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白先勇作品中对边缘人物的书写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2811246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边缘人形象的书写是白先勇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本文以“边缘人物的书写”作为研究白先勇小说的一条线索,从其笔下边缘人物的类型、特点、写作手法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在整体上把握白先勇小说的文学意义和艺术追求。
  关键词:边缘人物 白先勇 《纽约客》 《台北人》
  一、边缘人形象的存在形态
  在白先勇的小说作品中,从内地人到台北人,从台北人到纽约客,大多数人物由于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变化而不得不面对外部环境和自己内心世界的不协调或者不统一。如果人物没能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就会造成自我与时代、社会的疏离和隔膜,被迫被排挤到一种边缘化的状态。在《台北人》和《纽约客》中,我们可以发现白先勇塑造了三种不同类型的边缘人形象。
  (一)逃离与沉沦——文化边缘人形象的塑造
  在《纽约客》中,白先勇对文化错位的生活进行了多方面的表现与刻画,塑造了一批文化边缘人的形象。这些20世纪60年代随父辈从大陆撤退至台湾,又从台湾飞赴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作为一种外来文化的载体而置身于西方文化的包围之中,正是他们所代表的母体文化的弱势地位使得他们频频遭受挤迫和重压,造成他们找不到中心、被边缘化、最终被迫沉沦的悲剧命运。
  《谪仙怨》中的黄凤仪是这类人物的代表。在书中,她的母亲举债送她留学,因家境窘迫,黄凤仪在酒吧中做陪酒女来维持生活。生存境遇并不如意的她却“爱上”了纽约:因为在这成千上万人的巨型城市中,她可以“淹没”自己,这才是她心中真正的自由。纽约最大的好处在于能让她“忘却了自己的身份”。在纽约,黄凤仪被认作“日本姑娘”“蒙古公主”或者“神秘的东方女郎”——在西方人看来,东方各国人的区别并不明显。而黄凤仪对于别人错误的国籍指认从不争辩,将自己的国籍身份隐匿,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充满时髦女郎气质的“纽约客”,正是她希望的。家乡的食物总是能由口及心地给身在异乡的游子一些心灵的慰藉,但黄凤仪却拒绝了母亲寄给她的中国罐头,在身和心两方面,她都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纽约客”。然而,我们应该认识到,黄凤仪进入西方社会是以主观上抛却了或者说逃离了自己的文化身份为代价的。
  《谪仙记》中的李彤,因容貌出众、出身名门,曾是一个天之骄女,出国时和同伴开玩笑自称是“中国”,因为“她的旗袍红得最艳”{1}。即使在美国念书时,她也是学校女孩子中风头最劲的一个。然而不久后,父母遇难,家财散尽,她在突如其来的打击前沉沦下去,从此游戏人生。无常的命运对她的打击,使她迷失了人生的方向,沉溺在一个虚幻的梦境中拒绝醒来。笔者认为,她的沉沦,不是因为家族的没落,也不是因为爱情的聚散,而是被抛离了文化母体,从而成为一个漂泊无依的精神流浪者。在她的眼前,没有彼岸,没有目标,生命的意义因此而显得绝望和虚无。
  白先勇笔下的纽约客们经历的是无处皈依的漂泊之痛。他们原有的文化身份与现实中的西方社会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冲突与矛盾,这使得纽约客们主动或被动地选择了对母体文明的逃离,而这种逃离带来的无根感,以及西方社会的不接纳,又造成了他们的沉沦。白先勇曾说:“流放的中国人在文化上未能承继过去,成了精神上的放逐者……于是只好不断迁徙,像尤里西斯一样,漂洋过海,但他们的旅程却没有终点,没有终向,没有希望,只有黑漆一片,因此注定永远要浪迹天涯。”{2}用这段话来描述文化边缘人的形象,也许是再精准不过了。
  (二)失落与追忆——历史边缘人形象的塑造
  《台北人》中的“台北人”并非一直祖居台北的原住民。随着国民党战败退台,许多国民党政要、军人和他们的眷属也流寓台湾孤岛。这些原本处于国家统治阶级、站在政治中心的人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被历史边缘化。从占据中心到困居孤岛,这些大陆客们经历着巨大的身份落差,他们的生活景象也发生着不可逆转的变化。在这样的历史洪流中,对现状的失落和对往昔的追忆成了这类历史边缘人的主要生存状态。
  从《台北人》的开篇《永远的尹雪艳》到终篇《国葬》,每一篇小说都离不开台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失落,以及由此引发的对大陆魂牵梦萦的思念。富商贵族们喜欢尹雪艳的新公馆,因为尹雪艳是“上海百乐门时代永恒的象征,京沪繁华的佐证”,在那里“大家都有一腔怀古的幽情”。在尹雪艳台北的新公馆里,精致的陈列摆设和舒心清雅的环境让流落的贵族们忘却了台北的溽暑,重回上海的繁华。《梁父吟》本是古代用作葬歌的一首悲切凄苦的民间曲调,白先勇以它作为小说的题目,显然也是在为漂泊台湾的国民党元老唱一曲挽歌。故事的主人公是曾经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朴公,他早已不复当年的意气风发,而成了暮年老者。当年和他一起参与辛亥革命的挚友孟养、仲默已然辞世。朴公只能在对叱咤风云岁月的追忆里遥想当年的辉煌。《思旧赋》中,曾在南京风光无限的李长官来台后频遭变故,妻子病故,家仆背叛等等,使得门庭逐渐败落下来。现实社会的巨大落差逼迫着李长官要到庙里出家当和尚。李长官本是最入世的政要,却不堪现实的打击要成为最出世的僧人,他生命中最后的时光只能在寺庙中追忆往昔的点点滴滴。《国葬》中,年迈的秦义方去参加昔日长官的葬礼,和旧日同僚在葬礼上相遇,当年的三员猛将如今都已到了暮年。当秦义方听到向灵车敬礼的口令时,想起的仍是当年追随长官去中山陵谒陵的情景:脚蹬马靴,佩左轮枪,英姿飒爽,威武气派。他在脑海里追忆的依然是当年的荣光。
  《台北人》各个篇章中,上至军官政要、富商贵妇,下至风尘女子、仆从佣人,都怀有大陆情结——大陆有他们往昔的风光无限与美好韶华,是他们真正的情感归属所在。所以《台北人》中,时时处处都流露出这些大陆客们的大陆情结,他们总是沉浸在对故乡风物的回忆中。然而回忆掩盖不了现实的苍白,从大陆移居过来的台北人,愈是对生活感到失落,愈是怀念往昔的逍遥快乐。殊不知,愈是追忆过去,失落感就会愈发强烈。
  (三)绝望与救赎——主流边缘人形象的塑造
  在主流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中,同性恋一直是被视为禁忌的存在。异性恋为人类社会婚恋关系的正统和常态,同性恋者因此承受着社会道德、自我认知、家庭亲情的三重压力,被视为异类,只能在黑暗处遁隐,在边缘处游走。白先勇的文学创作一直关注同性恋这一特殊的边缘人群体。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同性恋群体往往一方面处于被主流边缘化的绝望境地,而另一方面也体现出这类形象进行自我救赎的努力。
其他文献
烛台:古老的守夜者  李汉荣   ①母亲用过的烛台,我小心地保存了下来。我保存了一角古中国的夜色。   ②这是她的先人传下来的。先人把他们的夜晚传给她,也把烛光传给她。   ③面对这方烛台,我看见母亲的夜晚,祖先的夜晚,以及祖先的祖先的夜晚。连续不断的夜,一直向后退去、汇聚,终于浩瀚成历史的深海。   ④我想象,母亲是怎样用一星烛光,泅渡了她一生的长夜?   ⑤烛光里,母亲纺织、缝补、浆
【名师点睛】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体裁之一,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编写适合儿童欣赏的故事,不同于寓言。把握住童话的特征,我们就能准确运用童话这一文学体裁来表现主题。在为童话谋篇布局时,要往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要优美。  童话的语言要优美,就要多用拟人,对照、反复等表现方法。比如严文并有篇童话,题目是“小溪流的歌”,文中有段经典的描述:“小溪流一边奔流,一边玩耍。他一会儿拍拍岸边五颜六色
记叙文写作中,很多同学着重于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往往忽视了心理描写。其实,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最能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谈谈记叙文写作中如何运用心理描写。  一、直接描写心理,揭示人物品质。  心理描写,一般运用第一人称,把人物想说的话说出来,就是平常我们写日记常用的内心独白方式。袒露的心声一下子就能揭示出人物的内心情感
父爱如山,呵护生命的火;父爱是火,点燃希望的灯;父爱是灯,照亮前进的路;父爱是路,引领我的一生。悠悠漫长的成长道路,父爱不曾缺席!  印象中的你,沉默寡言,惜字如金,句句简短朴实的语句却蕴含着深切的情感。失败时,一句“别灰心,好好努力,你一定会成功。”便让我驱散失落的阴云,重拾信心;成功时,一句“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退步。”便讓我认清自己,要谦虚好学,再登高峰;痛苦时,“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向
一瞬间,那年的一切都变得清晰起来——十几岁的女孩,在某个下了自习的黄昏,踩着单车往家赶。她并不知道要追赶什么,就是喜欢把车骑得飞快,让暖风灌满耳廓,然后笑起来很爽朗,说话声很大。她在小城市读着高中,身边都是同样骑着单车,扎着马尾辫的女孩子,她们穿着不太合身的校服,抱着课本叽叽喳喳地讨论着喜欢的明星,或者是隔壁班的某个男生,或者是一两道难为了好久的数学题,然后在夕阳下嬉笑追逐着。依稀能记得家门口的那
冬日阴沉的早晨大抵如此,窗外大树光秃的枝丫笼着浓重的雾气,静默的街道,像无声电影中的一幕。   飞奔到车站,公交车却刚刚驶过,在寒风中等了许久,我最终伴着上课铃声进了教室。   气喘吁吁地入座,便是一张试卷劈头而来,还未温暖的手心已渗出汗来,一道道红色笔迹像给我下的审判书,直逼着我,面对错误百出的答案,我有些无地自容。转头看向同桌,她纸上鲜红的满分却刺痛了我的眼,心中地酸涩更重了些。 
导语  最近几天,有两条新闻特别扎眼:一条是“小学老师殴打学生被警方控制”;另一条是“高三班主任被家长带人暴打”。这激起了很多人对老师管教学生的讨论。现实中,过度体罚的现象屡见不鲜,与此同时,很多老师对学生连批评都不敢了。中国老师对学生的管教,似乎陷入到一种两难的危机中。  禁止体罚是在保护学生,也是在保护老师  传统教育中的体罚,其实是一种“鞭笞教育”,禁止这种体罚,是完全应该的。  近代以来,
远方的路,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是充满美好的风景,还是拥有无边的荒漠?  远方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父母不喜欢出远门,出门也只是去很近的地方。即使如此,我还是对远方充满了美好的向往,幻想着有一天自己能背着旅行包,踏上向远方驶去的列车,独自一人去欣赏远方从未见过的风景,自由自在。  喜欢跑到离家很远的火车站去,看着人来人往,看着一批批人登上向远方去的火车,我痴痴的想:自己何时才能像他们一样,踏上远
清晨刚起床,就被社里派到尤编辑家去调解离婚之纷。究其原因,都为经济问题。  男者嫌女者极劲往农村娘家贴补,恶意为:一个姑娘俩贼,两个姑娘仨贼;女者闹男者彻夜狂赌,哭诉着:人家都说玩活物费钱,他玩死物也几倾家产。  头痛!这个问题实在难以解决,我又不是造币厂厂长。  可是,就我年纪大,能压住阵脚,这两口子又是我介绍成的,怎么也不能甩手不管啊。想到前几日读过一文,里面有个案例是可以借鉴一下的,不妨试一
说起旅游,谁也不陌生。有人说,旅游是一种心情;有人说,旅游是一种疾病;也有人说,旅游是一种沉默。其实,人生就是一场旅游,只不过一直在路上而已。  对我而言,旅游其实就是一种无奈。  无奈促进旅游  无趣便是无奈。不会抽烟喝酒,玩牌打麻将。不会KTV也没跳过广场舞。饭局啊,应酬啊,八卦啊,抹脸啊,串门子啊,逛街啊和我都扯不上边。属于那种生活无趣,好养活一族。“按理”说好女人都没好命。我得拼命赚钱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