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水区小麦赤霉病重发原因分析及防控策略

来源 :种子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lllb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21年溧水区小麦赤霉病田间见病早,后期病情上升快。不同生育期、不同药剂品种以及防治次数对发病都有较大程度的差异。研究了2021年溧水区小麦赤霉病菌源、小麦品种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分析了小麦赤霉病重发的原因,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防治策略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18-0094-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435.121.45       文献标志码:B
  1   2021年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
  1.1   田间见病早,前期发展缓慢,后期病情上升快,自然发病率高
  小麦赤霉病病穗4月13日始见,常年最早见病时间在5月上旬,较常年提前20 d。2017年小麦赤霉病于5月8日始见,2018年小麦赤霉病于5月6日始见,2019年小麦赤霉病5月7日始见,2020年小麦赤霉病于 5 月 12 日始见。系统田小麦齐穗扬花期为4月3日,4月13日病穗率为 0.12%;4月30日病穗率为 11.6%,病指为 2.4;5月20日病穗率为 18.3%,病指为 5.1 。
  1.2   不同小麦品种间发病程度无明显差异
  2021年溧水区小麦种植品种以扬麦20、扬麦25为主,搭配种植宁麦13等。在田间管理措施一致的情况下,防治后不同品种的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差异不大,扬麦20、扬麦25发病程度略重于宁麦13。
  1.3   地区间发病差异较大,表现为北部重于南部
  溧水区属于典型的丘陵山区,地势高低不一,偏西北方位的镇街地势低洼,土壤通气透水性较差、较为黏重。常年播种期比南部迟5~10 d。北部5月高温阴雨适逢小麦扬花期,以东屏为代表的北部田间赤霉病自然发病率达29.6%,以南部为代表的和凤、晶桥小麦赤霉病自然发病率为21%、12.8%。
  1.4   不同防治措施,发病程度差异大
  据调查,东屏街道20块小麦田使用丙硫戊唑醇飞防1次,呕吐毒素全部超标,超标率100%。晶桥镇、和风镇40块小麦,种植面积达240 hm2,使用丙硫戊唑醇药剂飞防两次,呕吐毒素均低于1 000 μg/kg。永阳30块小麦田使用戊唑多菌灵飞防两次的呕吐毒素超标率达到30%。和风镇40块小麦田使用丙硫戊唑醇担架机防治1次的呕吐毒素超标率在50%。白马、晶桥镇30块小麦田使用丙硫戊唑醇担架机防治两次的呕吐毒素都在收购标准以下。
  1.5   无人机飞防防治效果差
  在调查中发现,担架式、背负式电动喷雾器防治效果明显高于植保无人机防治效果,防效依次为担架式弥雾机>背负式电动喷雾器>植保无人机。
  1.6   高温逼熟,生育进程提前,减缓了发病程度
  2021年5月出现连续8 d温度在30℃以上的高温天气,小麦成熟期较往年提前了7 d左右,减缓了赤霉病扩展危害的程度。
  2   赤霉病重发原因分析
  2.1   田间菌源数量充分
  连年稻麦轮作,加上秸秆还田,田间病虫菌源叠加累积,致使侵染源充足,田间菌源远高于赤霉病大流行条件。据溧水区植保站监测调查,3月22—23日麦油田稻桩子囊壳带菌率普查,麦田子囊壳穴带菌率为21.3%,幅度6%~34%;油菜田子囊壳穴带菌率为平均7.5%,幅度0%~19%。麦油田稻桩子囊壳穴带菌率总平均14.4%,幅度0%~34%,高于2020年同期稻桩子囊壳穴平均带菌率。2020年同期调查麦田子囊壳穴带菌率为8.9%,幅度0%~24%;油菜田稻桩子囊壳穴带菌率为平均5.3%,幅度0%~14%。麦油田稻桩子囊壳穴平均带菌率7.8%,幅度0%~24%,更是高于2012年同期带菌率,2012年同期麦油田子囊壳穴带菌率总平均5.5%,幅度1%~13%。
  2.2   小麦品质抗病性低
  目前溧水区推广种植小麦品种在环境适宜的情况下赤霉病均能发生,容易感染病毒,生产上缺乏高抗品种,这正是近年来赤霉病广泛流行的原因之一。
  2.3   生育期差异大
  全区小麦播种时期前后相差20 d左右,此外小麦免少耕机械播种应用,导致小麦生育期不一致,增加了感染的概率。由于区域种植时间不一致,小麦生育进程差异大,不能准确掌握防治适期也是造成赤霉病重发的因素。虽然2020年播期总体较集中,适期播种面积大,早播、晚播面积小但仍有一定比例,4月上中旬大面积进入抽穗扬花期,但整体生育进程不整齐,发病程度有差异,因此生产上要及时播种,力争在抽穗扬花期避开清明时节。
  2.4   存在惜工节本侥幸心理
  目前农村用工比较困难,赤霉病防治期间更是如此,招工难、用工成本高、加之惜本的侥幸心理,造成“晴天不打药,雨天不用药,发病后乱用药”的坏现象。不能准确掌握用药适期,发病后再使用杀菌剂,几乎没有效果,农户施药3次,防治效果仍然很差[1]。
  2.5   个别地区仍存在滥用、乱用药剂
  由于农户具有传统的用药习惯,未按照区植保植检站防治意见进行施药,而是听信农药市场营销员或农资销售点介绍,滥用药剂。种植面积约53.33 hm2的农户使用戊唑多菌灵套餐,杀菌剂使用量为70 g,比植保站推荐的配方高75%,飞防两次呕吐毒素仍然超标。
  2.6   無人机飞防比例大,影响防效   2021年溧水区赤霉病防治以使用无人机为主,其次是担架机,部分是电动喷雾。主要是因为赤霉病防治期间用工紧张,雇人困难。无人机效率高,使用面积越来越多,但无人机用于赤霉病防治效果一直不理想。主要是因为4—5月风力较大,漂移严重,难以保证药剂的有效喷施,飞防田块赤霉病发病率极其不均匀。
  2.7   抽穗扬花期高温阴雨造成后期病情上升快
  气候条件是小麦穗期赤霉病发生的关键因子,高温、高湿阴雨天气,利于病菌孢子释放进行侵染,促进病菌的扩散和侵染。2021年溧水区小麦在4月上中旬进入抽穗扬花期,根据气象部门统计,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溧水區以间歇阴雨天气为主,不利于赤霉病的暴发。5月中旬出现连续高温阴雨,加快了田间赤霉病发生。
  2.8   防治1次的面积占有一定的比例
  通过调查,农户仍然是防治1次。小麦扬花灌浆期长达20 d,而溧水区谷雨前后仍以雨湿天气为主,必须进行第2次用药。通过调查2021年使用担架机防治1次的小麦在收购时呕吐毒素有1/2超标。
  3   防控策略
  3.1   高度重视,全力打好防控攻坚战
  小麦是溧水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为了保证小麦产量及品质,积极做好小麦病虫害防治,政府及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狠抓组织发动是否到位、监测预警是否到位、服务指导是否到位、统防统治是否到位,全力打好防控攻坚战,遏制赤霉病流行危害。
  3.2   坚持预防,确保两次防治不动摇
  小麦赤霉病穗期常发性病害,溧水区典型的稻麦、稻油两熟制,加之近年来秸秆还田、秸秆禁烧、免少耕技术推广,田间菌源量累积;小麦扬花灌浆期雨水天气多、高温高湿,利于病菌孢子释放与侵染;部分杀菌剂有效保护期短等因素,必须坚持预防为主,克服侥幸心理,严格掌握好第1次用药时间,防治7~10 d后再进行第2次用药,确保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3.3   统防统治,做到科学减量用药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专业化统防统治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迫切需求。种植大户应严格按照区植保植检站防治意见,选择合适的药剂品种和防治设备,做到安全科学减量用药,按照配方用药,采用适当的防治设备,掌握适期用药,既能将病虫为害的农产品损失降到最低,又能保证农产品质量、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安全,做到省工节本、减少用药量和确保防治效果。
  3.4   技术应用,实现小麦健康生长
  合理运用农业防治技术,做好小麦生长过程中的田间管理,同时还需全面运筹并提前开展针对小麦生长的水肥管控,定期清理田间沟渠杂物,做好水渠内部排水工作。秸秆还田时,要求秸秆彻底粉碎后加入腐熟剂,深翻至土壤中,以此提高秸秆腐速率,从根本上控制田间菌源数量,避免小麦遭受赤霉病的侵扰。播种时,尽可能在同一时间完成麦苗种植工作,以保证小麦拥有共同生育期,降低病原菌侵染概率。还需结合溧水区气候条件,并分析种植区域的土壤养分情况,合理选择抗病性强的优良麦种,促使小苗健康、良好生长。
  此外,还需重视药物防治技术的应用,依托于溧水区天气状况,精准预测小麦赤霉病发病趋势,提前做好病害的预防工作,达到农药减量增效的目的。防控赤霉病时,应结合小麦生长情况合理选择防治药剂,尽可能选用低毒、高效且渗透性强的药品,不仅可以抑制赤霉素的增长,还能达到治理真菌毒素的效果。在此过程中,不同药剂的防治机理也有不同,因此,可以采用轮流交替使用的方式,增强病害治理效果,还能够避免赤霉病的产生。在治理时,若发现种植区域的病原菌对多菌灵产生抗药性,致使多菌灵的抗病效果受到严重影响,这时可以使用丙环·咪鲜胺、丙唑·戊唑醇等代替多菌灵。
  鼓励农户大力发展药剂拌种、苗种包衣技术,将种子同种衣剂充分搅拌,促使麦种自身抗病性得以提高,或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也可以起到增强小麦抗赤霉病的作用。当发现小麦感染赤霉病时,应对受害程度进行分析,合理选择药剂,并对药量加以控制,制订病害治理方案,可以使用植保无人机展开喷药作业,制药时需适量融入具有抗蒸发、抗漂移性能的助剂,实现药剂全范围喷洒,同时治理赤霉病有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 1 ] 陈云,王建强,杨荣明,等.小麦赤霉病发生危害形势及防控对策[J].植物保护,2017,43(5):11-17.
其他文献
摘 要:玉米属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南美洲,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与传统小麦和水稻等粮食作物相比,其适应性较强,对环境和种植区域土壤要求不高,在世界各地均有较为广泛的种植。其经济价值较高,不仅可作为粮食作物,更是养殖业饲料的来源,且药用价值较高,开发及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玉米在种植时对环境要求不高,但在其生长过程中极易受到病虫害侵袭,会导致玉米减产及品质下降,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大对玉米
摘 要:鉴于黄河三角洲区域盐碱地较多,适宜种植的植物较少,而棉花耐瘠薄、耐盐碱,较为适合本区域种植。棉花的生育期较长,病虫害发生较多,为适应绿色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新形势,以达到减肥减药、环保生态的目的,阐述了黄河口区域雨季棉田管理技术,为本区域棉花生产管理、节本增效、绿色防控等提供新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棉田;病虫害;防治措施;管理技术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18-0080
摘 要:自然生态环境中富含丰富的有机物,生物有机肥将其作为载体,增加无机元素,并通过微生物改变土壤结构,可改变农作物吸收和释放元素的功能。为了更好地研究生物有机肥在烟草生产上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重点阐述了有机肥的作用,分析了生物有机肥在烤烟上的应用,由此推动生物有机肥向微生物复合有机肥、多功能生物有机肥、综合有机肥、专用有机肥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生物有机肥;烟草生产;应用现状;发展趋势  
摘 要:龙岩市永定区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果实蝇是亚热带地区瓜果类蔬菜以及果树常见的害虫,在国内外均有分布。其中果实蝇寄生的植物比较多,主要有瓜果、蔬菜等。介绍了果实蝇的发生特点以及综合防治技术,希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果实蝇;发生特点;综合防治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18-0086-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436 文献标志码:B  果实蝇属于双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保护环境,作为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依托,森林资源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当前,病虫害仍是威胁森林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保护环境的视角下,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也开始朝着绿色化、无公害化方向发展,摒弃传统的防治方法。基于此,分析了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提出了几点防治对策,以期能与从业者互相交流。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策略  文章编号:1005-2
摘 要: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近些年产量正在不断提升,推动了农业经济发展,但是在实践种植的过程中旱育秧苗期经常受到病害的影响,严重影响了水稻的正常生长,进而无法保证水稻种植的产量及质量。所以,为减少病害,则应该围绕主要病害展开分析,提高病害识别率,制订针对性方式措施,发挥不可替代的效果,促进水稻旱育秧苗期健康生长。分析了常见病害特性,阐述了主要病害防治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病害;水稻种植
摘 要:针对玉屏等武陵山片区油茶产量不稳定和当地本土优良品种缺失的问题,收集了大量本土油茶优良材料,选育出本地普通油茶民玉2号、民玉3号,其具有生长势强、连续高产、稳产、种子和种仁含油率高的特性。创制的优异良种从根本上解决了当地油茶产量不稳定和低产的难题。  关键词:油茶品种;选育;品种特性;栽培技术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18-0096-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722.
摘 要:在进行胡杨种植时,所选择的育苗技术和造林方法,会对胡杨幼苗的成活率造成直接影响,并关系到造林的质量。因此,必须要在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和胡杨生长习性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应用育苗造林技术,促进胡杨育苗造林工作的进展。通过分析胡杨的生长习性,对胡杨的育苗技术以及造林方法进行论述,给相关工作人员以借鉴。  关键词:胡杨;育苗;造林;方法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18-0099-0
摘 要:近年来,我国林业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有赖于林木种植培育技术的支持,使林业工程建设得以持续开展,它的实践满足了现阶段我国林业发展的需求,并为之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针对林业工程建设过程中林木种苗培育技术实践与应用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林业工程建设;林木种苗;培育技术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18-0101-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723.13
摘 要:随着落叶松人工林面积扩大,落叶松球蚜发生较为严重,被列为太子山林区的主要害虫。落叶松球蚜生活规律复杂,变形较多,防治难度较大。通过长期观测记录和防治实践,逐步摸清了太子山林区落叶松球蚜分布及生活史,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落叶松球蚜;形态特征;发生规律;防治措施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18-0084-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763 文献标志码: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