立后,每当倪兆兰回忆起战争年代的往事,总是提到村民的救命之恩:“战争年代,如果离开了群众,我们寸步难行!”
其他文献
抗戰时期的汪佑志  汪佑志(103岁)   汪佑志,1919年生,安徽宣城人。1938年参加新四军,曾是第四支队战地服务团员、机关干事。1940年至1942年间,先后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新四军第二师组织科长。他在坚持巢湖地区对日游击战中参与筹建白湖团。1947年,汪佑志率华野六纵“老虎团”参加孟良崮战役,战绩显赫。渡江战役之后,历任南京警备司令部防空处长、华东军区防空司令部副参谋长等职,1965
期刊
峥嵘岁月领风骚,革命熔炉炼宝刀。  小鬼从戎驱敌寇,且看个个是英豪。   刘开强,艺名刘忞,笔名羊梓,江苏南京人,1958年出生,1976年入伍,高级经济师,南京六朝风书画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1982年开始参加全国性书法篆刻展、国际书法邀请展、全国著名书法家作品展、全国百名书法家精品展,以及赴港、澳、台、日作品展等。曾获全国、全军书法比赛一、二等獎20余次,作品被10多家博物馆、
期刊
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正当此时,夏学海先生的《草根书记》应时而生,唱响了一曲脱贫攻坚的浩气长歌。   《草根书记》以20世纪60年代苏北“张黄六运”4个公社为写作背景,以27万字的篇幅,详实记
期刊
这是几年前在井冈山参观学习时遇到的一件事,一直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现今适逢党史学习教育,不妨再道出来,强化这样一个观点:修正史、补无知、防偏见。   那天,我随大批游客怀着崇敬心情,敬谒烈士公墓,参观革命烈士生平介绍。在王佐烈士画像前,一个姑娘指着文字说明突然惊叫道“错杀!”“错杀,什么意思?”旁边一个戴眼睛的男青年脱口应答:“杀错了,毛泽东干的。”“不是,彭德怀搞的。”又一男青年接过话茬。见此
期刊
特约通讯员黄平南报道 江苏省老区开发促进会决定,拟于2021年下半年,在全省开展红色资源调研普查工作。调研普查的主要内容:红色资源是指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至改革开放前创造和完成的,可以为我们今天开发利用,且必须经过转化才能彰显其当代价值的革命精神及其载体的总和。主要内容包括:伟人故里,革命历史事件和活动遗址、遗迹,墓碑(群)/烈士陵园,综合性革命历史纪念馆,革命历史的口头与
期刊
爱国民主人士是抗日战争力量之一翼,是新四军团结争取的重要对象。在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方針感召下,他们在帮助新四军抗战,建设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是共产党、新四军的真诚朋友。他们的爱国民族大义,应该永世弘扬;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值得后人继承;他们在抗战中的功绩,将为后人铭记。今天我们研究和宣传抗日战争时期的爱国民主人士,既是对他们的缅怀,也是为我们在新时代更广泛地团结民主人士,加
期刊
人间最美五月天。   《茉莉花》故乡——南京六合区金牛湖畔,茉莉花开如雪,重重叠叠,芬芳弥漫,盛开的茉莉花使热闹的尘世,顿时宁静安谧起来……   微风拂面,《茉莉花》的歌声随风传来。“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它……”我眼前出现一幅画面,金牛湖畔,碧波荡漾,一位优雅的江南女子从茉莉花丛中穿过,留下一路吴侬软语的歌声,留下一路芬芳。   这画面多次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有时这
期刊
题记:   老红军朱茂绪 (1901-1945),湖北荆州监利市红城乡(原观音乡)杨潭村人。   新四军二师五旅十四团团长兼政治委员;1945年4月,牺牲在路西黄疃庙战役,葬于安徽定远县界牌集镇泗洲庙村。   巳年(1)投军帜贺龙,   太马(2)惜别殷血红,   长征路遥历千苦,   矢志不渝践万崇。   抗日健儿陕北聚,   南下伐谋铁军戎,   汉口江岸灯火明
期刊
一   随州市政协委员、食用菌协会会长、食用菌协研究所所长许景闻站在老区随县殷店镇容河村大山深处的一片钢梁菇棚边,头戴草帽,着一件浅蓝色短袖丅恤衫,深蓝色休闲裤的裤腿上沾着斑斑点点的泥土,一双白色登山鞋早已看不出原来的颜色。他手里举着一个长满花菇的菇袋,笑呵呵地对我们说:“你们看看,多好的花菇呀。你看它的菇头大、菇柄短、菇肉厚、菇头上似刀砍斧凿般的白色花纹,恰似一幅美丽图画,巧夺天工,多光鲜,多
期刊
1940年5月初的一个晚上,驻扎在句容葛村的新四军第二支队司令部来了位客人。这位客人轻车熟路,直奔副司令员廖海涛的住处。廖海涛一见这位客人,站了起来,高兴地说:陶主任,这么晚了,还来这里,一定是有什么重要的情报吧?这位客人说: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有紧急情报要向副司令员报告。   这位客人不是别人,正是新四军第一支队副司令员傅秋涛任命的江宁湖熟地区的情报站主任陶家齐,人称“陶聋子”。   廖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