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Q8657398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目前,全国高校一千七百多所,其中部属高校仅有一百多所,一千六百多所高校都是地方高校,占到94%,在数量上占到绝对优势。随着全国高等教育的急剧发展,地方高校的规模不断的扩大,层次不断提高,在新形势下,地方高校的发展遇到众多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处理好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这关系到地方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地方政府是地方高校的管理者,地方高校发展所需资金约三分之一来自地方政府的投入,地方高校的发展受制于地方经济的发展水平,同时高校对地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作用,提供社会发展所需人才与科研基地。地方政府和地方高校的关系是互动双赢,互为依存的。
  而我国地方高校的发展面临种种困境,学科专业的设置求大求全,传统专业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所占比重却较大,而适应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的新兴学科,比重却较小,不能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推动力,更不能对地方产业结构的调整产生足够的影响,所输出的人才质量较低,不能满足服务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在科研方面,只追求论文的数量,而对服务社会不做要求,地方高校的科研陷入求高不能,又不屑于联系实际的尴尬境地,严重脱离实际。而同时,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服务社会经济的导向调节不力,机制不健全。地方高校的科研较少能作为高新技术的孵化基地,技术转化率较低。来自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资金投入还远远不能满足高校需要,资金紧缺成为制约地方高校发展的主要问题,投入不足,资金不到位,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一问题更为严重。以上种种,造成地方高校毕业生难以就业,地方发展难以求得高素质人才的两难窘境。
  在高等教育的体系中,与部属高校不同,地方高校处于中低端,部属高校定位于国家发展战略,重大基础及前沿科技的开发,而地方高校则应是面向区域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推动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一味地眼高,追求重点大学,上规模,上层次,找不到自身的定位,是不切实际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办学模式的趋同化在所难免,区域化是地方高校的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是打破这一僵局的关键所在,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高等教育的区域化、地方化是市场经济环境下高等教育的特点,整合地方资源优势,服务地方社会发展,明确自身定位,地方高校才能走出一条特色之路,生存之路。
  二
  大学的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服务社会是大学的基本职能,区域经济支持了地方高校的发展,而地方高校的发展应当以服务地方经济为目标,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地方高校逐步走出象牙塔,开始面向基层,面对区域经济文化的现状,担负起解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重大课题,为地方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同时,地方高校也得到当地政府和社会更好、更多的支持。以邢台学院为例,近两年,确立了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战略,建立了邢台县研究所,巨鹿县研究所,工业化研究所,城镇化研究所,邢台文化研究所,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等。2011年度,共签订34项横向课题,合同金额达12.55万元。高校的科研方向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中心,成为服务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以巨鹿县研究所为例,邢台学院巨鹿研究所,2010年组织秦汉文化与巨鹿研究课题组,巨鹿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巨鹿位于河北南部,是秦代“三十六郡”之一,被称为千年古郡。地处东西交汇、沟通南北的中部经济带上,属于环渤海经济圈。如何利用现有的文化资源,更快地发展经济,推进城乡文化建设,是巨鹿县面临的迫切问题,课题组研究巨鹿县域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打造“千年古郡”的文化品牌,千年文化的底蕴就是巨鹿县招商引资最亮的名片。2011年6月10日至12日,由秦汉文化与巨鹿研究课题组策划,联合河北历史学会,巨鹿县委、县政府,召开巨鹿文化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60位专家、学者,提交论文53篇,就巨鹿行政区划的变迁,历史事件与人物的考证等问题进行热烈的学术研讨。此次会议提升了巨鹿的文化的品格,有力配合了巨鹿县的文化建设。
  2009年7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国家将重点推进的文化产业之一就是文化创意。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05]14号)文件精神,河北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文化强省。为了加快巨鹿縣域文化产业发展,巨鹿县委县政府也在《中共巨鹿县委文件》(巨发[2008]11号)中适时提出建设“全省文化先进县”的目标,“打造‘古郡文化’品牌”,全面推进城乡文化发展。巨鹿研究所发挥学术研究的优势,结合巨鹿县实际,为巨鹿县制定了文化产业的实施方案。
  地方高校对区域经济文化的研究,在服务当地社会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专业的发展。以邯郸学院为例,2010年12月28日,邯郸学院成立“赵文化与区域经济研究基地”,以邯郸当地的特色文化为研究对象,有赵文化研究,建安文化研究,磁州窑文化研究,建安文化研究等,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依托这些当地特色文化的研究,邯郸学院历史系专门史专业得到快速的发展,2010年被评为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
  近几年,我们看到,为了适应新的社会经济发展
  形势,地方高校在区域化、地方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为地方高校的发展拓展新的空间,河北师范大学依托河北区域文化资源和自身研究队伍成立“燕赵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基地”,围绕燕赵地区的经济、环境与文化传承的研究,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河北农业大学建立“河北农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基地”,河北大学成立“传媒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燕山大学成立“地方政府改革与发展研究基地”,河北联合大学成立“城乡统筹及一体化发展研究基地”。
  因此,研究区域社会发展对于高校和地方经济可谓是双赢的互动,地方高校唯有找到自身的合理定位,形成自己的办学风格和理念,才可能办出特色,寻求一条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综上所述,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高度教育快速发展,高校不断扩大规模,提高层次,地方政府虽然日益重视高度教育,但支持力度还远远不够,教育投入很不足,基础建设,教学资源、后勤服务等所需资金不能到位,极大制约了地方高校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地方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地方高校的扶持力度。而作为地方高校,在教学与科研中,以服务当地社会经济文化为首要目标,不失为一条正确的发展之路,地方高校的科研方向、学科建设、专业设置要从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出发,建立针对地方特色产业、支柱产业、新技术产业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为地方建设培养各类人才,以服务地方社会为目标来调整教学内容,科研方向。为地方社会服务是高校的基本职能,是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同时,也是自身发展的动力和需要,为此才能赢得更多的社会支持。
  科研项目
  邢台学院研究项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地方高校协调发展研究。课题编号:XTXY11Y07
其他文献
期刊
语文教学必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汉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提升语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因此,培养学生良好语文习惯,提升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和认真研究的课题。  “语文是工具。”它既是生活的工具,又是思维和交际的工具,更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如何,无疑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一、语文素养的内涵  什么是语文素养
期刊
当技术成为物质生产的普遍形式时,它就制约着整个文化,它设计出一种历史总体──一个“世界”。──赫拍特·马尔库塞与任何大众传播媒介一样,电视新闻传播的内容,必须依附于一定
本文是李恩教授根据中医学和西医学理论提出的一种肾—骨—髓—血—脑一体论的中西医结合理论体系假说,文章就此假说的提出及其在中西医学实践中的学术价值展开讨论.
1、高校图书馆女性馆员的现状  就现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中职员的比例来说,据调查显示:我国图书馆工作人员女性比例平均为57.9%,特别像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著名高等院校,图书馆女性馆员在工作人员中占绝大多数,约占全馆总人数的80%以上,还有很多高校100%全为女性。笔者所在图书馆,女性馆员就占81%。鉴于此现象,美国图书馆学一代宗师杜威就指出过:女性
期刊
期刊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语文阅读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它要求学生必须学会思索,主动地思考,成为学习的主体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宏观而言,阅读和写作一样是没有“定法”的;但从微观来讲,学生阅读课文也和作文起步一样,又确实有“法”可依。下面就优化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结合教学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比较性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体裁相同而主题不同的文章,主题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就如溪水,源泉丰盈而水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多体验生活,认真感悟,才能写出内容丰富而又有灵气的文章来。在教学中教会学生“以我手写我心”,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说真话,抒真情”也是新的课程标准对中学生写作的要求。我们對照那些经典之作,这些文章都来自作者的亲身经历,读了让人唏嘘感叹。叶圣陶先生早就强调学生作文要写出“自己”的、“诚实”的话
期刊
当前中职学校物流课的教学还面临诸多的问题,主要有:一方面,学生知识面窄、社会阅历少,实践经验贫乏;另一方面,师资队伍薄弱。目前,真正物流专业毕业的师资不多,大多数师资是从管理、营销或其他专业转移而来,其知识储备大多来自目前出版的一些物流书籍,不够系统、深入。再加上大多没有物流实务的经验,而物流又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因此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想让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并适应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