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朱自清先生人生历程的神奇透镜

来源 :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6723692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许多年来的悉心探究,笔者私下冒昧认为: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背影》,是朱自清先生人生历程的一面神奇透镜。所有关于朱自清先生人生历程问题的系列见解和系列说法,都得经受这一透镜的透视和检校。至于原因,则除了朱自清先生自己对《背影》曾经作过“我这篇文只是写实”的精警揭示之外,主要就是其中原本潜匿着这样一个时空框架——
  这一时空框架就是朱自清先生人生历程的神奇透镜。其中涉及的相关信息莫不通通都是些“背影”。“现在”、“北来”、“那年”乃至于作者自己的出生之年究竟分别时值什么时候?这是些“背影”;“已二十岁”、“近几年来”连同“二年余了”其起点终点各自究竟是怎么样的?这其实仍然也属于“背影”。在这里我们所能明白的,无非就是这么一些基本信息:①从作者出生到“那年”之间,时间间隔为20年(即《背影》之所谓“已二十岁”);②从受聘清华的“北来”到撰写《背影》的“现在”之间,时间间隔为2年有“余”;③而从经历往事的“那年”到撰写《背影》的“现在”之间,时空跨度则为极富弹性、极使人感到朦胧迷离捉摸不透的“近几年来”。在这样的局面中,如果仅仅凭着这么个“哑谜”一般的东西,人们当然弄不明白“现在”、“北来”、“那年”以及作者的出生,各自究竟时值何时。但是由于作者宣称《背影》一文“只是写实”,所以在这里,这个时空框架不能不作为检验问题的相关“说法”虚实、真伪、是非、优劣的“试金石”。固然,对于撰写《背影》的“现在”和作者出生的时间,人们早已达成了共识,认为“现在”时值1925年8月,而作者出生的时间是在1898年(皆可参阅为数不少的专家著述、大中教材乃至于权威辞书)。但是明摆着的道理则是,由于《背影》“只是写实”,并且这一时空框架不能不为其所“写”之“实”的灵魂与生命之所在,故而无论共识、见解、说法显得怎样权威,都不能不自觉接受它的严格检验。并且在接受检验的过程中,能够经受检验的才有可能是属“实”的和可信的,不能经受检验的就很可能是不“实”的和可疑的。笔者之所以说《背影》是朱自清先生人生历程的神奇透镜,真实奥妙乃在于此。
  既然如此,那么,由此透视出来的朱自清先生人生历程,其真实面貌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呢?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相关时点的准确定位问题。在这里,其它时点的定位情况究竟如何,我们似乎说不大清楚。但是对于其中的“北来”,即对于朱自清先生受聘清华担任清華大学中文系教授的时间,我们却没有理由说不大清楚。因为从为数不少的文史资料所作的记载,我们都能够非常清楚明白地看到,朱自清先生在1920年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之后,到受聘清华担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为止,一直都在作为他第二故乡的扬州及其附近地区的一些学校里教书。而其受聘清华成为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时间则是在1925年8月。这是许多文献史料都曾有过明确记载的根本历史事实之一。这样一来,我们就不难由衷发现,《背影》一文的问世时间,未必就是在1925年10月。因为从1925年8月到1925年10月,时间间隔并不就是像朱自清先生在“只是写实”的《背影》中所说的那样为“二年余了”。
  其实《背影》一文的问世,时间理当不应该是在1925年10月,而是应该在1927年10月。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显得合情合理毋庸置辩。至于笔者的持论依据,则自然就是季镇淮先生之所著《朱自清先生年谱》,特别是其中的如下这么个史实记载:
  1927年先生三十岁,十月十一日,《唱新诗等等》一文写成,同月,写散文《背影》。
  应当说,这则记载偏偏就是被人们不慎之下盲目忽略的一则史实记载!并且,这则史实记载对对我们了解、认识和研究朱自清先生人生历程的真实情况,价值和意义实在是太大太大了,性能与功效也实在是太神奇太神奇了。它除了可以作为《背影》写于1927年10月的直接证据之外,至少还可以作为朱自清先生生于1897年、《背影》往事发生于1917年冬天、《背影》之所谓“近几年来”其实就是“近10年来”的基本证据之一。这便是:
  作者出生:1927年—30岁==1897年;
  经历往事:1897年+20岁==1917年;
  近几年来:30岁—20岁==10年(或者1927年10月—1917年冬天=10年)。
  正因为如此,所以经《背影》透视出来的朱自清先生人生历程,真实情况原本理当是这么样的——
  在这里,时间是条中轴线,其上部为朱自清先生人生历程的“背影”,其下部为朱自清先生人生历程的“实情”。“影”“实”相映,机趣盎然,使一切既显得空灵剔透、透明澄澈,又显得严丝合缝、若合符节。由此可见,迄今为止的传统之见,认为朱自清先生出生于1898年,这是不甚可信不甚属“实”的;认为《背影》问世于1925年10月,这也是不甚可信不甚属“实”的。倘使若此,那《背影》又还能有什么“只是写实”的价值和意义可言呢?
其他文献
【摘要】教师的忠诚度降低势必影响独立学院教师工作的投入,进而影响独立学院的发展。本文以独立学院和教师忠诚度为研究对象,以成本—收益为机理,建立不完全信息条件下教师忠诚度博弈模型,分析教师忠诚度下降的原因,并提出有效提高独立学院教师忠诚度的五条对策。  【关键词】独立学院;教师;忠诚度;Nash均衡  1引言  獨立学院是普通高校独立举办或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公务个人合作举办,由申办高校负责教学
期刊
【摘要】智慧是人类探索和改造自然的缕缕阳光,也是治国安邦的方略和才学,是强国兴家的宝贵财富。本文通过对智慧的内涵及对人生转折重要性的解析,阐述她在哲学、社会、政治、经济等不同层面应用的潜在力,揭示人们对智慧所产生巨大吸引力的渊源,并推进她在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所发挥的作用,从而供同行并与之同道运用好智慧改变彼此的轨迹而共同奋进参考。  【关键词】智慧;人生轨迹;科学研究;社会生产力;社会政治  
期刊
【摘要】文章以“产品”为教学载体,以“工学结合”为途径,建设“理实一体化”的可编程控制器PLC课程,针对课程教学结构模式进行了研究,优化了教学手段与评价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达到了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课程建设;产品;工学结合;载体  1引言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专业课要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基于
期刊
小学是学生进入学习生涯的萌芽亦是转折点,这时期特别需要处理好教学效果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从小就能愉快地学习,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笔者经过多年的探索,这里讲述几点教学中的艺术探究,以飨读者。  1提问要有艺术性  思考问题可以让人思想深刻思维灵活,我们应该从实际着手,想方设法,培养他们的应对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1.1课文与插图相结合的提问。比如讲《妈妈
期刊
【摘要】在胡锦涛总书记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指导思想下,学习丁有宽老师“读写结合”理论,以学习课文,学习文化知识为载体,以“学习明理——引导践行——动情习作——反馈升华”四步法组织教学活动,运用对话理论,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家长与学生对话,最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期刊
【摘要】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的一种方式。本文界定了自主学习的定义,描述了自主学习的特征,依据自主学习的理论依据指出了自主学习的策略。  【关键词】自主学习;方法论  前言: 自主学习是当今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在教学论领域,自主学习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而在学习论领域,自主学习则被看成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种学习能
期刊
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使学生掌握提出、分析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的或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准确而灵活地运用数学语言研究和表述问题,是中学数学教育教学的迫切要求,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始终都应注重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加大应用问题的教学力度。  1高中数学新教材中的应用问题  传统教材对知识的来龙去脉和数学的应用重视不够,不重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期刊
【摘要】多媒体应用于教学,对充实教学的课容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改善课堂氛围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钢结构课程;应用  随着现代教育手段的不断发展,使多媒体教学成为现代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在教学手段和表现形式上都与传统教学有较大不同,对“粉笔+黑板+叙述+课本”的传统教学方式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多媒体应用于教学,对充实教学的课容
期刊
电子集体备课是实现课堂资源共享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首要前提。集体备课是为了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新课程理念,发挥集体智慧,创新教学思路,促进相互交流,切磋教学艺术,有效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备课是教师处理教材的形式,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之一,也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证。而集体备课是实现资源共享的一种重要形式,互相启发,集思广益。从本学期开始,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亲手实验操作,能把书本知识由微观变为宏观,把抽象变成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学生易于获取多方面知识,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1创设趣味实验,培养注意能力。  注意是人人都熟悉的一种心理现象。学生注意听课,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讲述;学生注意观察实验,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示范操作上。学生能专心致致地获取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