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动力障碍的饮食调控

来源 :中国工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ss4567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为胃动力障碍、食道下段括约肌功能障碍等,造成餐后胃内酸性物反流至食管,导致烧心、胸痛等症状,严重者甚至难以忍受,直接导致摄食障碍。
  
  食欲降低、口苦、嗳气,稍稍进食就感到上腹饱胀、反酸烧心等,这些胃动力障碍引发的症状困扰着很多人。所幸的是,我们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一状况。其中,饮食扮演着重要角色。应注意的是,先要去医院消化科作系统检查,发现或排除各类胃肠疾病或全身疾病。如果确诊胃肠疾病或其他疾病,应给予积极治疗。只有在有效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之上,才谈得上饮食调控。
  
  1.没有胃口
  
  原因分析:造成食欲降低的功能性原因很多,主要包括精神紧张、劳累、胃动力减弱(胃内食物难以及时排空)等。
  解决对策调控情绪,放松精神,减缓生活节奏,及时休息,特别强调三餐要有规律,定时、定量,切忌暴饮暴食。加强户外活动,多呼吸新鲜空气。饮食上强调种类多样化,避免单调重复,注意掌控食物的色、香、味、形,做到干稀搭配、粗细搭配。多食用开胃食物。在刺激食欲方面,各类调味品作用独到,不妨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另外,应避免粗纤维食物摄入,以免影响胃排空。还有,三餐前禁用各类甜食或甜饮料,否则将雪上加霜。
  食物及餐次选择:可用山楂、话梅、陈皮等刺激食欲;在水果方面,草莓、甜橙有一定开胃效果,而葡萄、香蕉、荔枝等因含糖较高,可能降低食欲,调味品可选番茄酱、咖喱汁、豆瓣酱、辣椒酱等,但不宜过于“刺激”,以防矫枉过正。禁用或少用油炸食物、韭菜、生黄豆、奶油类食物和甜的碳酸饮料等。
  
  2.进食后早饱
  
  原因分析:餐前感觉挺饿,胃口也不错,但稍稍进食即感觉上腹饱胀,食欲也随之锐减,这就是所谓“餐后早饱”。其产生原因主要是进餐后胃动力减弱,容受食物的能力较低,故刚吃一两口,就没有“地方”再承受更多的食物摄入。
  解决对策:加强胃动力,加速胃排空,加大胃的容受能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当然,食物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刺激胃动力尚待证实,但毫无疑问,避免摄入损害胃动力的食物是必需的。
  食物及餐次选择:应遵循少量多餐原则,每日采用“3+3”进食法,即将正餐中的部分食物(如主食、酸奶、水果等)分出作为加餐,在总量不变的基础上,进食6餐,每餐主食不超过2两,总量约七分饱。禁用肥肉、油炸食物、粗纤维食物。进餐时一定将食物充分嚼烂后再咽下。进食过快,将加重早饱症状。
  
  3.反酸烧心
  
  原因分析:因为胃动力障碍、食道下段括约肌功能障碍等,造成餐后胃内酸性物反流至食管,导致烧心、胸痛等症状,严重者甚至难以忍受,直接导致摄食障碍。长期胃食管反流还可造成食道的严重损害,甚至恶性病变。
  解决对策:一方面要避免损害食道下段括约肌功能的食物,另一方面要改善胃动力,加速胃排空,防止胃内食物储留。应特别强调的是,注意进食方式和体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食物及餐次选择:禁用损害食道下段括约肌功能的食物,包括咖啡、肥肉、可乐、胡椒面等;禁用损害胃动力的食物,包括肥肉、甜点、油炸食物、粗纤维食物等。采用少量多餐原则,细嚼慢咽。进食后一小时内不宜平躺。睡觉时,注意用枕头等将头部和肩部稍稍垫高一定角度。
其他文献
电影市场一直被视为入世以后最受冲击的几大行业之一,但中国电影市场的开放已是大势所趋。2月1日国家广电总局再度放宽政策:凡中国境内地、市级以上电影单位和电视台、电视剧制
有一只小老虎时时都想干出一番大事业,以便有资本获得百兽们的尊重和崇拜。但它整天游手好闲,不做任何事,只一门心思考虑着如何才能出人头地,惹得百兽们背地里都叫它“空想家”。
新木博会这一名字将表述出这两年一度的国际展览的前景。从第21届开始,这个展会将拓展范围,补充新产品类别的木材及木质材料的加工工艺展示。2008年,新木博会向半成品材料制造商
由厦大海外教育学院和外文学院联合主办的中日比较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12月1-4日在厦大举行。厦大校长朱崇实、副校长张颖、日本驻广州总领事馆副总领事鹤冈千晴先生
尽管在过去10年里日本集成材的进口取得惊人增长,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本国的结构集成材的生产甚至增长更快.
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有谁能想像到后来出现的奇迹呢?有谁能想像科学家会破解人类基因密码、克隆绵羊?有谁能想像我们会揣着没有接线还可以拍照的小小电话?又有谁能想像我们会在凌晨三点钟穿着内衣就能买到装着整部电影的小塑料碟?在我们庆祝《财富》500强排行榜诞生50周年之际,我们很想预测下一个50年是怎样的情形。我们不如求教于一位专门预言的人——彼得·施瓦茨。施瓦茨曾是壳牌公司情景规划主管,在《少数派报
随着来华留学生不断增多,进入院系与中国学生共同学习的留学生也呈增长趋势,他们与任何进入新文化环境的人一样,需要经历社会适应的过程。本文以访谈资料为基础,分析厦门大学入系